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7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學思達翻轉大會報告

[複製鏈接]

235

主題

178

好友

506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005
在線時間
1285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9-23 07:54:27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張輝誠1 L, E3 N% {! P" Y# {( Z! N
' t% {# Z( V" A/ i/ }% Y1 f

3 _" f) @7 N% g* {" D6 [' J我講過太多遍了,學思達之所以感動人,不在特定人事物上面。而是老師們在各自的教學現場上,老師被學生的專注眼神感動了。/ D/ ?1 u$ N" Q% V: J
我也講過太多遍了,十年後我一定會從學思達之中的徹底脫離。對我來說,學思達不是我拿來獵取名利的工具,而是想要改變臺灣填鴨式教育的工具。大家拿到工具之後,我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 b9 H4 j# C' w6 U* `% J( D十年後我要做甚麼?我想要好好學學我的偶像神神,當一個快活的詩人。6 p( U+ A7 E$ n8 S+ z* G
今天三堂課各有三十三位、十位、六位老師來觀課,歡迎大家來,我們一起改變臺灣教育。
4 P4 K" Y; u, h毓老師說:「出來做事,要進不求名,退不避罪。」人家批評你了,就生氣了?智者不怒啊!」我知道,就是繼續做事。
. r# H3 X3 S6 s7 _% r) f  c奉上明天的講義。) x9 `& k8 G) f
「宋詞選」─李煜〈浪淘沙〉作者、6 s. v, o5 ?  D
詞作補充講義/ n. ~7 z$ V1 F; ^$ l' l$ D
張輝誠編  f) O9 N. @4 p, F& ^  q# ^! G  C
問題一:請見題解、作者及補充資料。: o, z! B2 I& ^  O/ V/ M7 Q) Y+ k, _
(一) 看完李煜生平之後,請說明他的身世、國家情勢(若你當上國君之後,你還有時間可以寫作嗎(可能連慢跑、登山時間都沒有了)?中國歷史上當上國君大位還能寫作的有誰?略舉一例,老毛是也。他有一闕〈沁園春〉詞作,詞中放眼衡量歷史著名國君,功業相等,但通通輸他「文采風騷」啦!但他沒拿自己的詞作來比李煜,李煜詞采比老毛好太多了!可老毛沒看在眼裡,可能覺得,亡國之君,需要和他計較?),詞風為何變化?有何變化?王國維如何評論李煜(何謂伶工之詞?何謂士大夫之詞?伶工關心甚麼?士大夫關心甚麼?)?何謂詞聖、詞帝?何謂詞家三李?
3 u; Y+ m, S3 m- j- q: v: V(輝誠案:清末民國初政治家、詩人柳亞子曾說:(老毛此詞是)「中國有詞以來第一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你認同嗎?為甚麼?
$ _! j2 Y7 e0 Q# F3 |' o* t毛澤東〈沁園春‧雪〉
! x: g( g6 W+ X0 B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 D0 X9 ~8 `5 r( k7 G4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c) |$ ?  r% r6 [9 w" Z$ I作品注釋- U+ p* O. i* y$ m+ F- Q2 k7 d- J
⑴北國:該詞源於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宋稱遼、金為北國,東晉稱十六國等為北國,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各朝代稱在北方與之對抗的各朝代為北國等。$ h1 t' j4 f1 H- F
⑵雪:此詞作於紅一方面軍1936年2月由陝北準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給柳亞子信中說,此詞作于「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
& x. R! w6 E0 T2 H% R⑶餘:剩下。莽莽:無邊無際。
/ l( }5 V4 W. T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猶言整條黃河。
( |6 J, g) v; ?⑸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蠟象,白色的象。2 [  u% C! Q! B3 l5 |
⑹天公:指天。. G0 a& c- ^; C: |$ u6 ]
⑺紅裝素裹: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豔裝,這裏指紅日為大地披上了紅裝。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這裏指皚皚白雪覆蓋著大地。
' w: B' G  @/ V9 u4 o7 p⑻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裏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o$ f' a6 c1 A& I4 {/ v
⑼風騷:本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W9 z$ F6 L+ V9 X0 b
⑽一代天驕:指可以稱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意思是上天所驕縱寵愛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漢時匈奴自稱。後來也泛稱強盛的少數名族或其首領。
& q" x* V( Z2 D4 [4 R4 L' ]⑾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俱,都。! L! I. s4 V4 S, ?0 o7 b
⑿數:數得著、稱得上。6 r6 H; G1 N8 L$ f% T$ `
作品譯文' u# u' m0 F0 ]+ G" g- \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豔豔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8 I  b5 B* J  p: }- ~% j, L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 \( {9 l: U( B1 J% M創作背景! N6 J8 c2 E2 p; ~$ i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初所作。〈沁園春〉為詞牌名,〈雪〉為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輝誠案:其實一方面也是牽制老蔣的國軍啦!)。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原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皚皚的原地展現在毛澤東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8 \, U  `  h. |8 F8 R(二)請見題解及補充資料二,試回答以下相關大考考題,並請訂正出所有錯誤選項:(看到沒有?詩詞曲的基本知識及比較很重要啦!)
