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439|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文轉載] 挑當季、拒加工食品、外食湯麵不喝湯

[複製鏈接]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2 14:56:42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挑當季、拒加工食品、外食湯麵不喝湯
7 M4 [  x$ I& Z( r2 z/ j2 P
+ x1 L% U* p3 n, X, L6 m
1 Z2 O( w4 p+ f$ V8 E' K0 x; h$ M- u" Z: ^' o. s
" r7 _) o, C# [- P. R- ?

: S0 B7 C2 U& U2 L7 b【作者:王一芝 攝影:賴永祥】
; X+ {7 t$ v8 U( b( p+ o8 g/ |
$ s4 l  C  j% t) y" C( T) C; \  G( ~) X2 ?" a9 t
過去只要有食安事件,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總會站在第一線,在他不幸病故後,夫人譚敦慈承接使命,她要延續丈夫遺志,繼續捍衛國人健康。
  C& s  Q4 {+ w/ t0 ?6 m) E
; M4 ]& Q: q" c1 n) ], c) C接受《遠見》採訪前一天,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的妻子譚敦慈才代替長年為食品安全把關、幾個月前驟逝的夫婿,從總統馬英九手中接過「台灣醫療典範獎」,但卻因未與總統握手引發爭議。「我目前仍是喪家,不便與他人握手,」外形高瘦、留著一頭像瀑布般黑長髮的譚敦慈難過地說。0 e+ k0 F) U/ q7 l9 J9 n' \

6 g8 G' ]% w1 Y& [* V外表看起來如其名般敦厚慈善的譚敦慈,對家人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卻是出了名的挑剔,絲毫不妥協。這讓她成為有名的食安達人,「這幾年食安問題一個接一個來,但我們家從來沒有中標過。」祕訣在哪裡呢?( N1 z4 P4 V; \$ g

& A' i! |7 ~2 p: y- |% @原則1〉挑當季蔬果 流動清水洗15分鐘
. [$ n3 B5 j2 S* d$ p, ]8 @2 Q( D3 m# F' v" h
譚敦慈畢業於高雄護專,領有感染控制和洗腎護士執照,也曾擔任長庚急診護士和護理督導,她坦言,嫁給林杰樑前,飲食和一般人沒兩樣。但20年前婆婆罹患大腸癌,搬來同住後,為了治療母親,林杰樑開始大量研讀相關文獻,從此徹底改變家裡的飲食。6 I' d4 a6 ~& E- A, H  w# _5 P8 _
5 X( w2 N" P) e( K$ z, j" `
談到如何拒毒害於千里外,譚敦慈說明,第一個要領是,「凡是當季盛產的都吃,新鮮蔬果尤其吃得多。」方法很簡單,觀察市場裡哪種蔬果或魚類最多,就買那幾種。原因在於,當季盛產的蔬果營養價值最高,病蟲害也少,農民既不需加藥刺激生長,也不會多花錢灑農藥,安全又便宜。譚敦慈也從不在颱風前後採買葉菜類,除了價格高之外,更重要的是,農民可能會為了趕在颱風前搶收,忽略噴灑農藥後的安全採收期,導致農藥殘留。
. I6 I  ^# ?4 b6 h9 H
. R3 S$ n" ?  F# c) k原則2〉吃食物拒食品 加工品絕不碰6 Y  P: w8 i, R; u5 a5 G
. @) |! u8 g) m  e' R* h; K
根據林杰樑的研究,去除農藥殘留最好的方法是,將蔬果浸泡在裝滿水的盆子,並以流動的清水洗15分鐘,再把葉菜類靠近根部的莖去除,「切記蔬菜要在下鍋前才切,否則營養會流失,」譚敦慈在自家廚房一邊示範,一邊提醒。
) g, H: M+ R0 j4 w: g6 T9 V
0 I7 C% D5 @# n* l身為林家總舖師,譚敦慈最常掛在嘴邊的原則是,「吃食物,不要吃食品。」要吃看得到形狀的食物,不要吃再製加工品。魚肉是食物,魚丸是食品;豬肉是食物,貢丸是食品。不只不碰加工食品,任何醃漬或發酵食品,像臘肉、火腿、豆腐乳等,也上不了林家餐桌。她也從不買熟食或半成品,因為製作過程及添加物不明,保存方式不一定安全。
0 U6 G* M( i: X
$ Y. M% R8 Z7 G5 e* X
7 W: i" O; [. X' k2 j1 [1 P$ L6 Z( p. n, z, y
愈強調色香味的食品,愈可能出現問題
/ M. Q( \5 K) {. l, W8 A
% {; m- }" {  ^% w, V/ z. I& b' A
" w( S2 O. I$ |% S# z" j" D" Y- P& |0 i

