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問卷調查 別讓情緒干擾你的投資決策/一千名營業員指出四大投資心魔
$ K# d* Z. \# C
, I6 g; S- s5 m, E
; L2 D0 n8 i# J! Z6 e! D 【文/謝富旭、蘇鵬元】& {) p% E. A3 \
$ _+ n% h: G4 E8 F) ?前言 r& O1 v- Q! H" P0 E2 w
3 w9 g5 o3 W [4 ~
- R3 V ~8 d! H& R1 F作為「理智」的對立面,「情緒」經常扮演隱形顧問角色,給我們出餿主意。《今周刊》對全台一千名以上營業員發出問卷,找出哪些是我們應該要小心應付的「情緒」,讓投資者少犯錯,提高贏的機率。
8 j6 P5 }% f& C8 k* y- ?0 j( A( E: d: R9 l
5 I7 U1 n. X& Q5 u& F
我當營業員已經邁入第二十個年頭,經歷過台股三次萬點行情,也看過台股數次崩盤的慘況。% X' H0 c( v( Y- I, y
- |2 ~8 Y- Z. z, I" Y
# p8 j# N5 D9 q9 v( K我的客戶群中,有操作部位高達十億元以上的大戶,也有幾萬元的小散戶。
' F" n9 x. e1 l4 q8 c' z& e9 ]
: ~& f6 G" B7 g; c4 U) K7 n股市中有所謂「八二法則」,意即十個投資人約有八個是輸家,只有二個贏家。
, ~: O0 x& s1 H' s: B4 s5 I6 y
" J4 s% o$ I, l3 B( y# E- R( _' s" f v7 M, Y7 H5 A# Y' o7 ]% p
我個人經驗覺得比較真實的情況是,平均只有一個是贏家,九個是輸家。
" F5 |" K3 ?! p" C( V3 A3 T9 N" Y
: i3 [$ z+ E% D/ e
- X+ x0 y* F+ {3 y7 f屬於少數的贏家圈中,總是那幾個人,他們共同的特質是:勇於壓寶「強勢股」,不會因股價已經漲一小段而買不下手。贏家不僅擅長發掘主流強勢股,一逮到飆股,不輕易出脫,賺到極可觀的幅度才逐漸退場。市場走空時,持股部位出現虧損一至二成,就勇於停損,絕不拖泥帶水。$ X1 I( U8 D7 a! X9 |7 n
6 N8 T4 [' X, I" ~" z7 L& E
) @/ \2 r& x. c( f8 w
相對地,輸家選股特別喜歡「落後補漲」股,在市場大漲一段後,專挑還沒漲的股票,當他們買的股票真的一動起來,卻又急著賣出。不過,對手上虧損的股票卻往往「不離不棄」,直到快被斷頭,沒錢應付追繳了才會忍痛殺出。! u! i+ d. h- j' t6 D5 g5 j# R- H
( Q; U _0 K/ T+ B" D( ~* m
5 i* j! d) [ w/ |每次市場崩盤,融資追繳令萬箭齊發時,被追繳的也是那些熟面孔,重複率高達八成!+ y6 t* O- U o, h7 B5 {/ J# t
: C+ I/ B. P2 G4 v( t! R+ L$ i
/ g( m- m8 ^9 N# r, \7 _0 M贏家圈也有因慘遭滑鐵盧而淪為輸家群,但很少。至於輸家群有沒有晉身為贏家圈的例子,我的經驗是還沒看過。, r/ K7 t: G8 U3 ]/ p/ L
1 p% H4 K4 l" q( p
# E4 e" ]6 q3 k( _以上是資歷近二十年,在台北市券商林立的南京東路上,某位女營業員的「告白」。透過她的告白,凸顯出為何大多數散戶在股市裡賺少賠多,很難從輸家群翻身的人性弱點。
' U6 U* _0 s5 b' i0 g. d3 c% N
: F6 E! y& G' n/ H# W/ ^ l" P' g* ?$ c+ L
為了精準地掌握投資人在股市中,到底最容易犯下哪些錯誤,《今周刊》與台灣投資心理學的權威——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敏華合作進行問卷調查,這也是台灣首度對營業員的大規模調查。" I' K3 J' A! H5 W% N6 ]7 k
