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858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1788
- 活力
- 183
- 金幣
- 26437
- 日誌
- 22
- 記錄
- 34
- 最後登入
- 2017-9-20
 
- 文章
- 642
- 在線時間
- 995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李包恩 於 2012-9-17 16:09 編輯
n5 d r5 p. R: N" O# p& e' {
5 ?& G& }& o8 w% S) z3 [吃素念誦與身心健康 香光 編6 J- q; j3 G9 J) y5 R, ? n; Y' Y
( n/ ]# y4 ]4 c2 t. N" ?9 V《保健時報》(2000年8月11日)刊登了張建明的發現:《朗讀亦健身》。他寫道:“朗讀乃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氣功鍛煉過程。君不知,我在全神貫注琅琅朗讀時,巧妙地配合深呼吸運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而且做到了節奏快慢分明,次序均勻井然,這在無形之中穩定了我的感情,調節了我的精神,還陶冶了我的情操。再換句話來說:就在這別具一格的讀和練中,呼吸綿綿,氣沈丹田,精氣內守,日復一日,強身健體便也功到自然成了。7 c4 }4 @: _; N! l" Y
$ n& O8 n& }0 q
. c/ k* m% x# K$ j1 b) T這些年來我壓根兒沒患什麼病。”# z9 H1 ~. u1 d6 ]+ g
" _+ S# k" o* v; G# q C, {+ }) ?* o* A" U8 _) h8 d# r
我祝賀他的發現與健康,同時也想指出,念誦與身心健康的關係,吾國哲人早有明示。近代高僧印光大師雲:“念佛,亦養氣調神之法,亦參本來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時紛亂,若至誠念佛,則一切雜念妄想,悉皆漸見消滅;消滅則心歸於一,歸一則神氣自然充暢。……念之久久,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87頁)故念佛誦經之高僧,大都健康長壽。) S0 w- \9 b- y$ }9 A
& u" D- }; C p6 e& C. D
5 ^' t( f @4 |) A* d( ~, Y
那麼,如何念呢?“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53頁)“出聲念,則可念六字(南[讀拿]無[讀磨]阿彌陀佛);心中默念,字多難念,宜念四字(阿彌陀佛)。……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 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55-57頁)妄念平息,則呼吸綿綿,氣沈丹田,精氣內守,神氣充暢。日復一日,自然大腦清醒,氣定神閑,心境平和,身心健康。
. Y# \/ m4 h4 L; f& y
e4 f7 s$ a4 e
3 u. B' k( {& e+ f9 e% Y6 T印光大師再三囑咐:“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于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9 r* R8 X; z0 T1 S& S* Z& c% J! J
. n/ i7 g7 j3 ^4 L& M, @: e J# u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複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 Z4 q3 g) P0 t# U。
& T; i% I! O4 E7 ]; J8 ?9 U4 ^! @! {, m) d Q
1 O, J: w' p8 T* A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e7 h4 c4 }# Z& K; G; A5 W* B
) |( D+ R2 l' V( c. n, p D; g9 I& D" K
這是經驗之談,道理何在?蓋念念歸一,即是入靜、入定,中醫認為,心定則氣和順,氣和順則血通暢,精氣內充,正氣強盛,故能強身祛病。現代醫學認為,入靜、入定,是人體的“健康充電”,此時忘卻一切煩惱,精神上徹底放鬆,腦電波穩定而有節律,在高度入靜後,大腦會分泌一種“快樂物質”——腦啡,能使人產生愉悅感,頭腦也覺得特別清醒。而清醒、愉悅的心境,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生理狀況,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B# B5 i4 O6 C) m8 p3 A' s
' M) i9 h/ m3 ^! G; @
' W8 z& A9 ] w
此外,念誦還有其他功效。美國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研究員黃焜璋著文,《吃素念佛不結惡緣 增加癌症痊愈》:“我一位學佛多年的同事姜醫師,她常給癌症病人開兩種處方:一是馬上斷葷食吃素,而且是吃自然食物;一是精進念佛或念觀世音菩薩。我觀察了幾年,發現她的處方亦不無道理,確實有人收益。”為何要改變飲食呢?因為,致癌物質雖多,但以吃的為最多。近年來,美國的雷久南博士,提倡以素食為主的自然食療,吃無農藥的新鮮果菜,不吃人工染色或加工過的食物。一位開過兩次刀的肝癌患者,經過一年的自然食療後,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復發的小腫塊居然消失了。黃焜璋和姜醫師曾檢測了數百人的唾液的酸堿值,發現素食者的唾液都呈鹼性,而嗜吃牛排的人的唾液都呈酸性。這證實食物的確會改變我們的體質,吃自然的素食,可以避免致癌物質,並能減免癌症復發的可能。
) p) F. w1 w0 u, |5 b& R Y
+ m: W( S7 i; M6 e9 t X, O醫學研究證明,使血液保持微弱的鹼性狀態,血液迴圈才能暢通無阻,運作自如。而酸性物質長久貯留體內,會加重胃腸、腎臟的負擔,導致胃腸炎、腎炎的發生。為了不使酸性物質分解後造成體內障礙,就需要鹼性物質發揮其中和的功能。如海帶、紅薑、菠菜、大豆、栗子、香蕉、胡蘿蔔、油菜、百合、草莓、馬鈴薯、蘿蔔、南瓜、筍、桔汁、蘋果、蛋清、柿子、梨、黃瓜、西瓜、咖啡、茄子、牛奶、豆腐等,都是鹼性食物。; b8 t; x) }0 d# x" i& ?
# d( c' L" {, w# U+ Z
為什麼要念佛呢?黃焜璋寫道:“至於精進念佛或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對病患的痛苦及延長生命確實有幫助。我有一位女同事,因子宮頸癌末期接受全身電療,她告訴我,由於一直默念觀音聖號及大悲咒,整個的電療過程下來,所有的病人都難過嘔吐,只有她沒什麼不適。另有一位末期肺癌的病人,我發現他的胸部X光早就一塌糊塗,但他居然比專家的預測多活了兩年多。我問他如何撐過來的?他告訴我平時有空就念佛,尤其在痛得無法忍受時,他就坐到病床邊的椅子上,專心念阿彌陀佛,說也奇怪,經過半個鐘頭後,就漸漸不痛了,後來在一個晚上,他在睡夢中很安詳地走了。……在醫學的眼光來看,吃素可與大多數致癌物質的接觸減少,可減少癌症再發;而專心念佛,則心有定力,加強心靈的力量,可轉移痛的感覺,對於整個病程有助益。因此,吃素念佛,對癌症病患應是一個好的輔助療法。”(《學佛醫師劄記》)
1 f8 \" z% K R; M3 l {* ?/ {$ t) n- s+ }1 e h* l
: x c) ^+ f% ]3 o! t黃焜璋還在《〈心經〉 現代心靈妙方》、《持誦大悲咒是最佳胎教》等文章中,以醫學和事實證明,念誦經、咒,也有助於治療精神疾病,有益於優生優育。(參觀《學佛醫師劄記》) 1 c1 i; d7 _% F) o8 ~/ x& k7 N
% E6 b! p7 V% \1 Z5 ^6 V* ]1 m
/ n/ g4 h: V0 v5 q4 g! S; h5 g% C* h' f! o4 M% z) ], T
資料來源:風水大師精選集第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