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73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1911
- 活力
- 6361
- 金幣
- 28715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2-2-2
  
- 文章
- 115
- 在線時間
- 362 小時
|
<傾聽自己的鼓聲> 讀者回響6 f, i8 A$ b: U) }/ l$ B; K
! O7 |" F1 ]% O- P6 A* T$ p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11/09/15/941244.html. u' _7 r% I" }" D* K0 S, E& q! H
2 [' Z$ a& u$ T6 V1 M
"人的一天之中,也該有一段完全獨處、傾聽自己內在聲音的時光。"
% n9 j% O# F$ y3 P9 A( l. X3 J$ x; c3 K
很高興收到來自新竹的一封信.是看了我的書的心得.這真是我在緊湊生活裏仍勉強提筆為文的最大鼓勵啊.還難為這位伙伴整理並打字出"佳句欣賞". 全文附在後面." u* p. K: ?1 i& ?; q
" P- L+ n# R7 g. ]! ~" d
My Dear Friends: (阿伯樂.撰文)/ V' c1 f" S D$ `0 X
7 i4 u: |+ I& R
收信愉快!) e2 n [/ T% q- a- o9 B/ x: q2 P
* r; Q* e; P( i! N4 i9 Q. h最近有點忙,忙著準備演講,昨天剛結束竹北縣鎮之心社區,<<與大自然做朋友>>的演講,終於告一段落,稍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現在心態和以前大不同,以前只要求60分,現在則希望每次都能達到100分,所以,準備越久越好,準備越多越好,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我知道進步的空間還很大,未來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最感欣慰的是,心態上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覺得是我的貴人,心裡這麼想,結果真的每一位都變成貴人耶!呵呵呵…真是有夠神奇唷!當然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現在已慢慢學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包容他人的缺點,套句NLP說的:『如果可以,沒有人願意做壞事,每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正向意圖。』。
/ |+ N1 J& L d8 }/ L8 P8 q感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不管我認不認識你,你都是我的貴人,感恩有你!5 Y7 B* N& \* r+ D
' {' V1 v, X2 R( p
9 m4 s( @3 a2 b3 m, p5 ]
/ m4 ?6 \( x/ ~0 p<<傾聽自己的鼓聲>>這本書是我離開工作10幾年園區生活的很重要的動力來源,那時雖然已決定要離開聯電,但還沒決定何時要離開?看著看著這本書,怎麼覺得每個字、每句話都是為我而寫,都在與我對話,句句都觸動我的心弦,也就這樣,這本書成為我離開科學園區的最後一根稻草,她讓我知道我的選擇不是孤獨的,我的選擇是正常的,因為有很多前輩也這麼做,就在接近不惑之年,四十歲左右的年紀,有一些人,他(她)們會選擇做一個重大的改變,或許他(她)們想的跟我一樣,如果可以活到八十歲,那此刻人生已過了一半,目前的生活是我們想要的嗎?五年、十年後的生活希望有所改變嗎?如果有,唯一個方法就是現在開始『改變』,不管是心理的改變,生理上的改變,行動上的改變,都是好的,只要我們確定方向正確,朝著目標前進,過程中步伐可以調整,路徑也可以改變,直線並非唯一最佳解!之後每一天我們都會離目標越來越近。加油!4 I6 Y0 Z$ d; f4 o) P& n: M+ z
% j" j! Y+ a' B7 D0 \
( b1 P t1 e4 E0 y; U7 m0 s# ~4 A X/ v. i
NLP說:『人們會改變,往往出自於受夠了。』,如果我們不滿於現況,如果還沒受夠,還沒清醒,那就請繼續,這也無所謂好壞,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謝錦老師也說:『選擇了,就要勇於承擔與負責。』,這才是成熟的表現。如果不巧看到這篇文章,有了一點點共鳴的感覺,但還是不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可以先想想這句話:『通常當你發現自己不想要什麼時,你就會更清楚自己要什麼』,這句或出自於<<情緒的驚人力量>>。有時候我們要的東西會模擬兩可,但我們不要的卻清楚的很。這時就可以先從『不要的』著手,不要的東西消失後,慢慢的『想要的』東西就會浮現。試試看吧!! I* j! R- }6 r
% V8 L7 {+ d8 C' ]$ _ Z