6 K) c+ ]7 P4 b9 ~/ p6 K3 F
8 y& r9 A2 z$ s3 X" A4 O【作者:王怡棻 攝影:賴永祥】" `" M) r! |4 I) Z) I' O
7 c; T+ m7 Q. f7 [5 _

) D& @# i; q( B1 K8 F; I社會大眾對於食安問題,長期心存僥倖,讓毒物專家吳家誠有著恨鐵不成鋼的焦慮,他呼籲每個人都要嚴格自我要求,克服貪吃的弱點,才能避免毒從口入。
2 a" v0 T, }- m' h4 N- s5 \% ?8 i' B3 D8 e
「吳教授,聽說喝飲料,用吸管也會鉛中毒?」主持人憂心忡忡地問。「吸管不只有鉛,還有鎘,還有銅。只要是有色吸管,很多都含有重金屬!」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一臉嚴肅地回答。只要有收看關於食安議題節目的觀眾,對吳家誠一定不陌生。總是戴著無框眼鏡、蓄著招牌小鬍子,他是知名的毒物專家,任職消基會20多年。/ q5 s: J. t+ Z( a1 H
/ H1 J7 S6 F  Q+ t6 v4 {
自大統黑心油事件爆發一個月以來,吳家誠幾乎每天行程滿檔。除了電視台節目通告不斷,來自各地如雪片般飛來的演講、採訪邀約,更是讓他應接不暇。「常常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吳家誠坦言。連開車通勤的空檔都要回答記者的問題,堪稱「不在談食安,就是在談食安的路上」。
) c: u% R9 P' l9 `6 w0 ?
2 f! V' j- |+ w4 H9 r3 |原則1〉克服貪吃的弱點,避免落入陷阱+ u4 f. y( D  p- V" c8 `

/ y" n; a/ [1 w" L從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2012年的美牛含瘦肉精問題,到今年的毒澱粉、黑心油,談到台灣不斷延燒的食安危機,吳家誠總是有著「恨鐵不成鋼」的焦慮。「已經講了好幾年,到現在民眾還是存著僥倖心理,問我什麼食品添加劑可以用?」他語帶急切地說,食品添加劑大部分都不安全,但民眾沒法克服「貪吃」的弱點,自然落入廠商的陷阱。
# c8 l1 q, o4 W* T, M. m. U( N1 |8 _. S" V$ {& r! {: b5 D2 U
在食安崩壞的年代,吳家誠認為,民眾想自保,避免「毒從口入」,就要嚴格自我要求。「以前覺得做到60、70分就可以,現在要求做到110、120分也不為過,」他形容。在飲食把關上,如何做到滿分?第一個原則是杜絕色香味的誘惑。「台灣人太愛吃,吃飯講求色香味俱全,殊不知愈香的食物往往愈危險、毒性愈強!」吳家誠說。! @  ~5 O8 S' B- v4 A; }
. G  f0 J3 k1 r7 p: \
在「色」方面,鮮豔的糖果、蜜餞、五顏六色的冰淇淋、飲料,往往都有使用食用色素,如常見的黃色4號、5號跟紅色40號等。然而,這些花俏繽紛的食物,可能誘發兒童的過敏、氣喘,甚至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e, p- J8 K5 u
1 ?. I% @0 \* }+ ]! m% i
在「香」方面,遠遠可以聞到逼人香氣的麵包,往往添加了人工香精,長期食用會增加代謝負荷。例如在夜市常見高溫酥炸的鹽酥雞、在鐵板上滋滋作響的烤肉,其香氣四溢的煙霧往往含有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與芳香胺類物質,增加胃癌、肝癌、肺癌、鼻咽癌等發病機率。# |+ y7 }& ~* z9 G# Z9 [! U- Q

