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261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818
- 活力
- 3445
- 金幣
- 15500
- 日誌
- 0
- 記錄
- 8
- 最後登入
- 2024-6-8
  
- 文章
- 3211
- 在線時間
- 1497 小時
|
「抱怨」是從家庭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現象,也是正常現象。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會互相抱怨,雖然父母疼愛子女自不在話下,但仍不免口出怨言。例如,母親看到孩子不聽話,可能會在父親面前說:「這孩子像你一樣,脾氣那麼壞,怎麼教都教不好,你要好好管管他。」像這樣的言語,很容易引起大家的不愉快。6 |4 X, x2 g( }* [" X/ ~! o! d
! r" {) L1 V4 _人都是在生氣之後才會抱怨,所以抱怨的內容多半聽來刺耳,不只被抱怨的人不舒服,就連抱怨者本身也一樣不愉快。會抱怨,主要是起因於對人事物的不滿,但是,世間不如意事本是十常八九,光是抱怨並不能讓事情如意。
! V! W5 M- Z6 y5 x, w8 t: x1 b7 x+ c2 H3 J! Y8 c# A2 Z
一般人在聽到怨言後可能會想:「我對他這麼好,他為什麼還不滿意?我好心替他處理問題,結果他卻反過來抱怨我,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種想法只會讓自己愈想愈氣憤。如果能將抱怨視為正常現象,被抱怨的人或許就不會太痛苦;否則別人一抱怨,便覺得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痛苦也會像滾雪球一般,愈來愈大、愈來愈沉重。 ^9 G o& ?; y. l% ?" g
& I& k4 V2 i! _6 I
如果又能換個角度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人說的可能真的是自己的過失,他抱怨得其實很有道理,可以幫助我看清自己的盲點。- w; m( C6 n& i1 v. i
6 V4 u, a9 C/ G" f9 e/ r
更何況人人都是凡夫,既是凡夫,就不可能沒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抱怨。雖然別人的煩惱不一定是因你而起,但是別人把你當成出氣口,負面的情緒透過抱怨而得到舒緩,你也等於幫了他的忙。! N% X; ^% f: l L% L, E4 p
; _% E/ Q# N, _8 q8 {" m6 D( V
其實當不滿的情緒出現時,可能是別人的問題,也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或是大家都沒有問題,只是有人誤傳了一句話,使得別人口出怨言。遇到這種情形,應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為自己著想,並且做到:一、不要抱怨別人;二、接受別人的抱怨;三、傾聽別人的抱怨。也要像孔子所說的「君子聞過則喜」,不但不要難過,甚至要更歡喜,因為別人願意向你抱怨,表示對方還看得起你。! v6 D1 R8 H, ?
, V1 L" D* y8 A" u4 C
另外,有些人一聽到抱怨後,認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便自築高牆,對別人的反應不加理會,這樣反而會激怒對方,以為你放棄了和他的友好關係,打算絕交。如果到了這個地步,問題就更難化解了。) l+ ]0 H3 J ^# Y8 k6 }
/ \% C( B. F0 k' q, K" @5 h所以聽到抱怨時,要有適當的處理措施,以免又進一步產生誤解,而且對於輕重不同的抱怨,處理方法也不同。如果聽到的是輕微的抱怨,只要點點頭,表示你知道了就可以了,因為對方只是希望你聽到這樣的意見而已,不一定要給予任何回應。
H4 N+ h3 e9 Y* k) J7 q; k# k+ n
/ H2 _4 m5 Q' h- m: q3 p& n$ K, m至於嚴重的抱怨,則一定要有所回應與處理,如果是對方誤解了,一定要找對方協調、懇談,讓他瞭解事實真相。如果是對方因為你的作為不符合他的期待而產生抱怨,則一定要告訴他,你會努力改善與處理;如果處理的結果還是不能讓對方滿意,也要讓他知道你已經盡力了,你的能力在目前的狀況下,只能如此,希望對方能夠諒解。4 N/ }, N& `! g3 Q: w
! a; a; V) G* e如果大家對於抱怨,能用平常心坦然接受,並且妥善處理,就能從中得到成長,而不是傷害了。4 l6 a- H' ^: h S! j
- Z6 q. G5 b2 m+ z2 v* y
) t# Q, @) n# A9 A8 U+ L# o! ^
本文摘自「從心溝通 」5 [8 n$ G( a3 t& E2 t" A$ e- p
$ \7 K3 I$ n S" Y) u4 S2 [8 j
' U# P; }3 Y4 O*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