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13|回覆: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文轉載] 轉寄: 在人生的中站大清倉

[複製鏈接]

122

主題

93

好友

4405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182
在線時間
2365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09:04:13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本文摘自中國時報)/ s8 l# E4 M( |, P9 i+ t
! W8 M: v6 U4 y- O9 j2 A

* Z8 S$ x0 z: }1 s! M: P0 @4 V今年夏天母親走了,母親在一年前得知自己患了末期癌症,從此她利用出院期間的斷續時光,努力整理身邊事物。
$ O7 P! i& ]- \. @. m' J
. f$ H# q1 e- q3 S! n+ T母親首先找來會計師,給我們的家產列成清冊,召開家庭會議分配妥當。其次,她打點自己所有衣著飾物、首飾,一盒盒紮理好,分給我們女兒、媳婦,衣服送給長年幫忙的歐巴桑和慈善機構,只留下幾件家居服和貼身衣物。
3 d6 I' m2 ?; s' F0 s5 @
/ V7 G5 v$ x- z母親將自己全套作品寄贈圖書館,又出清多餘藏書,請里長轉送社區居民。她更憑極有限的體力,重新整頓家用品,一一明確歸位,給每個抽屜貼上標籤,以防我們尋不著。
: F8 H0 b* j/ h
, e; U) u$ @5 T3 L6 _& g+ C最後,母親為自己整理一份簡要的自傳,又擬一份訃聞發送名單和喪葬程序表,再簽一張病危時放棄延命治療的切結書,工工整整排列好,一齊收妥在抽屜裡。+ T( a5 h2 F" u0 G4 \0 R

7 r3 ]0 C! {3 ]( v$ F0 v母親走後,我們在悲痛中仍不致慌亂,以有限的人力,循序完成母親遺願,為她辦了一場莊嚴淒美的喪禮。這一切都得感謝母親,因為她曾如此鎮靜的規畫自己人生的最後。
3 M5 D! c" j6 @2 j! G6 l: m  p! [6 r
高齡社會的來臨,使老人人人自危。母親並不特別,事實上,近年來在日本的中高齡層間,就有一種「要走得乾乾淨淨」的說法,並且隱隱蔚為潮流。 0 y$ j- m8 H9 t
$ c4 `+ W% k5 t3 q0 e
這種提前策劃人生終點的理論,並非消極或厭世,相反的,正因為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數的長壽大國,再加上少子化和小家庭制的影響,使老人即將成為這個社會最大的負擔。
! q8 ?. k; h& r! i. i% `# r) A6 R. x: u% e, _
因此,逐漸人人自危,或者說人人自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就連後事也不例外。
* o9 P3 g; l, Q: x$ `7 \* Z
4 b0 g7 r" h# b9 M1 _- O! O$ I6 |年六十八歲的A子,每年都整理一次家產清冊,趁正月子女返鄉時給他們過目。她過了六十歲之後,就實行「不買主義」,家裡只留最小限的必要用品。這位女士並非清貧,她自年輕時物慾旺盛,年紀漸長卻領悟身外之無用,生活自然簡單了。2 ]1 P, @. T& o" E) d
7 R7 f' f. c' d# F  F1 G& p$ A, F
曾經著有《人生最後該做的事》一書的式 田和子 女士,更身體力行簡樸的晚年生活。她處分所有不再讀的書,定妥首飾古董的遺贈名單,整理好所有家族照片。
! C( O0 z" g8 `9 l* s( q9 L1 h1 u+ m9 x: g' Q
現年七十二歲的她,多年來除了食物、內衣和鞋子之外,極少再買別的東西。在她潔淨的櫥櫃抽屜裡,擺著「死後聯絡名單」、「死後家中應辦事項」和她早已請人拍好的遺照。$ y: r  L7 Q( B' L( b  h

3 V5 {) v$ C+ [人生五十大清倉,該捨就捨,才能換檔起步!
5 C8 f  y; ]) y- {2 A% x$ @! o/ |$ h, P6 A2 \
除了「乾乾淨淨的走法」之外,更積極的理論是「人生五十大清倉」。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老牌女星高峰秀子,她在五十歲時決定息影,從此洗淨鉛華,和老伴過著退隱生活。 ! }  U- X; C: R+ y6 U0 {' G. p! \
7 W5 }! N7 q" L& d+ l) P7 ^9 I, b
她將原本九個房間的豪宅改成三間,處分所有華美衣裳,賣掉大部分家俱,只留一桌、四椅、二杯和二皿,又資遣原僱的二名女傭。 . ~6 ^- y- z7 W2 t/ U
8 r, b  z& J; x9 `% ^
也許高峰秀子做得太過了,最後她的丈夫忍不住問她:「妳是不是看我是老古董,也想早點把我出清呢?」+ \- n7 q4 v& X# r  ~  `! ~

