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 Q" ^# ^) v6 e |* R- X1 \
( |2 d- ~6 z$ l! N
* R" w" U$ @% u d; G
~5 @1 ?: Q; t0 V# ?一封信的力量
. K* j0 s& M! }' l! v+ l
/ l% m5 z' W2 E/ O( _ K【溝通的文藝復興】
% ~ n5 s) H9 q! @6 S9 |7 e& P. l$ K B; W1 V4 A
在這個E-mail、Facebook取代面對面溝通、訊息愈來愈重視輕薄短小的光速年代,書信的力量,反而在網路媒體上重現威力。承載著真摯情感與動人文字的書信,不只搭起人與人的心靈橋樑,領導者也常透過公開信,傳遞組織信念、凝聚共識。從個人到企業、網路到社會,書信已成為一堂溝通學的必修課。
1 v9 k8 K F1 }& k. G; D E" L5 E& Q& h, @% O4 h8 w
【10位名人告大眾書】 - O8 ^. q- {7 G3 A( J
' q- U# t/ S A; F$ n6 h大法官許宗力、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宅神朱學恆,各自寫下對時下年輕人的期許;王品董事長戴勝益、Plurk創辦人雲惟彬,用書信體分享了創業心得;作家蔡穎卿、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詞曲創作人鄭華娟的信,流露深刻情感;藝人陶晶瑩、創意人蔣友柏,振筆疾呼省思業界歪風。 0 N$ W1 P2 R3 s1 c4 D# t
/ W4 i" V* w# W( I$ D9 |3 G7 y' U
溝通的文藝復興
8 F0 f, X" o7 k) S) T& W& q
/ g+ t% I( i" i" }/ O輕薄文體網路世代,更願轉寄好書信 你可曾讀過一封信,對於其中的意涵與情感沉吟再三,在生命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 % ]- S% J, W. B
" V5 T) y% g( t; b
在E-mial、MSN、Facebook愈來愈普遍的今天,人與人的溝通逐漸演變成是一種簡短的訊息和閒聊,對比過去的文體,這頂多只成算是「箋」或「柬」,而非「書信」;書信體也似乎要逐漸消聲匿跡。: N3 t1 t2 y4 M+ Y3 e2 S
& f3 n! e$ D7 _$ U3 F
然而就在近幾年,社會上愈來愈多企業家、名人,重新正視書信的力量,反向利用網路媒體擴散的威力,在企業關鍵的時刻以傳統書信的形式寫給特定族群,不斷被轉載、轉寄,發揮意想不到的影響力。
' |2 g* m' T3 g Q# n
. d+ f0 {0 g6 O- ^. a# ~- l, [+ g. G: l這些書信的內容從企業管理到針砭時勢,從親子互動到職涯教育,形成顛覆微網誌140字限制的「反潮流」。 " x3 { l- U5 @, A3 ~5 `0 ?
f* t+ r( {1 a- X$ }
因為對閱讀者來說,書信體是正式的談話,對象清楚,邏輯清晰,情感擁有更多表達的空間,特別能引起共鳴,往往引發一波波討論風潮,甚至經過數年,還有人轉寄,力量勝過演講、影片。
- u3 w0 I9 o& w* z) b$ r; \
5 l/ |1 U9 ^/ B% M+ b# P8 ]再加上台灣目前正面臨國際化、兩岸密切交流的時代轉折點,不只企業戰線拉大,觸角深入世界各地,面臨內外部溝通的全新格局,許多家庭更是成員分居兩、三個不同地點,更由於世代價值觀出現巨大裂隙,情真意切的書信,往往能夠弭平時空的落差。
! f* C; X$ j5 U
: W' Y d! T( {; S書信的力量,正以全新的形態重返我們的生活。 % ^0 c0 ?' ]- I9 i
3 U4 B# \1 R1 A( l$ w; l作家也掀書信體風潮,感動直達人心 在書信的復興中,最為人矚目的是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公開信文化,不只讓公共議題得到充分的討論,也為社會注入一股多元價值觀的活力。其中,台灣作家以書信體寫作在2010年達到高峰,最能反映出這波熱潮。
- k# g" ?3 [4 C/ C; J
. d! d9 b. B- m* _& D( T, O以暢銷書《那些美好的時光》為例,未婚「美女作家」張曼娟為自己的外甥寫下27封信,寫作的過程是一種傾訴,所以也像是寫給年輕時的自己。 6 U, ^7 [" C- P( m! r
: ^0 D0 D* [, G, @
就在二代健保「單身稅」議題備受社會關注之際,這本書成為台灣愈來愈多單身族的心聲,同時也間接地回應了政治人物「不想繳高保費就去結婚」的污名化言論,因此成為網路論壇上熱烈的討論話題。
0 Y' l' N4 V# [3 y& i8 q4 g
' C, N) v1 ]: Z" S6 m巧合的是,自然作家劉克襄也在去年夏天推出新作《15顆小行星》,以書信體形式寫給15個對象,幾乎每一封信都引起相當廣泛的回響。
5 h3 _+ q' x1 j, T, I( n2 K; n9 I: U
: e. x; E. n* Y' V4 i- t【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www.gvm.com.tw 】
$ q3 \1 e+ J- R/ M* 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