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勝女大商機
# ]4 b3 f+ }: \2 n9 Y) L; |: f5 t: [( T8 Y. W$ ?$ D! ^: \
1 w, w' h1 M- V
/ }! ^1 ]9 L/ m7 o2 y* a* x* u V/ m, c' Q# w5 N6 ?* l
. q- X3 G T$ n6 M& z4 d3 _8 d4 v# ~& X4 h. ~
女性年均所得大幅提高,「美麗新勢力」席捲全球。
4 m2 \% h1 U. r5 `% |- E5 J: v大盤攻克7400點,類股輪動快速,短線多頭資金選擇中小型股下功夫,中概內需股在半年報效應下,部分個股值得期待。6 |) O, q4 ?! B% {! I- z
: e, \, F/ \: \% G文.陳春霖、李洲、李白
% D: ~" s: @4 I6 D0 h) f' o9 ]3 s
外資連八買,台股順勢站上七千四百點,甚至十四日盤中一度攻上七千五百點,大盤呈現看回不回一波到底走勢。然觀察類股多空變化卻有很大的不同,金融短線達滿足點,頗有拉抬指數功成身退之姿,而由傳產接棒。
, y; [0 p$ X% w+ W4 [% g1 Z( [: j* R" K C4 n3 X
另外,就是電子股儘管在半年報尚未出爐,地雷疑慮未除前,已有業績表現相對突出個股成為買盤進駐標的,尤其蘋果(Apple)iPhone5登場在即,鏡頭與軟板供應鏈率先表態,因此綜觀前述,有部分法人認為,短線大型權值股拉抬指數成功後,股價預期稍作休息,將由中小型股接棒演出。 ' `: r, ~+ N+ \: V0 l
4 i7 v: A. ^& V! S; I
大陸通縮 消費結構改變
7 O4 M+ C* ]* U! ]5 }" F" C, K; X
接續上期從中概內需尋寶,本期從女性消費力受惠特大族群著手,當然也不忘「貼盤」找標的,不僅融合下波即將發動漲勢的中小型股,且研判半年報或下半年業績表現不俗,再加上近日量能增溫等條件,挑選出強股,其中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甚至是醫美等相關產業,預期半年報繳出亮麗成績單者,例如潤泰全(2915)、宏全(9939)、特力(2908)、嘉裕(1417)、F-大洋(5907)、裕隆(2201)等。
6 W" G9 Z! c- R
( B: G: f( U- m; d另外,醫美部分則選出曜亞(4138)與雙美(4728),兩檔個股儘管上半年財報不見得好看,不過,理周投研部認為其下半年應該會有題材面與基本面轉強契機,加上個股股價短線挫深,值得逢低買進。
p2 Q( B A+ u6 Y0 S Y! j) E. D9 k W7 e! X
八月是股市頗為重要的分水嶺,走完上半年進入下半年,今(二○一二)年到底是空頭年(年初指數高於年底),還是多頭年(年底指數高於年初),尚無法預告,如果是多頭年,現今應該是起漲點。而八月底除半年報效應將主導盤面外,隨著七月營收發布,好壞則代表著個股下半年股價走勢,也將成為盤面主流,兩相交叉研判,短線可以留意這類題材個股。 8 E! f/ [! B, n
6 D L' {( x+ ]/ U6 k* z- V
工銀證券投顧指出,中國大陸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八%,為二○一○年一月以來的最低增長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負二.九%,為今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 E; m$ m& e3 Y0 d: Z8 J7 }
" a0 b- U+ N( A: d8 L推激進寬鬆政策 刺激內需消費
5 N+ r3 f% A) |: Y& P+ M& t1 \* H
如果按照前述數據,那麼此時推薦中概內需族群,是否與欲操作獲利宗旨背道而馳呢?其實不然,投資人還記得嗎?行情總在失望時出現,買低賣高絕對是投資人進出股市的目的,重點就在何時是買進低點,又何時是賣出高點,一定要有洞燭機先的能力。 , w3 j+ ?" ]; z1 Y
) Y) v; f" Z/ A
