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未來10年,賣資料比賣硬體賺錢& G$ A' [; M2 I6 H7 }+ x
G0 ~. v0 q3 L: V2 ^! N4 \3 e; }* ?0 _+ {1 f
4 N+ `+ k* [- n; \! |0 _
. v8 y" c: Q8 b* Y2 o+ h
9 ]* w4 g1 `# g/ j6 L. d
【作者:林士蕙】6 Z+ A- T1 m! M
- A! @' z* y4 e3 G5 O# |3 Q& ?( ^3 e5 U. B# |' |
% `! K2 }* p1 s1 S* M
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大數據》(Big Data)一書作者維多.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1966年生於奧地利,現為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並擔任過微軟、世界經濟論壇等大公司和組織的顧問。然而,他並不只是關在學術殿堂做研究,而是一個典型的網路年輕創業家。
* h( U, P- H# e5 V1 w2 l" J$ U2 D. G& C2 N' y. i/ B3 G, I) \4 P
早在1984年,麥爾荀伯格剛滿18歲時,就和友人一起發現了全球第一個電腦病毒並發表研究報告,很快獲得全球電腦專業研究社群的熱烈迴響。1986年,還在念薩爾茲堡大學的他,才剛滿20歲,就決定創立軟體公司伊卡魯斯(德文原名 Ikarus),開發出一套防毒軟體Virus Utilities,馬上成了奧地利當地最暢銷的軟體。) W! s: p) ^0 H5 X% p, x% }
l4 ?& Z6 e6 r L1997年,麥爾荀伯格將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開始專心做學術研究。也因此,他對於網路產業的觀察,都相當切中現實。; l. z! r* X, k, {0 o3 F4 k0 L% ]
4 M" _+ w6 s% G/ H
《大數據》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後,在台灣獲得廣大迴響,他也將在6月應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邀請來台,和國內讀者交流。來台前夕他接受《遠見》越洋專訪,直率指出,雖然台灣科技製造水準相當高,但若要靠大數據風潮成功,首先得把做硬體的慣性思惟丟掉!像是做手機的公司,以後可能要靠手機產生的資料來賺錢,而不是手機硬體,這個變革可能會讓團隊大換血,是一場革命!以下是訪問精華:4 J& S+ n2 |, o3 u7 s$ g
/ }/ F" c. `( G* t- O大數據浪潮 全面顛覆產業生態* `* P% O e: s5 C/ _
1 D, B, g2 B/ v. c, e. |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您在寫這本書前曾做過網路經濟(Network Economy)研究,你當時預言,未來全球經濟將由網路驅動,每個人要有競爭力,都得從網路出發找新機。現在,您認為大數據會是這個網路經濟時代下的重要武器嗎?
: i- ?! K- R" T4 j
9 i( O' }$ n* i4 o" k; G% a f c% ~/ I麥爾荀伯格答(以下簡稱答):回顧90年代,網路主要用在email,2000年後用在電子商務,到了2005年,社交功能出現了,例如臉書與推特。我認為下一波網路創新的力量,絕對是大數據。它會徹底改變世界,包括網路產業,以及非高科技的傳統產業等,整個基礎都會被改變。9 S, p. Y1 q& z! ^6 X/ C; h( E
* q5 @7 U) r6 g9 u4 G' E& x
我認為直到現在,網路做的事情仍只是加值的配角,只是讓經濟與貿易活動加分而已。例如東西放在網上賣,變成電子商務,和傳統零售還是差不多的。可是,大數據會更徹底改變零售以及許多事情,我認為在五年、十年內,這世上不可能有一家公司可以逃得掉大數據帶來的革命與改變。像是客製化的商品,就是大數據可以顛覆很多行業的改革方向。* x( k" d# `7 h/ m: o. ?, R
; A5 j$ c) ?* a w' c8 F
追蹤患者病史 客製化新藥
( u; H m4 V1 J9 A; }問:還記得網路泡沫時期,就有人提過網路小眾社群會帶來客製化的商品,是一樣的道理嗎?可否舉例?% p2 n6 _6 p$ p- o$ |; ]( N! ~
$ G. L# I2 X3 y, ^8 T: U
答:客製化的確不是新名詞,只是以前沒辦法真正實現,因為資料不夠充足,統計取樣會帶來很多的誤差。現在,當全球累積的資料夠多,客製化商品就能透過大數據實現,而且還能顛覆原來的產業。
- R l. {) t; B n
' I3 _* X: ?+ Z- L# j. c我舉醫療領域來說明。醫生問診用藥的專業,原來跟網路幾乎沒有相關,現在卻幾乎快被大數據改變了,為什麼?以前,我們感冒吃藥,吃的和別人沒什麼不同。但你是女士,我是男士,體重身高都不一樣,而且身體健康狀況也不同,為什麼我們該吃一樣的藥?應該要依照個人的獨特體質,去開發出屬於他的藥才對。
8 K1 p) b7 w& q D3 F& _, \+ |/ g0 q6 \% o9 ]" N
但以前藥廠只能依照一個統計學上的平均數據,打造每個人要吃的藥。現在有了大數據,一切都不同了。未來,我們有可能靠著追蹤你一生的病史,把數據蒐集起來,當做客製化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分析,你就有可能吃到為你量身打造的藥,不會用藥過度或過少等。8 f7 s+ U3 z) P3 ~8 E7 E
- Z6 w @$ a8 u
" {7 r) a. w5 u* r+ v. w- l! P
* G4 b6 s" x- J& U0 |
〈遠見雜誌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