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14|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路資訊] “爸爸,我們家有錢嗎?”中西方父親回答迥然不同

[複製鏈接]

931

主題

47

好友

7667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210
在線時間
2717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7-19 17:47:22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最近,網路流傳這樣一則故事:“爸爸,我 們家有錢嗎?”針對孩子天真的問題,中國和美國父親有不同的回答。美國爸爸會說: “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得到這樣的回答,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 通過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美國爸爸傳給兒子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I* b+ v1 V6 V/ F2 B+ D% [
中國爸爸則會說:“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得到這樣的回答,孩子會認為我爸是有錢人,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這位中國爸爸傳給自己孩子的僅僅是物質財富。現在中國氾濫的“拼爹”現象就是這種教育的結果。, \' Z9 g& a. T

+ V8 ?! H1 `% V2 I5 E5 N研究發現錢是孩子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2 Z/ V: Y- H3 O  l0 Y% @
美 國北卡州立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錢是孩子們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孩子們說,家庭財務狀況、父母的收入、投資和債務這類問題在很大程度上 是與父母談話的“禁區”。專家建議,父母應該努力與他們的孩子就這類話題溝通,確保孩子不會對金錢產生誤解,也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U! \% d; o& e
這個名為《金錢問題:兒童對親子財務的看法》的研究報告發表在《傳播研究報告》(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網路雜誌上。
3 i1 x1 T7 t: ~  [2 M# o; W研究人員採訪了136名8~17歲的兒童,其中男孩占57%,女孩占43%,平均年齡為10.5歲。
; K: E# L# ]# N* M5 ^2 o孩子們說,一些話題,如家庭財務狀況、父母的收入、投資和債務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禁區”。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說他們不確定為什麼父母不想談論這些話題。一些父母擔心嚇到孩子,或者孩子會跟別的家庭比較造成心理不平衡。 & d- T# d+ h+ f/ }* {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助理教授、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Lynsey Romo博士說:“如果父母不與孩子談論家庭財務或債務,孩子會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可能是不正確的。”因此,Romo博士認為與孩子溝通家庭財務的話題是非常必要的。 4 W, _3 `# U" ], h0 H3 `' D

4 x% j/ g, @( [0 Z  s再富不能富孩子
' [' N0 a: K9 u" N$ b% b與華人所說的“再窮不能窮孩子”不同,西方人崇尚“再富不能富孩子”。富翁們意識到讓孩子擁有一種天生的金錢優越感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他們通 常只給孩子很少的零用錢,並鼓勵孩子自己去打工掙錢,從而讓孩子明白:金錢的獲得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有價值的財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積累,積累財富的過程或 許比財富本身更有價值。 0 u5 X7 N1 Y5 V7 b) u
微博上熱傳一 篇文章,《愛到不再愛——值得我們反思教育理念的好文章》,文章中敘述:“我認識一個德國漢堡的有錢人,他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錢人。因為從他父輩起,已經不 再需要靠工作賺錢了,他家的錢在幫他們賺錢。他18歲那年揣著父親給他的旅遊費出門去歐洲。他每天可以支配的錢相當於現在的2.5歐元,人民幣約25元。 即使在那個時代,這也是很少的一個數目。”
- C* g9 G7 p% p0 V: q+ Q+ ?! ~3 s“百 萬富翁的父親希望兒子能在外面至少旅行一個月再回家。他在外面旅行了整整40天。有幾天,他就吃黑麵包,喝自來水。他睡過青年旅館,睡過人家的客廳、馬 槽,也在外面露宿過。在他回家以後,家裡為他舉行了一個大派對。鮮花、香檳和最昂貴的食品鋪天蓋地。他感慨地想,在那些困難的日子裡,桌上任何一杯香檳的 錢,就足以讓他飽餐一頓了。他把他的感慨告訴了父親,當然有點責備的意思。父親回答說,孩子,我是在花我自己的錢。而你花的是我的錢。他說,那一瞬間,他 明白父親已經把人生最重要的財富贈送給了他。他的父親讓他明白:一個過了18歲的成人, 從父母手裡得到的錢就像是禮物,不論多少,只應該心存感激,一分錢掰成兩半去享用。”
$ l" n, l2 W" }& J" c據《自由亞洲》報導,2012年美國芬迪提投資公司對美國百萬富翁的調查顯示,86%的百萬富翁是白手起家致富的,只有14%的人是靠繼承財產成為百萬富翁的。 , P5 G: ^& S% r7 a7 t
此外,美國等 發達國家對慈善事業的熱心是全球知名的,比如最近有媒體披露,英美最名利雙收的搖滾樂手之一,62歲的“搖滾老將”斯汀,擁有1億8千萬英鎊(約人民幣 19億)的身家,不過他在近日宣佈,死後他將把財產全部捐出,而不會留給他的12個子女。他說:“他們必須努力工作!” " ?8 G+ H7 R/ ?; K2 W' Q3 Z
早在2010年,美國富翁比爾•蓋茨和梅琳達• 蓋茨夫婦,以及股神巴菲特倡議全美的億萬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後將自己的一半家產捐給慈善機構。這被稱為“日落條款”。
0 ~7 L" p7 E% c% i, i比爾•蓋茨認 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基於金錢可能對孩子帶來的傷害,蓋茨同當今世界的許多富人一樣遵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則,寧願將錢捐獻給社會也不願多給一分錢 讓孩子去揮霍。蓋茨曾經說過:當你有了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明白錢不過是一種符號,簡直毫無意義。蓋茨和他的妻子近5年向社會捐款高達10億美元以上。對 社會如此慷慨大方,對子女則極為“吝嗇”。蓋茨公開宣佈:我不會給我的繼承人留下很多錢,因為我認為這對他們沒有好處。
! T* X& E& x2 O% M9 _* }西方有個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a man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 ) _) b3 ?$ x# X% K) g  l: b
意思是說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父母真正愛孩子,是教授孩子獨自生活的本領,即使學習是個艱苦的過程。如果只是給他錢,孩子坐享其成,最終只會坐吃山空。 * r1 i% F5 @( ], o8 A) r* [
+ @& z# V0 W$ C$ z1 d6 _4 N( x
財商教育是一種責任教育 3 b9 U" \# X7 G, w& r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在美國,大多數的家長對孩子零用錢都很“苛刻”。調查發現,美國54%的青少年學生沒有零用錢,而且年齡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錢。 $ m5 i7 t0 H3 m: q+ [. U
英國家庭的平均收入比中國多幾十倍,但英國每年有50萬報童,這些報童中有很多是富人的孩子。這除了讓孩子知道錢是勞動所得以外,還培養了孩子一種吃苦的精神。 3 I2 a- p8 ]$ V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很多家庭每個月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用錢,家長會教育孩子如何節省使用零用錢,以及儲蓄壓歲錢。在孩子漸漸長大後,一些家長會要求孩子準備一個本,記錄每個月零用錢收支情況。
$ S+ n6 T+ O% Y  m- L由於從小的艱苦磨煉,這些國家的青少年非常獨立,遇事鎮定沉著,能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面對困難更有解決的信心和勇氣。
# H% P9 o, q9 H4 ?) h: w實際上,財商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是財富能力的教育,更是一種品格教育和責任教育。 , i9 F9 D) }; `6 z4 ]
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其實,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願天下父母三思!
$ x' o% F, ?. p+ f9 R, X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35

主題

0

好友

1194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239
在線時間
272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4-7-19 22:45:56 |只看該作者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