大陸年底將上演領導人交棒戲碼,穩定經濟成長是今年以來定調政策,持續的通縮造成經濟遲緩,進而衍生交棒問題,是中共高層所不樂見的情況,因此勢必會採取強力措施,綜合研判,生產者及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挫,將促使大陸政府在未來推行更激進之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7 e( W N6 i( p
) N7 |0 X4 Z& m9 L8 u7 d) v簡單的說,近來大陸持續調降利率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大陸經濟從今年初以來緩步下滑,在全球經濟仍未大有起色前,大陸外銷市場勢必受到影響。
, _. N5 y) X4 m& e
# x" X3 v' U- M* X4 P: I. H相反的,大陸當局極力轉為衝刺內需,加上提高工資,中產階級興起,其中,台灣餐飲服務業與零售品牌業者抓住這難得一見的機遇,持續在大陸各地展店,並且已從沿海各省深入大陸西南地區。; a+ W1 [! P4 c0 T2 w
: W$ w) @ @! ^/ I1 C% o- ?當然還有一項改變,值得投資人注意,本刊前期已經提到,大陸整體消費力下降,並不代表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消費者隨著所得提高,消費結構也由過去講求低價的時代,提升至品質與服務要求的階段,台廠而言,剛好可以迎合這樣的消費需求,打敗當地業者,抓住中產階級興起的商機。1 |' R* y, X: C1 ~
- w0 S1 u. k$ ~* X+ Y
尤其第八次江陳會終於順利結束,投保協議的簽署,對企業及台商都有相當程度的保護,企業在大陸發生了糾紛,也能依循一定的法規與流程進行仲裁。& J: k) C6 U" d+ H6 M- G% E
3 g* ]0 W- Z. A6 a5 n& F' [
投保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四大協商中,第一項簽署的協議,這對後續的貨物貿易及服務業登陸等協商,都有好的起頭作用,也會因此加快與加大台廠的投資意願。
4 u# {7 d- w; z8 Z0 t" l b; V$ C! z. m9 {$ N0 ^5 Z
生技產業前景大好 + l: y8 P( K1 Z
' l7 o! @% O. G0 t
若以生技業來看,中國大陸人口多達十三億,近幾年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境內的醫學美容市場發展成長快速,每年統計約有三百萬人接受各類型的整形手術,產值年成長率約一○%,已經領先全球平均水準的六%,更已超越韓國而位居亞洲之冠。
. F! m" G% c6 ?1 F# s, b/ `/ {$ S _! _3 _
以中國大陸目前整體醫美產值不到一億美元的現況而言,還比總人口五千萬的南韓約一億美元的規模要來得小,未來的大幅成長性十分可期。
/ u3 Q( S5 H" _: K" N
6 [2 Q* j% z1 x0 v) |7 ?預估伴隨著中國大陸人均所得以及可支配所得的不斷提高,未來極有機會成功超越日本,成為全亞洲產值規模最大的醫美市場。
$ D `* ]8 m! Y Y) G) {5 ]0 n) |. ?, W% e0 ~2 W. ~& p
中國大陸一整年接受醫療美容手術的人數,保守估計約有三百萬人次,不過,在大陸整體醫美市場中,過去約有六○∼七○%仍然屬於「侵入式整形外科」,「微整形」的業務比重僅占三○∼四○%。0 Q8 C) U1 l# \3 s5 Q
7 W, ~5 X y3 Y7 r根據Medical Insight預估指出,二○○九∼二○一四年中國大陸醫美市場的銷售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一六%,潛在商機規模更高達新台幣四兆元,因而強力吸引醫美業各路人馬大舉搶進。 : g( x5 h K2 `2 T
7 R1 o) P. N) H9 F$ J) T6 x# T$ A; y
綜觀前述,中概內需族群在半年報效應激勵下,不僅短線有所表現,若從中長線以挑選質優且站在產業領導地位者,未來都有機會坐享其基本面不斷呈現優異表現下,反映至股價上的資本利得,也將跟著扶搖直上。
- u* s. M( P3 [, c( b. o【理財周刊】
$ t: Q- R, a- R5 _- j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