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十六個年頭走遍全台推廣肝病防治/「台灣阿肝」許金川用生命打一場保肝聖戰
- h+ S" F$ t" @$ G; |$ K3 V! h
! ?; _! S9 v* S/ ~) s, ]. ~3 B& { & u3 q- e$ v6 s; B
【文/燕珍宜】
3 i' V- V J5 T# K5 `# r, U7 J" X, l- X* D" H E2 n
前言% S6 ~9 O! V. X6 \" Y! y1 K" q
! ?. s8 o1 Q9 l. U& f4 l1 T許金川到底有什麼魅力,使得他的肝病防治基金會能夠吸引從販夫走卒到達官貴人的真心相挺?身為國內肝病權威的台大醫院主治醫師,他推廣肝病防治的努力不懈,已經到了犧牲的程度,在醫術的專業之外,他無私奉獻的愛心,更讓人欽佩。
3 I! g% Q0 I6 t2 P8 v& I/ t ~5 r+ P* P7 B! u @; i7 u7 Q, |) Q8 u8 w& n" A
* C- v. k C, a% \+ @每逢星期二、五,台大醫院古色古香的長廊上,某個診間的外頭總是特別熱鬧,或坐或站擠滿了人,有人遠從外島金門、馬祖渡海而來,更多人是前一晚凌晨就開始排隊,大家都靜靜地耐心等候。他們等待的,是人稱「台灣阿肝」的台灣肝病權威── 台大內科主治醫師許金川。
" b9 M8 J" x# l# E+ Q8 t$ m E/ b* `1 g, L0 |, u
# Q! }8 q1 t( m5 p% `# G+ Y別人治不了的肝病,會轉到他的門診,而且,不只是治療,在肝病預防上,身兼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的許金川,更是代表人物。基金會成立至今十六年,在許金川的努力下,接受篩檢的民眾高達三十萬人,並成功讓近七萬人提前檢測出B型、C型肝炎,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1 i3 ]/ w! T4 U+ N
$ I6 R" g) Q; d' f
2 o5 t B3 p0 q7 m R1 d+ T肝病被稱為台灣國病,全台灣共有近三百萬名帶原者,等於平均每個家庭有一位肝病病人。許金川可說是國病教主的不二人選,而這全來自許金川早在四十年前就投入肝病治療研究。' N% z, _* U5 `. C; ^
+ |0 p- v3 h' W+ U! I' Q6 g. V" p' f3 o- v8 E: x& z- U& `' L# ]
掌握早期發現肝癌技術,領先全球
0 Y4 c" s8 p. S* F2 z8 N$ E C
1 z1 X0 w$ J. W0 \+ y% [! m* c1 \# J% _6 `6 p+ Z
七○年代,超音波檢驗儀器剛問世,主要作為產檢用途,當時還是住院醫師的許金川,對於不必開腸剖肚,就可將腹腔內部一覽無遺的超音波設備,非常感興趣,常常晚上帶著肝膽科病人到婦產科照超音波。9 Q" Z; p" O" z; ^5 y( u( u
, D8 O. Z: G8 R9 Q
3 N w9 I& g# s% c+ E6 l7 w「有人因為膽結石,要我晚上去幫他做超音波,我還會感激他」。「全台大除了婦產科,外科每個個案都叫我幫他做超音波,做到後來手都軟了。」已經六十二歲的許金川回憶道。( }- x, D% }. J: W
% H0 G' R% ?( v' u9 a. h5 z
1 p; H/ L7 H) N* K許金川對於新事物相當用心,但他更清楚,最終還是必須仰賴人來進行正確的分析。因此,許金川經常白天看完診後,晚上還挑燈夜戰、繼續做研究,一直到天亮才回家休息。好學不倦、追根究柢的他,甚至還遠赴美國鑽研分子生物學,試圖解開肝臟疾病的基因密碼。最後,他終於摸索出一套早期發現肝癌的技術,領先全世界。
& P7 ]! M8 O+ T+ e4 j' @
4 q* ^, g( \( E* G* z. Z
: s, Y! |1 I5 k4 T) O7 [為了肝病研究,許金川因此犧牲家庭,他的牙醫太太就曾這麼說過:「許金川當學者可以打九十九分,當老公卻只有四十九分。」儘管知道太太對他不滿意,他卻幽默回答:「我是公雞,只負責播種,其他都是母雞的事。」甚至,他還犧牲自己的健康,「前總統蔣經國的病,我都有。」許金川說,除了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外,他還因為沒時間吃飯,常常喝果汁充飢,因而罹患糖尿病;但是,他絕不犧牲病人。 U% s- s5 d) h# M, R
* \9 h1 f, `3 {
3 H' N r; E: H. ]+ @7 z心太軟,再多病患都來者不拒5 m Z" N; p" J
4 A! z( B$ `# b
& N2 Y9 N- z/ W+ N/ D3 T* X為了那些久候、無助的病患,許金川每天的門診總是近百號。護士謝宛娟說道:「他一天只能看一個診,因為光是一個上午診,就得從早上看到晚上、甚至半夜,吃飯都是十分鐘草草打發。」因為不忍那些遠道而來的病患空跑,「心太軟」的許金川總是來者不拒,不斷加號,「人家大老遠跑來,就是希望讓我看,怎麼好讓人家失望而回。」他說道。
