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5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2993
- 活力
- 641
- 金幣
- 4146
- 日誌
- 0
- 記錄
- 72
- 最後登入
- 2017-10-25
- 文章
- 3005
- 在線時間
- 1285 小時
|
.作者:李佩芬、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2 S8 H6 D! [/ Y
1 n# w) k5 y/ w7 }. T% J8 \$ N
i1 N8 ^6 ^) A3 V7 R! `" i你擔心自己養出總是長不大、生活失能、怯於負責的「慣寶寶」嗎?你害怕自己成為直升機父母、聖誕樹媽媽、快遞阿嬤嗎?父母該如何拿捏愛的分際?
, D( {( Y0 S+ z- O- k5 M, L. F, V: k
2 M$ f8 j% b- S& t* K某知名私立大學。# [# `6 h; D- P& Y
一名媽媽為了兒子申請國外研究所,親自到校跟老師討論該申請哪些學校與推薦信的內容。但二十出頭的當事人坐在一旁,彷彿事不關己。
) @. E3 v3 T5 B! Z' l7 h# A
& T- {$ i) V: K$ C7 x' I高雄市火車站,某知名補習班前。
) s3 S/ q H8 [, ~! Z為了要讓讀高中的孩子能夠搶到補習班比較前面的好位子,一群媽媽輪流排隊,從凌晨四點開始,甚至還夜宿補習班街前。她的孩子為什麼不能自己來排呢?「因為家長負責排隊,小孩要負責讀書,」一位提供「代排隊」服務的「跑腿幫」阿泓,回應「客戶」們的心情。
7 v f* k7 `% h4 F' x, W
7 I! }2 }9 W; R台北大安區公立明星小學。& M- N" \: ?/ s* g! d: O/ N" S
剛開學的三年級教室,七、八位大人幫學生拿書包、作品進教室,身上還掛著孩子的水壺、便當袋、樂器等。「全身大包小包,簡直像棵聖誕樹走進教室,還幫學生把聯絡簿、鉛筆盒拿出來放到桌上,才放心離開,」班上導師感嘆:「父母幫孩子代勞得愈多,孩子適應得愈慢。」1 W; V* Z2 n' ]' h+ a3 k
8 C, |% Y8 ?7 E
這些看似極端的個案恐怕不是例外。過去中小學生才有的「班親會」、「親師座談」,現在是大學必備的「基本服務」。每當新生入學的親師座談會中,憂心忡忡的家長從「誰叫孩子起床」,關心到「孩子該怎麼選課」。一位國立大學教授表示,現在大學教授要定期將學生的成績登記上網,目的不是給學生看,而是給遠方的家長「監控」,協助大學生萬一可能被「二一」(二分之一的科目被當)時,提前警示家長。
2 X9 |* x% y& m5 ~- T3 e7 d7 y; r/ m; E) T$ }2 k% J6 q: {1 Q3 j
根據「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的統計,二○○六年,TEPS訪問近三千名家有高中、五專青少年的父母,只有兩成五家長篤定表示孩子「非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更有兩成六家長認為,孩子「不太會/非常不會」規劃事情。' k. v* I# E9 U8 e0 O
! ]) n( N: c* h G' E( @' u, W
你擔心自己養出總是長不大、生活失能、怯於負責的﹁慣寶寶﹂嗎?為什麼該是獨立生活的年紀,卻仍在父母的管轄範圍、憂慮清單裡?你對孩子的照顧與幫助,究竟是愛,還是剝奪?現代父母放不了手的困難有三:* F8 L' `+ @4 a0 c" h" J$ M. J2 L
/ Q6 Y# B V3 M. Z; y8 t
困難1少子化浪潮,造就做太多的直升機家族& i% o+ A* [: ~/ t
隨著少子化浪潮愈趨劇烈,家中平均六個長輩照顧一個小孩。愈來愈多以過度代勞表達愛意的「快遞阿嬤」與「聖誕樹媽媽」,搶去了孩子原本應該承擔的責任。