  r: w  `8 m+ B8 }$ c【93指考】7 @3 i- w' X" V# S* `- O
29.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6 H& C1 a; K# J9 D9 ~(A)襯字:古詩、近體詩沒有襯字,散曲有襯字。
, _; _% \5 _7 C: E(B)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3 t, {2 j9 R/ |* c
(C)押韻:賦可以頻頻換韻,近體詩通常一韻到底。. K! F+ w4 X9 }8 _
(D)每句字數:古詩是四言,近體詩是五言或七言
2 u. C; T* v1 x(E)句內平仄:近體詩、詞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5 ^7 e( Y8 H$ [# q2 N1 y) Z" }
【96指考】
& {/ Y: ]. D' C5 W. d22. 下列關於詞、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t4 S5 U" I0 ]9 {" y! h0 _
(A) 北曲的四聲是平、上、去、入: a0 T* ?6 e4 K: o
(B) 詞、曲原可入樂,都屬音樂文學。
: J7 G0 R- V6 |1 \- A0 Z" w* g3 l7 H(C) 相對於詞而言,曲的語言比較通俗、淺顯、自然、接近口語。* w* V( c* v: K
(D) 一般來說,詞不能隨意增加襯字,曲可以有襯字,而曲的襯字大都用在句尾3 Y9 e" d: i/ h, Y
(E) 詞、曲的句式,在其格律內可以長長短短,不必通首都是四言、五言或七言。, I3 G9 }+ C0 H& d% V
【95學測】8 z. U8 h9 L. ~
19. 漢代與唐代同為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可觀的時期,下列關於漢唐文學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2 u8 |: n! X9 {
(A)漢代散文的代表是《史記》,唐代散文的代表是傳奇
1 i9 C8 d) L+ V) \(B)〈古詩十九首〉出現於漢末,代表五言詩的正式成熟。
$ E+ t" p" L9 I+ i3 g7 z1 w(C)漢代樂府詩富有寫實精神,唐代新樂府運動亦關注社會現實。
! k3 I* i8 `/ @. B. ]& c(D)近體詩完成於唐代,形式精整,表現古典詩的對稱美、聲律美。
0 v: C! j& d7 G: H& a(E)高適、岑參為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作家,王維、孟浩然為自然詩的代表作家。
; l7 A. f' I  D  n# d補充註解:
. [2 _; J! S% K8 u作者
4 X7 T) N/ p* T- V8 t嗣位:(繼承帝位);國主:(一國之君主,為次於皇帝之稱號)% M* \" b. ^# v) |! H& U4 X
亡國前所作,多寫宮廷歡樂生活,詞風綺麗柔靡。被俘後,多抒亡國之痛,哀怨淒絕,開拓了詞的境界:〔95指考〕李後主前後期詞風比較! i7 o/ K4 {7 D; M$ }6 X
淒絕:(淒苦至極);伶工:(樂官)* [  s4 l& Q: h  n' p: t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評論李後主個性與詞風:「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7 e' |- H& p- W●王國維亦云:「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 t/ N# k' D, B! q5 m9 ~題解
. S7 M7 {% z  j1 t0 t南唐二主詞:(為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父子二人詞集的合刊。中主詞僅存四首,後主詞今存五十餘首);淒惻:(淒涼悲切);嘆惋:(悲嘆惋惜)7 m8 w* i  K" I
