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83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494
- 活力
- 3782
- 金幣
- 17588
- 日誌
- 262
- 記錄
- 6
- 最後登入
- 2015-4-9
  
- 文章
- 2716
- 在線時間
- 596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4-1-15 06:07 編輯
* R) Y) w4 `0 O4 d# ^7 s" L* y6 u6 R) O- X) w \
儒释道三家的静坐姿势6 B$ g4 f" ~8 l6 @6 e) ]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 L( q: D ]% v! I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定的工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他的老弟二程夫子--程颐(伊川),又加上《主敬》为其陪衬,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平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至于道家,有时即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有时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态,并不外于此法。' `- i6 y* f5 |" X" b* J
注意事项
( a* r" G, I/ W8 O( q& w(一)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6 F! q) P/ C; E- [ (二)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 @# r2 V* D' a# z) \8 L (三)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 R0 M7 Z9 z% @ (四)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0 K% v0 }0 @ V S7 A! m (五)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 n9 O: s& U P: c# q( \7 A (六)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 B# t1 j+ c7 W- l
(七)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 l* \/ W1 O' G4 e, ^跏趺坐4 v% g. k- G6 V- p/ Q' |: S
(一)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 a, J) I$ X: Q/ T% Z3 G: \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 n: E& [. O3 T0 C+ ?; P$ f( |& z (三)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其他坐姿。: ~- f! [6 }# x, J" a
说明:, m9 |: ` }+ p! U6 \3 X
(一)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 r. |8 s/ \7 Z0 @& i! x9 K(二)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 P: G' p% D( P! X3 S$ z6 J, U
(三)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 {: Q( ]# X6 ^, T正襟危坐/ a9 K- t: x1 N) w( n# @, j* o
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6 ^' {# X5 {# w e9 p8 \
看到很多古代帝王将相的画像,都那样坐的端正,双手扶膝,那么他们这么坐不累吗?为什么要这样正襟危坐?, D7 [+ m; H! z6 E' [6 H
第一,双手扶膝这个动作很不简单。手心是劳宫穴通心,膝盖通肾,补肾的经常用牛膝嘛。那么手心扶膝首先就是一个心肾相交的姿势。不少人小腹湿冷,还有口臭,就是心火不能下烧肾水,阳阴隔离的一个症状。心肾相交,肾水上升为气,助肝脾升,心火自然下降,保护肺脏不受心火灼害,还可以心火济胃阳土,滋养脾胃,为阴阳交泰。# z7 f3 t3 Z: o7 r3 n
第二,,扶膝也是温暖膝盖和脚心,保证下盘不受湿邪的方法,练一练会脚掌发热,脚掌通五脏六腑,肚子也就不凉了。具体的位置劳宫穴对鹤顶穴比较合适,也就是手心对髌骨上缘。- D- S" T+ j1 w5 \; A1 H0 F, I