# S( e3 v" Z8 Q2 y" N& m( H o
& j0 t# A, x8 @7 [過度「孝順」兒女的「孝子家長」們,把「幫孩子」與「愛孩子」畫上等號,是造成孩子長不大的第一個原因。! K9 y W3 c/ s$ c
0 l; K" b( i# F3 e/ `9 N曾在台北市都會區國中擔任訓導工作,現任福安國中校長的施俞旭,就曾遇過母親早已替孩子訂餐,但孩子嫌味道不好,打電話回家,疼孫的阿嬤,於是中午頂著大太陽,送來孫子指定口味的便當與冰涼果汁。
* O9 k% o' s$ j& {4 `; j5 M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的高淑清觀察,一提到「放手」,許多父母很容易會立刻聯想到「不管」。「放手不管,代表我不愛孩子」的迷思,讓家長不知不覺中,陷入愈做愈多的惡性循環。. g! q v2 a/ z6 C0 {
5 ~) }# {& j+ ^; n5 E E: v2 \困難2雙薪家庭過半,造就沒時間「好好生活」的父母
$ k9 Y4 Q4 w2 h社會結構變遷,雙薪家庭過半是最近五年內才發生的「新鮮事」。雙薪父母意味著生活步調忙碌,時間壓力成為教養小孩最大的「困局」。
; V+ |2 a7 w+ b2 r7 D
: f# e! A+ ]8 _: r, Q6 [無論是吃飯、穿外套、整理書包...所有小孩該「慢慢學」的生活大小事,在大人的時間壓力下,都得必須「快快做」。趕時間,成為磨損家長耐性的大敵。
4 R* f: Y$ q0 L' j8 z# @$ G
3 O( n$ p1 G4 ~& e* P9 b「現在的家庭,已從過去的生產單位,轉變為消費單位,」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若琳觀察。隨著社會對「便利生活」的需求提升,家庭使用「半成品」機會大增,如晚餐調理包、家事外包服務、已削好才販售的水果︙︙都與早年農業社會凡事都需自己動手做,才得以換取生活所需的景況大相逕庭。- z# w/ g# @) s% ]
$ R* o* N6 L* M6 i7 A0 P
兒童的角色,已從家務「分擔者」變成「消費者」;服務型社會成形,外包的項目也開始「走火入魔」。3 K: a: Q4 U& n8 K& Z
一家私立幼稚園特別聘雇一位保母阿姨,她的工作之一,竟是「放學時站在門口,負責幫孩子穿好外套」。因為家長會抱怨:「接回小孩前,園所都沒幫孩子穿好外套,真是服務不周!」
+ P3 q0 q, u6 `7 M* C
) J3 D& B$ x- v; i( `" l8 E _" b+ m學校如何拿捏「提供服務」的界限,成為教育現場愈來愈值得思考的課題。
& K% K' p4 n, L+ {1 Z. T; C
4 p. k* ^9 X/ y a為提供足夠貼心的「周全服務」,許多原本可提供給孩子更多「體驗」機會的課程,經常因「恐有安全之虞」而儘量精簡。如以短程校外教學為例,儘管多數人承認,讓孩子學習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有其必要,但為確保學生安全,多數學校仍寧願以遊覽車包車載送,好讓家長安心,老師放心。/ k* r" D7 V4 H( U
& L2 N( K1 Z$ K- z. |2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林慧芬觀察,在造訪幼稚園所時,每到放學時間,孩子「伸出腳等大人穿鞋」的情形已不稀奇。家長是否能自覺到「親手練習」機會難能可貴,還是已落入「服務愈周全,花出去的錢才愈值得」的泥沼而不自知?) {- i; N. R, p0 ~' @* i
4 d( Z& \+ s, H& Z: s
困難3升學至上價值觀,家務靠邊站
% r: m( B% |" _" G升學考試掛帥的氛圍,師長重視成績或才藝的程度,遠勝過孩子「打理自己」所獲得的讚許。
0 I" `5 c) u7 s; k$ h9 Z. {0 Z. i6 V