*補充注釋
/ @) G8 l6 A% x. p* V& M1.平仄:平仄是聲律專名。古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舊時詩詞歌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和諧,謂之「調平仄」。" l% D. ?+ }+ }1 x2 I# k4 l
*寫作背景. M8 R* _+ ?( H" `
  李煜從四十歲降宋被俘,加上拘留在汴京,直到四十二歲逝世,將近三年的時間,可說是歷盡了人間最可悲的遭遇。這首浪淘沙,依據蔡絛(ㄊㄠ,用絲編成的繩帶6 t! Z4 F" V0 T+ Q5 }9 v% E" ^' T
)《西清詩話》的說法,是李煜去世那年暮春作的:「南唐李後主歸朝(宋)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鬱不自聊,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天上人間。』含思淒惋,未幾(不久)下世。」昨日帝王今日囚,李煜的身世之痛和命運之悲,形成他後期作品淒清悲愴的詞風。(接下頁李煜補充軼聞掌故)
: @3 I) k& {7 K  |0 \6 [補充資料二:詩‧詞‧曲之比較' S9 G6 m7 o6 `
詩 詞 曲( ?4 U1 ^* ~3 k  {
句式 (1)樂府詩:多長短句式% s" K& t* |$ x- b1 q: }
(2)古體詩:多五、七言$ s1 q1 m! i/ \8 F% c9 `: f" Z3 F
(3)近體詩:為五言或七言句式 長短句式 長短句式/ s5 o9 N' ]) f8 W3 J2 Q) W
字數 近體詩字數固定 字數固定 可加襯字(襯字一般用於句首或句中,句末則很罕見。)" H( {0 _2 R4 U' ^
體裁 (1)樂府詩:多寫實,貴遒勁. {& J8 ^, J" C  D/ ~
(2)古體詩:多言情,貴溫雅/ B4 x- j. @9 n% j) d
(3)近體詩:絕句、律詩 (1)小令(令)
7 M% l2 E( t; D5 ]3 l' f/ W, M! x(2)中調(引、近)3 Y9 V8 i+ ?0 a$ b% @. s& m
(3)長調(慢) (1)散曲:小令,套曲
5 K8 d2 `2 o! h: z- D" _(2)劇曲:雜劇,傳奇
4 E1 L0 i! x3 i$ n/ ]格律 分平仄 分平仄(細分四聲,要求比近體詩嚴格) 分平上去(金、元兩朝俗曲,即「北曲」,入聲消失了,我們近代國語沒有入聲,就是從元代開始。)
2 E0 q. B( s9 f(傳奇則分平上去入)/ Q. ^; ~" v' V5 D& P: @
押韻 (1)樂府詩、古體詩:可換韻
7 q3 Y8 u# b9 H9 v5 d+ V, F; }(2)近體詩:須一韻到底 (1)全闋詞必須照詞譜用韻: k: u. d$ D: j- e
(2)詞牌與內容無關 (1)曲必須照曲譜用韻,可以重韻(用同一字為多句韻腳)" c" G# @0 Q! E5 E& |4 g& [4 g
(2)曲牌與內容無關
- b5 T/ L/ K" d6 M1 L" Z7 Y0 G科白 無 無 劇曲有科白(動作、對話)9 o, c' X# I0 i) f+ X
音樂性 唯樂府詩入樂,其餘只能誦 入樂 入樂
8 A+ V2 H3 P- d( d別稱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詩餘、曲子詞、長短句、樂府、倚聲 詞餘、樂府
( X5 [: j: k0 c4 b5 i( N其他 (1)風格:詩莊、詞媚、曲俚俗6 P9 U' Q: V/ l, K9 S
(2)中國四大韻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
