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悶經濟時代「在地」一枝獨秀
& w: o) O [7 J% ]1 q& w' ?( P+ J
# `/ X& l. h2 ]* N3 q* C7 e2 E9 p5 N4 O) s1 I
. z8 N5 j/ f, J7 h5 Z【作者:林珮萱 │ 攝影:蘇義傑】
$ X" }7 b0 c+ `- ?' y! g# Q3 K- N3 |. |) a7 r0 X4 M
5 {# T3 a# l& C5 g! ~1 n6 A景氣悶、消費冷、人心慌,大家都想知道:還有什麼可以刺激市場、帶來經濟成長動能的靈藥?解構近來消費現象,答案就是「在地」兩個字。7 O9 D6 o/ h' _/ P6 _) E: C9 r
/ r6 f# z( P/ [: {: S
一點也不誇張,從小市集到大商城、實體店鋪到虛擬通路、前衛時尚感的國際品牌飯店、甚至3萬呎的高空,如今都搶著跟「在地」沾上邊!" D# Z3 Y' N7 N( D
5 }- }* z8 G2 }4 k* ^+ A& I! ~: L8 p& _
很難想像,向來給人派對風和時尚感十足的台北信義計畫區W飯店,今年3月份首度舉辦「Farmers Market 廚桌市集」。
6 R' @9 C& I9 t d% b7 g( o' K. x* Z9 N2 }& _7 F
+ {. \: N4 f7 o$ ^2 V- S) x$ h5 E連續五個週日中午到下午3點的假日早午餐熱門時段,台北W飯店選在10樓西餐廳戶外空中花園廣場,擺攤賣起台灣在地的蔬果與花卉。一時間,「到W飯店買菜」成為最流行的話題。
7 V1 h: g% i/ Y! @9 p8 z- r! H; | _" t$ ~
/ B9 t0 m7 \" s4 i7 c4 Q, e時間往前推一點,今年2月,中華航空推出全新中式套餐,邀來國內四大名廚設計菜餚。大廚選的是宜蘭嫩薑、花蓮金瓜、新竹米粉、南投香菇、嘉義地瓜及東港櫻花蝦等在地食材入菜,讓乘客得以在3萬呎天際,盡享在地美味。
|0 T6 y: G* i3 m) { Z6 d* y( O! X' C L# @! i: i
6 d% S. G _' n: c4 ?2 p5 e八、九年前,特力屋集團延伸出副品牌特力樂活(Live for Nature),主力販售植栽商品;2007年重新定位為居家所需用品,開始引進本地優質商品。目前約800品項,過半都屬於在地好物品牌,如豆油伯、祥記梅子、瑞春醬油等。特力屋自有品牌副總經理李燕玲透露後,特力樂活強化在地商品後,業績便呈倍數成長。
! x O! C3 I: O* m. ]" S J" e8 ^. ]0 R* i
! f- @1 h7 u: u& T6 |
, h3 U$ x7 l' @( g
不同平台紛搭上「在地」列車 ! x; n% G: |3 q: {' `
深具在地特性的農民市集,近年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所謂的農民市集,多半利用週五到週日,租用戶外空間、集合20、30家各地小農在廣場擺攤,販售自產的蔬果作物。
, h8 y2 s8 O! q7 g! C5 y9 N4 Z) M q: i& g6 r& P% U- j5 f
0 P E' J/ W4 @ [8 X8 x! Z( D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估計,全台已發展出近50個農友市集團體,推算下來,秉持友善環境耕作的在地小農,在全台灣至少有上千家。
( k* m; L. y: M! O# e$ [ K* x* G/ v2 C1 j0 D p- Y1 M
2 J! a/ t' L7 M
以248農學市集為例,運作五年下來,已吸引了200多位農友加入。楊儒門透露,小農們強調產地直銷、天然工法、無毒安全的觀念,相當受到消費者的認同,也讓這類農民市集受到歡迎。8 X+ |9 E) V, i# w9 C
& t; E. [0 S1 ^" V/ T% f# f/ c2 B; k+ |( g, K9 O
再看看業績好壞與消費景氣密切相關的國內百貨業者。兩大龍頭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同樣紛紛打出「在地牌」。新光三越2009年訂下「Global Reach Local Teach」的願景,這二、三年具體實踐,從消費滿額禮開始,極力推廣在地好物。今年更擴大舉辦「台灣良品節」引進10位台灣在地小農的商品進館銷售。
, Z9 N+ R; O, x. e. \ c4 i3 c9 p1 f+ f" B
. Z0 g3 e# B u; }% v& P a2 f: M( i& X7 o0 i8 n; g* x
整合式平台崛起 如同在地好物育成中心
% s0 j1 g% {$ x: o) E# S
