- UID
- 27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1695
- 活力
- 738
- 金幣
- 2325
- 日誌
- 1
- 記錄
- 412
- 最後登入
- 2015-12-15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文章
- 2491
- 在線時間
- 436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鬱金香 於 2011-1-29 09:04 編輯
, J6 F% i- b: I$ O9 A8 d
% d' O; t! u6 Z) Q3 S7 R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468
" Q$ _$ G* p$ I8 I. {2 u' N
# a; y) ^6 N3 H. ~: w0 J- y8 A/ \) H1 g7 l
小孩永遠被捧在手心當做寶;家長動不動就說「叫你們店長出來」......,
; u' A$ R) t* N. d Q孩子能有禮貌嗎?網路世界中,大學生到作家部落格要作業答案,有踰越禮貌界限嗎?
$ x7 l. K0 l9 @0 i. v / }% l! L$ v" k
' o2 \+ r5 \; E2 @8 y現在的小孩很沒禮貌,好像已經是共識。原因總說是沒家教,品德教育失敗,但這裡我要幫爸媽說句公道話,其實他們沒有失職。應該說,小孩沒禮貌有更龐大的社會因素。
* u1 C& c- ^& [% I
3 X7 J# d+ s* O# U$ ~3 {' E7 x! S0 ^9 }! r" {, f9 g5 ? y) E
首先是網路。網路有一大好處,就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卻害網路世代變得不懂得拿捏親疏分寸,得罪人而不自知。一例是去年六月,有位大學生在張大春部落格留言,開頭就寫「問一下我們要做報告」,請作家本人提供作品介紹、寫作特色、文學重要性。網友一陣撻伐,無非罵這女生好逸惡勞、連搜尋引擎也懶得用等。我倒覺得這名女生很無辜,因為雅虎知識網多的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大學生,這位女生也許是特別慎重,才選擇親入虎穴去問本人。/ k' I' U9 \1 ]4 g
" C7 F; r$ O# O: [& h. T& d2 z: e- H
她該被糾正的其實是搞不清楚狀況。她與大作家毫無交情,她的做法就好比我上郭台銘家去借錢,不是無禮,已經是無賴了。其出發點與出門赴網友之約就再沒平安回家的少女是如出一轍,都因孤陋寡聞,不知網上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只是假象。7 l& n* z, Q1 \8 x! N- F
1 c. }* k+ S' ?" r' ~$ y; ^6 F3 k
. I0 S# f4 p( v) L0 m; a* L c3 G此外,也拜通訊科技之賜,生活中許多詐騙電話、行銷電話,也讓禮貌養成成為棘手問題。連大人隨時都會掛電話了,怎可能像從前,要求小孩拿起電話先說:「這裡是某公館,請問您找哪一位?」一接聽就掛電話,當然是糟糕的身教。而這一代的壞身教,絕大多數都牽扯到商業行為,電話行銷即一例。但電話行銷有點特殊,就是其無禮是商家發動,消費者掛電話只是回應。不然,在大部分商業行為中,沒禮貌的一方都是消費者。( L- n" |7 q7 x
: A' y% ]( Z! E2 q4 z; x5 z, c+ B. T' ^; k* X" Y U- B
現代人最不優雅、最不文明的舉止,好像都在扮演消費者時表現出來。君不見春節搶福袋、週年慶搶優惠的太太小姐,平時也是儀態可人的。顧客永遠都是對的,也就代表再怎麼沒禮貌的奧客也是對的。在資本經濟尚不發達的柑仔店時代,顧客就不是永遠都對的。柑仔店可能是社區輿論樞紐,買家可經不起老闆在背後數落不是,當然不敢做奧客。但今天小孩陪父母購物,看到的就不是如此的平等互動了。買家感覺服務不如人意,常常就是一句:「叫你們店長出來!」
