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7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療保健] 巧克力的甜蜜訊息

[複製鏈接]

6

主題

0

好友

55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8
在線時間
5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8-15 11:19:38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並非所有巧克力都有益健康" O: @/ h* h- ^6 `8 K
' x+ s1 j9 L7 W0 T; z
最近有許多大型研究的文獻回顧,為巧克力(來自可可樹 [Theo-broma cacao] 的種子)對心臟的好處提供了絕佳佐證。
' A5 z* H2 q$ }( ~, x5 U  c 6 }9 K" L! T2 o3 ~( T; q
其中一篇文獻回顧在8月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MJ),分析了 7 篇觀察性研究的資料,觀察對象超過 100,000 名,研究控制了體重、運動、教育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飲食因子,發現巧克力攝取量最高的組別,心臟病風險比最低的組別低 37%,中風的機率也低了 29%。' F' y- Y* N; Z5 l' y7 G$ b# Y" b  @' {
% _0 _8 g/ `2 c8 ^$ J3 J- K
第二篇文獻回顧刊登於《歐洲臨床營養期刊》,由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收集過去10年10個臨床試驗,共320名患者的資料,發現食用黑巧克力或可可亞產品2~12週,可略為降低膽固醇。另一項臨床試驗回顧則刊登於《BMC 醫藥學》(BMC Medicine) 期刊,發現高可可亞含量的產品,可輕微降低高血壓與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血壓。+ O/ }2 f$ E' J$ {/ [
$ g6 ^6 @1 y5 t4 P+ `) y
破解健康效益7 Z" {" U4 @3 e& W* F: i3 G
巧克力的健康效益主要來自一種稱為「類黃酮」的多酚類化合物,與茶、紅酒、葡萄汁與其他植物中,抗氧化、抗發炎與抗凝血的成份,屬於同一類物質。類黃酮特別能夠提高一氧化氮的生成,有助於放鬆與擴張血管,進而降低血壓,同時還能發揮其他心血管作用。可可亞類黃酮還能抑制膽固醇吸收,也能避免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氧化,降低對身體的傷害。3 G. r! q+ O6 t+ L

6 ~. O3 W' s. ~但在您大吃巧克力之前,請注意以下幾項警告:首先,並非所有研究都發現正向結果,包括近期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的分析在內,許多研究都是觀察性研究,這些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也就是無法證實效益的確來自巧克力,而非吃巧克力者的其他因素。7 `  Y1 V+ l1 c: {2 X

7 p0 z( \* I  D+ Q( x除此之外,也沒有人知道最理想的巧克力種類,或是應該吃多少巧克力,試驗使用的巧克力配方各不相同(類黃酮含量差異很大),攝取量也不同(從每天極少量到不合理的大量食用都有);有些則未區分牛奶巧克力與黑巧克力;巧克力對每個人的影響程度也可能不同,與許多因素有關。* O9 L& M7 Q8 M) B9 U
+ S' K9 v/ h0 m( S( S
也別忘了,一般大受歡迎的巧克力糖多半含有很多糖份、脂肪與熱量(約43公克的一般巧克力棒含有235大卡),許多內含焦糖、牛軋糖與其他不健康的餡料與成份,過量食用任何一種巧克力,都會增加體重,抵銷巧克力的健康效益。
& w& E! J+ T6 _) ~  n0 s/ r
( j  q2 ?9 }, X, M巧克力小常識
. u' N1 `4 Z: P2 O  b * 巧克力有許多種生產方式,巧克力豆經過處理,成為市面上的巧克力糖後,類黃酮含量已大幅減少。事實上,製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去除類黃酮,因為類黃酮會產生苦味,有些公司宣稱,他們的製造方式能保留更多有益心臟的物質。
' [! a! j) I% J) h9 J/ r+ f6 r1 ?9 d 0 p) n# d3 E6 d8 l$ N
* 黑巧克力的類黃酮含量通常比牛奶巧克力高,但很難測出產品中的實際含量,標籤上的可可亞含量不代表類黃酮含量,A公司的70%可可亞產品,不見得就比B公司的 60% 產品好。除了製程之外,可可豆種類與廠商的「配方」都大大影響類黃酮含量,但至少可以確定,由於黑巧克力的可可亞固形物比例較高,所以其中的糖份較少。
+ R/ H1 y: ~# D  T! n; ?
2 u2 O+ F9 J0 A. m( W* 巧克力含有大量飽和脂肪(來自可可脂),主要為硬脂酸,能中和掉血中膽固醇,然而牛奶巧克力添加的脂肪對心臟有害,糖份也比黑巧克力高,含糖量是黑巧克力的兩倍。; P% r% Z3 u! J2 i

, v) a/ r8 j3 u: |, }* 可可粉中的可可亞固形物含量最高,類黃酮也最多,但業界俗稱的荷蘭式處理法(鹼處理法)會破壞類黃酮。選購可可粉時請挑選無糖的天然產品。類黃酮含量第二高的是無糖烘焙用巧克力。
7 @4 ~. D* p0 Q% A3 J' B& Z ( Z( }% m; ^) |! T" `
* 巧克力中含有少量咖啡因,一塊黑巧克力中約有 20 mg,牛奶巧克力則有 6 mg(一杯咖啡含有100~150 mg)。! D8 L) _9 `8 n8 y* {
' t3 c9 U" X5 b5 ~& {
* 目前還不清楚牛奶加入可可亞後,是否會干擾類黃酮吸收。例如,一項 2009 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發現,飲用牛奶沖泡的可可時,類黃酮吸收量比飲用開水沖泡的可可低;但也有其他研究發現牛奶不會影響可可亞類黃酮吸收,也不會影響類黃酮在血中的濃度。也許牛奶會干擾部份,而非全部的可可亞類黃酮。有些研究發現牛奶沒有影響,但因為這類研究所使用的可可,類黃酮濃度遠高於市面上的可可產品,所以牛奶降低類黃酮的作用,可能變得較不明顯。
- P4 s4 b$ @! x / ]' o  w! R6 ?) T+ f( Z" I, F3 _
給「酗巧克力」人士的建議
* _* z" d/ o1 A$ Q3 } 巧克力可能有益於心臟健康,特別是不吃其他高熱量與高飽和脂肪的點心或甜點,改吃巧克力時。請盡量選擇濃度高的黑巧克力,其中主要成份應該是可可豆,或是可可亞、巧克力漿、可可膏等其他類型的可可豆製品,而非糖份。/ o* w) j2 H, K# A1 d
2 r/ e8 H$ p% q& y0 ^
即使是富含類黃酮的巧克力,由於熱量很高,所以依舊只能作為點心,不可以當作健康食品。水果和蔬菜是每日飲食中更好的類黃酮來源,熱量較低,含有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以及其他有益健康的植物性成份和纖維素。
4 T6 T4 v; U  R; |5 P- s 5 q; V( o' h& |2 a1 q1 d. l
(摘自Wellness Letter Volume28, Issue5, February 2012)
( F2 B; m6 K* n: a4 ?9 ^/ U2 {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