5 y& o7 ~1 T/ }7 H2 ` V# F9 g. X+ a9 b- f2 Q- K& Q
7 n. p g/ o" J& k+ ~6 \
* I4 r4 a2 Z0 d' n# G. m# Y$ T! L+ U7 n# I" f6 h: v1 |3 J/ [# ~- \
) ]7 E1 f7 c& S
【作者:林珮萱 │ 攝影:董旭官】
4 G: y- K# V" l: Z2 D; \, { 6 Y5 T( o# ?* [1 G, H. R! @2 D
% j) C' Z/ O) m5 s
對於在地生產者而言,行銷、通路、品牌往往是最大的考驗。而整合式平台的崛起,從育成、供應鏈整合、直達消費者端的通路,正好提供讓在地產品成長茁壯的肥沃土壤。礙於人力規模、資金成本、乃至於專業與經驗的不足,不少在地好物的業者沒有能力自己做通路、行銷和建立品牌。
- Q" _, ?/ u8 U' E
& f8 x+ |* }0 ^9 N幸而,開始有不少企業、通路商、網路平台等業者,扮演起在地好物推手的角色。大型企業生產自家商品時,開始選用在地原料、支持小農作物;終端的消費通路商則給予更多展售空間,有的還規劃專區,把如何做產品開發、行銷包裝等know-how分享給這些微型業者,儼然像是「育成中心」。
4 ?2 q5 E/ {3 [5 d& g: Y, t- y# Z4 Y- \6 X# u- ~
3 |0 Z3 a. J. v
1〉擬定策略 育成在地品牌
F2 S& H" O- S' u L挺在地,不只發生在消費端,也正在企業和通路商間慢慢發酵。誠品正是最經典的案例。在多數人心中,「誠品」兩個字,向來和台灣生活與在地文化、設計美學、創新創意的概念很近。. W) A8 t6 O. M1 e
$ A- x* I( p9 V+ G( G4 O
: B7 Q6 e. X: ~( `" P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清友形容,誠品向來是個「浪漫有餘而精明不足」的企業,自我定位為台灣首創之「生活產業與文創平台」複合通路。
7 V `5 p' P8 O* n# I0 }" S2 Y0 f; i% w2 B# o
. c4 n' X7 k5 o走進誠品信義店,循著手扶電梯上到3樓,這裡除了書、文具,便會遇見「誠品知味」,整個空間販售著嚴選本地的食材及用品。
: R' t2 J( `: c& Y2 n
1 T! S# _5 \: W! |7 t0 T( o7 r
8 l. N" y' l* K/ V當中的「迷台灣(Meet Taiwan)」專區,可輕易挑選到台灣在地好物,從掌生穀粒、禾掌屋鴨間稻、鹿窯菇事、金椿茶花籽油、豆油伯醬油、在欉紅果醬等,還有像島民工作室、三和瓦窯這類文具和生活用品。四、五年前,早在這一波「在地好物」風潮屬於悄悄萌芽階段,誠品書店就設有「誠品知味」。
" O! f9 t- |1 s. h4 v- D以信義店為例,過去是在2樓、收銀櫃台旁區塊,初期概念是有特色的台灣伴手禮。去年改裝完成後,便把位置挪到3樓,空間更大、800多品項,台灣在地生產商品,占比超過七成。如何輔助在地業者,誠品公共關係部資深副理陸嘉琪解釋,可分成大中小三套不同層次。 {6 Q/ ] B. M9 h$ Z' W* X+ D
. ~0 i. ?5 Y9 k5 X9 S/ l
( Z0 F) ?! N4 h6 T( j7 Z$ F+ n本身規模與營運經驗完整的,如阿原肥皂,店內提供獨立設櫃空間;規模略小的,可以進駐如在信義店4樓的原創設計小物專櫃;無法達到設櫃等級、或是剛起步的在地小農商品、生活雜物和禮品文具,3樓的誠品知味便提供舞台。6 Q2 q. j% B+ r, S) J& u. N
8 g$ T' u) V; B
+ C. p- g1 n! E+ f3 L; R% u
「我們剛開始和一些在地小商家合作時,還要適時提供他們產品包裝和開發定位的意見,」誠品生活通路發展事業群營業副理薛利芳補充,誠品團隊不只是為賺錢、單純進貨來賣,有時更像是在協助育成在地品牌。預計在今年第三季,誠品生活將在松菸文化園區開出新商場和首家飯店「誠品行旅」,誠品松菸店已定調整館都將以台灣在地文創產品為特色。「自己的土地自己疼惜、自己的文化自己耕耘,」吳清友四年前在誠品20週年慶提到這段話。挺在地,正是貫徹品牌核心。
& L" T& N& A7 Y- H5 J
6 T% t8 Y) R2 t7 |, N0 ^! p1 I6 I' g) i) t& Q( r; `4 L% Q
2〉整合串聯生產供應鏈
, D0 H/ N- }, n ]; s% J- `在地商品目前仍以飲食領域居多。但從第一線的農作產地到成為產品出現在消費通路上,有時還需要良好的供應鏈與生產上中下游的串聯。
* n' u3 W% H) \$ ~5 V |+ e$ s" [4 e' D& b2 t
, P' W. K% q, |. |$ P* d
