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81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928
- 活力
- 2234
- 金幣
- 13124
- 日誌
- 0
- 記錄
- 2
- 最後登入
- 2023-10-27
- 文章
- 1959
- 在線時間
- 1003 小時
|
看了這篇文章有感而發,很多父母送孩子進一流的學校學習如何在課業,未來在社會競爭,放學還要去學各項才藝,卻忘了最基本的應對進退,生活禮儀,工作中遇到一流學府畢業卻坐著與主管交談(主管站著),甚至還邊吃早餐的彼彼皆是,而主管也總是包容,上一輩的主管學習著新的管理方式,為了更多點人性,但這樣是否也害了這些孩子?
. K$ {& u Q; j: w2 W5 F. U
1 h) ]% |: I$ i: V6 _) A1 }. \# G3 m..洪蘭:別忘記重要的做人禮貌- `5 p6 }3 L6 C# M7 [( b
.-字+字.作者: 洪蘭 | 親子天下 – 2012年8月10日 下午1:47.
1 L+ {7 H' W8 R6 u....一位記者寄她的採訪大綱給我,開頭第一句話便是「你外子任教育部長時……」,我看了很驚訝,「外子」是對別人謙稱自己先生的詞彙,只有太太可以用,別人是不行的。文字是記者吃飯的工具,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呢?後來又看到一個笑話。有個男生在麵館看到想追的女生,同學慫恿他前去搭訕,他鼓起勇氣轉過頭對那女生說:「喂,你叫什麼?」女生驚訝地回答:「我叫牛肉麵。」雖是笑話卻很令人感慨,因為打招呼、稱呼別人是人際溝通的第一步,想不到現代人連這個基本禮貌都不會了。
8 U8 ~4 l9 |* [- x % j" F% ~4 |' t+ \1 m$ E" [! E
古人教孩子是先教應對進退,《三字經》中就說「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古人是六歲進學,先學灑掃、應對、進退,學好了,才開始學認字。古人都是先從應對來看一個人的教養。在我小時候,父母說:「跟長輩說話一定要站起來,老人家沒有坐,你不能坐,沒有小孩大剌剌的坐在椅子上而長輩站著的道理。」這個禮儀學會了,讓座根本不是問題,公車上何須還得貼「請讓座給老弱婦孺」的標語呢?) v( s: h/ d& i r
' f% ^8 u6 W# u* m& Z
衣著整潔也是一個基本的禮儀,最近碩士班甄試竟有學生穿著T恤、短褲、夾腳拖鞋前來口試,這不僅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如果你都不尊重自己,別人怎麼會尊重你呢?有些人甚至已經是別人的老師,也不知道這個禮儀。有個大學的助理教授要升等,到院教評會去報告他的案子,居然穿著無領T恤、破洞牛仔褲、涼鞋就上台了。他如此不尊重自己,當然別人也不會尊重他,他的升等就沒過了。. @7 C" e( A+ m9 \) d: `
. P- b; \. D# y$ e% D/ L) |這種待人接物的禮貌其實就是品格,古人說:「童蒙養正」,孩子啟蒙時就要先教「正知正見」,以後就不會偏差了。難怪北歐國家的父母如果願意留在家裡自己帶小孩,政府會給父母零用錢,因為家教太重要了,影響孩子的一生。- H) k+ z% q4 j- K4 H
3 ]. E1 k7 h2 O! _# I
啟蒙的重要性在於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到四歲左右才成熟,但是四歲之前我們已學會很多東西,那時的學習機制主要是模仿。研究者已在人類大腦中發現鏡像神經元,找到模仿的神經機制,所以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這也是罵人「沒有家教」會引起打架的原因,這句話把父母也罵了進去,隱含了連父母也沒有教養,因為如果父母有教養,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有教養。3 E3 @( I0 E4 }1 y! A! m
0 X8 g: g% C% S7 ?現在政府在推品德教育,從學理上來看,它必須從家庭做起,父母帶頭有品德,孩子才會有品德。如果連古人都知道「小學終,至四書」,禮貌學好了才教《四書》,我們要怎麼反其道而行,沒有先教應對進退,就塞一堆植樹問題、排比、映襯……這些出社會後用不到的知識給孩子,而把最重要的做人的禮貌給忘了呢?
; @5 r" y' N+ l2 m
+ C0 [7 A4 a) C/ _7 S5 {轉貼自http://tw.news.yahoo.com/洪蘭別忘記重要的做人禮貌.html
, Y& i$ f3 H; Y# D% F% t* { |
-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