: K/ T9 J; J+ Y' j: A* K8 V: V然而,一位研究「生死學」的平 山正實 教授說得好,人活到五十歲體力就不免走下坡,會開始遭遇各種病痛。或是說,得越過一個個小小的「死亡關卡」,才能往長壽之路邁進。
0 N( Y: h5 M4 U! {# m9 a' f/ }! S, f( i* n# C$ |4 a" E# O9 C
因此,由生機旺盛的四十代進入五十代,不妨稍停下腳步,給自己的前半生做個結算,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健康狀態和財產現況。 5 p- n0 W/ Q2 C6 X

+ A: x' S; p& s4 B勉強的東西不要硬撐,該捨的東西就捨,如此才能「換檔」,重新起步,心情輕鬆的迎向下半生。如果說人生的終點是打烊,那麼五十歲時來個暫時歇店,給自己大清倉當不為過。
6 L3 G+ F( n) Y6 Z' G
/ u! ^  p. x% k當然,已經不健康的人較健康的人給自己策劃終點的心情,完全是天壤之別,這需要當事人無比的勇氣和決心,不能相強。 ! ~+ ?6 g2 f/ a" _) L+ t

" S0 B& O& u% t, p1 o只不過,當一個人的人生落幕後,他留下的一切都會告訴我們,這個人生前著重物質生活?還是崇尚精神生活?
( [( J% q6 r: i+ b: e; Z  P
- ]! k! g) g9 e1 K4 s- C我很高興我的母親屬於後者!
6 V( C# o/ M6 ?
: W4 ?; m4 F+ i# g6 Z
7 [$ P% |: `( J3 I
3 N4 n9 m" J/ |- U9 D  m

143

主題

237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5282
在線時間
2665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0-9-28 09:34:19 |只看該作者
最近看了父後七日的短文,及電影介紹' {3 I6 E2 H5 d# ]
6 D! o0 K7 P) @3 E- v
突然發現[身後事處理要點]還蠻有必要的
* m; l  k+ y# C2 g
; k7 o. N% d5 d, W3 N  q$ V我也會來個大清倉.不過五十歲還太早,我的購買欲望可能還沒消退
* @) X: t) o0 B9 E0 k  N6 s
( W' e) |$ u) n* s. \" b3 oA子的過六十歲不買主義...我把它筆記下來囉~~等我六十歲還記得,就徹底執行它
我愛北大,我愛我家~

33

主題

45

好友

9392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1532
在線時間
1954 小時
3
發表於 2010-9-28 09:38:19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22

主題

57

好友

303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561
在線時間
854 小時
4
發表於 2010-9-28 10:07:43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在幾年前想到父親病危前還在擔心無法親自處理他多年珍蔵的許多設計圖,怕我們作子女的不知情而丟掉,因舌癌無法言語,用筆寫又無體力可盡表達心意,那一幕情景雖過了20多年,也難忘。
& q! p! o( k2 F1 R  i1 E自己也達退休年齡,體力也是大不如前了,又搬到此地養老,搬家前整理丟掉了一些東西,堅持不買不需要的物品,現在正在整理一些唸過的書籍,給社區的圖書室。下步動作想將多年來的照片整理一番做成回憶錄,發現年輕時拍的照片實在是太多了,許多影中人也不太記得了,留著也沒意義,只好丟棄,漸漸發現目前唯有健康才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得好好珍惜每一天的日子。

40

主題

67

好友

827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385
在線時間
322 小時
5
發表於 2010-9-28 10:43:07 |只看該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
. t+ D, V9 s) ^6 H  f2 ^8 s- G希望我40歲就能奉行的生活準則..

4

主題

22

好友

1041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834
在線時間
250 小時
6
發表於 2010-9-28 10:48:25 |只看該作者
我...
' H8 R  \  _) Y) @# S; b) M) S) t我背房貸之後  就是一直生活在被動的最小限當中...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