6 y& ] {6 W% B$ f0 ?, g% X
8 q- h) N+ A) ]8 C投資 就是要控制情緒/人性弱點就是虧損主因
/ ~; L# b2 a4 p3 `8 F# Q( P7 C, o* w
& A) [$ ?7 [' G- D: b# }
在今年八月的前二個星期,我們對全台灣超過一千名的券商營業員發出問卷,問卷歸納出十五個股票投資上最常見的投資偏誤,請填寫問卷的營業員根據客戶的操作情況作答。: T: q) t/ J5 K; O- r
1 Y% {3 e1 y9 n( s/ f- |2 l; O4 S+ W5 Z9 ]6 F+ b7 d d2 U; l: s
問卷調查的結果讓人不得不對投資大眾的「危險心靈」感到憂心忡忡。檢視總計回收的一○四九份有效問卷中,高達七八.四%的營業員認為,客戶「最頻繁」與「經常」犯的錯誤是「不願認賠殺出」(缺乏停損觀念);其次,六三.七%的受訪營業員認為客戶最常犯的錯誤是「聽信明牌」;第三個最常犯的錯誤則是「追高殺低」。
6 w* R+ j* y9 d" \1 k5 K; t
7 u& q3 O: {: ^$ _$ U% n9 Y% v3 `6 {" a0 q
「投資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能掌握住『買低賣高』原則,要成為贏家看似不困難。」「問題是,投資一碰上心理與情緒的問題,一切又都變得非常複雜了!」郭敏華說道。3 x' ^5 C3 }9 I) a W
- H4 j% i0 L, K" l( u4 ]5 i \& _
& {* P6 Y# ?+ y$ o+ E
《投資心理學》(Mind Over Money)一書作者約翰.史考特(John W. Schott)進一步點出了情緒在投資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的情緒經常隱身暗處,冷不防地偷襲我們,成了我們的『隱形顧問』,但其所作所為卻不是對我們最有利!」史考特認為,在投資過程中,情緒不是扮演配角,而是主角,「投資就是控制情緒的遊戲,想賺錢就得了解遊戲規則。」
( r' U. J. U; W5 w7 M! i4 O
7 M. l0 J4 E A# }$ d: `$ G' Q5 O0 ~+ H9 g6 M
史考特的理論與這次《今周刊》投資人偏誤大調查的結果不謀而合。因為,不管是營業員所認為客戶在股市操作中最常犯的錯誤,還是最致命的錯誤,所有的錯誤皆與情緒管理與心理建設有關。「說穿了,這些常犯的錯誤都是人性弱點,但就是因為人性弱點難以克服,一旦你真的克服了,要不成為贏家也難!」郭敏華評論道。9 o: O& H$ s' b6 p' E/ s/ j
9 y% j, R& }- z/ o7 k/ w2 Q8 | ~$ K3 W6 i8 n
我們在這份問卷中,從投資人最常犯錯誤以及營業員認為最致命錯誤裡,歸納出投資上四個最大的人性弱點:無知、自滿、貪婪與恐懼。
' C) k$ {# q) J% q1 x, I
% u$ o- H6 j3 b0 D# N' W8 p% [
$ b4 l, A8 j; H) M" X* \- D2 d這四個人性弱點,如同四個心魔般,凌駕在理性之上,成為投資上的「隱形顧問」發號施令,常常讓投資決策荒腔走板,一錯再錯。要成為股市贏家,當務之急就是先「開除」這四個隱形顧問。9 ~% a& d9 ?0 B3 P' c6 ~
3 ^% s9 J" `* u0 A9 E
/ x1 t& i6 Q2 G
心魔1 無知追高殺低的最大元凶7 U3 o$ G3 G8 f7 R
3 X V. I+ k$ d3 ]: _
4 L+ u8 m, p1 R/ g) n; J
無知,是大部分初入股市新鮮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 ` o4 s1 {/ e, B
0 F, b% V" q" y8 {% W5 x( D0 G5 W9 q* V* Q7 }
三十三歲的《投資家日報》研究團隊總監孫慶龍,從英國Exeter大學拿到財務管理碩士回台後創辦《投資家日報》,建議的投資組合今年迄今累計報酬率達一七%,去年則高達三○%。即使如此,孫慶龍對無知心魔仍隨時感到戒慎恐懼。