3 q5 O5 O3 X, Q" G〈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是樂府古詩「文人化」(文人加入,講究辭采)的顯著標誌。為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深刻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藝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詩)之冠,鐘嶸的《詩品》讚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 a  s$ b6 f8 q《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s8 C9 ^) ~- \5 _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 B# [' o- b1 I) W6 J! n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e1 B6 ?, ?; _5 ~' d5 y1 ?6 |" C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k* H$ q: {& Q0 Q5 H! D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p$ \& s5 s; H! g" M
註解$ @' x9 f* P2 M6 T1 g2 l
(重行行:重,又。行了又行,走個不停。 生別離:活生生地分離。 天一涯:天一方。意思是兩人各在天之一方,相距遙遠,無法相見。 阻且長:艱險而且遙遠。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胡馬南來後仍依戀於北風,越鳥北飛後仍築巢於南向的樹枝。意思是鳥獸尚眷戀故土,何況人呢?胡馬,泛指北方的馬,古時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越鳥,指南方的鳥,越指南方百越。這兩句是思婦對遊子說的,意思是人應該有戀鄉之情。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相離愈來愈遠,衣帶也愈來愈鬆了。意思是人由於相思而消瘦了。 緩:寬鬆。   浮雲蔽白日:這是比喻,大致是以浮雲喻邪,以白日喻正。想像遊子在外被人所惑。 蔽:遮掩 。 不顧反:不想著回家。顧,念。反通「返」。  思君令人老:由於思念你,使我變得老多了。老,指老態,老相。   歲月忽已晚:一年倏忽又將過完,年紀愈來愈大,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歲月已晚,指秋冬之際歲月無多的時候。   棄捐勿複道:什麼都撇開不必再說了。捐,棄。   努力加餐飯:有兩說。一說此話是對遊子說,希望他在外努力加餐,多加保重。另一說此話是思婦自慰,我還是努力加餐,保養好身體,也許將來還有相見的機會。)0 }% Z7 b2 E1 ~: `
*李煜軼聞掌故) s. h+ ^1 X' J! |& N# w
(一)「金蓮」的由來7 B' |2 y5 U1 V# t8 P, w& c/ w
  李煜喜歡歌舞,當時有一位跳舞宮嬪叫窅娘(窅,ㄧㄠˇ,幽靜),體態輕盈,能歌善舞,最喜在金蓮花上跳舞,李煜為她製造了一個金蓮花舞臺。為了增加跳舞時的身段和舞姿,李煜令窅娘用白布將腳纏住,形成新月狀。窅娘素襪纖足宛如凌波仙子。當時婦女爭相仿效,以纏足為美,這大約便是後世婦女纏足,同時也是「金蓮」名稱的由來。
7 V" e. I( z  E4 `! S7 y& a( x(二)被迫喝下酒而死
$ o" c+ W3 F( T3 E4 F  N8 k% @: v8 r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年),七夕之夜,恰是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故妓在小樓伴樂,含淚彈唱那首令人心碎、傳頌千古的〈虞美人〉:& ~7 _/ p' R, F, O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_' g" ^- Y4 s) w  宋太宗聽了此詞,頗為不悅,認為李煜仍不忘故土,再加上積累已久的怨恨,因此動了殺機。當晚,派人來「賜酒祝壽」,李煜不敢違背,只好喝下宋太宗「恩賜」的毒酒。幾個月後,小周后也在悲憤憂傷中與世長辭,年僅三十左右。