- a) y, q! c& {4 O1 [- k5 k0 o- [" C
& C0 L5 @/ F7 W. }" C% J$ y$ e/ O1 i6 _/ ^$ q
消費者意識高漲有礙禮貌養成
. x- ]4 @) L# L# F) b/ o( v& p) ~! I5 G. G4 g2 n# I) ]: j+ Z
e: v' O, P! b4 g, Y8 [高漲的消費者意識甚至污染到教育。家長視親師是顧客與業者的尊卑關係,覺得向學校提出各種客服申訴理所當然,甚至跑到學校:「叫你們老師出來!」這種批評指教也許可以刺激老師進步,只可惜會害到小孩的禮貌養成。
* K: L* y6 e1 r) _4 D
/ W& R% L |3 `% I+ _+ u' G1 A1 H! o) e2 p
不過,我認為小孩變沒禮貌的最重要原因,卻是親子時間變多。親子時間之所以變成政治正確,就跟消費者意識一樣,也是資本主義發達的結果。一世代之前的親子時間不多,因為當時大家沒那麼忙,親戚來往頻繁,小孩生活中有好多叔伯舅姑姨嬸。外省家庭親戚少,但都住眷村、公家宿舍,要叫叔叔伯伯阿姨的對象也不會少。這樣,小孩練習待人接物的機會就比較多。 從前小孩有禮貌,並不是爸媽比較會教,而是練習機會比較多。
( Y5 e( C+ j& {0 p2 `, b, e' I
1 Q9 d! _: g) o( W) z$ M( ]
$ ?+ T4 Q1 b& u小孩在叔叔伯伯阿姨的場合可以練習禮貌,因為小孩不是叔叔伯伯阿姨的心肝寶貝。禮貌不只需要拿捏親疏分寸,還需要認清自己在場合中的位置。小孩在親子時間既然是主角,怎可能學會在別種場合,當自己只是小配角時,是不應該插嘴或故意引人注意的?
& ]) h6 P! m+ T) Y# p# j/ E# z( x P( q5 I5 q& i6 m! G( x
y/ y$ n3 ~& [今天的小孩既然少了叔叔伯伯阿姨,也就少了叔叔伯伯阿姨的小孩做玩伴。大家不覺得不好,因為小孩可以在學校跟同學玩。問題是,除非特別製造機會,學校不只不能學習禮貌,搞不好還是不禮貌的溫床。跟叔叔伯伯阿姨的小孩一起,小孩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大人的關係之上,不是自成一個世界。誰覺得被冒犯,可以馬上一句:「叫我爸跟你爸講!」
: u+ B, }3 G2 t4 p9 V- `
+ C7 q4 p0 f( |2 r. K
/ @7 d! p3 I j5 X% Z' B- H1 U學校的同儕互動卻有太多是老師無法掌控。同學有什麼無禮言行,大家往往覺得好「屌」、好玩,爭相模仿,連被害者也會學來好留著用。其實,無論家教如何,小孩從學校帶回家的無禮言行一定比從家裡帶去學校的還要多。從前如此,現在亦然。6 M V2 B2 S6 m% G% o2 \& l
5 V% |; k0 [! w j T
) {9 i) {( k. `8 n% Q3 h" a台灣從前只重視成績,小孩常被罵笨,現在因為重視品德教育,小孩還要被多罵一項:壞品德。問題是,禮貌雖然是品德的一部分,其修為卻往往是由外而內,不是由內而外。由內而外的品德像誠實、負責,靠的是內在價值或是非判斷,用講用罵的也許有用。禮貌卻較接近技巧或習慣,需要學而時習之,需要閱歷。往往得先養成禮貌習慣,才能成為有禮貌的人。所以,大家也許都覺得小孩沒禮貌很欠罵,但如果不製造練習機會,光責備嘮叨,大概無濟於事。 ^: z% d& U/ r. M" ^1 `
3 P; B0 @0 l8 w7 ?: n
|
|
環保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簡樸,簡樸一點過生活,就是生活環保.
走路健康鍊身更可修行鍊心,快走驅遣妄情慢走發慧習定
任何狀況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平穩與安定,就是心靈環保
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