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407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078 
 - 活力
 - 2786 
 - 金幣
 - 11106 
 - 日誌
 - 0
 - 記錄
 - 11
 - 最後登入
 - 2024-11-25
  
 
 
 
    
- 文章
 - 266
 - 在線時間
 - 716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王舍 於 2011-3-17 10:01 編輯  
8 e+ g) b, f- L/ ], d2 t 
: `' H5 V3 v7 Y) o9 C( I4 h8 }富媽媽與小孩的金錢難題 八月號「ELLE」雜誌 0 Z( M1 j4 y6 O& J' B 
  A! N" |7 i& g3 J( T 
歐洲女首富、法國萊雅集團因為大手筆餽贈友人價值上億歐元的現金與禮物,被女兒告上 
) q0 _( O$ |6 P" L法院。儘管貝登寇 夫人一再表示,她擁有自由支配財產的權利,卻依舊無法獲得女兒諒 
; Y2 A7 F& S3 }& e7 ~解。事實上,近年來在台灣,也逐漸出現不少兒子向父母索取金錢未果,進而產生暴力行 
) G+ [5 p) G# R& Y8 ~. H% L為的社會事件。甚至有不少就業輔導員表示,許多已成年的小孩仗著父母經濟實力雄厚, 
  s& L0 |3 j- |6 G4 j4 z7 q既不出去工作,也不在家裡幫忙,抱著一副準備賴著讓父母養,或等待接管日後財產的心1 i0 ]3 v( S, q1 [" E$ l3 v 
態,變成終日無所事事的「尼特族」。難道,這是造成「富不過三代」的最大原因!? 7 }9 V" _% H) p- W! A: v 
; k: O; v3 U1 e9 ~ 
不過在股神華倫巴菲特的字典裡,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富不過三代」這個名詞,因為他不 
4 S" f! p" [8 \9 N6 g0 L曾考慮過要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小孩。在他的兒子--彼得巴菲特所出版的書中曾提到,彼得 
; o, J, n: a9 t0 f5 P, g7 n巴菲特在19歲那年從華倫巴菲特手中得到一筆「足夠追逐自己的夢想,卻不夠安享清福過4 Y9 `+ J& o9 A. H& D 
一生」的金錢,因此後來他決定使用這筆錢,成立個人音樂工作室,憑藉自己的音樂專 
: ^) c9 ~& p' l' ^5 O: q9 B長,靠接案子謀生。多年以後,彼得巴菲特不僅榮獲美國電視艾美獎的肯定,更成為好萊 
1 c- N8 T( ^% A/ G& E( J" V8 Z塢知名的音樂人、作曲家和製作人。他雖然比其他年輕人幸運,擁有來自老爸的支持,卻; I. S) X1 o8 n. Z 
也因為他的老爸決心日後將財產捐出去,讓他沒有後路可退,只能靠自己努力前進。  
; d" j' P0 p% e* e. \; Y; f% n4 e) s: K8 R1 e# T 
很多人以為「富不過三代」是子孫不爭氣所造成的結果,但是看在曾經連續13度榮獲堪稱 
) p/ ~9 {8 r) A保險業奧斯卡獎,擁有保險天后美名的李佳蓉眼中,卻認為父母的金錢教養方式才是最大 
' `* L/ c  A& |" Z1 M8 Q1 F的癥結所在。她指出,以歐洲女首富的財產糾紛事件為例,其實就反映出父母與小孩之, p5 w. {1 X2 u3 i+ { 
間,彼此之間存在著金錢期待完全不對稱的問題。換句話說,許多父母嘴巴裡雖然會嚷嚷  j+ p6 Y5 F' P. { 
著要省錢、希望孩子早點學會獨立自主的話,但是卻又產生拼命買奢侈品給小孩,或是在 
  {' N& c( P  J9 B8 i$ Q* ^字裡行間有意無意透露出「反正以後我的錢都是你的」種種表裡不一的言行舉止。如此一3 }& L3 p( `; H0 f* y 
來,小孩就會下意識地產生期待,理所當然認為「父母的錢就是我的,我也有權支配」。% a' }( p- [% a- f 
因此她提醒所有父母,就算你什麼都沒說,但是只要你一產生矛盾心情,或是在言語間有' [) G4 p$ ~" q+ V 
任何閃爍模糊地帶,小孩依舊感受得出來。  