0 {0 w; ^7 R0 U. z$ F0 ~6 a1 ^! h2 G9 ^ E4 \: f
/ }- T) M$ a2 G1 g. J; y! o從○九年一月開始,《投資家日報》即把印刷電路板軟板廠嘉聯益列為核心投資組合中。過去一年半來,嘉聯益股價從八元出頭起漲,一路漲到迄今的三十八元。2 W& K* }. b0 J
0 w) Y M* L9 {; Z" n H
" Z$ r; m0 [1 p p
「一位客戶以七十萬元本金,融資買進嘉聯益,從八元一路抱到三十幾元,幾次來回操作下來,獲利超過五百萬元!」孫慶龍透露道。然而,孫慶龍對嘉聯益這檔股票心中卻百感交集,因為五年前,他還是寶來證券營業員時,就是投資嘉聯益虧損一百多萬元,讓多年來省吃儉用的儲蓄付諸流水。& p2 j3 N, A x6 s% b' y5 d4 [
0 g4 C" z( N$ b& J1 G
c; U! z9 i. }3 P「當時我認識嘉聯益的主管,他信誓旦旦地說公司業績將出現大幅成長,我以為這是難能可貴的『內線』消息,於是重壓這檔股票!」「買進之後,股價如溜滑梯般地直直落,急得我時常打電話問這名主管公司的狀況?」雖然,孫慶龍的消息來源顯示公司業績將大好,但嘉聯益股價卻從他買進的四十多元急殺至二十元出頭,為了避免股票被斷頭,最後他只有選擇認賠出場。( P% `% u3 I9 r
4 m! r- C+ L M* j
4 z b1 {8 V; R, X嘉聯益的慘賠經驗,讓孫慶龍體認到自己對產業認識的不足,認清隱藏在心中的無知心魔。為了克服這個心魔,他更努力地學習,考取數張金融證照與分析師執照,甚至不惜離職出國攻讀財務學位,鑽研評價公司股價的理論與方法。5 m: q. i$ O- v: |2 e) v7 ^) ?9 G1 [
' S h7 ?2 l4 P1 i$ b; x/ t9 k6 Y8 |$ y) ?
「投資人容易追高殺低,主要是當時的投資決定往往做得太草率。」「一個草率的決定,根本無法產生堅定的信念,一個背後沒有『信念』在支持的投資決策,情緒總是隨著股價漲跌起起伏伏、忐忑不安,追高殺低於是就成為必然的下場了!」他說道。
5 P' P/ s+ N$ d6 @: `. ?/ O5 T6 u: r7 `" s: x. M2 f5 e
7 W4 q1 l! n* C- B然而,孫慶龍指出,像他這種屬於基本面分析的忠實信徒也是會有盲點的。「也可能因為信念太堅定,導致不肯認輸而忽略停損的重要性。」他時常提醒自己,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即使再怎麼高明的投資者,也得時常面對「無知」心魔的考驗。每十次投資決策,能對六次就算很了不起了;因此,如果部位出現一五%的虧損,除非你口袋深不可測,否則即使是基本面忠實信徒也不能鐵齒,要懂得適時停損。7 p$ U" J7 B D2 G Y5 r# V: F% L
' { U! G4 X& |7 b* ^! h
/ q# }. W$ x+ N; ]) s X2 |心魔2 自滿投資老手的最大敵人
$ \6 L k* P) f' O! b- |
( T! I# |& |+ Q! \% r |5 O, f5 a: }2 A4 Z" w1 w( |
無知,是初入股市新鮮人第一個要克服的魔障;相對地,股市老手則常常陷入自滿的執著中而不自知。
& ]# w6 ^$ D- m" k9 n, U9 U! _1 B/ r0 o
3 L q& l. m6 c5 G' b
另一本中文譯名也叫《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的作者納夫辛格(John R. Nofsinger)對投資自滿心態這麼描述:「過度自信使人高估知識、低估風險、誇大掌握事件發展的自我能力。」* W7 e: X6 k) |, `; d& z
( D5 e9 h/ X1 u9 j0 A' p/ F! y( p/ Q% u' D# P% R
歷史上許多現在被認為是投資英雄或大師的人物,他們的下場其實都相當悽慘。
2 z4 B+ e8 r( {% \9 ?