今年初,千代文教基金會發表一份台灣家庭狀況調查,在受訪的一○七六個家庭中,只有四九%的父母「經常教導」孩子如何做家事,「經常要求」孩子做家事的家長,也只有四五%。任教於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的程鈺菁,曾目睹大學生在修服務學習學分時,竟是「坐在椅子上拖地」,「以後人類可能真的都像頭大與食指大的外星人,因為都用心電感應,加上食指觸控螢幕,」她打趣道。+ S, C5 n! p$ v/ K( E
0 e f2 ^# N# Q7 D0 Y5 J0 S過分重視升學的價值觀與壓力,讓大孩子忙於應付上課補習課輔行程,與家人相處時間大幅壓縮;當孩子忙得連在家吃飯都顯得「彌足珍貴」時,就更別提參與家庭生活,分擔家事了。
/ ^- I" H' P5 R: t+ s) o, i2 `
7 m# k& i* M7 ^4 M/ K7 j推動「五一五讓愛上餐桌」的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家盟),今年三月調查發現,每天與家人至少共餐一次的家庭不到一半,只有四九%;而無法每天一起用餐的原因,已經從過去「大人很忙」,轉變為「大人、小孩都很忙」。, j& L( }0 g0 O, ]7 {
/ T$ c7 \ I6 X4 X) Q# {全家盟創會理事長蕭慧英指出,相聚用餐是人際交流的重要平台,家庭也是如此。「好好共餐,是把家人拉在一起最簡單的儀式,也是孩子認識父母、父母了解孩子的最佳場域,」蕭慧英指出,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角色典範」,透過坐下來,慢慢吃,好好談,就是最好的交流時機。1 d% Q. D( G' a
- B7 F& f! g7 m" p" B6 o9 E$ F% L「就算一週一次,也是好的開始,」蕭慧英語重心長。若不分平日假日,孩子看到的都是「累得坐在電視機前」的大人,當然也就很難想像,眼前的爸媽,當年也曾有過熱血的一面。& A& ^/ Q& I' I6 l
p9 j1 F s" {5 J3 A: ?
生活力,從家事開始3 J, n9 M# A2 w2 N/ d
影響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教育哲學家之一杜威,早就主張「生活即教育」,愈來愈多當代研究也主張:讓孩子動手做的生活體驗,才是將學習內化的基礎。, T$ B* E% @2 S' R) ]' C3 T
% ? U V- r+ P7 J5 L/ S$ N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長期追蹤一組青少年,發現童年時期較常參與家務工作的孩子,日後人際關係較佳、較樂觀,成年後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了十五倍。# `+ I7 Q& C' s7 w- p
9 \8 w* Q& N! W日本小學從五年級開始到高中,每年要上六十個小時的「家庭課」,階段性的為下一代打下生活自立的基礎。
J( |% [% t+ X4 b: T0 Y
; I7 |, L* {& P* x- y4 B, e& z( W近年美國的家事教育內涵,也逐漸從「家事技巧」轉移到「生活技能(life skills)」。「僅把縫紉與烹飪視為女子持家技能的訓練,是錯把手段當目的,」師範大學家庭與人類發展學系副教授林如萍指出,隨著時代變遷,家事教育重點已逐漸轉變為「裝備日常生活所需技能,發展知識與能力以達到理想生活」。如美國紐約州針對五到八年級學生所設計的「家庭與生涯技能」課程便指出,溝通、領導、管理與思考,是家事教育中更值得關注的「過程能力」,而非局限在能否學會某項技藝而已。
$ M# f" S- P+ i: L: t* A) N# K
+ J* O% Y9 A) z. j- k如在下水餃過程中,除了煮好水餃外,思考「浮力是什麼?為什麼水餃熟了會浮起來?」的過程,以及「如何不把水餃煮爛、更好吃」的聯想與應用,不僅讓課本知識不再遙遠,更讓技藝成為生活中可以應用的能力。, w7 G6 h: ~& z