) t8 T6 H. `% J$ K& x1 [" N/ s! r9 w) Y4 {+ r$ }
最後跟各位好朋友提醒一下,人是習慣的動物,最好的改變是一點一滴,從內在到外在慢慢的改變,這樣是最好、也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像攀岩一樣:『三點不動,一點動』,這樣是最安全的方法,或許會慢一點,但有時候慢也是一種快唷!9 [1 D- @4 ?2 W7 X. E
! S3 Z. |% R# U" q9 m4 G
多認識一些人,到沒去過的地方,學習新的課程,一點一滴的擴充自己,這些都是很棒的方法,祝福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為盼!, }7 v+ y& O3 @/ a
7 k6 U) B7 T* `; ~3 F) a8 v 7 N$ d& R6 v& q- P1 D* r% D2 y0 A
* O8 r- m1 ]0 Q& q
4 G! b; @" e& m/ f2 V
8 j6 M' y9 D" i- V X- v7 O
# |- k% e& Y0 c. L7 j* [! u
) [5 }! o( ~4 p: x* v- m
佳句欣賞:
5 Z4 V" [! S7 m
" A, S/ e" K, \$ b. D1. 梭羅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和他的伙伴保持同樣的步調,那可能是因為他聽到了不同的鼓聲。】
! F* j& E! j5 @6 r: |4 Y5 Q2. 『對已成之事實,須看破放下,順因緣觀,不起追悔;對當前事物,宜惜取因緣,發覺可造性,積極耕種。』
' m) e( {0 y9 B6 K9 B7 {0 ~" j! O* h
1 v4 M( L9 x# X' o3. 『請賜我平靜,能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能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請賜我智慧,讓我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 P; d# g" J1 v- y2 I/ E! G7 X: B( \# B
4. 我們的信心,是來自於不斷地付出,來自於堅持不氣餒。我們的樂觀,是來自於不要求太多,來自於心懷感激。
; s, y( X. T( }) [ Z$ b# k6 s0 s8 \% ^" u
5. 美國總統歐巴馬說:『期待他人或等待未來,改變將永難實現。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等待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尋找的改變』/ |; g- e: [4 q7 F+ g0 f
6 g* j8 q9 E4 J5 f% V9 u# o
6. 尼采說:『只要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 T' Y5 K7 y* ~7. 柏拉圖曾說:『那些人生基本需求都已周全,卻還要繼續工作的人,往往錯失了更重要的追求。』+ K2 b& u8 F. G" F% J
, a' D$ p/ x/ O! v0 d
8. 人生除了賺錢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值得追求;人生除了工作之外,還有其他目標值得奉獻的。
6 x! E7 S: b8 I& E8 R w9 f9 w5 m; y7 g: h* j& U- C! H7 ?
9. 若能一邊賺錢謀生,一邊從事公益,工作情緒和生活態度會比較好。6 r' Y3 h o5 K {- ]4 o6 T
+ B! ?: E- \( N' y- C10. 想做的時候,就是實踐它的時機。從現在就過著退休後想過得生活,把真正的生活放在生涯規劃之前吧!
, u+ g* L4 \, k2 p7 t; V11. 幸好我把每個『工作』都當作玩樂看待。我發現人很奇怪,只要調整心情,同樣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呈現。# Z+ Q2 I# y8 p( }+ P% W( p1 _2 C
. c R' n! n& |12. 比馬龍效應:『我們若在心中有預設立場存在時,常會導致此先入為主的想法真的發生。』6 |4 G- \& b Y+ K) {
' s5 R0 b3 G: U8 D9 L
13. 聖嚴法師說:『忙碌的人最有時間。把事情交託給忙碌的人,通常都可以如期完成。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即使時間再多,卻往往無法達成承諾。』, z. O' g4 |. `4 m* p) M
14. 聖嚴法師說:『盡心盡力作自己能夠做的,學自己應該學的,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盡量的付出,從中不斷地修正自己,這就是找回自我的最好方法。』
6 R5 l6 y- T& l; B7 K3 @% i* q1 Z' }7 E
15. 在繁忙的生活中,你可曾思考到:『我』究竟是什麼?過這一生的目的是什麼?% [9 Z* R9 b& W6 E6 Q. n1 A; v! ?
