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83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494
- 活力
- 3782
- 金幣
- 17588
- 日誌
- 262
- 記錄
- 6
- 最後登入
- 2015-4-9
  
- 文章
- 2716
- 在線時間
- 596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24 14:53 編輯
6 Q4 |+ x6 m: ^+ r& g0 x! P# i2 m9 w- T1 J Y5 H
骨關節病, [5 H) X: J- N6 k0 I0 B
又稱骨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其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退行性病及繼發性骨質增生。根據發病因素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病和繼發性骨關節病。在我國,以繼發性骨關節病較多見,原發性骨關節炎較少見。 凡正常的關節無明顯原因而逐漸發生退行性變,稱為原發性骨關節病;若因某種已知原因導致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日後因關節面磨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而造成退行性變者稱為繼發性骨關節病。6 p& c, {4 a# q
膝蓋
2 ]+ |* ^' ~2 j1 d8 G$ J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關節",站立或走平路時膝蓋內軟骨平均要承受1/2~1倍多體重的壓力,上樓梯時增為2倍,下樓梯則增為7倍。因長年承受巨輻壓力的關係,膝蓋關節磨損退化情形年紀愈大愈嚴重。
4 ?+ o' m* j. i* m磨損退化的膝關節一旦造成症狀,即稱為退化型膝關節炎。此病非常普遍,年紀愈高愈常見。
' e7 A& D3 J4 B+ _0 B' j會引發症狀發作之因素
& j a, r; w/ Y8 g, B5 ?" D# } 1、關節活動過度:走太遠的路或上下坡、上下樓梯過於頻繁。& e+ m' x3 ]$ {4 u
2、關節姿勢不良:站太久或坐太久而缺乏膝 關節的活動。" g; P; z% S+ t0 }+ j
3、受傷造成:如輕度受傷(跌倒、扭傷、擦 撞)之後即會引發惡化。" ]7 T" B0 [# e* N
4、不合適之鞋具:如高跟鞋會增加膝關節的機械性壓力,鞋墊厚度不足或過硬,無法有效吸收觸地時的震力。
) {7 T# j: e( ?7 l% g 5、溫度濕度改變:氣溫大幅下降,或濕度增加都會加重症狀(俗稱風濕症)。) h; ~8 A4 w) E& j( z" A) }
臨床表現7 Y7 d* ?, F& ~+ n$ ]8 w+ H! v
1、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疼痛于活動時發生,休息後消失或好轉。急性發作時,疼痛加劇,同時可有關節腫脹、關節僵硬、關節內磨擦音等。
, y( p0 W9 _; N- P& l1 i 2、膝關節疼痛僵硬,尤其是關節活動後,如:持續工作一天、經長時間靜止不活動後也會惡化、早晨起床後的僵硬感及久坐、久站後的關節僵滯感。9 Q# A- d" P, a" C. e0 L# ^
3、膝關節變形:早期以軟組織變形為主,末期會引起關節骨構造的破壞和變形。
1 Y4 B0 v4 g% y' N% w* ?" O: c+ c7 L 4、關節軟組織病變:如關節滑液囊發炎,引起之紅腫熱痛,關節囊本身之纖維化變成關節僵硬感、關節旁肌腱炎引發之疼痛, 四頭肌萎縮引起之無力等依臨床統計,六十歲為發病高峰,女性比率是男性2.5倍.- G4 D8 k2 P4 T! u+ R8 w
5、有的病人關節處於一定位置過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關節疼痛,即所謂休息痛。此類病人逐漸活動關節一定時間後,疼痛消失,關節可感到鬆快。
* T; c8 i- e0 X' s: E: v, E 6、增生之骨贅刺激或壓迫鄰近神經而發生放射性疼痛,如頸椎增生引起上肢疼,腰椎增生造成下肢痛,髖關節增生所致的股前內側痛等。脊椎嚴重增生可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出現感覺、運動、大小便障礙、神經刺激征,甚至截癱。; J; f* i2 I6 A
7、早期關節外形和活動無異常,晚期膝、手指等周圍軟組織較少的關節可看到骨性增粗,關節腫脹、肌肉萎縮及關節變形,關節有壓痛,活動受限,活動時有磨擦感。
& K. z$ {" ` a/ Q' D診斷依據5 ]9 e0 h! G5 `! @9 N& F
1、中老年男性多見。