% v5 B% C! ]/ a1 }. D6 m* Y8 x e: w; G9 T# W9 X/ o
被譽為是西方最具傳奇色彩的投機家——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一生暴富過數次,也破產過數次,最後也因重大投資失利,導致憂鬱症發作而舉槍自盡。0 t8 _. R0 K( v. r
3 T) A$ V! w8 `6 R7 i: p
+ @8 U. i5 L* q% A
「日本股神」是川銀藏一度登上全日本繳稅大戶第一名,晚年時因投資一家製藥公司蒙受嚴重虧損而破產,導致是川後代拋棄繼承以規避龐大負債。! L5 y7 W. y6 I. z9 b# {7 Z' {( G
$ @ v' d3 n% k' d9 T6 t- v2 H) z
" t. ~% d7 }2 B* E. u7 Z+ O# O至於寫下被眾多技術派信徒奉為圭臬「葛蘭碧八大法則」的技術派大師葛蘭碧(J. Granville),在一次重大投資失利後,也自股市銷聲匿跡。
9 x S8 y1 @* S: l6 D* N
1 l: s* a( @! l; V4 Y0 i' f; ~; ^1 h" v& {# k' L8 O; \
投資大師也會從雲端掉入地獄,值得作為後人的殷鑑。擁有三十年以上股市投資經驗的大華證券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說:「即使是投資老手,因為對於過去成功過度自滿,一遇到重大挫折時,患得患失的心態可能比別人更嚴重。」「輕則導致投資虧損,嚴重的話,連人生都會毀了!」
. W' S/ a3 |2 U9 e2 j" [6 B: y$ f4 U2 O4 f$ m# t
/ y1 z {9 F: e' L( Q杜金龍提供二十年前,他一位股市老友的經驗。他說,這位老友原本在股市累積高達十六億元以上的身價,對自己的操作與判斷極有自信。! E- K1 Y/ ~6 ~: w5 _
. j& R9 S+ a5 S# X
+ k0 |! H3 G# k, ^8 Q8 F3 e但,這種自信卻種下他日後破產的遠因。一九九○年,台股自萬點崩盤,這位老友因對自己的判斷太過自信,在股市崩盤時非但不願停損,自恃資金雄厚,反而融資加碼攤平;結果,十六億元的家產在幾個月內虧損殆盡。/ Y3 l/ ?; z. U2 s
: R7 x: N0 ?. [# N
; @! c9 d9 d# ~, v「把財產賠光後,老友企圖用一條毛巾上吊自盡,卻自殺失敗!」「從鬼門關走回一趟後,他認為他的命是上帝的恩惠,從此篤信上帝,後來更考上神學院成為神職人員!」杜金龍娓娓道來。9 `, M J6 A- D4 y3 f
/ Y6 p) L6 z/ Q9 z) M) a
. \0 Q% e9 V) j; x杜金龍再以自身的經驗說:「即使像我這樣的投資老鳥,也數度面臨投資操作上的低潮!」「二○○一年崩盤那一次最慘,我很清楚記得有一天情緒低落到極點,竟一個人從台北開著車到南投清境農場散心,當天晚上再從清境開車回來!」. y, g+ @) H" n( T$ L& [1 l. W7 v
* d3 U6 ^! g7 j% {$ q8 x8 D% Y
: e8 B n+ p: S9 [- P杜金龍認為,克服自滿心魔及患得患失的心理,並無仙丹妙藥,「持續學習是走出心魔的不二法門。」「在投資面臨低潮時,我不讓自己閒下來,不讓自己有太多時間自怨自艾,反而利用時間大量的閱讀,這為我日後持續不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7 r5 q* H; h, r7 L) d! \0 f0 v- t' H+ }; j( n6 m# h
\% m( B6 F* h- k「投資路上不可能一直贏,一定會有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先能輸得起,才能贏!」「即使你是股市常勝軍,千萬不要因為自滿而忽略風險控管;相對地,如果你有經濟壓力手頭緊,就千萬不要涉獵股市,因為『輸不起』的心態只會讓你更患得患失,這對投資反而更危險,導致勝率更低。」
?' x/ X) m+ |) z0 K$ ~4 M n/ k) F; N# C5 h
+ M7 E# \4 c5 `: `1 I
心魔3 貪婪從眾心態 讓你成為待宰肥羊 P8 {3 G5 M: g9 X; G. ^. f
8 y; Z" C: r: m7 d
: P# v( }3 x# F/ [9 D* g" \3 k貪婪不是壞事,但在不對的時機太過貪婪,卻會「壞事」!