8 Z* Q, T, K. s$ S5 }! J) M
16. 只要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天職,就能做到聖嚴法師說的:『忙、忙、忙,忙得好快樂;累、累、累,累得很歡喜;用智慧來發光,用慈悲心來發熱。』
4 D0 M: ^/ x7 ~. `. h1 Q% p9 X' |1 k/ k0 c: w/ o" m: B: W& y
17. 甘地:『生命中還有比增加它速度更重要的事。』1 u4 U8 L |7 a2 H+ o# Y
( f: Q: K: Q) H f% M
18. 古人曾說:因為能『閒別人所忙』,才能『忙別人所閒』。我們可以很趕,卻不慌亂;我們也可以很努力,卻很自在。
* h1 x% ~& r( f8 _. @' N- E5 O) q; q' ~8 }5 H, ]
19. 生命若不是被逼到最後的境地,往往就在日夜匆促流轉中老去,除非我們能時時刻刻體會無常。
7 |$ t4 ~* }7 B) X% c$ P
7 D& z/ K( `- T% N20. 人的一天之中,也該有一段完全獨處、傾聽自己內在聲音的時光。
) F* H5 t# x; m5 d+ P. c5 v# y/ O( @& I" V9 a4 ]5 h
21. 人生之中,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日和夜又不斷啃蝕我們的生命,但儘管如此,我們仍應該把握當下,品嚐路途中的野草莓,並且由衷的讚嘆:味道真是鮮美呀!3 {/ M+ A* v: r# v4 s; r8 Y4 x( I
' n, P) t& g' R% N22. 狄更斯:『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和煦的春天,也是酷寒的冬天。』
% d: j$ @& T9 _! X. V* W: N0 e% X, R; P% A2 L4 f( o
23. 優勢與劣勢,危機與轉機,往往同時並存。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裡,我們唯一可以信賴的夥伴,就是自己的能力。4 Z, A2 \# }% D- H) E
& y( C1 M5 m5 R6 K$ M5 v" m6 J# o
24. 珍古德博士的信念:我們每一個都重要 我們每一個都扮演著角色 我們每一個足以締造不同
+ U- b, b- B* Q. u. y* z9 e, c p* @) O3 B2 E
25. 我最看重的,是跟同學夥伴們一起努力,一起歡笑,一起哭泣,在熱情付出中,得到個人生命的體會與成長。
' \" |, ^6 r. f$ ^7 t, D
- x( e) P3 U7 U5 I. N26. 『能夠決定幸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 如何好好活著,欣賞生命的每個時刻。』
& K4 ^$ H! e% R0 W" I2 g) t
' ^ G% j2 _( P4 V' \3 }3 q1 `" `& q27. 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像死去一樣。學習,並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要成為優秀的大人。% C/ H' }7 r7 [' L0 I3 j0 u* N; r
" C( q9 J# v( e; B, B# [
28. <<西藏生死書>>裡提到的:『如果我們觀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我們一生都在忙著無關緊要的責任,可以把它喻為【夢中的家務事】。我們告訴自己要花點時間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卻從來也找不出時間。我們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們過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異衝力,把我們帶的暈頭轉向。到最後,我們會感到對生命一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 i1 v+ ~4 \, G4 a5 Q" R, N
