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1 |! k* m9 t: u* g6 o9 M6 J! c/ i
【時報-各報要聞】觸控已經成為近年最夯的人機介面,根據日本媒體
" o1 ]; b s: e v- o7 Q報導,蘋果已投入200多人開發觸控面板新技術,這項技術就是把觸控3 R( w3 j' }, ^/ x
功能直接整合於面板生產製程中的內嵌式觸控技術。業內人士認為,
6 i' n* f2 n% J- a" i4 K7 _+ `這也意味著內嵌式觸控技術,極可能將是蘋果未來所將採用的觸控技6 ~0 u! [" T& u8 I; P
術。
; J6 O- v7 |' S) w7 \& u 蘋果開發內嵌式觸控面板是業界一直廣為流傳的話題,不過一直未8 m& t# G( E9 w$ R0 {4 u
獲得官方證實。蘋果早已投入資源進行開發,除了外傳找來200多人研
: A: S- O* p- @' P/ n* g發,也陸續在申請專利佈局。一旦蘋果所主導的內嵌式觸控技術逐漸
7 E$ P1 @7 k" l; U: F9 X3 M步入主流,對於現有採取外掛式觸控的廠商,都將產生程度不等的衝
* I3 V% t! b6 C8 |擊。1 ~( f" W/ C" R9 L8 X
% c& X; g7 H+ p' M. ^+ ]8 H 不過根據蘋果供應鏈目前新產品開發狀況來看,明年蘋果新產品導- D8 C& B7 ]4 f0 E; c4 x8 D
入內嵌式觸控的機會不大,何時量產還有待觀察。主因在於內嵌式觸' R( D' h6 m( O) G: g! n
控生產仍然有訊號干擾的問題,所以應該會先從小尺寸的手機應用開
3 \( \ j) m z" v4 ?7 I始,中大尺寸應用還要等一等。% j7 z. c# \: C, E7 k0 B
至於蘋果下一代觸控面板訂單,最可能拔得頭籌的廠商是誰?一般
. H8 k$ ^6 R! c3 y3 E1 n認為現在蘋果液晶面板最大供應商LGD,及獲得蘋果注資合作的夏普呼4 @2 a2 _3 Z; W% J. J- j0 i6 h
聲最高。LGD在上一季法說會當中就宣布已經完成內嵌式觸控面板開發
. C* ~- D" J' V) x,今年底on-cell的觸控面板將開始量產,明年上半年in-cell觸控面& e0 e1 l( l. e& F) C
板也將投產,屆時會配合客戶新產品上市。
, H$ ?+ w+ T0 ]) z/ B- l; E 台灣方面,友達、奇美電都已有量產能力,不過良率還是偏低,所, q$ _4 l8 y$ z( h# r& _
以客戶導入的意願將是關鍵。奇美電日前發表了內嵌式觸控面板,與8 a5 }8 w k Y; t3 f' n# l
目前外掛式觸控面板相比,厚度最大可減小36%、重量可減26%。友
4 p% T& [+ w' _; c達也展出了27吋和10.1吋的單片玻璃觸控面板,27吋是目前全球最大
$ |: ~8 F' L. ^3 c; w單片式觸控面板,厚度為0.7毫米;10.1吋面板與外掛式相比,重量減
9 N. m# @* c+ b+ b4 }* g* `少了33%。
' \% t) L9 y' U7 S, u0 I5 @. p 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指出,單片式玻璃觸控與內嵌式觸控方案均
7 r/ R' s7 S6 [: @& t2 o6 L可減少貼合次數、節省材料成本,同時可減輕應用裝置的重量,這點
" H c1 e- q+ {0 e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這類行動產品尤其重要。但從感應線路良率
& [5 B# X; r+ T; J4 u成本看來,內嵌式觸控方案比較高。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
2 `; r4 L: Z5 [: y2 X7 E# A; W# r# l顥庭/台北報導)
) v- J- H) R0 w* f: c. `+ b F' u; a D A0 M9 R8 \% t* y9 Z
7 C7 b! D2 w8 D
/ c9 ], K. G7 F% F, b/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