. s1 T, k5 z# A, w2 g2 ] 2、好發部位為活動多和負重多的關節,如髖、膝、踝和脊椎的頸椎、腰椎為最常見。
3 P2 T' s* N5 \ 3、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疼痛于活動時發生,休息後消失;也可以出現休息痛症狀。
% d8 [' _$ o2 T4 n. X, n7 C2 e 4、早期關節外形和活動無異常,晚期關節可腫脹、積液和畸形,關節壓痛,僵硬,活動受限,活動時有磨擦感。
) _" Q# F6 U. L4 x: R- d0 B6 S6 L 5、X線攝片可顯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凹凸不平,軟骨不硬化,軟骨下骨質疏鬆、囊性變,關節邊緣唇樣骨質增生,關節腔內可見游離體、關節畸形和半脫位改變。
9 ]2 {: Z, l0 @' a; ^9 X5 t" [& o輔助檢查
) A' I, ~ O, q' h& G. R3 P 1、骨關節病患者之診斷,根據臨床症狀體征結合X線改變可明確;* k) ^( J, ?4 ]
2、一般血象、血沉無異常改變。但患者多屬中老年人,血生化全套檢查有助於瞭解是否合併其他疾病;
7 i, C; s2 ~( J7 P4 h+ z4 `+ Z 3、關節液常規檢查主要應用於關節腫脹明顯,關節積液患者。1 S, |1 G) R$ w
治療原則
7 u+ q+ |! ^/ Z) `8 d4 ` 1、目前無特殊療法。治療目的在於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和增加關節穩定性,減慢病變發展。
- b- y' ~- M0 l/ R: ^/ Q5 l 2、輕型患者,適當休息,加強勞動保護,減輕關節負荷,適當體育鍛煉,加強肌力鍛煉如膝部的股四頭肌功能鍛煉,髖部加強外展和伸肌肌力,以防止關節攣縮和加強關節穩定性。加以物理療法,可緩解症狀及延緩病情發展。
1 _2 }- N3 ?' ?. L 3、疼痛重者,給予一般常用止痛、抗風濕藥及局部封閉、關節腔內藥物注射(如醋酸潑尼松25mg,每週1次,3-5次為限,但忽濫用)及沖洗療法有明顯短期療效。+ R6 M" N. g. L0 C1 R8 E
4、手術治療適用於疼痛嚴重,其他方法治療無效或出現 畸形者。手術方法依病人年齡、職業、病變部位和損害程度而定。關節內有游離體,關節緣骨贅影響活動可行關節清理術。關節畸形明顯可考慮截骨術以改變負重力線。關節面嚴重破壞可行人工關節替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 K! ]/ w. W% K用藥原則1 o5 M* a3 } j( L
1、骨關節病之用藥可選用1-2種非甾體類或抗風濕藥物,或採用新加坡產的中藥療效更好。
$ }. m' K5 u& |) @ 2、關節腫脹,疼痛重者可考慮局部封閉或關節腔內注射醋酸潑尼松,但要注意不要濫用,以免引起類固醇誘發之骨關節病。
' C1 b; k! E7 x9 ?# I: |# z' }% ]/ B, S s' ]
中醫的看法
2 W* l; o/ n- h# I0 f中醫學認為該病多因人體正氣內虛,風濕寒邪侵入人體,閉阻氣血,留著經絡、關節,或因年高體虛,肝腎不足,慢性勞損,筋脈關節失養,或邪停經絡,久則影響氣血運行,氣滯血瘀,留著關節等所致。常用黑子 治療。
6 r; V! Y8 l4 l% O, P- r 1、風濕寒邪入侵:素體虛弱,膚腠不密,易遭致外邪入侵,或平時體質較好,由於久居嚴寒潮濕之地,感受風濕寒邪,入侵機體,閉阻氣血,留著經絡、關節,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而發病。
: ]( n; B) C- w' ~ n/ j 2、瘀血閉阻經絡:痹證日久,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停而為瘀,或病久,氣血經絡為外邪壅滯而發生血瘀,瘀血停留於關節、骨胳,使筋骨、關節失養發為該病。
( Q! s# ?$ V1 O8 h4 N; q# i! @ 3、肝腎不足:久病體虛,或年高體弱,或慢性疾病導致肝腎不足,或長期過用溫燥之品,損傷肝腎之陰。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而肝腎不足,致使筋骨失養,形體疲極而發為本病。又因慢性勞損日久,致氣血不和,經脈受阻使筋骨失養更甚,傷及筋骨,反又可累及肝腎,發為該病。在該病中,長期肝腎陰虛,陰損及陽,導致陽虛,陰陽兩虛,則陽無以化生,更易遭致外邪的入侵而使疾病加重。. S8 }; h' A; @/ I* q& b
預防5 Y5 F$ z: J7 K! l9 V) b; C i
本病好發于中老年朋友負重大關節,故對於中老年人應做好:. _ I# D/ i/ l8 Z, [( @
