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47|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极] 內功四經

[複製鏈接]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12-5 16:56:37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2-8 19:47 編輯 - f! R2 }/ e6 k3 P, m5 O
/ v" I4 o* `. P/ m6 O7 g
內功四經
- p) p9 f% Y3 P9 }* @+ r8 K《內功四經》  又名《內功真傳》,作者不詳成書年代也不詳;王南溪整理注釋並傳於世。後此書流入形意門中,而促成宋氏形意之名震武林,至此才書因拳顯、名因人重,《內功四經》才真正成了“內功聖經”。* p* A7 T" @; g( x
《內功四經》由《內功經》、《納卦經》、《神運經》、《地龍經》四篇文章組成。
5 T' {( J# D" Z- F+ [4 D! x5 f一、《內功四經》原文* i1 Q' i  A% _9 C( C  K
1、內功經0 o3 U/ F" F+ _
內功之傳,脈絡甚真;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了勁循循。千變萬化,不離乎本,得其奧妙,方歎無垠。龜尾升氣,丹田練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 u& ^( a9 V  _- y0 D2 N& z
既明脈絡,次觀格式;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背平而正,足堅而穩,膝屈而伸,襠深而藏,肋平而張( z, P/ q- A# \3 [, ^- E
既明格式,下言氣竅:氣調而勻,勁松而緊,緩緩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後呼,一出一入;先提後下,一升一伏;內收丹田,氣之歸宿,吸入呼出,勿使有聲。下收穀道,上提玉樓,或坐或立,吸氣於喉,發意送下,漸至底收。升的升路,肋骨齊舉;降的降所,氣吞俞口。
1 ?( ?1 j; `4 h6 V9 J( o既明氣竅,再詳勁訣:通、透、穿、貼、松、悍、合、堅。曰通,勁之順也;曰透,勁之速也;曰穿,勁之連也;曰貼,勁之絡也;曰松,勁之渙也;曰悍,勁之萃也;曰合,勁之一也;曰堅,勁之轉也2 Z' e" z9 B$ ]% U& ^1 ]2 b
按肩以練步,逼臀以堅膝,圓襠以堅胯,提胸以下腰,提頦以正項,貼背以轉手,松肩以出勁。曰橫勁,曰堅勁,變之分明,橫以堅濟,堅以橫用
" [! Z2 _9 l9 r0 z五氣朝元,周而復始,四肢元首,收納甚妙。練神練氣,返本還原,天地交泰,水升火降,頭足上下,交接如神。靜生光芒,動則飛騰,氣勝形隨,意勁神同。以神帥氣,以氣帥形,形隨氣騰。
# I) f  ?! o3 L, M" t/ c, L勁訣既詳,下言調氣: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閉目鉗口,細調呼吸,一出一入,皆從鼻孔,而少時氣定,遂吸氣一口,默想真氣自湧泉發出,升於兩肋,自兩肋升於前胸,自前胸升於耳後,漸升於泥丸百會穴;降氣時,默想真氣由泥丸降至印堂,至鼻,至喉,至脊背,透至前心,沉于丹田。丹田氣足,自能複于尾閭,達於 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復始,從乎天地迴圈之理也

' X+ O4 u9 R; f- q2 z2、納卦經
/ @3 v' L0 m5 q/ A' z! v4 \   頭頸效法乎乾,取其剛堅純粹。
4 w8 n" i8 J% N' _) B   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鎮靜厚載。  w  P" N$ z  Q. K
   肩背宜於松活,是以巽順之意。2 l( s, i  f. H4 R5 T7 o9 F
   襠胯又宜措緊,須現兌澤之情。% c* W& G( X$ `1 J  U2 _% p4 E
