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8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路資訊] 久坐在電腦前 小心罹患「腰背部肌筋膜炎」

[複製鏈接]

931

主題

47

好友

7667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210
在線時間
2717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9-17 21:55:40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5 g/ A, }, }0 `' {: Y/ k3 c37歲的上班族林小姐,平時工作需要久坐在電腦前,三年前開始下背痛。剛開始發生時無明顯痛點,主要集中在下背部但並不常發作,因此不以為意。但是近三個月偶爾有夜間翻身困難情形,凌晨3-4時疼痛加重,在變換體位,或按摩、捶擊患部後,疼痛可減輕。有時晨起後疼痛加重,稍加活動,疼痛也能緩解。最近氣溫下降又下雨時疼痛加重,腰部痠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嚴重影響睡眠。因此病人到中醫科門診求診。經針灸治療二周,並配合衛教運動後,症狀明顯改善,晚上又能好好睡一覺了。
5 ^8 d5 w4 P9 f0 W' }
# h: A! ]) h! ]: b% W, ^/ ]) }$ O! H. s1 m( `( U# i  u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惟德說,其實這就是一般上班族常見的腰背部肌筋膜炎,背部支持組織是由縱行的結締組織纖維,覆蓋在腰背肌上,有保護肌肉及加強對腰部的支持作用。在寒冷、潮濕、慢性勞損、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等因素作用下,導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產生充血、腫脹、滲出及纖維化改變,並相應出現彌漫性疼痛、局部可觸及結節狀或條索狀改變等臨床表現。這些組織的非特異性炎症變化,叫做腰背部肌筋膜炎。$ c0 F) d! q- M* F
! m" s0 I6 g5 M9 j- G# a

/ B: t" i! m! [* U! j/ Z王惟德指出,絕大多數患者有長期和持續性特殊姿勢下工作的慢性損傷史。疼痛一開始不很劇烈,開始為痠脹不舒服,時輕時重,間歇發作,以後有刺疼、僵硬、麻木感,並有進行性的加重。勞累時顯重,休息後減輕,範圍也不斷加大,與氣候變化有關,立、坐、臥姿勢活動受限,行動困難。% S* }1 l. b' R

' A- n( c* J% [. v, d( G0 E! x
& \+ i; ?1 G2 ^( t3 i他表示,患者常常難以確切述說疼痛部位,但是疼痛的放射性比較少見。肌筋膜炎有特定壓疼點特性,這對臨床診斷和治療都有重要意義。按其壓疼部位,一般可以認為是其相應部位組織傷病。  B( S0 ]4 f2 [& V

. C# R: K$ w7 n& v4 b7 W& |. d- X& I1 ]7 ^/ m- P
導致腰背部肌筋膜炎的原因,主要有:3 ^. G$ ^) c# [4 v0 E
% q; `3 |! u5 }5 Q
1.   寒冷:這是最多見的原因。寒冷地區、寒冷季節、冷風侵襲引起腰背血液循環發生改變,血管收縮、缺血、瘀血及水腫,造成局部組織發炎,但會隨氣候改變而加重或減輕。# A8 Y" y. b% F5 g

4 g+ P1 w; u6 C' z! Q$ y1 a' A2. 潮濕:是另一種多見的原因。在潮濕環境中,因皮膚代謝功能失調,特別是排汗功能降低,引起皮下及筋膜處血液流速減緩,從而導致微血管充血、瘀血、滲出,形成筋膜炎。
* t, X3 j6 }* W4 }# P6 k' `5 n
4 g+ L9 m' q# y- U3 B" x) v3. 慢性損傷:由於各種慢性勞損性因素,反復作用於腰背部,導致腰背部軟組織張力增高,出現微小損傷,形成本病。
+ u# y: S5 b% j9 b8 `# ~' s' T4 P& l5 @7 l+ _

( e6 m" O4 a, x& f5 X  A* r4.  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單一工作姿勢持久等均可誘發本病。
8 q* `7 t  t( l$ w
1 Q7 b- V0 w/ ?( {% e5. 風濕症、痛風:某些病毒感染時易伴發本病。7 F; r. M5 L. U- Z5 r- x

0 A& j! @2 V6 E. c) b2 m  A# R" U- G) a: [* R
王惟德表示,在中醫針灸取穴上,常常用華佗夾脊穴,夾脊穴的定位在背腰部,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上旁開0.5寸,一側17穴,左右共34穴,治療腰部筋膜炎常取腰椎第二到第五椎下兩側8穴,此穴有疏經通絡、調節臟腑氣血、舒筋活絡、安神鎮痛的作用。
0 H6 l* r8 n4 y* M5 q7 t# D: [$ ?; y! H- U2 E2 w- V% m

  a: X4 ]# O6 c4 ~  V他說,在中醫門診有時會使用電針夾脊穴促進止痛作用,現代實驗研究中,通過解剖夾脊穴發現,附近均有相應脊神經伴行。所以針剌夾脊穴可作用於神經根,阻斷疼痛,又能通過調節神經功能宣通氣血,有效地消除疼痛。另外可使神經周圍的血管擴張,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與舒緩肌肉、筋膜壓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改善臨床症狀。
$ m& J$ l4 m, s" X
, z; Y7 F$ ]! ^) p: J0 f
$ V5 |: ^0 G: ?9 B8 j2 Q- ]0 u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夾脊穴與背部的背俞穴相鄰,背俞穴有調整五臟六腑之氣機的作用,因此針灸夾脊穴可調節臟腑氣血而治痛。夾脊穴與督脈相鄰,和全身經脈均有聯繫,故針灸夾脊穴有通經絡、調氣血的作用,因此經脈通則不痛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2 [0 b" @1 O6 ]! d7 b: @% |+ \& T; Y! q/ ~3 H- F0 g+ |
王惟德建議,需久坐久站的上班族,也可在家做腰部玲瓏鼓勢及腰部吐納勢等運動,促進腰部氣血循環,預防腰背部肌筋膜炎:
3 f' `/ m; t6 Y6 O4 Y. t, k. [: R
* ~, L9 L1 d1 Q% w' {·腰部玲瓏鼓勢:兩足微開站立,兩手放鬆垂於軀幹兩側,做左右側轉動活動,兩手如鐘擺般自由擺動,引導身體轉動,活動幅度由小到大,至最大限度為止,手掌可輕微拍打對側肩部,活動時腰肌要放鬆,運動約三到五分鐘。
5 d, O  m# q2 N6 H- P4 X7 u  o ! L2 \. ~, Y8 L% O# p' y1 [0 k3 j
- Z2 J! L- R2 I) }/ U
·  腰部吐納勢:仰臥時兩腿彎曲,抬臀時吸氣將腰部抬離床面約十五公分,靜止五秒,此時將兩手握拳放於床面,拳心朝下,吐氣時將腰部脊椎兩側自然置於將拳峰上,即按摩華佗夾脊穴,腰部肌肉放鬆,臀部可前後左右挪動,增加腰部與拳鋒刺激面,加強穴道刺激維持此姿勢十秒,反覆二十次。
  x5 S# p; ~4 Q, c7 |  h, p% d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