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4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學區(理財概念)] 以進為退,打造第三段人生

[複製鏈接]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2-3 09:10:42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以進為退,打造第三段人生: N1 J; k5 ^3 c; R9 a) R9 |
5 J7 }; x' ]; n# x% g  {8 x
- `" [3 L5 F% `* I1 r
  少子化、高齡化、經濟衰退,正加速改變國人退休觀。英國管理學者查爾斯.韓第說,求學、工作是人生的第一、第二階段,接下來的退休生活是第三段人生。如何發展自己的第三段人生,過一個心靈富足又財務富裕的退休生活? 0 b# a! s& i4 H8 K) L5 P

2 l* N( Y6 Q) I4 b6 J  如果你家有退休族,他們的境遇如何? 2 m% c9 J( {! K

0 A3 D& ^2 b- ~  2012年,對世界各國而言,是十分關鍵的一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所謂的戰後嬰兒潮,正式邁入多國認定的65歲法定退休年齡。日本稱2012年為退休元年。
' F& @" t  G& c9 s: ^
% ?: }* k2 A' J5 P) W7 q4 J  在台灣,這股退休潮,正好迎上人口老化、少子化與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多重風暴,會產生什麼衝擊呢?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占總人口數的11%,甚至經建會預估,到2060年,台灣高齡化的程度將是世界第一,成為世界「最老」的國家。
" p: a3 y( Z! a& h0 i3 p( {* H# h/ v7 [
  泰德.費雪曼(Ted Fishman)在天下文化出版的新書《當世界又老又窮》(Shock of Grey)指出,台灣跟日本、義大利、西班牙及韓國,構成世界上最老的國家群。 ( m+ a4 E- k" p$ d% s1 G
- l4 p$ [& Q% n7 E% D3 n
  當高齡化趨勢將至,台灣的政府、社會、企業到個人,準備好應變了嗎?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先看看以下三組人物的故事:
9 N! Y0 E) J" Y2 _( N
: S( g9 S2 \# N& B  2011年12月13日,在台北市工作的何先生,56歲,兩個孩子還在讀國中、國小,晚上8點坐捷運要回家,因近來工作有點煩,心神恍惚,原本該搭新店線的他,錯搭上頂溪線。何先生嘀嘀咕咕在頂溪站下車到站台對面,等著坐回去。 % h: J) e3 \9 c  L- ^

# M; P  h5 y7 i  就在此時,他突然聽到右側傳來巨大的「咚」一聲,猛一轉頭,他張大嘴巴嚇得說不出話來。一位離他一個車廂距離外的中年男子跳下了捷運軌道,躺在軌道上,站台上多位同時目睹這一驚人場景的女生尖叫起來。 # V1 z! g  C; k2 z
5 N2 }- S* Z* E; N. Y0 v- I! v
  列車完全來不及煞車,就這麼直接壓過他的身子,何先生清楚聽到骨頭碎裂的聲音,但他閉上眼睛,根本不敢看。 4 k& J3 W6 t: P9 h3 y( Q. z

0 J& G) B: X) Y# I3 d  後來何先生隔天才從媒體得知,跳軌的男子姓稽,51歲,因工作不順意圖輕生,但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列車將他的手腳壓成粉碎,被送到台大醫院急救,撿回一條命。 1 i' [8 }7 h5 K3 z; N
8 G% T& T& T' W- m6 q( n6 n
) @* S: M, ~; p% C8 M5 \
中高齡失業、低度就業,是台灣嚴肅社會議題
9 h- q$ g: ~" e( }# u* w  近幾年來全球不景氣、加上老化,許多國家已著手延後退休年齡,並加強中高齡就業。然而,2010年,台灣45歲~64歲的勞動參與率只有60%,不僅是亞洲四小龍中的最低,放眼全球也是屬於低的,只有歐洲少數高福利國家可堪比擬。 / E( r" r3 y2 y2 s$ \" A

9 o" }' m; U+ d" ^3 a; B  這暴露兩個現象。一個是有能力的人可能太早退休了。第二是,有些中高齡很需要工作,卻被迫失業。
* K# p1 N5 F: Y4 G* y. t  E
/ a+ f$ X1 y" f# @) E0 s1 `/ U( I9 E- _
% L1 A" ~4 k1 D* A4 x; z
  遠見雜誌 * ^5 _+ j( H  q4 v' D- q