, |/ U# k# \1 A, q7 G29. 中年人的義務,似乎就是讓其他所有人都滿意,除了自己。
. V/ l" P! [" v& |9 ]30. 對個人的生命歷程來說,每個選擇與行動,都只不過是事情的開頭而已。
# N" ~5 G! P3 t0 H7 T' W9 w4 B2 ^) \. }( w7 N+ }
31. 如果你的內心不斷聽到一種召喚,而我們確信這種召喚對別人、對世界都有好處,其實不要在意自己有沒有能力、有沒有錢、有沒有知名度,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追尋內心的召喚,放手去做,其他需要的東西,上天必然會透過周遭的因緣賜予給你。) h" k. }# ]- I7 u3 u- i: ?7 O/ ?7 a6 O4 I
32. 巫師通常會離群索居,不輕易與人親近,因為人一旦群居,便會發展出獨特的語言文化,卻封閉了與自然對話的能力。 E: G% h* w% j/ _. k) K
6 C. h' K' u+ i
33. 我相信命運並非機遇,而是一種選擇。9 F/ V, c% I$ u2 Y3 X
( f" v1 [* A( [% y% Z* o J
34. 倘若生命中充滿太多輕易的進出,沒有掙扎,沒有艱難的挑戰,就很難有深刻的體會。
! u) P6 a9 @+ _/ A; X, Z
" t: E) O& ]# O/ t1 K35. 有人說:『這一件事做累了換另一件事來做,就是一種休息。』
5 L8 g& p" D, l6 a2 t0 v' |4 E ?0 {2 E
36. 善意的傳播就是慈悲的具體表現。% s+ k& h" Q/ D9 w2 i: E
( m. L+ n6 {4 s8 S/ o
37.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李偉文給自己的答案是:『這一生是學習的過程,為了學習慈悲與智慧。』) N4 y6 b$ R9 k
@$ ^6 @# X+ W% h" T3 x3 b: B38. 我們都知道人是會死的,每個人都會死,但有些人卻從沒活過。有很多人活著,只是為了等待被埋而已。2 T' T8 G+ u" P% u8 e: ]8 u
E: [+ J- \0 C# x! S2 F& ~
39. 席慕容說:『在世間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時刻,似乎都有一種特定的安排。在當時也許不覺得,但是以後回想起來,卻都有一種深意。』% z# \0 Y& d/ w* w3 L) ^0 |
; F( y \( q5 }: A& g
40. 張曉風形容中年的心情:『一切正好,有看雲的閒情,也有猶熱的肝膽,有尚未收斂也不想收斂的遭人妒的地方,也有平凡敦實容許別人友愛的餘裕,有霍然而怒的盛氣,也有湛然一笑的淡然。』, `/ R n' r( d& {1 |
6 g8 F7 v/ Q* g! I7 t) M" r/ `, `0 }
41. 童年與鄉愁是一種心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時光、家鄉、歡樂與童年,合而為一,是生命中永遠無法挽回的惆悵。
# L2 R: V/ k8 Q1 O' x. a- @* i) C8 {" B* J$ ~7 y3 C x
42. 李偉文朋友覺悟說:『年輕時,我們只計算能夠得到的;人到中年,可就不能只算得到的,還要學會算付出的成本。』
. e( A& q3 D/ x* {' e4 s" A) A
. t( R6 N% g, K L$ G4 e43. 生活品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物質需求我們可以衡量,但是生命的品質若再不開始細究,損失將更大。
; z% e- ~1 t7 j2 o2 h
1 @. X& i" D- ]+ B- D7 s- O44. 有人說,中年是第二個叛逆期,會重新評估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尖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複,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這使得中年人往往做出令人吃驚的決定。" k" A4 r9 d1 V0 d5 _# ?