) G( ~: [  J: U3 U' W* ~5 g& H% {0 D 
為了避免同樣的情況發生,她很早就下定決心,要以鐵的紀律般的家庭財務管理原則,培 
. H' `+ l6 N3 T9 q- Q( e養兩個兒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如同她的新書書名「你的價值,自己創造」,她要她的小孩 
! n9 A- Q. I% x找到一輩子都受用的價值觀。因為有些價值,花再多的錢都買不到。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 o& z. `2 M9 e2 E3 J# b 
意識到,栽培與給予,完全是兩碼子事。  
3 Y! }) T! B5 A1 F 
2 ~0 y7 V1 A: J「父母的堅定很重要,因此當你訂定原則之後,絕對不能有一分鐘的動搖。 
1 F8 l  M" \! u& Z% I8 |$ A' y」李佳蓉表 
* U1 h% s4 D) o: L示,她的規矩其實並不多,該給小孩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基本開銷也從不匱乏。但是, 
- Q4 j  E- ?9 U2 @從小孩開始認字懂事時,她就訓練他們養成記帳的習慣,上了國中之後,申請零用錢或額 
6 f. E& {& @0 H2 l4 v# S外開銷則必須說明用途、寫簽呈。比如說,她給兒子一千元的預算購買體育課所需要的球 
9 \$ N. z3 o* y9 G) X* \4 ~& f鞋,但是兒子卻想買當時最流行的喬丹鞋,足足超過預算的兩倍。這時候,兒子必須主動7 ]4 ~  p$ G( I8 N* }- N( ]3 ?. { 
說服她,為何要花兩倍預算買下這雙鞋。她說:「我不接受趕流行,或是同學有、我也要 
5 X  H4 g. }1 m1 r( M9 _) W* C4 H有的說法,我希望他可以認真去思考想要和需要的差別性,同時,慢慢讓他們瞭解,花錢+ L4 d3 @' e' V4 V5 E: m 
必須花得有道理。」後來兒子成功以這雙鞋具有保護雙腳的優良設計質感,獲得她的同- j# O2 G6 D& a* A 
意。僅管她知道,這明明是店內最貴的一雙鞋,她也付得心甘情願。她強調,父母不能因 
2 K% d; N, Z8 ]4 n為怕浪費,省錢省過頭,省到連基本的用途都忘了,結果反而會造成小孩的自卑感。  
3 g! n) ^& U) k* B/ s/ i; P5 e) d$ ~9 T* P" p) O 
為了增廣小孩的見聞,她曾安排豪華旅遊行程,帶小孩搭頭等艙,前往香港半島酒店居 
6 N* d( ~3 q1 [2 r( t) Y  s) t住,見識最貴的飯店、享受頂級下午茶……等經驗。而在過程裡,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跟小+ K0 ]% C7 k/ r4 E( w9 C8 [ 
孩分享細節,如半島酒店為何如此有名、米其林餐廳的美食為何備受讚譽。不過,如此奢4 N3 c7 I, v, e% O0 M9 Y, i" R 
華享受僅此一回,往後的旅遊又回歸到平民路線。「我的目標是培養小孩成為全方位的生 
( i/ b# ~' N5 o# F6 p7 e  B活家,因此,他必須要有見識,全方面地去體驗不同生活的樣貌,感受不同價值的差異 
# \) t, s' ?- M6 K5 m# L3 ]" ~性。所以我只讓他們體驗一次,這樣他才能學會自己去判斷,長大之後,他要追尋的是哪 
$ V2 H$ W+ C$ n. |2 {' ^一種生活方式,他會自己在心裡編織夢想的藍圖。」李佳蓉說,賦予孩子追尋夢想的動8 Z# [  z% ?- @; d/ d 
力,也是一種財富。   K( r, A9 C% b: Y 
  d- _; u+ g3 ~' L 
從不改變立場的李佳蓉,在執行懲罰時,也絕不寬容。她明言規定,每一筆零用錢的剩餘 
. }8 I* a+ D" T  c- w款項都必須繳回,否則將以雙倍懲罰。舉例來說,她曾經給大兒子五百元去買20元的零' X0 F! }( A1 R 
食,但是大兒子卻忘了把找回的480元全數奉還。隔天,她就向大兒子追討960元。她是個 
$ [/ a$ p* ^6 |0 D3 i一言九鼎的母親,這麼多年以來,她的小孩也不敢心存僥倖。記得還有一回大兒子弄丟了& P/ d* e, Z: ?$ m* V 
她的手機,回家後哭得極其傷心,因為她兒子知道,必須將辛苦打工賺來的錢,拿去買兩+ D' {" D1 Q3 a3 |9 A 