1、控制體重或減肥: 肥胖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故中老年朋友應控制體重,防止肥胖。一旦超過標準體重,那麼毫無疑問,減肥最重要。體重下降後能夠防止或減輕關節的損害,並能減輕患病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有助於本病的治療。9 |) m& }/ _8 h2 X4 {0 y; C
2、避免長時間站立及長距離行走: 因為他們會增加關節承受力及加速關節退變。
: m5 C5 [% [$ L 3、及時和妥善治療關節外傷、感染、代謝異常、骨質疏鬆等原發病。 ; W6 U$ ]9 q6 Y/ l* E/ W) u" j
4、補鈣: 應以食補為基礎,要注意營養的平衡,多食乳製品(如鮮奶、優酪乳、乳酪)、豆製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針菜、胡蘿蔔、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帶、魚、蝦等海鮮類。同時應多見陽光及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必要時,適量補充鈣劑,如葡萄糖酸鈣、巨能鈣是臨床常用物美價廉的補鈣品。但應注意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補鈣。! X: i, ?" D. r
5、堅持適量體育鍛煉,防止骨質疏鬆:有規律的運動能夠通過加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支持作用而有助於保護關節,預防骨關節病的發生。" d8 {, X) l/ V, u
6、注意關節保暖:這一點對於預防骨關節病也很重要。關節受涼常誘發本病的發生。 損害部位 老年退行性變化的主要損害在關節的軟骨,關節軟骨變性、軟化、彈性喪失、裂碎和脫落。軟骨內骨化形成關節邊緣的骨贅,即所謂“骨刺”。關節中央軟骨由於受磨損最大甚至消失,關節週邊軟骨也可出現肥厚和增生,使關節腔變狹和不平,骨端變形。這樣也可造成運動受限,關節畸形。
9 @0 K# b6 Q: h& I0 B3 w l
3 g/ y) N5 ?2 N8 E5 Y& I25式_關節保健操(完整版~附口令); D$ y! }' T8 t2 r5 D2 c
& `5 J8 B3 S6 o# L. n7 h# z- [. K! L4 F9 m, W! ^3 O7 k1 n3 L
附注:7 U! f; t h- `9 K$ H5 A, `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老年人會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若不及早接受治療及改善,很容易讓關節惡化更為嚴重,運動治療指的是為了增進肌肉強度、耐力、關節活動度或是本體感覺,而給予特別的運動處方。例如,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而言,給予運動治療的目的在於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強度,以減輕關節內軟骨的負荷及維持關節的活動度。' v4 J$ Q. a6 l/ n$ t# c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復健科主任張泰睿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為關節痛、僵硬,剛開始活動時疼痛加劇,活動持續一段時間疼痛會逐漸減輕,但活動過久又會加重。膝關節退化的早期症狀為鈍痛或酸痛,上下階梯疼痛加重,休息後感覺關節僵硬,勞動過度或氣候變化均感到膝痛加重,關節活動不靈活,繼而出現各種響聲,嚴重者可呈跛行,上下階梯困難,寸步難行,甚至連站立都很困難。
# ]" @& _4 ? E; y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常因疼痛、肌肉功能受損及本體感覺變差而產生下肢功能障礙。最常衛教病人的運動為抬腿運動,即所謂的等張訓練。病人平躺,一腳彎曲另一腳伸直,伸直的腳抬起懸空維持5秒鐘再放下,一回做15至20下;另外,可於趴姿及側躺做同樣的訓練。大約2至4週後甚至可在腳踝上綁上沙包以加強訓練強度。
1 P7 X/ j1 m* k5 X文獻報告顯示阻力運動能改善此類患者的肌肉功能,閉鎖鏈運動對於關節本體感覺之敏感度有加強效果。下肢推蹬運動訓練能有效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班弟(Bandi)膝功能障礙指數及膝部肌力。在等速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藉助特殊儀器,將速度維持一定,而提供的阻力可隨病人的力量增減,因此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做最有效的訓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