$ @2 L) `2 [, z8 U$ _4 |: x! a7 h- i
6 \- ~+ J8 U0 f3 `
好不容易看完門診後,許金川還親自幫病人照超音波,他堅持一切親力親為,不假其他醫師代理。與許金川一起共事幾十年的前台大醫院護理長馬靜德說道,「即使他今天已經是肝病權威,他對每一位病人的情況,卻都還是非常仔細地研究,絲毫不敢大意。」
3 l4 }- ]' Y! j; @, l3 ^) ^" @# O% ?3 }
' a* r% C& K$ @8 X, j7 {
& v; b1 g% V+ g3 H" }1 m「任何進入他診間的病人,他都一視同仁。」曾經是許金川病人的鄭惠文說道,「就算我只是一個路人甲,一個沒背景、沒關係的家庭主婦。」而因為肝癌年紀輕輕就不幸過世的林芳如,她的姊姊林貴珍提到當初許金川照顧妹妹的情形說,「我妹最嚴重的時候,許醫師一整個禮拜都住在醫院,不敢回家,就擔心芳如的病情會有突發狀況。」
0 u' o( f' O) [% e% |2 i- _8 }0 X+ y% g4 K# ~
( D! ?+ X& A2 @' o1 c: q5 N: C9 q
努力為病人講笑話,醫病兼醫心
- ?! U, \( X$ [: w& r' |# ~6 }' y: K; I$ {7 E2 i9 @
* t. ?: b+ W/ F, S有糖尿病的他,每次血糖太低時,也只稍事休息,絕不停診。而且,「他不只醫病,還醫心。」鄭惠文這麼形容許金川,除了看病,他還會努力講笑話,想要拉近與病人之間的距離,以化解病人難過的情緒;林貴珍也有同感,「許醫師每天看的病人,都是內心壓力沉重的一群,但他總是有辦法讓他的病人每次看完門診後,又充滿能量。」
$ t; \' G( N2 X0 G2 \0 f4 }0 w* K1 B2 G( q! @! i
: Q( u. {/ D2 D
為了讓病人能放鬆心情,已經忙到沒時間吃飯的許金川,還特別花時間偷記別人的笑話,整理成笑話大全,就這樣一點一滴訓練自己的口才,目的就只為了幫助台灣的肝病患者。醫病更醫心,許金川在推廣肝病防治過程上,也是如此。
) s% j/ } ~' s1 Y# b
2 t5 P$ k/ E4 O+ ^7 \0 v8 ]: \* t& C7 n1 g/ L; D: w
「我們看看一百元上面國父這張臉,兩眉緊縮,下巴微翹,面無笑容,這是典型肝病末期的病容。前一陣子有人建議中央銀行要把人頭廢掉,我們聽到後就很緊張,趕快寫信給中央銀行,勸他們無論如何要把這個人頭留下來。」講台上的許金川如此「解說肝病」,他繼續往下說,「各位每天早上在刷牙洗臉的時候要照鏡子,看是不是像國父的臉跑出來了。」台下一陣哄堂大笑,還有人掏出鈔票對著燈光細看起來。
) d% \2 E. Z- M
( R, ^# r0 [3 N) ?4 i7 F! v( s
- i6 f0 C( E+ j5 Z/ D許金川每次的肝病防治演講,幾乎都一位難求,讓人好奇的是,每天工作已長達十幾小時的他,為何還要花時間在這上頭?許金川說:「病人如果能早點求診,當然有辦法治療;但是如果病人不上門,或是拖到最後一分鐘才求診,就算是神仙也束手無策。」他發現,大部分人的肝病知識仍嚴重不足,「常常檢測出來都已經是末期,」許金川無奈地道出。) Z2 a7 T/ q) c( }
" K: G: _ J' ~# @: n6 @7 _
; w7 o8 M6 k) j( V5 D/ a/ T$ ?4 Y因此,與其被動等待拖到不能再拖的病人上門,雞婆的許金川決定踏出醫院、主動出擊──成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即使已經工作、教學、研究三頭燒的許金川,還是在自己的肩膀上,再疊上了另一顆重石──每個周末上山下海,全省走透透,遠至小琉球、金門、馬祖,四處巡迴,進行免費肝病篩檢與宣傳,至今已走了十六個年頭。
% y* _1 Y5 U' }7 ?, K
7 S0 ]5 d Q; @1 Z8 U4 v1 J7 p1 g
' w# t1 M! I& B# c0 @因為許金川的身體力行,肝病防治基金會吸引了無數人真心相挺,從販夫走卒到達官貴人都有。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就說,「我沒看過像他這麼好的人,」他解釋,醫術好是一回事,但許金川的愛心更讓人欽佩。- P& \7 Q% U* R- G
5 x0 x. {0 j7 E+ R3 m
0 A: _0 G) Z8 d8 R& |) h$ J- N
「每天上門來募款的人多的是,但是他不一樣,他從來沒向我開口過。我是被他的大愛所感動,進而相挺。」也是許金川初中同學的李成家回憶,小時候的許金川,除了讀書很認真,考試總是第一名外,分配打掃工作時,大家都把比較髒、比較困難的工作丟給他做,但他每次都笑笑地接受,毫無怨言...(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30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 e% `$ Y, t8 t$ {" e
! N. g( q/ T* c i5 v+ ]3 \
; Q h! ?* z; | Y6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