45. 人生太短,短的必須活出精彩。' k: H. E5 k2 }9 g5 _
/ W. @- t1 _4 d1 S* }9 r( J46. 人是尋找意義的動物。
/ o3 y% R) V/ i, ?9 L
: a0 _+ _6 ~5 j5 u: C0 G8 S47. 癌症,如同其他的慢性病,將近一半的致病原因出自於生活型態,不是天生也不是意外。! Q7 F5 r7 H" u- w5 L9 B2 |
- M9 l% b" I+ a% ?) Z/ B5 x48. 南懷瑾:『人活了一輩子,就是三句話: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的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r$ l1 {% c2 V4 F( C
7 k( @3 _! I4 j. B$ m) I
49. 大自然是人們最好的精神撫慰者。在大自然中,我們比較容易感受到萬物一體、生命同源的永恆感。
4 D k# E1 v, B& q5 `" q! R2 ^3 Y6 q
50. 人生太長,長的必須魂牽夢縈;人生卻又太短,短的必須活出精彩。
* z. P) T# Y) m% v. G: N6 |; A1 k9 G9 C$ r- q8 c% E, E
51. 六祖慧能:『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
' u2 i0 h2 q/ \0 C
7 U5 J1 L ]- `$ B! `52. 當瞭解到每一次相遇,也許就是彼此生命中唯一的一次錯身,也就漸漸沒了遺憾。也懂得了每一次的因緣,都是生命裡美麗的流轉。' W3 v/ p; }! h* e- S
/ s$ x4 ?' R' ^; o, C53. 上有老母,下有稚兒,工作上又面臨晉升與競爭的壓力,雖說『負荷』是生命中最美的東西之一,但是『忙碌』往往也是靈性之大敵。
: h5 P: n6 m4 `0 U) q$ R- ^/ G6 S7 M% b! W
54. 少年有夢,老年有回憶,中年別無選擇,只有實踐。
( V }: o8 R. j& Y. h! Y0 w, g2 `55. 法國作家布紐爾說:『世間只有一種東西是真實的,那就是遺忘,畢竟人對事物的熱情都是短暫的。』/ U4 _6 s! K) x- D- @9 P5 R9 {
' c, K) r' v' ~3 S$ g2 i3 I- V, I56. 擁有許多好朋友,是我們所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 u; S* X+ T F9 y. B1 l6 A
1 M6 @* F/ @8 m' R" y57. 隨著年齡增加,與我們格格不入的事情越來越多。* k2 I3 C# P8 i2 l! k' A" q+ i
2 u4 K0 U* w2 M Y6 Z
58. 老朋友見面一次是一次,不要以為大家都年輕,不要以為交通往來很方便,要知道事事無常。6 J" z) a/ `% n9 A* M
1 i4 t; C0 i% o/ h# T7 [59. 大自然最大的秘密就是耐心,還有持續。" m( D2 }4 S' \3 Z& w5 D: I3 [; w
3 v, ^& E0 X3 b) ~; f$ u2 A
60. 我們的信心,是來自於不斷地付出,來自於堅持不氣餒。我們的樂觀,是來自於不要求太多,來自於心懷感激。不去計較付出後的回報,只要增加整個社會善意的循環,這些善意終究會回轉到我們自身的。
- c7 T0 v/ c/ l$ c8 J2 x0 _0 B ^: M4 M5 i
61. 倘若生命中充滿了太多輕易的進出,沒有掙扎,沒有艱難的挑戰,就很難有深刻的體會。
. J1 G t" I" [* }- A( L" V62. 當我們老去時,回首前塵,自問這一生做了什麼?沒錯,有一份工作,也賺了點錢,但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 L3 C( L8 U8 R4 g& O, z4 c% R' L; c3 l# k+ \. L2 O* U+ ~
63. 梭羅:『我到森林裡,是因為我希望過著真實的生活,只去面對生活必要的部份,看我是否可以學會它所教導的,而不致於在我死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真正活過。』0 V Y+ O0 x0 k8 b" U# a- Y' P
! L; u6 e/ @( D+ K! P$ U64.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實都是免費的。$ ~( J! U3 B7 E7 K( ^& Q& T
$ O, N# y* F* y2 k. M65. 當朋友開始稱讚你年輕時,那麼你已經老了。
* E, {5 A% f/ Z% [$ v6 `
* U1 k9 G: S: h! ^; D66. 卡爾維諾:『死亡,是你加上這個世界再減去你。』
/ X% J, ]+ S; N2 ^0 C4 R. P
& L! E. E5 l! g. h: x( m& n8 k @67. 最困難的路,也許是惟一可行的路。! g" b6 i9 P) A d% }3 S
/ {" W0 M( y8 h& q
68. 只要與你相遇的人,一定會帶來某些訊息給你,如果你感覺不到,可能是你不夠用心,或者是過度地把自己隱藏保護起來。. |6 ~/ P2 N1 s; }
. V" C0 r8 O5 R& p; a$ T69. 奧黛莉赫本:『你會回過頭重新尋找你小時候曾有過得感覺。我們其實都是長大了的小孩,所以人們會回頭尋找他過去被呵護關愛的部份,才能發現生命中最真實的意義。』. t7 x7 s9 P I9 G9 u
" S* V3 N: w. d
70. 伽利略:『你不能教人什麼,你只能帶他們去發現。』
4 P/ r! T& o/ x4 V# k9 V71.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q2 S* ?/ _! i3 A, c& I* P- A2 v
/ U: V$ e' [- U/ J0 L& |$ L72. 研究報告說:『一個人自我評價高低的來源,是根植於幼年時父母陪伴時間的多寡而定。』
2 H1 ~& h* g/ W. _7 p# b% X7 ^/ D" z
73. 愛默生:『圖書館是個魔法洞窟,裡面住滿了死人,是因我們進去,才將他們從酣睡之中喚醒。』
/ b' l8 J! y+ n* u( b4 ?
