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馬凱-經濟特區 實或虛?
% U& ]0 J1 z+ D- s; W' d7 `! K [6 g8 X S1 g
- I \6 k8 P9 J% g0 ]6 _
/ x/ R# L+ } N& R! s) W8 Z( _% R' w! Q( z6 v* Y1 g3 s% ~
鼓吹了四年,經濟特區終於成為馬政府第二任的重要施政目標,只是改了名稱,叫「自由經濟示範區」;不僅改名,連主管單位也從經濟部移往經建會。
; K5 F) Y- m# I, i5 F1 x7 V8 h/ @+ Q) |) i2 Z
其實,叫什麼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在其實質,尤其是對台灣經濟的作用。自由經濟示範區的來由是:在幾經遊說之後,經濟部終於認同台灣將走向自由經濟體的宿命,而以自由經濟示範區做為引導全民共同邁進的第一步。
. ^9 ]* {5 C P, N% p F" j! b% q! H/ Q
我們肯定經濟部率先踏出這一步,然而卻不能不指出,這原本不是經濟部的職責;因為特區涉及許多其他部會,如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功能除了產銷之外,還擴及貿易、港務、就業、投資、台商回流等,最該由經建會總其成。
; I# D$ a6 L! O: b0 s, h$ ]. A# e* M9 ^4 ?& Z; j
只是過去兩年經建會主委對此興趣缺缺,而形勢又日漸緊迫,才由經濟部勉強承擔重任。此次內閣改組頭一個重要決策,就是將自由經濟示範區轉交經建會,新舊內閣短長立見。
8 b$ q; X! w* W- I
% ?; x1 M7 {$ T, J在經濟部主導下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觸及一個迷思,那就是台灣已有自由貿易港區、加工出口區、保稅區、科學園區等形形色色、性質各異的所謂「特區」,豈有必要疊床架屋地再搞經濟特區?於是最後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發想,就是以自由貿易港區為中心,拉到科學園區、保稅區、加工出口區等,構成一個虛擬特區網路。 2 a0 y& p) g; C3 _0 d( D# z
( w5 m, q$ ]0 s( g不過,內閣甫改組,勇於任事的經建會主委立即宣告其自由經濟示範區,一方面要做為引導台灣走向自由經濟體的跳板,一方面則要以特區對特區的方式與對岸閩、粵及天津的特區對接,以進行兩岸經貿自由化的先期實驗。就此而言,虛擬特區即無用武之地,必須比照對岸的深圳乃至南韓的仁川,大力打造實體的特區。 + \0 _- b* E" U# n0 H
5 M1 \: G* H' ~4 N) Z% }" N
相信我們可以兩全其美,在北、中、南各地見到龐然巨物的實體特區,既有的種種特區也將以此為中心,構建涵蓋更廣的虛擬特區網路,以更快的步伐,引領台灣走向自由經濟島。《理財周刊》
3 c& J8 e" G, |( N, R! Z
1 ]9 ~# L4 o! X% h
) l3 u! y0 g* g! r" c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