, ^: h) Y9 m& }* z Y1 |1 }
當重視教育的國家都更在意當代孩子的「生活體驗與做中學的能力」,台灣的總體環境與價值觀卻逆勢而行。社會結構變遷,也使得家庭的功能在生活教育第一線退場。學校,於是必須擔負起更沉重的責任。8 |+ ~. U- D9 D
, Q" j" k. C5 `5 |) F
採實驗教育的新竹私立道禾實驗中小學暨幼稚園,在特別設計的「生活學程」中,強調家事教育和做中學。如刷馬桶,即使幼稚園孩子力道有限,老師後續往往也都得再刷一次,但孩子卻從中習得「刷馬桶左側邊緣時,身體要靠右站才看得清楚」;國中生更能背著重達三十公斤的帳棚、睡袋等宿營用品,走上八天七夜越過八通關古道,從汗水與行動中見證自己的意志力。
9 ]. t4 ^2 L5 u5 r/ r4 k* k: `$ i& R4 V
道禾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曾國俊認為,貧窮與資源有限的環境,最容易磨練人的意志力與挫折忍受力。但愈來愈多中產階級家庭,小孩在優渥環境中缺乏歷練的機會,但家事這種「日復一日,簡單事,重複做」的過程,卻是磨練「內在意志力」的最佳場域,也是現代小孩最難累積的能力。不僅如此,孩子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才有因汗水而連結的生命記憶,對這個家也才會有感情,」曾國俊觀察。
% W4 Q: u& I ~8 ^5 l$ a4 u8 C# P# A- L* _2 u- x
台北市的五常國小,則將「家事教育」列為重點特色,為每個年級孩子的家務能力設定能力指標。如低年級有整理書包、擺碗筷,中年級有掃地、洗碗盤,高年級則有洗衣服、挑菜洗菜等等,每學期還舉辦多次家事抽測闖關活動,鼓勵學生增進自己的家務技能。
( S! @. [+ ]: b. m) t7 `
s: C& S q. } V4 J Z家長,怎麼開始?' \: K9 M3 e3 K5 f( V% S
「獨立的本質,在於能自己做事,」著名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曾如是說。美國蒙特梭利基金會理事長提姆•沙丁︵Tim Seldin︶也指出,孩子原本就有渴望獨立做事的本能,「教孩子自己動手做,無論是盥洗、穿衣、準備點心或倒飲料,都能協助孩子邁向獨立之路。︙︙孩子在培養相當程度的獨立時,也奠定了受惠一輩子的良好工作習慣、自律自重與責任感。」
1 t: `" {( n+ M; O% L0 R" e
) W: g* }; |' n台中四季藝術幼稚園創辦人唐富美觀察,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自理能力,背後卻會牽涉孩子的自信心與同儕關係。如在分組時,若有人特別容易弄翻東西,除了對「我可以完成」的自我能力打折扣外,在團體中也會顯得退縮。
1 W5 T$ M6 \# z1 S5 W/ g# ?0 j
. M- {$ a1 M' R7 ]& O" }「我們都得認清,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蔡穎卿娓娓道出為人父母者的心境:過去十幾年的付出,就是期待孩子成為可擔當責任的獨立個體,「培養生活力,就是培養孩子能擔當責任的完成力,」蔡穎卿如此詮釋。
9 M" D& o- N" p7 `. t
$ t. k" M+ h9 Y& j% z& G愛孩子,不要剝奪他成長的機會。身為家長,需要學會三件事:' y! m1 {" w1 o K8 x4 H: R$ g
, d' M$ v& r1 g* p( a2 B
策略性的放手:把學習過生活的機會,學習做選擇、負擔責任的機會,適齡適性的還給孩子。
* o5 m/ N+ Y% A
' K1 d8 X% ]9 u% ~% [真誠的放心:鼓勵孩子參與分擔,相信他能做到。1 n7 S/ v H; K4 w% m& K7 n