) D& p- ~; e6 l! H/ P( \6 s問題二:請見課本李煜〈浪淘沙〉,及補充資料。2 X" b" K5 I  x
(一) 請逐字解釋〈浪淘沙〉一詞,然後說明寓意。(抽一位同學解釋上片、一位同學解釋下片,請先逐字解釋一句或兩句之後,再說明寓意。)
4 j7 s( o" R2 `5 E$ O5 H& ](二) 李煜為何會醒?醒來為何惆悵?醒來之後他出去有憑欄嗎?(你覺得「莫凭欄」的「莫」解釋成「暮」好嗎?為甚麼?)真實的發生時間次序為何?詞中次序又如何?這叫做甚麼?為什要這樣寫(請不要忘了抒情文和敘事文的寫作法)?最後兩句,有多種解釋,請問你贊成哪一種?為甚麼?4 z8 h* k0 s  R3 I! n; i4 C; B
課文補充:6 E$ z7 X, d  d9 L3 M
不耐:(擋不住)
, y! {* m- G$ o! r% K$ m) ?寒:(身寒與心寒)6 @2 t* u. E$ o: p4 j9 T/ {  C7 o
別時:(指辭別金陵時), M$ D9 U2 o( l: m3 J
1.見時難:包含好景難再,韶華已逝的感慨。. ~$ |" }7 x* O7 q9 i
2.流水落花春去也:以「流水、落花、春去」等自然規律的不可逆轉,反覆暗喻南唐的滅亡和歡樂的消逝。8 _" a! R% N9 l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夢中愈歡,夢醒愈苦,不著悲愁等字,而悲情自見
0 M9 _: R9 u3 `" [獨自莫凭欄:引入江山故國之情思& j1 I( x2 V6 w4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感慨今昔之境遇,有如天壤之別" F. v6 q% Z' s5 b+ x$ e
●韻腳:潺、珊、寒、歡、欄、山、難、間。
% w* A* T  C! m" K●上片:採倒敘法。
7 m$ i- M- m6 U* H- k  Q6 q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映襯
8 T+ o+ O" U5 F& ?! F2 j○1潺潺:水聲,在此形容雨聲。: [! ?" D2 T/ s* m" L9 V3 C$ T0 Y
潺潺 形容流水聲。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孟郊〈弔盧殷〉:「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2 _1 u5 _3 H( B5 u$ N
形容雨聲。柳宗元〈雨中贈仙人山賈山人〉:「寒江夜雨聲潺潺,曉雲遮盡仙人山。」
; ^& Z( ]/ K- V" \4 o○2春意闌珊:指春天將盡,呈現出衰敗凋殘的景象。闌珊,衰落、蕭瑟的樣子。9 d6 R: W+ j% w
春意闌珊:春天的景象衰敗凋殘。指春天將盡。
6 N, y. O+ c0 s* {意興闌珊:形容興致極為低落。0 |2 Q  Z1 _; S2 U# `1 u
燈火闌珊:形容燈光稀落、微暗的樣子。) t% c# f: `+ z& x
○4一晌貪歡:貪享片刻的歡樂。晌,音 ㄕㄤˇ。
- x/ L5 {& E# c補注 一晌:片刻。
4 A7 N4 l7 O9 b! m" G○5莫凭欄:不要倚著欄杆遠眺。凭,音 ㄆㄧㄥˊ,通「憑」,倚靠。- r) R* |( W( E* k( u
○6天上人間:指今昔景況對比,有如天上與人間之別。
+ z5 M# c$ ]$ y1 g4 o4 }(「天上人間」一句流露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8 p% \! [5 }7 `: r8 h7 ], r答「天上人間」暗指今昔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昔日擁有故國江山為帝王,與今日失去故國江山為臣虜,又像是天上與人間,其中差別,何止千里!)