. `2 q4 V3 }9 |& [0 B3 L. G M" W% v2 p8 x; l
1 Z; R, D9 P) B; F2 l9 C" n8 L
一九九七年,台股史上第二次攻上萬點,當年八月來到一○二五六點,當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的一席「台股萬點健康論」的談話,吸引剛服完四年半志願役的江漢城(化名)加入這個他還相當陌生的金融戰場。
/ x0 p9 x6 |) x+ r: F# ~: B; _) r6 Y! U9 K6 d0 n+ h G$ _
( |; U6 K' \. O) U$ r( c! T; O
因股市熱絡,江漢城退役後沒積極地找工作,他把四年半服志願役的儲蓄總計一百多萬元,全部買了他認為業績好的強勢電子股——聯電、日月光、旺宏等大型股,及部分中、小型股。盤算著等股市賺到一票後,打算利用這筆錢開一家店。
- b" V4 B# V# d4 ~9 ]1 L* j, P/ C
2 S6 i. K* Q* d' n* q& a! p0 T% T' q" o; r6 c9 f) U
「資金剛投入時,我嘗到了一點甜頭後,放膽把更多錢加碼投資。」然而,萬點行情曇花一現後,接踵而來的亞洲金融風暴,粉碎了江漢城的美夢。0 m9 y5 ^& h7 r7 |' p/ G! K( e% X- Y
) _/ w3 c7 Z. e% {
- d5 k. E7 @; e v, m台股從「健康」的萬點,不到三個月內下殺至七千多點。為了應付融資追繳,他又向父母親借了一百萬元攤平持股。* A/ G3 Y8 l" a
' ]! B) I# L1 T9 T& a$ [
: J9 m: M! c! L3 q% k" A% m0 g+ r8 N
只是,這一攤平,股市又持續下殺到六千點。融資追繳逼得江漢城只有忍痛出清自己的所有持股。「我不僅把當兵四年半的存款賠光了,也賠了父母親部分的老本,老人家傷心透了,直到現在他們都不准我玩股票!」江漢城難過地說。+ L t* S, X7 X: Q: B1 h3 i
1 b L8 n& c: M
w% h$ \! q" l5 h: ~3 C9 _一場股市失利,不僅讓江漢城存款散盡,也打亂了他的生涯規畫。因為虧損令他意志消沉,在日後的職場上一直不怎麼順遂,也不斷地換工作。由於收入有限產生的自卑感,超過四十歲的他迄今尚未結婚,父母親對此也很不諒解。% W6 ?* ~5 E. J( J
6 N+ C1 s3 L9 b! P7 q+ S- i
; G3 o: u0 ~8 h& z目前,江漢城獨自賃居在北縣淡水的套房中,月租四千元;除了在超市工作,他也利用餘暇作直銷。他後悔地說:「如果當初不要那麼貪心,把退伍時有的一百多萬元存下來,即使隨便找個工作慢慢地存錢,或許現在都已經可以買房子、娶老婆了!」 `8 L% P" r9 k8 `2 a
. r4 F( J9 { X6 p5 |1 n( |, W) u
- d8 G2 o7 Q: ^; f; ] W1 S. A$ P
財務行為學專家,同時也任台大財務金融系系主任的胡星陽,曾經在台灣作過一個實證研究。
. v; T3 f9 d1 t- `$ K
; Z K4 e; e1 d" F3 X4 Q3 a+ q$ ]3 t0 Z/ ^+ R3 Z/ ~8 E
胡星陽發現,當一家公司發布業績數字後,大戶與散戶的投資決策竟截然不同。
5 L# c \8 y; Y) l. q4 L8 u6 S# k/ { c: S! e. y$ ?
3 W0 \3 ?% r% b& x' n
他表示,當上市公司公告業績後,不管這個業績公布幾天、幾周甚至三個月後,如果業績好的話,散戶對數字反應通常熱烈,勇於買進該檔股票。' N4 o+ j$ {, W' g) z! C4 t
( u; h' s$ ?4 j- S8 C
8 o" G$ t4 `* n, Y
反之,大戶在業績數字公布後,對該檔股票交易就大為冷淡下來,在好消息出現後,反而還會反手賣出。「貪婪心理與沒有定見,往往導致散戶對消息面過度反應,成了投資決策的致命傷!」胡星陽說。
/ X7 ^! R/ H( k: b2 ^
4 d$ q9 _; _3 P8 @ _
3 ^' Y, n# U$ X: {9 L3 S5 \$ X1 ^: r心魔4 恐懼不願停損的最大情緒障礙
; r1 @& h t1 x3 i! S# b Y5 o' _( Y; d
, G! r% |4 f# j$ I$ T
+ i+ n4 o+ n( @) A與貪婪心魔對立的則是恐懼心魔,恐懼心摩是造成投資人不願執行停損,以及對負面消息過度反應的元凶。
- i4 N: m5 k0 a
% p/ E) g) q2 D. D6 H6 y, v# h6 b; d3 m, N