1 Y2 b( l: w* [8 E8 i1 Q / p( e) G; _% k1 [
  
( I* D) w4 W6 b8 ~) |6 u
# g9 \. q! u9 C$ p1 ^  
- ]/ m7 D$ r$ t& ?! F永不退休, 工作就是人生馬拉松! p' _+ Y; f. [2 @2 Q9 R
% X! h1 }7 ?1 `) h0 H

/ Q7 Q6 j0 B# U! B5 @" J5 N要像王永慶、張忠謀等創業家,一個專業工作做到底;還是像專業人士、上班族,從一個工作退休後,再開啟第三人生的新專業。永不退休已是時下最熱門的全球大趨勢。$ f' h: q7 {& K3 W- l6 H
; j2 W2 U# I. l' m6 J
不知從何時開始,愈來愈多人一聽到「退休」二個字,竟像是躲瘟疫般,避之唯恐不及。 : I, C% o& F1 j) t) @1 M; N

1 S; w/ D8 F# M6 v0 ?這次《遠見》記者千方百計找到演藝圈教母級的主持人,和家喻戶曉的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得知受訪主題是討論如何準備退休時,兩人立刻請助理回絕,「她(他)沒有興趣談這個主題。」 $ H$ K& u, n' Y$ B
; u6 L9 E4 d+ ]: ]
再拜訪50多歲、照理應該已有退休規劃的上市公司CEO時,有好幾位笑著搖頭說:「只要提這兩個字,隔天股價可是會應聲腰斬的,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9 S9 {$ F' U3 L; O' w( c0 t
4 o/ A, t9 Q, J( g
創辦人怕影響企業營運,那專業經理人總可以談退休規劃了吧!「別害我了,我可不想在還沒領到退休金前,就先被老闆掃地出門,」一位外商金融業高階主管在電話那頭說。 3 R& v3 C1 n, H8 E$ X
* D1 z  G; @9 y% ?2 s
現年54歲的陳玲玲,曾任職麥肯、智威湯遜、聯廣、DDB、聯旭等國際廣告公司,兩年前才創立晶晶晶廣告公司,雖然做了近30年廣告創意,仍然充滿熱情,一聽到記者問她有什麼退休規劃時,她驚忙回應:「我兩年前才創業,怎麼會跟我談退休?」 7 Y# r5 P6 H* Q8 m( M( ^4 A
* `  `1 j0 Y# s& x  l7 b, L
不可否認,有些人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因為沒有足夠經濟能力,只能延後退休。但隨著現代人長壽、健康管理愈來愈好,已有愈來愈多人樂在工作、根本沒有退休打算。 ! k4 J3 {1 f6 V4 w

0 {8 ]. U% L( i) ^$ k永不退休運動已在全球展開 「現在流行永不退休,」
3 o" f/ S, p" s0 e
6 Q. p$ }2 b; X* N" c4 b* c  Q& q陳玲玲觀察,看到王永慶一生工作到90多歲去世、今年80歲的張忠謀還擔負帶領台積電的重責大任,她身邊已經有很多朋友放話:「活到老、做到老。」 1 F/ ]7 y% `0 {9 ?7 Y
  g" _; X! l0 t% t/ D* N
巴克萊(Barclays)財富管理公司去年公布的一份報告,印證了永不退休已是趨勢。 報告顯示,美國65歲高收入的受訪者有一半表示,他們將永遠從事商業或某種專業工作,堪稱是「永不退休者」(nevertirees)。 5 d( t+ ~6 G  D, q* A9 S

. F  m# X* {5 N( R0 C' H( x報告上寫著:「許多富有的人將永遠不會停止工作,即使他們沒有經濟上的理由需要這樣做。」 ' l" A; s) M7 L/ Z/ s

: x' w# ?  M6 }$ P報告分析,逐漸進入退休年齡的嬰兒潮世代,是有史以來最有錢的銀髮族,拜醫療及生物科技的發展,以及運動養生觀念普及,不但體力不輸年輕人,外表看起來也比前一代老人更年輕,絕對有本錢工作直到老死。 ! I  v! a% u2 ]  S' _3 Q. |
遠見雜誌 % U2 F1 l% v( q* ?# e8 e

& S  X) U5 u, s
9 K; g4 N2 Y' F- s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2-4 07:27:44 |只看該作者
以進為退,打造第三段人生....能力不同
4 k7 r, G% s3 u: e
9 S& Q) `6 y6 o8 @! i: U1 B2 p. L/ t$ ^' d; X# N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