幽默的放輕鬆:學會忍受混亂期,別怕他做不好,適度降低期望與標準。
$ m+ \. M# c" l7 d/ l; [: |5 N5 V
親職專家楊俐容舉例,時代在轉變,家長毋須、也沒有機會要求孩子煮飯洗衣打掃收納事事都做得到,而是給孩子基本的經驗,當他自己想做、需要做的時候,有能力做到,有方法學得會。1 S+ ^$ E; m: O) J' _0 f: v$ j
3 W, X# J" E3 O; T
與其等到孩子三十歲還賴在家裡,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每位父母,都該從現在開始警惕自己,學會放手、放心、放輕鬆,讓孩子從小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邁向獨立。
* O1 P p8 E0 v/ N" K4 S X( H8 R& A0 V$ H
做家事,培養四大好能力& }% g& f+ ?: r# q; @+ g
日本 BENESSE 教育研究開發機構調查,常動手做家事的孩子,不僅能培養責任感、計畫能力、堅持度,也是推升大腦成長與學業成績的良性因子。
( g7 O' C6 i8 t
( C1 b7 P5 M: H2 `1 c專家歸納出孩子在家事生活中,至少可培養四大能力:+ h& T W6 Q/ N8 x
; _- v: @: \0 m/ t1 v能力一:增加感受力,培養自我監控力
1 s3 p8 Q( ]1 P2 V! R日本筑波大學附小資深教師勝田映子指出,做家事是一種替對方著想的行為。習慣幫忙家務的孩子,對事物感受力較佳,在學校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善於關注周遭動態,也容易培養出預測因果關係的後設認知能力。如果要完成任務該做些什麼?步驟為何?這都有助於發展出一套自我監控的學習策略。" @# n# q7 W/ l( L! N
1 o; L" r7 I1 @能力二:培養責任感,強化自我約束力* A3 x$ ~+ u# j6 L9 \: U% }' [
固定分擔家務的孩子,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較強,責任感也在無形中獲得強化。例如:當孩子分配倒垃圾的工作時,必須學著對自己有所要求,在特定時間內暫時放下想做的事,先去完成該做的事。藉由完成目標,孩子可累積貢獻一己之力的成就感,以及身為家族一員的歸 屬感。
0 N3 H' M/ y& V& o7 r8 i+ u9 A! x7 \* \( Q6 J+ Z/ ?
能力三:強化挫折忍耐度,提升問題解決力3 {9 ^: i: ^7 @2 \7 \. V2 f2 J
父母在學著放手、讓孩子自行處理生活事務的過程中,也提供了「錯誤中摸索」(trial and error)的珍貴機會。日本早稻田教授田中博之指出,在面對種種無可預期的困難時,孩子必須學會堅持下去,主動思考如何化解問題,無形中可強化挫折忍耐度。2 q/ M/ Q4 @1 |: }4 j" ^
此外,做家事也能提升思考判斷,以及區分優先順序的能力。如兩個小時內必須辦妥三件事,應先從哪件事做起才好?怎樣的流程步驟最有效率?遇到問題時,該找誰協助?都是最佳的練習機會。
5 X; R6 m ^9 X' W% ?/ c, F3 F4 A0 F/ c: {: T. f* y
能力四:活化前額葉皮質,開發大腦功能& y" @9 x7 @+ s/ I
動手參與家務,也有助於開發大腦的功能。日本腦科學專家、諏訪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篠原菊紀指出,看似繁瑣無益的家事,可訓練大腦的工作記憶,是屬於高層次的智能活動。因此,多幫忙家事,可以讓孩子在和家人互動的同時,活化掌管情緒、判斷和推測能力的前額葉皮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