9 N- C- y; m9 d% n0 V# {74. 一個人有了書房,就是世界上最強的人,誰也打不倒他,哪怕事業失敗、經商失利,只要退回書房,都可以東山再起。
# X7 h" s h7 d' V0 m# y% ^
$ W$ Z: q2 o: X, M' w7 |2 s75. 閱讀習慣的養成,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o/ c3 E/ _$ {
/ j) m- W- Q) k. k7 b/ a
76. 讓孩子遠離危險,不如教他們如何面對危險。未知與無知,才是孩子生活中真正可怕的危險。' v/ ~; M( J6 E" C5 z
' y r, x2 L& G2 H; J; o
77. 所謂『價值觀』,可說是生活上面對不同可能性的特定選擇。0 X- {* k9 S/ e- V& V7 v# B* H' e
3 M8 y6 v* \9 M% Z78. 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我們再認真、再努力,不見得就能得到相應的成果,很多時候,命運決定於許多外在不可知的因素,也許公平,也許不公平,但我們都能平靜的接受。
1 v% U) l! d2 [: ?2 L7 a$ Q$ D1 H2 Y) @
79. 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在生存演化的競爭上,一定會跟著媽媽的飲食習慣的。生物一出生,面對陌生且充滿危險的世界,不知道什麼東西可以吃,所以媽媽最初餵養的食物,會形成孩子一輩子最信任與最放心的食物來源。(媽媽們要慎選食材呀!)0 H7 ~0 m, W r c' m" n
/ s+ m1 ~" }& e3 V6 q/ n80. 李偉文在孩子出生後,就拿掉電視機,買單槍投影機,已選擇過的影片代替電視節目,以避免廣告影響。(有魄力,肯犧牲)9 }7 d0 c3 f9 H+ H2 i5 [7 R
1 N1 V1 X% Y T
81. 孩子的飲食習慣,是父母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父母可以為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事了。2 t+ ]7 d, L4 i0 X& O: k% x& J5 \
1 U% O6 x3 D' l8 v" P! h4 g# Z# b
82. 理解孩子的課業內容,是走進他們現階段生活的必要條件。
o/ t4 e* B) z* _/ ?0 i1 @) @ M/ v- u) d
83. 李偉文送給孩子的三樣禮物:
/ P8 \; A1 T, Y2 ?, N6 q% W/ A3 i0 |$ }' Q9 k
l 生活常規的養成:每天分擔做家事,不吃垃圾食品,養成衛生與運動習慣。# R2 S8 ^1 }5 d# S" }
# i7 r) K/ ^9 n2 f: _6 \8 ll 讓孩子養成喜歡看書的習慣:閱讀是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要有環境。
( L$ x3 n& j- n+ C' t; `3 L, @( f# a& z8 D! X" I; I
l 領導與被領導的素養:所謂領導與被領導,其實就是表達與傾聽的能力。
9 y+ K& t! r) f* E' n2 R
* A! F3 {7 ^% k% Y* @/ |84. 大自然豐富的生命,是紓解壓力的最好方法。因此,培養孩子親近大自然的習慣,當他們在成長的路上遭遇挫折困頓時,也有能力自己打開生命的結。& Z+ c/ b) s2 v$ X) S
85. 許多研究都證明,給孩子足夠的空白時間,讓孩子在大自然裡自在玩耍,可以點燃他們對世界好奇探索的熱情,這才是創造力與想像力的起源。8 C9 n+ O2 b. h# ^: q
86. 孩子在學樂器之前,應該先學什麼是音樂;在學音樂之前,應該先欣賞音樂。+ X0 A, M/ F" h- i4 |# Y; j( z( R" }
