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時報-各報要聞】行政院對抗通膨採查價及雙率並行,但財經高層認4 B+ h" [2 \" E- }. e
為,雙率是「兩面刃」,採取時機宜審慎。+ H5 y @9 R Y6 Y9 [
國內物價有上漲壓力,有人認為可以動用雙率壓制,財經高層認; G9 k" _- l4 r9 D7 P
為,央行應會先宣示,僅宣示對穩定物價也能發揮一定作用,但不至) ~ y3 d# z% I( F) l N! q
於立刻啟動「雙率」調升政策。
4 Q3 i) x, B7 F3 K 高層認為,物價雖絕對與央行任務有關,但雙率要考量因素甚多
9 Y. j/ ]- Q/ T6 Z,不僅要考量物價,也與整體經濟景氣好壞有關。! \( D; n6 v8 `3 A; W" {9 B. ~& s, `. F6 S
# d, J! F% I, ]: g' |6 x! K 另一位高層也認為,電價尚未真正調漲,且歐債等不確定因素依& z* L0 [8 V" S( i! K) `, Y
然動盪,若因物價心理因素即採取雙率調升,對出口及經濟都有影響
6 q0 ?" S% Z, U7 \3 O) B,這是兩面刃,央行總裁彭淮南應會選擇最佳時機採最適當措施。
- }; H* L- ~& e c$ i9 v 至於央行升息是否勢不可免?官員表示,今年通膨恐達近2%警戒
, F6 x$ e3 F! X7 Y- ^6 s4 `* K4 z值,倘若未調升名目利率,恐怕投資人儲蓄存款全被物價通膨吃掉,5 f5 m9 U6 E5 {9 W# V6 G- `
形成「負利率」現象。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呂雪彗/台北報
9 `; Q0 L9 l. P& m5 P8 O導)2 F, e% {8 f& V" R' G( d# u
* b4 \# h2 h# C1 z' Y4 \8 e9 C; ]
) x& E3 e# l5 r! L5 t: C
( T+ M9 ^* f- H1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