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22|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医学] 怎樣給親人適當的臨終關懷

[複製鏈接]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1-11 07:18:35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前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3-11-11 07:21 編輯
5 k( g' w5 q5 R) K2 `: i! R: ]
! R0 J, S6 o/ x3 U- E4 w5 k! Q怎樣給親人適當的臨終關懷?
4 }5 e9 S1 v" J& {一個遭遇車禍的22歲男性被送進了監護室,此時的他生命垂危,幾乎不能說話。然後,在長達3個小時的間,醫院不允許家人進入病房看望這個隨時會告別人生的親人,在隨後的時間,也只允許一個親人每隔2小時進去看望5分鐘。在漫長的等待中,沮喪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憊睡著了,直到護士通知他們病人已身亡時才驚醒過來。由於痛惜沒能在最後時刻與親人見上一面,說上幾句告別的話,家屬的悲痛驟然升溫...1 h# N. H  E8 e- q! b& m. B
這還算不上殘忍。在最後的日子,病人常常得被動地接受這樣的“待遇”:
+ |$ O; ~; F+ H. D1 P* @一是過度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但另一個極端卻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直到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0 l6 F7 k  W% B7 S
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周、幾天、幾小時,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出現了什麼變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 ~0 ^- I; y2 Q
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有時候可以短到24小時)。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
6 o( U9 b, F% }: T) ?5 d, {) |到底應當給親人怎樣的臨終關懷?7 d/ v+ C; N1 p4 M. p9 e& |
臨終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咽出現困難,周圍迴圈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但你不要以為病人是因為冷,需要加蓋被褥以保溫。相反,即使只給他們的手腳加蓋一點點重量的被褥,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覺得無法忍受。4 l: F; H' e% `0 X6 h
呼吸衰竭使臨終病人喘氣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饑餓”。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給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9 Z8 {1 R8 _+ v( S2 O
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鴉片製劑的合成麻醉劑是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的最好辦法。
: `/ {& C2 i4 ?8 p5 G! b- z6 M" S當吞咽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饑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造成 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而且,此時給病人餵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後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譫妄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噁心和疼痛。9 A/ U6 |) V( P% I% K7 U/ q% Q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甚至是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但當進入死前最後6小時,清醒者僅占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 J* m9 L% z2 p
隨著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聲”,使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此時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記住,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藥物會促使死亡。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 G! j  X; X+ h; `1 K- M, b9 s/ M1 h. ?+ ~/ O
美國老年病學會制定的臨終關懷八要素:. q7 d. L6 l: S8 ^  Y) G+ B  L
1、減輕病人肉體和精神症狀,以減少痛苦;1 a1 p+ G8 v8 M% o, z# a4 a
2、採取能讓病人表現自己願望的治療手段,以維護病人的尊嚴;# G, P: i2 d2 _% h6 X$ h- b& r7 s
3、避免不適當的、有創傷的治療;( G  R. y- x# E% F( j
4、在病人還能與人交流時,給病人和家屬提供充分的時間相聚;
4 m# L( o3 `% k( ~# l; k- y1 z5、給予病人盡可能好的生命品質;
) M. I0 s, g1 U- T1 f& V' f7 B, a6、將家屬的醫療經濟分擔減少到最小程度;  |! i, [+ o5 v7 O
7、所花醫療費用要告知病人;6 K4 W! v: ~( M4 u3 h6 ]( c
8、給死者家庭提供治喪方面的幫助。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黃美蓮 + 1 中肯!