在《今周刊》這次進行的問卷中,大部分填寫問卷的營業員,認為投資客戶最頻繁發生的錯誤就是「不願停損」,而最致命的「錯誤」也是「不願停損」。「不願停損才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郭敏華老師說。( L2 u6 f. P1 I5 x
" ~/ W) T# s3 @( n7 {( h
/ M+ G- `6 z6 Z2 i- F
在某上市LED(發光二極體)廠工作的吳聰吉,是恐懼心魔的最佳寫照。
$ Q7 a* m: k* p) d" M, N/ \7 y9 v7 {3 u- V' Z! R
9 f# ~$ C/ x6 }8 A為了快速累積自己出國留學的資金,吳聰吉一直勤奮學習股市投資;不僅公司的股票,他也積極打聽公司的上下游供應商,或競爭對手廠商業績的狀況如何,期望運用自己打聽來的小內線在股市獲利。' p- k: w b. g2 k# T! `6 w& M
3 H' I4 V4 J: }: \4 ^
6 T, u; t6 X4 A4 Q/ Z1 I2 R W9 s! l此法讓吳聰吉操作上頗有斬獲。不過,才三十歲的他,進入股市三年多,在二○○八年卻遇上讓他傻眼的金融海嘯。他買進的LED股晶電、IC通路股巨路,以及自家公司的股票暴跌腰斬,讓他不知所措。& R1 q, n& o+ h2 J$ @
j* X7 Q* P9 \) b) k& M# q& D" Q
9 R( e; n0 d! q0 F「我原本是持有現股,在○八年跌至七千點附近後,我動用到我的留學基金,再融資加碼攤平持股。」「結果,不願停損成了我的致命傷!」「攤平後,股市持續暴跌,我已沒錢再攤平,包括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有忍痛殺出。」「每當有人看我在電子公司當工程師,都羨慕我是科技新貴時,其實我的心都在滴血!」吳聰吉說。
# |/ \" V6 f, J) f7 e
l$ e% }2 y8 ?; ]# k" E' P( u- L T2 r- S
對投資人而言,投資股市停損,就如同買意外險一樣,雖然知道重要性,卻又希望一輩子不會用上。而投資人不願執行停損的真正深層心理則是:「害怕承認失敗,因為停損就等於否定自己!」郭敏華分析道。
* {/ c% E: h! @+ W/ k
, u8 d. K$ H2 W: T2 h
+ H- g: B* h9 P+ \股市修煉,其實就是克服自己人性弱點的修煉,成功就從認清自己、克服自己的四大心魔做起吧!...(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14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0 w* e9 ^% \4 i( L5 [5 [- L j2 C" S- s
$ t. `8 a" [6 A0 u' ~2 V
1 y) z" r' A# Z《今周刊》714期更多精采文章( I- X( h% A# Q& ?: ^5 D( W' @" V
9 e# ]! {3 W6 S5 H6 S+ B
. w0 i" I _& C! f. @: M◎封面故事:在股市痛賠 他如何東山再起/掌握強勢心法大賺三億的告白
5 b1 _5 ^; T0 Z◎封面故事:問卷調查 別讓情緒干擾你的投資決策/1000名營業員指出四大投資心魔
$ o) n/ M" U* [, c◎特別企畫:2010年集團市值期中大調查查/全球消費板塊挪移
@+ e. G k1 L' u& N◎焦點新聞:裝神弄鬼炒股 金管會展開調查/唐鋒漲七倍 真奇蹟還是假神蹟?
$ l0 ~2 Y, G' P B2 {' ^% l5 y; H◎個人理財:新末日博士魯比尼的全球經濟大預言/尋找危機時代的投資新機會- B0 G' {3 z! g$ Z. y- @, h$ g; ]+ F
◎話題人物:讓全球半導體巨人害怕的「白髮魔鬼」/立錡謝叔亮:我們笨 所以落實每一個小細節
0 {$ `0 F* ~# Y( q9 l$ w◎焦點新聞:龍巖打敗國壽 搶下台北金融中心大樓標售案/殯葬大亨李世聰 陰宅能當豪宅賣
2 o. Q/ t5 G( q. D◎焦點新聞:100億元押在一位陪審團員身上/友達的官司豪賭 勝算微乎其微( N% U/ o u$ R5 V& }5 L+ n% s
◎今周特刊:找出最會賺錢的金「基」母/靠A咖基金滾錢 九年財富倍增
- {$ F) r( K" R8 F ~. V1 |◎彭博商業周刊:基金、汽車、口紅、球鞋 哪種品牌知名度最高?/人氣商品大調查7 S( r$ e4 `! D6 }- q4 q+ T) P
& L" L. O5 L$ P' u4 D7 r1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