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7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1695
- 活力
- 738
- 金幣
- 2325
- 日誌
- 1
- 記錄
- 412
- 最後登入
- 2015-12-15
- 文章
- 2491
- 在線時間
- 436 小時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30/4/2jx5s.html
% f$ @) D$ G7 S/ |0 X! i/ L7 W# c# F- `5 X
中國時報【邱貴玲】
' _' M% I w, j! p8 O
; B( {, i' Z& N# ?# E3 t7 H$ I3 d6 B, o三不五時,我都會收到一些好朋友或不怎麼好的朋友甚至一面之緣的人的電子信,邀我加入他/她的Facebook臉書。受寵若驚的我或莫名其妙的我都不想或不知如何回應,最後都假裝沒有看到來信,不了了之。
6 s9 ^$ y7 e J7 `' O; s- W- z* r4 F6 F$ ]/ i
人的感情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感情的深厚更有多樣層次。好的朋友常常聯絡,要見面電話一約就有,參加Facebook多此一舉。普通的朋友,見面和知道近況的機會多少還是有。一些更普通的朋友,見或不見隨興安排。更多的是可有可無的人,來往與否知道多少不痛不癢。想來想去,參加Facebook最大也最重要功能大概就是收-集-生-活-八-卦!/ {* j6 x" w/ f$ h/ o8 ]* ~6 p! Y9 A" e
" d& K. H; [4 v* w
Facebook風行以後,感情經驗累積減少了,友誼層次都被打亂了。因為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所以「朋友」一下子多了起來,自己的生活點滴,被認識的、不認識的、不想認識的,都看到聽到傳送的一清二楚。) D, l4 \9 L, J8 K0 a6 }- M
7 Y0 ^8 R3 y4 E# g; T9 _9 k沒有Facebook的時代,和朋友要到社辦聊天,到餐廳吃飯,去看電影,出國旅行,甚至一起辯論的臉紅耳赤怒目相向,現在全部都在網路「見」面,友誼關係都在電腦上維持。最近說了什麼話,吃了什麼美食,看了什麼好電影,讀了什麼好書,去了什麼好地方,全在彈指之間,列入紀錄,傳播千里,人盡皆知。
# @! M$ M) V" ]0 n( k/ ^( S4 P+ @7 a. A$ p P
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教授Robin Dunbar在《紐約時報》說,一個人每周百分之四十的社交時間用在五個最親密的親友身上。而這五個人只占每個人社交網絡的百分之三。換句話說,我們每周大部分的社交時間都是在和人際網絡中的少數幾人來往。! d* @* q; G F2 A3 F8 W9 H" Q
8 g; M/ Q6 H6 p因此,Dunbar直言指出,當選今年《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的Mark Zuckerberg創造Facebook時,完全忽視了人的感情累積最重要的基本元素─「交心」,我們每個人的情緒時間精力都有限,能夠投資感情的真正交往人數其實不多。所以,Facebook上的朋友,固然讓許多人每天知道大家生活點滴,保持網路聯絡,知道「朋友」所有生活八卦,但有多少感情基礎?沒有生活互動、時間共處和經驗分享,知道這麼多訊息對友誼有什麼增進?這樣的結果和看到媒體報導明星名流生活八卦有何不同?我們需要這麼多這樣的「朋友」嗎?( b) J! C" u& W$ K% ]8 y# A# ?
7 ~. c5 o6 ]5 n0 U
廿多年前,沒有電子信更沒有Facebook的留學時代,一個女性主義教授曾說,每個人都要有三個好朋友,情誼的深厚要能夠在最無助的時候隨時按門尋求依靠。如今來到Facebook時代,這樣的朋友在哪裡?$ c2 ?2 \' B r3 f, E$ L
: h7 P0 s; w$ Q L" G
年終歲末,想到幾個已逝的老友,腦海中都是和他們吃飯喝酒嘻笑怒罵你來我往的相處回憶,連和他們的溫暖擁抱,用力握手擊掌加油,甚至吵架的表情眼神都記得清清楚楚,完全不是和他們在網路上的任何訊息印象可以比擬。如今在Facebook盛行的時代,「朋友」除了占據電腦硬碟空間外,只剩下保持聯絡但沒有生活相處,以後不知要用什麼回憶友誼的來往?Facebook讓我們增加人與人訊息溝通的「量」?還是稀釋了我們人與人感情互動的「質」?(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 s* m: g# @ y* p
|
|
環保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簡樸,簡樸一點過生活,就是生活環保.
走路健康鍊身更可修行鍊心,快走驅遣妄情慢走發慧習定
任何狀況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平穩與安定,就是心靈環保
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