總評分: 金幣 + 1   查看全部評分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145

主題

7

好友

2821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322
在線時間
302 小時
3
發表於 2013-11-15 23:04:07 |只看該作者
感傷啊!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3-11-15 17:20:12 |只看該作者
【最後三小時】
$ s/ b) |( l1 e# {; R5 k2 T  j一個肝硬化末期的爸爸,全身臘黃、肚子漲得大大的插著鼻胃管,由三個女兒連扶帶撐著,一路喘進醫院。 5 a0 Y7 e3 ?- B5 s( x( ]/ l
醫生一看病人情況不對,馬上進行急救,準備插氣管內管,沒想到病人看來像個國中生年紀的二女兒立刻出言阻止:「醫師叔叔,不要幫我爸爸插管,他是末期病人。」
5 C8 ?$ _9 o/ |  a+ {7 n* q! d+ s# \醫生聽了很不高興:「這樣還不要插管?那你們來醫院做什麼?」 ) x0 L% {2 }; q5 v+ L
高中生的大女兒哽咽的說:「如果醫生你判斷我爸就要死了,那我們就帶他回家,我們還能幫忙他撐著,好好的陪在他身邊。」
: V2 @! q- o: |8 u+ J- {女兒繼續說:「如果說我爸爸還有一段時間,三四天或一兩個禮拜,我爸爸喘成這樣,我們姐妹沒有醫學專業知識,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醫生你可不可以先打個嗎啡,讓我爸舒服一點就好?」 4 l4 G! d% z3 ]: d; d2 S
醫生說:「妳爸爸現在這樣,不急救,不插管,直接要打嗎啡,萬一一針下去人出了人命,那是要算誰的錯?」
5 j3 e0 G8 }9 O- X) @+ F/ L5 j喘得說不出話的爸爸眼神絕望,吃力的揣著大女兒手不停搖晃,大女兒再怎麼裝鎮定,也掩飾不了害怕:
5 v- z/ V: g& o; L) f( i女兒含淚說:「我爸說他受夠了折磨,再也不要這樣喘下去,該簽什麼放棄急救的文件,我們都同意都簽。」
" R% N+ s4 V% @簽完DNR後,醫生說:「那我幫妳們爸爸找間病房好了」
% [2 e" K! l* C9 o  F電話打到內科問,內科說:「他都已經這樣了,沒有什麼可治療了呀!」7 g) N  Q* R2 k! a' k0 P, g8 C
打到加護病房,加護病房說:「滿床吶,一時之間也調不出床位來!」5 M6 T9 Q7 M  ]
生從病歷上看到外科曾幫這個爸爸開過刀,打電話把狀況說一說,然後問我可不可以收這樣的病人?
1 Z, Z, o3 a* r& Z3 Z「好吧,我收!」心裡也不忍那垂危的父親,和三個年紀不大的女兒們,只能窩在急診的走廊上,眼睜睜看著爸爸受苦,卻又束手無策的抹淚乾著急。 ' [) y/ H5 L8 T* I5 t& Z
病人送上來了,住院醫生一個頭兩個大:「主任你收這樣的病人啊?我們真的已經都幫不上什麼忙了,要怎麼照顧啊?現在要寫住院病歷,待會兒就得寫出院病歷了!」
  |0 ~! ^. `: h資深的護理長更是直言:「這種病人,不用四小時就走人了。」
3 H+ E! ~8 j3 ^「這種事,請大家勉為其難吧,別讓三個姐妹太難過、太無助了。」我硬著頭皮說。
6 @" [& a" s  i/ F; @$ j住進一間三人房的床位,其他兩床病人和家屬一看,流露出的神色,讓三個女兒難堪又不安。 * `( s/ L+ f. V( h, p
護士看了也覺很不妥,又回頭找我想辦法,總算喬出間隔離病房來,讓他們可以單獨相處。
; z2 i+ M: R4 x6 e* v4 c. w「爸爸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妳們就在這裡好好的陪陪爸爸吧!」我實話實說,雖然為了她們爸爸,我被同事唸到臭頭,但也不能就丟下撒手不管。 1 o8 e. z& u# N% ]
我們的資深護理長還真神準,三個半鐘頭後,那位爸爸過世了。
6 L0 k9 s3 T# j; g2 X' n3 @1 X住院醫師忍不住搖頭:「看吧,收這種病人,住院病病歷才剛寫完,現在又要開始寫出院病歷了……」。
: }  U  ^2 {( ~4 U5 ^6 o' a停屍間推車來了,簡單的遺體整理後就往外推走,三個女兒跟在車後嚶嚶哭泣。, x5 y% S1 U3 B* c
經過護理站的時候,姐姐拉著兩個妹妹跪下去,向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磕頭:
5 M; ^+ O8 y1 g+ R4 I; U+ w: } 「謝謝醫生叔叔,謝謝護士阿姨,沒把我爸爸丟在急診走廊上等死,沒人管,沒人理,謝謝你們,謝謝。」
3 f3 A( A6 x$ P! X. A2 @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被突來的震撼,震到寂靜無聲,剛還在碎碎唸的醫生悄悄低下了頭、護士眼眶泛紅;護理長忍不住跑出來,抱著三個女孩,輕聲的安慰,眼淚,卻也跟著掉個不停。 - v2 Q2 A) {$ X- v
想想看,如果沒有病房收治這個病人,不願收治這個病人,讓這個爸爸真的死在急診的走廊上,這三個年齡不大的女兒,在往後的人生,因為這個事件,對人情世故,對這個社會的觀感,會產生什麼樣的偏差?甚至怨懟? & T; ?& P; G" m+ t# u

8 J; b. p( Y6 z* b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大家紮紮實實上了一課:『雖然救不了爸爸的生命,卻救了他的三個女兒,給了她們人性可貴的溫暖 - 雪中送炭。』$ ]; I4 `, N0 d$ F
她們就算孤貧一身,也不曾被遺棄、被不聞不問過!
; |' Y2 a0 D: p$ e2 l: W; K上帝讓醫生我們穿上這白衣,賦予的責任絕對不是只有治病與救命! , |  Y, n* E! \& U% b" n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的基層社區照護,能夠照顧死亡,女兒們也不必千辛萬苦把父親送到醫院。5 M7 f) T( m. Y  K5 s3 A
台灣民眾要能夠壽終正寢,社區生命末期照護還有得努力!
8 E7 A" m, W* B3 D7 F# D/ \/ P
+ B/ A  ]2 ~! P  Z) u@ 近來出入加護病房頻繁,對此類文章特有感受,現在醫療進步,卻也造成了許多生命末期病人不得好死 ,“如何有尊嚴的死去 ” ,值得大家省思 ……3 W8 @% R! k, d1 o8 L" ~3 |; l# @
【摘錄自﹝生死謎藏﹞作者:黃勝堅醫師】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