第三,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是坐的站桩,简称坐桩。如果站桩姿势不标准,可以用坐的形式,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自然,与肩同宽是浑圆桩,很外开是马步了,但注意脚都要平行。外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开脾经,脾经在大腿内侧,你把腿分开,就抻拉激活这个经络,练十分钟以上还可以治便秘。/ S: a' j) a: l3 C( h
吉祥卧6 i( d+ [3 L; h- a% _2 B
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吉祥卧”就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意即朝右侧卧躺。“卧须右胁,名吉祥卧”,睡觉的时候,右胁而卧,这个两个脚要弯一点把它合拢,合起来。右手大拇指压放在耳垂珠后边,手掌置耳前,这样生理的气血会整个从背后往上延伸,即使你是在睡觉当中,还是处在一种用功修行的状态里面。舌头顶上腭,跟修定一样,舌顶上腭,上头顶住。右手做个枕头,摆在头下面,左手放在身上,这样右胁而卧是吉祥卧。% B+ [" A3 }) G" s: h: V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记载:“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腋如师子王,累足而卧。”说明释迦牟尼卧着时采右侧卧姿势,世上许多卧佛佛像也都是右侧卧姿。 出众的吉祥卧佛像(吉祥卧)
8 Y' R) g# F: \2 }, K+ d1 v- j7 F2 k跪坐+ w; `$ m, e% ~, R( O
跪坐(正坐)是我国古代人的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的坐姿。其实,人们现在坐在凳子上,双脚垂直下来的坐法,实际上是从南北朝以后才传入,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因此也叫“胡坐”,虽然人们在唐代正规礼仪仍然以“正坐,趺坐(既是盘腿而坐)”为主,但社会上已经开始风行起了“胡坐”,以至到了宋朝,正座正式被胡坐所取代。+ g1 Z! f, G, `2 s' q+ {& _
正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以及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修炼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更是一种哲理的升华。4 t- c: B% E" H) Q) H* p+ ^. B
跏趺坐,双盘,单盘,跪坐,正襟危坐,吉祥卧等都是修心静心修行的一种辅助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好的让人消除杂念,以用心去体验这个世界。
4 c0 v9 g" o9 } p; B; j {' ~4 C注意事项2 o4 R6 p4 B, Z: [$ c
1、饮食之道! E I' ?6 H+ R6 `& G( @3 C
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 h7 F) ~" w& L9 e% Y2、关闭六根( Y6 @1 p4 r/ z [2 }9 I4 p6 a) P1 Z
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5 `2 ^1 k# o1 j' v3、面带微笑
. X: V+ d% r0 J6 b1 b打坐时面带微笑,可以放松入静。
6 F# W% E/ L3 P4、打坐数息) _9 h7 G/ Q" T- @
注意力放置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 f7 Y r% M) n9 D c l: X在道家的《阴符经》上,有一重要口诀——“禽之制在气”。就是说练者妄念纷纷,思想不能专一,是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乱则心乱。所以修习禅定主张先练气,修习者用意念守住呼吸,把呼吸调顺了,心自然就不会再散乱。社会上许多人练多年,还是身体经常出毛病,追其原因就是自己体内的气息调顺不好的缘故。道家还有句至理名言:“天地玄珠,万气本根”。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气的重要性,任何人无论体格多健壮,体内的气息若不调顺,即是大病来临。可以说,在身心的配合下,气息能够发生万种变化。" s/ Q. W: ~% G: V4 I( Z6 \
第一种:由一数至十,再由十倒数至一,如此反复,做到呼吸时只有数字没有其他杂念。(1、2、3......10、9、8 ......2、1......)。1 F- y6 P- M4 h4 [
第二种:由一、二......按次计数下去,数到最后,这中间并没有杂念妄想,数字并没有差错,心念配合呼吸也就是初步的成功。 (1、2、3、4......99、100......1、2、3、...99、100)。
, T9 c2 n) u- [+ }( w心不要跟着呼吸进到体内,也不要跟着呼吸出到体外,只应在鼻端这一带区域觉知呼吸。
4 }- J, h O& b$ e数的过程呼吸对于风大的感受分别为风→气→息三个层次。开始时,呼吸粗,称之为风,静定后,呼吸较细,称之为气。再进一步,身心宁静,只有感觉自己内在呼吸,却听不到呼吸声音,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数了,即进入随。 静坐数息时,呼吸自然,身体要放软,耳朵回转听自己呼吸。如在闹处修,听不到呼吸声,便用感觉来听。