5 Z3 m4 b6 `2 h4 T4 a1 P* H* g# a4 |5 @6 j; N8 K  r* A3 x5 O
6 v1 x/ S4 X3 ~
食安6大漏洞,想要安心吃再等5年!3 i8 B2 [7 n2 Q: G" L" J

* O- [& A2 S# @, f4 _/ x. R3 o& _: @8 J( K+ ]/ h' J" P

6 o$ u" |1 S" u7 F9 i
. l0 i7 I9 {5 j5 G8 |
0 w+ h" L' f9 a: W6 Q  S【作者:彭漣漪 攝影:陳之俊】
/ ]' H' t8 a# V: B2 s  h4 V1 ~
6 S/ o" j& B0 @' _0 I/ S- i4 ^% {
) G/ s" H: j. V! k自從2008年發生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近5年來,台灣人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面臨全新的食物安全風暴。塑化劑、毒澱粉,到最近的食用油,似乎一次比一次嚴重。到底台灣從過去的食安事件中學到什麼?如果再發生同樣狀況,能否避免?) @) g4 u1 V! p& _

* P! k8 m4 A7 T「食安事件一定還會再發生!目前要解決食安問題,幾乎沒有希望,」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以近乎鐵口直斷的語氣預言。如果仔細盤點台灣食安把關各個環節,可得到一個結論:假設再發生三聚氰胺事件,現有的把關機制攔得下來嗎?答案是「或許可以」;塑化劑呢?不能;毒澱粉呢?不能;銅葉綠素呢?很抱歉,也不能。$ t; C5 [7 `% r
- _# o& o0 q( S5 r$ r! U, h
另外,天知道還有多少未爆彈!原因是,台灣目前的食品相關法令、制度、流程、運作,存在許多大漏洞,讓含有工業化學物的食品、有違法添加劑的飲料、有農藥的蔬果、有危險微生物的畜禽,都可能輕易通過一個個攔阻的關卡,端上我們的餐桌。- }  }' M% [4 J3 y; X

; M" [! ]6 T) u$ f8 c- g  i) k0 R漏洞1〉食品添加物檢驗項目多,違法的不一定在其中
7 q1 a+ `1 j- R; o3 ~$ D  v. ~4 N% A$ N/ f
全世界的食品添加物種類太多了,共有2500種,台灣准用於食品上的有838種。准用的項目不可能一一檢測,而沒有被核准使用的添加物,更是不會去檢驗,如何防範?以食用油為例,會檢測項目包括: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組成28項檢驗、農藥、重金屬、酸價、黃麴毒素等10多種檢驗,如果不是彰化地檢署在搜索大統長基時發現四桶銅葉綠素,食用油一般是不會檢測「銅葉綠素」這項的。+ f3 M2 R/ c0 a7 ?- E7 |; i

$ x+ J6 o7 f  `「現在大家都知道要檢測銅葉綠素,但一開始根本沒人想得到,」查出大統長基違法油品事件的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就說。更何況每一單項檢驗的費用,從台幣1000元到1萬元不等,哪可能有無限制的時間和經費做遍每個檢驗?食品小廠更是不可能花錢做檢驗。
+ O( m" C" }1 n% A! g
" N+ s/ x8 S0 n- \5 C三聚氰胺就是個例子。進口乳製品的重點檢驗項目,包括動物用藥殘留、農藥殘留、病原菌、黃麴毒素、防腐劑、人工著色劑等,違規添加的三聚氰胺根本未被列入重點檢驗項目,因此即使在海關被抽中檢驗,亦無法把關。現在大家知道要驗三聚氰胺,但如果黑心廠商又改加其他有毒物質呢?根本防不勝防。" ?3 U, p6 d% O0 x

7 j. S2 f2 v; }; l% m
& e' h/ f9 w; K  _2 A2 V
0 \' d* I' E+ m0 z' G  R, g" m" U0 Q. d* t0 g
〈遠見雜誌〉。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3-12-22 14:58:27 |只看該作者
譚敦慈最常掛在嘴邊的原則是,「吃食物,不要吃食品。」要吃看得到形狀的食物,不要吃再製加工品。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05

主題

42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4313
在線時間
3291 小時
3
發表於 2014-12-26 13:43:56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食安資訊
樂在生活,活在當下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