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009
- 閱讀權限
- 2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422
- 活力
- 23
- 金幣
- 978
- 日誌
- 1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19-9-1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文章
- 60
- 在線時間
- 88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cmonkey 於 2016-2-17 10:38 編輯
?' y! H: {* U0 u; k. d5 R0 r! _0 K% k% |, t2 [
中醫對慢性便祕的看法* [* F* b7 \+ p1 p
中醫學認為便祕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其原因有四,大腸燥熱內結、氣機鬱滯、氣血津液虧虛、年高體弱。但基本的病位在大腸,基本病機是大腸的傳道氣機失常,會造成腹脹腹痛大便乾,甚至可能引起痔瘡、肛門裂傷以致便血,另外過度用力可引發疝氣。
. `9 D$ i2 m& b: j: k% V) P' X( H! J5 Z) V9 m) a7 r- ^
中醫辨證論治下,有幾種常見的便祕類型:* A7 r. x% v- y6 H3 u2 R; L
實證便祕有熱祕、氣祕。虛證便祕則有氣虛、血虛、腎虛、陰虛等類型。中醫依照各種類型,使用不同的中藥,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應用不同的方法來治療。/ V3 g0 a4 y7 f: @% m
5 w3 d0 ^! c: n$ T用於治療便祕的中藥
& r9 U; ~! v9 b5 z$ t0 M7 t
. T0 {; m4 g' n0 Q2 C8 _0 Y攻下通便藥
+ ]3 v0 o M; P3 b便祕主要用藥為瀉藥,中醫所謂的瀉藥就是攻下通便藥,適用於急性便祕,或慢性便祕積滯過多急於排便的情形。如: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等。此藥為暫時解除腸道大便阻塞,但並不是只用這些瀉藥就可以解決,若如此的話,那跟西醫的治療沒兩樣。對於慢性的便祕,需要其它藥物配合,調整體質解決對此類藥物的依賴,來達成治本的效果。
. g* ?* ^5 V& Y) _( v/ o$ n4 _ i, b9 a2 O5 @
潤腸藥
8 ?( @2 u8 U* s: B6 i* \& I6 k富含油脂,以植物種子為多。其中油脂能潤滑大腸,促進排便而不致過於腹瀉。適用於年老體弱血少津枯的大腸乾燥便祕。火麻仁、瓜蔞仁、杏仁、桃仁、柏子仁、決明子、當歸、蜂蜜、何首烏、肉蓯蓉等。此類藥物雖然溫合,但仍然還是需要其它藥物依體質來配合,來解除對瀉藥的依賴。 A1 I6 h! I5 g
7 Y+ P+ j7 a% y
行氣藥' G4 A) G& D. R. P5 u8 }0 I0 ]6 S
行氣藥用在氣滯不通的狀況下。分成肝氣鬱滯用藥與脾胃氣滯用藥兩種。脾胃氣滯用於單純消化道的腹脹不通的狀況,而肝氣鬱滯用藥用於因為情緒壓力而造成消化道的腹脹不通,中醫稱之為肝胃不合。4 ^: r( m' _2 [$ y* `0 e
常見的脾胃氣滯用藥為:枳實、枳殼、木香、陳皮、厚朴、檳榔、萊菔子。
) W H! `; ]; n- }* N U肝氣鬱滯則常用柴胡、香附、川楝子。" N7 ^9 U* J5 x3 Y( o' D
! @3 K- j w @! k- }4 S/ D活血行氣雙效的中藥
/ I" U; h8 f1 c7 ]4 E7 a慢性的便祕時日久,中醫理論久病多瘀。氣滯日久則會進展到血瘀的程度,這時需要加一點活血的藥物。但多使用有行氣與活血雙重功能的藥物為主,比較少使用單純活血的藥物。如薑黃、鬱金、莪朮、三稜、元胡索等。7 |; M1 y' ]4 o* t5 B1 u
5 P$ o1 l1 z" I; ^% q補血藥、養陰藥、生津藥
0 b3 e8 m! Q6 x9 y有很多慢性的便祕,是因為血虛陰虛造成的。這時需要用補血養陰的藥物來修正陰血虛的問題。另外,亦常發生腸胃道乾燥的問題,使大便乾硬,這時需要使用生津藥來配合解決大便乾的問題。
* u6 V0 ^, f8 z) ?2 P3 F5 p常用的補血養陰藥為熟地、生地、何首烏、當歸、白芍藥、阿膠、女貞子、旱蓮草。
1 a: n3 p% X& l5 Q+ i常用的生津藥為生地黃、玄參、麥門冬、天門冬、石斛、天花粉。3 S# l' v& {% {' F% M7 h
+ _' H# Y# n# h0 w2 L# _: v補陽藥與補氣藥# j' F2 v+ Q: G$ s& g" E8 ^: x
有很多慢性便祕是因為氣虛,或是氣虛到較嚴重進展到陽虛的程度。一但有氣虛或陽虛的問題,新陳代謝下降,腸道平滑肌無力,腸蠕動下降,導致腸胃道不通。此時需要用補氣補陽藥來解決。另外補氣藥在便祕的問題上,常需要升舉藥,如升麻、柴胡之類來配合。. U' }! s8 H3 `* P, V
常用的補氣藥為黃耆、白朮、黨參、人參、山藥。0 E: ^* T' f7 m
常用的補陽藥則為肉蓯蓉、鎖陽、肉桂、附子。
7 n: I" q3 D4 v9 D0 f. F6 ?. n% Z
& k7 T$ @$ ]+ v( K, A) a5 f清熱藥 m9 q1 H; ]9 K1 p5 ?) Y
有些便祕會有火氣大的問題,造成口破舌破小便紅,甚至覺的身體發熱的問題。這時需要用一些退火清熱的藥暫時把火氣降下來。" `; A d4 b* {3 N* W9 Y m) E
常用清熱藥為大黃、知母、黃芩、石膏。
, P* T1 {0 R, `) J* p
7 X |. j4 T+ W/ S" m這些藥中有的治本有的治標,治本的藥為補氣補陽補血補陰藥為西醫所缺乏,故中醫的長處在於如何使用這些藥物來修正虛弱的問題,讓腸胃道能暢通。故慢性的便祕,還是需要中醫的介入改善生活品質。
$ m" y* r0 u+ M
% s: H, b. y/ U6 y0 l; M. K. m
/ x4 U* ?( I' b請點下列連結,加入易詮中醫line9 A; y8 I) {3 C/ m
http://line.me/ti/p/B2zyNdbV0J" U1 h1 n3 p/ W6 x# i. `; |- ~
3 ]& q0 N' Q4 w0 U3 X/ ^; m: D
按此下連結至易詮FB
# ?; [* i3 f* M4 y2 ~3 ^9 t! Ihttps://www.facebook.com/yichiuan.t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