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855
- 閱讀權限
- 1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93
- 活力
- 42
- 金幣
- 217
- 日誌
- 0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11-12-1

- 文章
- 41
- 在線時間
- 18 小時
|
陸企興致高 房產將演香港經驗?
4 j8 o& c. |) ]. J' V% ]5 F. v2011/01/08
, a i/ S o7 u) z" a$ p【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 k' _ Z0 |$ M2 Z6 O- _% C
- _0 r: t2 {- I$ x, b5 C
ECFA早收清單降稅及金融業准入本周起跑,房市持續看好,商仲業者統計,兩岸洽簽ECFA以來,已有106家陸企來台,超過香港CEPA第一年的100家。業者多認為在物流、金流打通後,陸企來台將快馬加鞭,房地產可望再掀新熱潮。
8 Q- |1 }& A9 X& F: R2 l" L賴正鎰:「香港經驗」會重演( q5 Q+ G+ R6 t$ [0 m; Z; D' W
香港在2003年和大陸簽訂CEPA後,據統計,在2004到2007年的三年間,港島豪宅上漲1.7倍,平均房價漲幅也達60%。頂級辦公室漲勢更凶,簽訂的第一年即大漲97%,至今漲幅已達310%。鄉林董事長賴正鎰認為,只要今年陸客自由行順利上路,政府又能逐步排除陸客投資不動產障礙,「香港經驗」一定會在台灣重演。+ t" [5 K" X1 N3 K
& Q4 K/ A* ?6 Q, i根據仲量聯行統計,政府在98年7月開放陸資來台後,至98 年12月止,半年內共21家大陸企業來台設立公司,但自兩岸商洽ECFA以後,來台陸企快速增加,至上月為止,總計已有106家陸企在台成立公司,總投資金額共台幣31億元。7 `- U4 e7 U( o* B) |9 s; u) Q
' x7 s3 l0 O5 g7 x; J& V( V吳瑤華:陸資進駐 外資看好
3 G" r0 w4 B5 r9 [" f: p" C仲量聯行副總吳瑤華表示,ECFA不僅帶來陸企進駐,外資看好ECFA簽署之後的投資環境,至去年11月來台新增公司也達95家,比98年的29家多出2倍多。有些外資先成立辦事處,而今年累計至11月達225家,也比前1年高出1倍以上。
( C' I0 f3 x( x3 S' q- q5 ^5 S$ u8 d! l' h
邱太煊:陸資借名置產
4 i) f0 C r+ s' _2 t台灣房屋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指出,自2008年兩岸破冰解凍後,許多陸資已悄悄來台布局,有的透過香港分公司,有的透過其他國家登記公司名義,在台購買不動產,也有不少陸資採「台商借名登記」方式,和台商合作成立公司或投資台商,再透過台商在購置豪宅、商辦等。
( Y1 f7 d2 {) g* d, I% r! B9 i! X
: O5 l& x# W0 H) l如前不久以每坪556萬元、總價9億元買下北市忠孝東路四段金店面的亨得利鐘表即是一例;亨得利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名表零售及代理商,但在香港掛牌,以港資身分在台置產。
) E% c: _* j: t: F# x, ~
; {5 ~/ k* i) B8 A* @$ [2 ^邱太煊表示,陸資不願浮出檯面,另以其他名義或方式來台置產,主要是目前國內對陸資投資不動產仍設有層層關卡,如限制最長停留時間不得超過4個月,融資在5成以下,且3年內不得移轉等,但對港資或其他國家資金則無此限制。- g, i6 h& d9 P, P
' t% _: M; Q3 @. }$ d2 D7 s劉學龍:陸銀來 融資有解
$ p, `; O: k# @% f高力國際台灣區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認為,陸資目前這種轉進方式,在ECFA正式上路後應會逐漸改變,陸銀一來台,融資能解決,只要有兩岸或全球布局需求的大陸企業,就會陸續進入台灣,並因業務及人員需求,承租或購買台灣不動產。
$ c% r) n) v5 p. ^+ |
6 c' ^/ w# q. M9 O8 I劉美華:外資布局漸成風潮
2 n7 B7 u) h% c& s) {瑞普國際總經理劉美華表示,陸資來台可期待,但對本地房地產初期更大的助益,可能是外資的進場。她說,許多外商都希望透過台灣優勢產業如高科技、醫藥、精密機械等進軍大陸,來台投資布局已漸成風潮,工業地產也看俏。
3 e$ B* K) j" w) g1 j3 N( ]
1 Z( U: ?/ T5 W目前正積極在大陸各地複製涵碧樓的賴正鎰指出,就他實際接觸,大陸不論是國營企業或民間企業,對來台投資多有著高度興趣,而以大陸30個省市每1個省市來200家企業計算,就有6000家企業入台,人員幹部更可達10萬人,帶動商用或住宅不動產需求相當驚人。
( X$ T3 D0 f3 V2 L& j" T! _/ O# D/ W0 O; |0 n
不過他強調,台灣目前開放項目仍太少,而且大都是大陸企業最想來台的熱門項目,他認為隨著兩岸經貿正常化,開放幅度會愈來愈大,只要金流、人流能更自由進出,台灣房地產未來將不只會上演香港經驗,甚至超過香港經驗。# ?' d' Y1 }9 s$ ^& P
! e2 ?9 K8 c0 q8 v( m!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