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9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彭廣林:音樂,需要在自在中學習

[複製鏈接]

235

主題

178

好友

506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005
在線時間
1285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0-3-15 20:41:48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同樣的概念,提倡美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應該要讓國民更有內涵,更有鑑賞美的能力;用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要「更有氣質」。當美感深植心中,就不會惡搞自己的環境,因為你的標準已經提高,自己就先無法忍受了。但這個真的需要時間,無法速成。8 `+ O6 k6 P+ p

) i4 ^/ B2 H* M  K/ z# z. D4 U
+ n6 }3 z. x+ ^5 P. c& s要研究我們的美感教育,不妨先與其他國家,尤其是已具備成熟文化的國家做個對照。了解自己的位置後,才能反思下一步該如何走。
! P. t; j% z' O6 R+ T7 z' v) y& [& q0 |, K# p
地攤文化性格,美學無法生根
( k3 t  N% V- i% N- E" G. A& Z8 K9 p3 o/ z' H; R: x8 Q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若追溯歷史遠因,老實說我們都是逐鹿中原的失敗者,不論是政治、經濟或軍事,中華文化就是從北方一直南遷、直到世界各地。所以我們的文化,就是含有失敗者的文化性格;具體呈現在文化上,就是「撈一票就跑」的「地攤文化」。# Y' g& v5 q( \) V
, [2 z( H% M- ^' ^; F. M) m
地攤文化,就好像違章建築,做任何事情都是「想到什麼、才做什麼」,而不是有系統,從根本一步一步做起。我們這一代真的必須有這個勇氣與膽識,承認自己不如人的地方。看清自己的弱點,才能有機會反敗為勝。& _3 Z. Z4 |5 C- Z3 q7 X

, o5 C: }: {& m3 c4 `5 h2 I一個社會與文化的進程,我把它區分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落地生根三階段。過去十大建設,就是在做安居樂業階段的工作,讓大家不要整天只想著兼差、落跑。建設到今天,如今台北的生活機能已相當好,但這個城市真的很醜,這就是我們下一階段的任務,準備進入安身立命、精神層次的工作。這需要好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最後才能談落地生根。+ P! H0 M, c% q  {4 P
- l9 F% m- E' @; k9 O
美學,也要等到這個階段,才能具體實現。因此,在現在這個時候要談美感教育,我們就要先知道自己在哪裡,現在能做什麼,而不能期待自己「啵」一聲,就完成很遠的理想。否則就像明明只有幼稚園程度,卻跟他談研究所的事情,這怎麼可能達到?
! F0 X6 M1 C8 A- E; @$ E
/ [8 X3 E) `) q( d1 V父母,要有勇氣走自己的路+ B% w/ ?- N- {  w" ~
' J$ ?* v& L8 R  u
我們這代的父母,一定要很務實。對孩子,別期待他成為馬友友或奧林匹亞得主,那些東西對台灣是沒幫助的,只是在補償民族自尊心而已。
  W: o! t" f1 u- T! X, n& y3 N$ r& i* o( I8 ^9 I$ _
台灣棒球經典賽輸了,大家都罵得要死。但請問,運動的目的是什麼?得到世界冠軍又怎樣?比賽的目的,應該是透過推廣運動,讓國民體格與健康大幅提升,重點應是放在全體國民福祉上。目的怎麼會是金牌呢?荒謬嘛!7 A2 J" v2 {  [% G0 h4 I
3 t+ D- {( ^2 B# ~. G8 D
同樣的概念,提倡美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應該要讓國民更有內涵,更有鑑賞美的能力;用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要「更有氣質」。當美感深植心中,你就不會把房子蓋得那麼醜,就不會惡搞自己的環境,因為你的標準已經提高,自己就先無法忍受了。但這個真的需要時間,無法速成。: o' T3 P* y) ?2 X6 \
+ G, [) W) L5 [) @; }: |
走專業路,關鍵在青春期1 J; H' \1 A- g

5 ~% n3 n( t7 K! ?9 T$ |: S( h/ i做好教育制度的基礎工程,同樣重要。行之有年的音樂班制度,我自己就是最早一批出來的學生,但我認為這根本是錯誤的。這就像早年傾力培養棒球隊一樣,目的是為拿金牌的,根本失去了它的意義!
4 L& g) l# e4 b3 L
' ~# n; R9 N8 Z& e在國外,許多父母會利用週三下午,讓孩子參加一般公立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說的才藝。以音樂為例,在紐約的音樂學院或大學音樂系,都有針對孩子開設的「先修課程」,任何小孩都能很自在的去上課;到了國中以後才設有藝術高中,等到那個年紀,才讓孩子決定未來的路。
% Q1 T' K3 d; t) b
6 g. w- {+ R& k4 {+ ?, k0 r6 x9 I. n真正決定能否走音樂專業這條路,不是從小決定,關鍵是在青春期。小時候身心尚未發展成熟,根本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到了十二歲或十六、七歲,孩子差不多定型,那時才大約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走得下去。4 H, `8 B6 o; P8 O8 ]; D: @

+ `. J# i. K2 T7 C- q& {
  P& R1 d  x4 o% U1 q& G! t1 K*彭廣林+ u4 u2 e: Y! w5 `: L) p  x7 C
美國紐約曼尼斯(Mannes)音樂院碩士、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音樂演奏藝術博士,現任東吳大學發展處處長、東吳大學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
# p+ O5 T, Z; h! x' ^1994年任教東吳大學音樂系,投入推廣古典音樂的行列,擔任台北愛樂電台「什麼是音樂」節目製作、主持,並於2004年獲得廣播金鐘獎最佳文教資訊主持人獎。2 |! B4 n( D) C5 u$ c5 B

+ u8 _/ V/ s; E6 A$ o# V# N*彭廣林給家長的貼心提醒:
5 {" A% `# {4 Z( O6 ^. o! F家長本身要有勇氣「走自己的路」,假如父母知道要走自己的路,就會知道孩子也應該有他自己的路。* j5 ~6 M4 d' X6 a8 ?# z
若父母自己都在Copy別人,孩子當然也就跟著Copy別人。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