   胸欲練起,艮山相似。9 @4 N& q9 {( \; n2 t
   肋有呼吸,震動莫測。
+ N6 t7 X2 b% d6 [& j9 q8 Q   坎離為水火之象,水濟火,為濟水。2 X. i  L$ ~( d! x
   心腎為水火之脏,水宜升,火宜降。
+ t$ u: `8 h* q' p& U& s
3、神運經" f0 r  N, M& B6 s- ^
練形而能堅,練精而能實,練氣而能壯,練神而能飛。固形氣以為縱橫之本,萃精神以為飛騰之基,故形氣成為盛而能縱橫,精神足而飛騰。' _% P3 R4 v, \! B- B' L, \
內功十二大力
0 D8 c  O: z& k* d- w) B- q% @訣云:底練穩步如山,堅膝屈腿如柱,襠胯內外淩集,胸背剛柔相濟,7 m. A- U4 X0 h8 @9 i# R
   頭顱正直撞敵,三門堅肩貼背,二門橫肘豎肘,穿骨破彼之勁,: l% G& g- x* r! W
   堅骨掛彼之下,內掠敵彼之裏,外格敵彼之外,撩攻全局若一。
2 q+ }; ~9 y. ~3 ]- N4 p+ I* w
4、地龍經
3 R+ Y. O# G( B: T- l地龍真經,利在底攻,全身練地,固強精神,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成伏虎,伸成騰龍,行住無跡,曲伸潛蹤。身堅似鐵,法密如籠,翻猛虎豹,轉疾隼鷹。倒分前後,左右分明,前攻用掌,二三門同;後攻用足,踵膝通用;遠則追擊,近則接迎;大胯著地,側身局成;仰則若坐,*骨單憑;高低任意。
- e- @5 ~4 x3 S5 h; L4 l0 g, i4 h/ t二、重訂《內功經》
  T  q( B6 u3 s2 T0 o內功真傳。脈絡甚真;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發勁循循。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千變萬化,不離根本,得其奧妙,方歎無垠。9 R! k9 Y4 M. ^9 Q( I4 n0 k
內功之基,始於工樁,握其大要,綱舉目張: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足堅而穩。脊豎而拔,肋開而張,膝曲而伸,襠深而藏。# f- e: Q7 L! s( y+ ~" q
   內功呼吸,平和從容,吸入呼出,勿使有聲。下收穀道,上提玉樓,吐故納新,下氣於腹。; O: Q- X5 Q$ p' d& s1 [" ]/ z
   內功之勁,如弓張弦,如水充滿,如風鼓帆,氣調而勻,勁松而緊,緩緩行之,久久功成。) X2 w( z3 {' g2 P# I. K
   內功之理,不玄不虛。內功行之,非易非難。神化大謬,輕慢不賢,心領神會,自知底端。
4 M( P5 J% Z) u, F! {
四、重訂《神運經》
8 @+ c: x, d* J, H1 L% U+ T   以神帥氣,以氣帥形,氣隨意轉,形隨氣騰,意動神馳,神往氣升。靜則飽滿,動則奔湧。& `+ j' E- \! l0 B) R
   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如伏虎,伸比騰龍。行住無跡,曲伸潛蹤,翻猛虎豹,轉疾隼鷹。身堅似鐵,法密如籠,門有變化,法無定形。前後有序,左右分明,遠則追擊,近則接迎。高低任意,長短縱橫,如火如電,如水如風。, ?( G& b+ m/ @4 N1 ]
   僕技之作,剛柔皆能,高山落石,弩箭離弓。如球如輪,滾滾不停,有感皆應,見機出鋒。不及先進,過位不停,因形就勢,拆毀無情。
1 h' L5 ^: C6 [% t   莫知而達,不思而作,應變自如,源於直覺。超乎行為,出自本能,內功神運,理亦
平平。9 k& ]* L* g! }6 u+ H
五、《內功經》解讀
- W' Q) a; K: I傳統武術內功的修煉,與人體經絡密不可分。撮要而言之,內勁是內氣通過貫穿相互對立的一陰一陽兩條經脈迴圈流注而產生,並循經過穴由近及遠層層傳導的。
# x, z: ]! i3 O% N
例如小周天功內勁是內氣通過貫穿任督二脈迴圈流注而產生,然後經曲池過肩井雙關凝於手部而表現出巨大的能量的。