支手機歸還給媽媽。「看他哭得那麼傷心,我也很難過。但是我不能心軟,我得讓他學會 
2 d  P7 D4 C2 n  i完全負責任,即使是一塊錢。因為人生只要一耍賴,就完了。」李佳蓉感慨地說,父母親 
1 Z0 x5 c) h, D/ j! P一定會比小孩早死,因此父母要早點想清楚,自己不可能成為小孩子一輩子的依靠。就算' Y8 P$ ^: I) K+ W& G 
留給小孩子再多的錢,他也不見得會珍惜,甚至會很快就花光。萬一當錢都沒了,你的小8 Z3 R' y, g+ }( x 
孩要靠什麼讓自己站起來?給小孩子負責任的能力,才是受用一輩子的本事。  
2 Y+ T' l1 z- g2 D) j 
  D/ |' y, w7 ?! r: g' d# g有趣的是,當她的兩個兒子愈來愈大時,反而認真去找打工賺錢的機會,因為他們認為,$ ^: n  h% o0 H 
與其跟媽媽申請零用錢,要說明各種花費用途,實在太麻煩了,尤其是交了女朋友之後。 
0 L) h7 ]( s; _% b. ?因此,身為李佳蓉的大兒子,林世德從考上大學那一天起,就憑一己之力賺取生活費,在  p. t; O# B: H" r- ?; W; c 
25歲那年買下人生的第一棟房子,在30歲時成為年薪百萬的保險業務員,更自行負擔籌備 
% t, S% ^7 N+ B; e$ B婚禮、度蜜月等所有費用,但他驕傲地說:「我靠自己贏得所有人對我的尊敬。- A  [3 z' [/ D9 x! P" | 
」他不僅 
. ^/ q& m/ x7 G沒有怨言,反而跟母親培養出好朋友般的關係,他並坦承,自己從沒想過未來能得到多少 
* D$ K8 {% o* m& n5 F財產,因為他知道母親早已下定決心捐贈財產給慈善團體。  
( g! P$ |/ `, v- o' U$ b" g- v7 }5 y4 K' j8 M! Q' ` 
「我遇過客戶的兒子,明明都35歲了,卻整天賴在家裡不出門,因為他只要工作得感覺有* D, U# b! b7 ]$ x& \/ y 
點辛苦,父母就會心疼,要他辭職回家,準備當接班人,結果搞到整個人完全失去鬥志。8 Z* f5 r: p) k 
還有人主動幫小孩買房子、買保險,卻又忍不住掛在嘴上邀功,彷彿害怕小孩不知道自己$ g/ V5 Q' k: g5 A) t$ { 
的苦心,造成孩子不願多做努力,變得意志消沉。」李佳蓉語重心長地表示,這些父母都2 \$ f* F$ L! W0 c% G( F4 r 
不知道,他們正在剝奪孩子白手起家的機會。 3 A7 l/ h3 [$ y& N' Z 
& P  p- u, Y" I% }- i+ h. R 
她回想起大兒子在25歲那年買房子的痛苦與掙扎,自己也曾經差點就忍不住要出手幫忙 
8 s6 n+ _, m3 r3 }3 [了,但她隨即轉念一想,白手起家的機會可能一生就那麼一次,也許當下充滿挫折,但是 
) z3 I+ T4 i: P+ {. K* c只要能熬過去,他所獲得的自信與成就感,卻是多少錢都換不到的。因此她選擇相信兒3 e. K+ ]9 i" T( r/ }$ k 
子,鼓勵他堅持下去。 0 }9 e1 t: U9 `; b- ^& b 
 
; q1 }4 z, c+ c! t李佳蓉所抱持的觀念是,「錢不能取代父母,父母也不要妄想可以用錢陪伴小孩一輩子。- p9 y1 B9 K0 j8 C1 `, I/ x 
許多父母會用錢去討好孩子,其實是怕小孩以後會恨他、不愛他、不願意孝順他。說穿' U# R4 h- ^1 w6 ~& R( ^! \ 
了,到頭來還是為了自己。」李佳蓉相信,小孩是生命的延續,因此她教育小孩的目的,0 D" z4 m  g; b6 ?- Y+ D 
是為了替這個世界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而不是為自己,更不期望小孩來照顧她的晚年。. o& p- i9 J: V9 D( L% a 
而且,如果每一代都願意為自己負責,一代就會比一代強。當你的小孩願意為這個社會付 
# s+ Q' B, {( P出貢獻時,他就會心甘情願對你好。這樣的愛,才是無價。 2 w2 J, ~$ r" K- _) ^ 
3 y$ h$ s/ ]; T- O 
本文轉載自「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八月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