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布列德麵包,從去年投入支持台灣麥農的行動,購買5.5噸小麥麵粉為原料。今年採購台灣小麥麵粉的量是去年的五倍,占全台總產量近四成。
$ u; d' V1 S6 d, O/ W; _) I
# P" b V& K0 S! R. c$ `7 O2 P1 m- a, o" g9 n4 Q0 M+ ]0 Z" ?+ u
9 O8 T$ {& X3 c( k
貨幣專家替兩岸金融把脈:人民幣加速國際化,要先健全體制改革9 }- U* W( |! l8 l M
4 X/ _' ]+ S8 Z' ?$ J& w. C- e6 B- X
* [: e0 U3 V+ ~8 M1 I
% J N! m- j: R. ^* A
# Z( P9 z$ {$ o$ Q【作者:楊泰興 │ 攝影:許宏偉】0 z$ _7 j, |0 k g& [. {! \8 F8 @: ^
& S9 `- ]0 m7 H: U
3 Q4 y; U8 C5 B3 X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大幅提升,在中國政府推動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正大步加快。
9 ?& A8 B: \' Y
: H7 r$ d5 y& r- C! v! P在此同時,兩岸金融的互動交流也加速進行中。兩岸貨幣清算已啟動,在台灣已經可以買到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可以人民幣存款,政府爭取成為人民幣的第二個離岸市場,兩岸的貨幣連結勢將更緊密。台灣置身於人民幣影響圈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有鑑此問題的重要性,《遠見雜誌》特別與中國信託銀行舉辦「兩岸人民幣金融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學者與台港業者、官員蒞臨會談。
2 k% f8 u0 ^5 e- z# X
% a' g/ g% V2 j; \" z' i/ l
0 j9 Q3 k$ c+ ?2 S: s% \8 P% V這次的論壇當中,受邀的香港駐台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主任梁志仁表示,對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前景樂觀,儘管台灣也想爭取繼香港後的第二個離岸市場,但這並非表示就是與香港競爭的「零和遊戲」,台港有很大的互補性,只要「餅愈做愈大」就有機會。6 z6 F7 x5 O4 `7 T7 h! W
, T6 h$ q: u \3 N% f5 ~
. u8 y3 z, b( A9 U* v+ E
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童兆勤則認為,目前全世界金融中心都想積極爭取人民幣業務的商機,但台灣至今仍無法媲美香港的人民幣業務規模,例如中國信託發行的寶島債,還不能與香港的點心債(香港地區發放的人民幣債券)相比。
$ G$ m4 U# k8 L5 R, r5 A
- Y/ Q- G4 i) j2 B: A/ P, @* ~2 G& s
但台灣對於人民幣商品的需求強烈,開放後,短短3個月,台灣就吸收了600億人民幣存款,這只是個小起步,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民幣自然湧出,形成資金池。
, o$ W% [, j$ P6 Q7 z6 J6 k/ z1 w, ]/ n; F8 q
! N- W* g' _. H# K. g# [# X
童兆勤指出,因為台灣是目前所有爭取離岸人民幣市場者,唯一和大陸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每年有750億美元貿易順差,顯示台灣的產業發展有優勢。而且相較倫敦、香港、新加坡,台灣與大陸有同文同種、地理位置相近等天然條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優勢。台灣應該好好把握。/ N( m5 Z# F% B$ e5 C' z0 b7 q
7 o4 P. _5 G; ^2 S# i* C { [# k
6 j; l6 B% Q) j, {$ U3 _7 k
& r6 P' U2 r# y K
全文詳見遠見官網* ~0 V* O3 I" F& a, Y1 D
, p9 `4 i) k. F3 k8 C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