& v+ G" N4 ~8 ]) M5、其他
6 z9 f Y- `( N' L/ K# E坐具: 1 @1 Z2 u% v# U$ r% `7 v5 @
若以榻榻米做蒲团,应分上下座两块合成,一般脚放在下座,屁股坐在上座。其尺度:下座为2*2尺见方,上座为1*2尺,上座高度为1.5寸。唯打坐的人若大腿太胖或脚僵硬的话,上座高度不够时,打座时两脚摆不下,会有上身后仰的现象发生,故此等人上垫要再加高至最舒适的高度。待打坐者用功时间久了后,脚已柔软下来,再将上座高度调低至1.5寸左右。坐在榻榻米蒲团上座时,只能坐表面的三分之一的部分,如此脊椎骨较易打直。% V! r( j2 G2 o+ {: }" |
材质: 世上有相物质是一物克一物,打坐蒲团材质也是一样,有的会蕴气,有的会耗气或吸人气。助人蕴气的材质有稻草、椰子纤维、茶叶、香草、草药、刨下的木材。耗气或吸人的气者有塑胶类、橡胶、PVC、藤材、海绵、泡棉等,这些材质会吸人之气。
. U7 q% D; z, t若不信可试验一下:找一练功的人,让他用一手平举时,似可举起重物后,再拿一块塑胶布遮盖於其头上,隔绝此人的头与虚空之间气的通路,此时再叫练功人的手,手举起重物,似无法再举起至水平处,或能举而不持久。
4 B' n8 ?& ~* i/ P) X7 E9 C6 x盖脚巾:
6 x' s! o: T" [8 F+ f长期间打坐,若不用盖脚巾,关节会发生问题,故定要用盖脚巾盖住脚膝部,甚至打坐习惯了,看电视或和人讲话时盘腿,此时也要用盖脚巾盖住双膝。因打坐初期时,人的体温因代谢增加会升高,与室温的差距会加大。假定冬天室温在摄氏22.5°,而体温36.5°,打坐时人体温若升高达1°,温差则由14°变为15°,故身体会觉得有点凉意。若夏天室温33°,体温为36.5°,打坐时人的体温增加1°,温差由3.5°增加到4.5°,因此在打坐时,会觉得外围温度下降,因此不会因夏天炎热,造成打坐烦闷,坐一阵子后会觉得更舒适,因温差加大故。
O% u- h9 L4 \) _: {夹克、厚衣: 春秋二季打坐要准备一夹克放在座位旁,打坐完洗脸动作做完时,先要将夹克穿上后,始下座活动,以免引发感冒。冬天打坐要视室温穿衣服护身,若寒流来时,则要穿厚重衣服打坐,一个原则是当打坐时,后背不要有凉意升起,若有此现象时,要多穿一些衣服上坐,免得著凉为要。3 P% y$ F- E$ ^
毛巾: 夏季时宜准备一毛巾,放置在打坐座位旁。打坐完未做养生动作前,先使用毛巾擦汗后再做养生动作。记住,不要一边打坐一边擦汗,打坐是在训练定力,流汗也要让其自流,不要理它。
" M* f% U9 B& `) w. I衣著: 打坐时要穿著长袖衣服,且要注意庄严。因为在打坐时,与你有缘的菩萨、护法,可能会来护持你,穿著整齐一点较有礼貌,或表示尊敬。打坐时所穿裤子要宽松,可用松紧带式者为佳,太紧会让气滞不前行,故女众在打坐时紧身裤不要穿上。# X4 ~5 D% o, X6 p
地点:/ ^3 ~7 N I8 g" t) u5 Q
打坐地点要有所选择,佳良场所依次为佛堂、书房、单身卧房等。 打坐的地方,风不要直吹(贼风)到身体,否则易得风寒。 因地球磁场的关系,睡觉最好采东西向,不要南北向。但打坐则无挂碍,以面对佛像或侧对佛像即可。在自家房中,则以面向西或面向房门方向为宜。 忌讳在夫妻房间里打坐。4 M& K. D/ [: w" O5 F8 U
时间:初学者饭后不要立刻打坐,要饭后1.5~2小时以上再打坐。吃饱饭时,血气在胃部进行消化作用,且食物聚集在胃部,若此时打坐,脚一盘,血气分散到脚部,手印一结,肩膀会有气行走,血气会集中到手去。如此会造成胃及消化道无法正常运转,胃肠内容本来2~3时可排空的,此时便成3~4小时后才排空。久而久之,胃会受伤害,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所以空腹时打坐最合乎卫生。 但老参不受此限制,因为老参全身都有气感,吃完东西一定下心来,气便在自行运转,因此不受食后胃纳的影响。老参可藉用后天营卫来帮助气运行,饭后打坐更能有进境。气的来源→先天气(由丹田、会阴、右肾发出真气),后天气(吃下食物代谢产生能量之气,营卫之气)。
# w- R' A& D, n+ d/ [( c( p时间长短:# d& D9 I* ?* ], }* y6 N' x6 n! S
初学的人可由10~15分钟开始,慢慢加长打坐时间,至每炷香约一个半钟头到两个小时左右。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打坐,若有气感时打坐,半小时打坐则可抵得过两小时的睡眠。若打坐习惯了,也开发出真气来时,若一天不打坐,会觉得没精神、血气不顺。因为每次打坐时,被开发出来的气,能将经络一一打开。若有一天不打坐,全身经络不开通,人会觉得不舒服。打坐的人累的时候,也可闭目养神,用打坐的调息法,十分钟就有非常好的休息效果。 初学者会打坐后,每座最好能打到80分钟,起坐时先双盘再改单盘,如双盘坐了50分钟后,再改成单盘,如此又可坐30分钟,总共80分钟很快就到了。打坐时间若太短,才刚上座就要下座,如此对修行是没有功效的,要达到修心的境界,就要把打坐时间拉长,至少能坐两小时。譬如修心中心法修到最紧要关头,一次要坐六小时,一天要坐三坐,共十八小时,如此加紧用功才会有成就。) ^: v& A$ a1 |1 D" P, ^
子午时打坐:子午时指夜晚、中午11~1点,此时间内因地球、月亮、太阳之间互相引力的关系,大气中磁能、真气最旺,若能吸气入体中可化成内气,有助於色身的用功。故一般没佛法熏习的人,不敢有太多的气化入身中,但要开悟却非有足够气机不可。
" ~9 V7 e8 Z1 n# Q( P5 S# ]9 u0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