/ }4 @5 r/ f" M+ [& O: [
87. 心靈一旦被欲望塞滿,也就失去柔軟的感情。
# q' U& U, `: J+ H
, g! s& z6 k% X6 J3 W88. 席慕容曾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生活裡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採過乾而脆的落葉,我就沒有辦法教他美術。』
8 J8 Q( D+ y' @* x) ~7 a& Y6 {+ u/ L3 s# k8 F
89. 詩人惠特曼說:『培養最好人才的秘密,是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長大,接觸泥土,與大地同吃同睡。』
0 U0 K2 Y, ~8 N9 ?+ F
) C! R) A, n& l6 T9 O90. 孩子在成長期間,會有一段對自然環境特別敏感的銘印期,也就是 個人『故鄉』情感的來源。# W. K0 q& J( d+ m* W# P
% k% d) S' p* @3 G H2 B' `
91. 無根,通常指一個人離開了兩種根源:一個是大自然,另一個則是家庭或國家民族。6 x$ S2 A4 t. p4 Z* F8 [9 w
+ I# W {. i+ [+ P6 x& F& G92. 佛眼和尚:『水自竹邊流出冷,風從花裡過來香。』
* j: L( X' i7 ?, w% h8 [( P
- A6 O* ]- V4 M- u' ]8 s3 D93. 我們不停的工作,也許是為了多賺一點錢,讓生活過得更好;可是我們根本沒想到,如果少做一點事,少賺一點錢,說不定會活的更好,過得更快樂。
+ O+ t% {! w6 Z, Y+ z- ~1 z/ J6 l* P& X" e+ N0 d* E3 ]
94. 據說義大利人認為,世上只有三件事是必須做的,那就是:相愛、飲食、唱歌。& \" `0 e6 e% S
4 `% |: E* ]' l- G$ h95. 小時候等長大,學生等畢業,當兵等退伍,工作等退休,什麼是真正的生活?& G. j$ e' @, g( N' u0 e
( {8 j5 [1 @' T1 ^, I" F96. 原來幸福不在很遠的地方,幸福是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
7 L( t2 ^. g% F- O- T* T4 \- \& W
9 s' m2 J( D% J; l7 {) Z97. 小王子書中說:『真正重要的事,常常是肉眼所不能察覺的,你必須用心靈去感覺。』3 T0 s, L" b d1 ~5 D3 L- U
7 h( N1 U& }2 w" h98. 蘇格蘭諺語:『辛勤工作絕不會置人於死地,人們死於厭煩、心裡衝突和疾病。你愈是努力工作,愈能保持健康愉快。』+ k+ y2 k1 G- Z. H* t+ d
6 \, c0 J; [" V( P+ ?
99. 有些清潔劑或洗衣粉有含磷酸鹽,磷酸鹽排入河川湖泊後,會使藻類快速生長,可是當藻類自然代謝死亡、細菌分解藻類時,會用掉水裡的氧氣,使得水中其他植物和生物因為缺氧而無法生存,結果將導致河川湖泊的死亡。, v4 g4 [5 K+ U3 f
* m) |3 d; N/ B, i
100. 癌症年輕化的原因,有許多研究指出,造成這些都會疾病的極大原因,是來自於工業化後的環境污染,尤其是來自於我們吃進去的食物。' e1 C; f) X0 I0 W) }. N
$ i1 c9 g8 F- v1 e8 K3 ?101. 都市人太缺乏體力勞動,能讓汗水滴到泥土裡的勞動,反而是心靈真正的休息。
8 n+ x; Y/ Y& y+ q9 q% E2 a1 D1 _% M4 e) E9 ]( I( B- b
4 Y2 g" f1 f; ?' [" S2 g/ g$ H% J8 B- }. D0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