' G5 l0 P. x3 s/ l9 J& J/ z6 x1 }資料二:" N' x! O+ @( p$ t& z
*李煜相關名句& \# g, q: f. L+ t
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相見歡)
7 y; }  [* ~! J8 N4 U8 \2 ^2.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 v! }+ M+ w  p1 C4 Q0 {* |
3.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子夜歌)
, h# s# b( L' }7 n* Q4.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2 O' Z' p* t' ~) E8 R1 I
5.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
6 S+ ]) I+ _, U! m/ k6.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2 I5 U8 b0 X6 [: S8 B/ Z: ^7.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虞美人). f5 U* {1 \2 o" w( t: j  D5 ?4 m+ X# y
*「浪淘沙」綜合賞析
  @7 B% b' B/ ^: q4 ?0 Z  P0 P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1.「簾外雨潺潺」是聽覺,「春意闌珊」是視覺,「羅衾不耐五更寒」是觸覺。淒清寒冷之感,經由各種感官似已籠罩全身。另外「春意闌珊」亦可能由夢之消失、情之悵惘所引起,則淒冷之感便已由身外透入了心裡。$ @9 N! m' i+ ?, r% X" b" {
2.有一些些熱鬧氣息的雨聲在簾外,僅存的春意也在簾外,對比出在簾內夢醒的自己,淒清孤冷,歡意無多。「五更寒」既指自然界的氣候,也點出作者在囚虜生活中的悽苦之感。
7 R1 r( t1 ^; t0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1.由夢醒倒敘夢裡。夢裡的貪歡,正是在烘托夢醒後的沉痛與悲哀。: L6 P3 A% z! p8 k
2.字面上顯現的「歡」,結果是虛假的;隱密不見的「悲」,反而是真實的,頗耐咀嚼。
7 g8 o6 ^, G# |2 ^獨自莫凭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1.「莫」可作為「暮」的本字。所以既是黃昏時憑欄獨眺,卻也是滿懷悽苦而不堪回首,二意可以拈合。& T  @: K. r: d' b
2.「莫」字有叮嚀囑咐之意,實寓有不能負荷的悲哀。詞人要說的是:獨自在寂寞中千萬不要去憑欄,因為一定會想起故國江山。江山背後,是南唐後主的「無限」自由與歡樂,對比現下宋朝囚徒的「獨自」悲苦,唯「莫」字道盡辛酸。
' B; l& v; i0 C$ [2 U3.此一「別」,既是悠悠無止期,也是千山萬水的阻隔,而「容易」二字,顯現詞人葬送祖先「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悔恨。此一「見難」,既是永無改變之可能,也是對美好江山的魂繫夢牽4 I1 T/ E$ `" S, p6 H0 ^: {/ W8 F0 v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1.「春去也」照應開頭的「春意闌珊」,同時也表達逝者如斯,時不再來的慨嘆。加上「流水、落花、春去」三事都是一去不復返的。* n9 s' J+ M0 y9 ^
2.「流水」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腔調,「落花」是「林花謝了春紅」的翻版,「春去也」是「春花秋月何時了」的答覆。, a( U( Y$ {. @/ [4 o
3.「天上人間」一句,俞平伯以為有四層意思:第一是疑問口氣,流水落花的歸宿在天上呢?還是人間呢?第二是對比口氣,昔日是天上,如今是人間。第三是嗟嘆口氣,天上啊!人間啊!第四是承接呼應,「別時容易」如「流水落花」;「見時難」如「天上人間」。
1 N7 V  S5 G! @9 t- d7 U(1)俞氏以為第四種意思較好。8 y5 h0 ^7 B7 r, B- r
(2)本課以第二說更能表現沉痛的今昔之感,故採第二說。% X- v) t  ^& U. N% D& y' G3 n
(3)唐圭璋:水流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而人亦將亡矣。將四種了語,並合一處作結,肝腸斷絕,遺恨千古。
# a0 q$ D* y2 N1 w; _! A2 r3 F(4)葉嘉瑩:李後主並沒有以理性的態度來說這句話,只因所有的悲哀都集中於他的內心,不加思索,便脫口而出。「天上人間」可以兼有四種含意,包含一切的感慨。這四字的好處正在於它的不好理解,正在其不可言傳的充滿呼號、感慨、疑問的激動口吻。
雲林製造台灣毛巾值得您的信賴
營業時間:AM09:00~19:30
每週六日:在三峽區民權街21號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