+ Y: K/ T% A/ W/ B8 d) \內氣循經絡運行,並可以在各個不同的部位凝聚。內氣凝聚的部位不同,作用效果也就不同。體態的變化可以影響內氣的變化,內氣的變化可以影響心態的變化。所以脊椎上拔則內氣上升,腹膈下沉則內氣下降,內氣凝聚於頭腦則應變莫測,內氣凝聚于丹田則心平氣和。
% g+ M7 P) i& D內功運動的原理和法則,不外乎陰陽轉換相輔相成的運動。不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動還是可以感知而不可捉摸的意動,概莫能外這個原則。傳統武術及傳統養生功的真氣周天運行如此,軌跡拳學的軌跡運動同樣也如此–周天運行是意動,軌跡運行上形動,一隱一顯,一明一暗,可謂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一旦明白了內功的原理和原則,你就不能不感慨傳統內功的功法是人體科學的奇跡$ N/ R# f) T2 J5 v6 V; V, d# \/ D& _
內功的修煉最好由站樁開始。樁架千變萬化,形或不類,但是樁架的大形卻的一定的規範:頭要端正,背要豎直,肩要平順,領要挺拔,胸要涵虛,肋要開張,腰宜平直,腹宜微收,臀胯要開張,襠部要收斂,腿膝要有彈性,足底要穩健。這些都是站樁必須遵循的原則。
8 E; m$ T: \4 Z8 T6 _# r6 r9 l內功修煉時的呼吸,要心平氣和,從容不迫,要輕柔得自己都聽不到自己的呼吸的聲音。下要提肛,上要拔頸,呼吸要採用腹式呼吸的形式,深長勻細地緩緩進行。
" f: q  j" m+ T% |9 D/ Y( |* `站樁是要講究勁意的,間架要軸向對爭,節節拔伸;勁力要通貫,大形要飽滿,氣勢要莊嚴。呼吸經過調整訓練達到特殊的要求,樁態由松樁到緊樁再到動樁,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修煉,久而久之,不知不覺中就能大功告成。- ~4 @- s0 f$ N' r
六、《神運經》解讀1 |4 F. y' ^1 N6 \
神、形、氣、力隨因(不僅僅是“感”)而生,自然而然,毫不勉強。形、勢、氣、力不謀而合是內功達到神運階段的徵兆。
' j% X/ F% k/ R# l# `一個人的內功達到了神運階段,則他於行走坐臥之中皆可因敵而動,因敵制勝,犯者立僕,擋者立摧。% ~1 E5 x1 ?% Y
比思想還快的反應出自本能。比判斷更準確的行動出自直覺。當人的原始生存體系被啟動之後,一旦神識直覺到危險迫近則生存體系自動啟動度神速運轉,直截了當地將危機解除。內功神運的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神奇現象,說到明白處,不過是人體的生存體系照地事,按照原始的法則解決現實的問題而已。
" J% }+ Q- I! ~2 F& p, \$ O七、內功的形動功法5 B, U2 t  g8 |5 q$ w
讓身體逐節逐層凹凸次序傳導,循圓運動,即內功的形動練法。實踐證明通過形動練習,即使是對經絡和內氣一無所知的人,也完全可以通過渦圓切換出自身的功力。這似乎說明,切實的形到勢到力到要比一味的意到氣到更具學術價值。& e0 j9 {9 m, I/ T% \1 g
  E/ S# O1 C3 `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12-8 19:34: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2-8 19:40 編輯
& A3 j  ^! v' G+ x' e' @( ]' M
2 ?) _3 o  C1 p8 I) J# @+ t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9 g3 u  {5 ]& Q7 A) n井者,肩井穴也,在肩头分中;池者,曲池穴也,在肘头分中,左右各有一穴,此周身向外发之穴也。用功之时,不可过于猛烈,须以从容为之,循循者,以渐而入之意也。
: `1 m5 A! I8 t
* H0 [0 Y9 P9 ~/ q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處。
' \( e+ W8 v% M3 r: |曲池穴:屈肘,以手拱胸,肘部上下臂相連,橫紋盡頭凹處,靠近骨頭邊。因取穴須曲肘,穴處似水池而名之。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