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3836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1
- 貢獻
- 657
- 活力
- 1238
- 金幣
- 7619
- 日誌
- 15
- 記錄
- 2
- 最後登入
- 2023-3-26
- 社區
- 當代CITY
- 文章
- 414
- 在線時間
- 122 小時
|
富人甚至認為對抗災害是個人的責任,窮人如果沒有辦法處理,那就只好「去死囉。」這種想法除了在道德面上有利己主義的疑慮,於實質面上也太過天真。
$ S" z, C6 p& U* E# X【on.cc東網 作者:周偉航 部落格作家】) ^1 H$ Q$ n: m1 h% e0 O) k
-->這句話好可怕唷,窮人去死吧講得很雲淡風輕..我就是窮人耶..><"
$ @ |0 _$ q2 Y-->下面文章跟大家分享。4 z9 C! m, b8 d) j) Q) S8 i. }
: f$ I( A% p. H6 z
台南震災受害倒塌的維冠大樓,住戶多半是中下階層的青年或勞工家庭,這些民眾之所以住進這棟據說在地人也不敢住的大樓,主因是房價或房租較低。但在地震中,你能看到的「富人受災」新聞,只有部份豪宅停水,住戶因此找議員去攔截消防車的緊急供水,而引發爭議。& F6 Q3 p/ P6 h5 {( h
" i2 L5 X, e8 Z/ g這一來一往差別之大,正突顯台灣社會的分配正義問題。我的意思不是說地震發生時富人也該有同樣慘重的傷害,而是正義的社會,應該能把處理風險的責任提前分攤在每一個階層。
( m0 x; v9 h( a4 W) K9 {' Y9 o; \) M! h
當自然災害或人為活動衝擊到社會時,如果受害者集中在弱勢與貧困者,那就代表社會在資源分配的機制上出現了問題。當然,齊頭式的平等不代表正義,社會也一定有各種形式的不平等,重點在於何種不平等在道德上是可被接受的。5 c+ M# n% y/ X& }5 d, V: T5 c
因為自由市場之故,中下階層擁有的資源有限,購得的食衣住行等條件必然不如富人,而且生活風險較高。像是住在可能發生災害的地方,或是吃的東西較有機會是黑心食品。
' J" P3 T e! B `3 o0 R0 F$ F
* @) L' b4 k k, B4 q! ~2 N$ o$ D若生活中的風險轉變成為實質的災難或傷害(死亡或重病、重傷),中下階層的人們因為缺乏資源,將難以自行處理、承擔,很可能因此淪入社會最底層。
% [9 L# M& L5 w `3 b8 N9 W8 s0 r, l
因此部份自由主義者認為,如果我們要接受某種不平等,那就必須確保這種不平等對窮人最有利,因為讓窮人一路慘下去,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基本自由的發揮。+ P9 U1 A" \% U- M( }1 `
! s/ x+ v( c9 p6 j& y+ Q( n) Q- N而某些社群主義者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們認為就算不平等狀況無法消除,也該提供足夠的基本外在生活條件,讓窮人能追求社會共同追求的內在目標,否則這就是個不正義的社群。- h9 w( p' @3 t5 S; _- s
6 A* F; y4 H$ e: b! z" g6 D, X
主要學派看法如此接近,就代表對於此問題是有共識的,重點就轉變為「該怎麼做才有效」。面對災害,社群可以提供弱勢者龐大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體系,但這往往是事後補貼,治標不治本。
% ~& p" e9 Y, ?4 _2 ^" G; Y
2 |9 P# ?) D8 G2 [; V事前預防、改善(如所謂防災型都更),又有成本太高,缺乏預算支應,或是短期難以見效,政治人物興趣缺缺的問題。而且社會優勢階級並未意識到他們對此有道德責任,不願為此多繳稅,還會依自身利益阻撓相關的改革作為,像是以影響地價為由,阻撓政府公告災害潛勢地區。
; g! e& z1 s. B7 q6 |0 l2 b, ^3 X) }% h& [
富人甚至認為對抗災害是個人的責任,窮人如果沒有辦法處理,那就只好「去死囉。」這種想法除了在道德面上有利己主義的疑慮,於實質面上也太過天真。
" u1 `9 R" V- h7 ?+ N& t6 s! Z2 k
21世紀的現在,隨著都市化程度加劇,在要求效率的狀況下,整個生活系統以非常緊密的方式運作,也相對脆弱,只要一個環節出狀況,就可能引起系統性的崩潰。
( n, O8 u! r; t! i; e/ I+ r5 |6 L. p T! e, _9 l( I- X& f
今天倒了數棟大樓,還不至於影響富人,但若倒了上百棟、上千棟,整個都市運作,甚至整個金融系統都因之崩潰,那富人再富,也沒有辦法在這樣的狀況下維持優渥的生活。生活在同個社群中,面對災難就是一體的。$ o& z2 x5 j) d
' T3 M* ]5 l' k% l* v窮人能自救就很了不起了,只有富人及權勢者能真正改變安全保障的運作機制。富人若一直停留在「派議員去搶水」的階段,自掃門前雪,這個社群就無法改進或提升集體防災能力,也就不會是個穩定的社會系統,更不會是個正義的社會。
: \9 |& P8 K0 W Q7 W( B+ O! j; [& R( ^3 R' i+ s0 a$ h
改善具體作法不是透過道德教育,而是從政策面上,一方面向富人的資本利得(受惠於社會穩定)抽稅,以滿足安全保障相關預算所須,另一方面全面公開災害相關評估資訊,以拉平貧富之間在此的資訊不對稱。
' k+ h2 A: q/ G+ C* H! _. _; L& H% Q
3 W2 ]* e7 M# w8 g% ^8 H當優勢階層意識到他人的災難也和自我強烈相關,亦有責任在個人利益範圍之外多做些什麼,這個社群才能建構出像樣的防災體系。災難永遠不可能真正的消除,一個各階層存在共識並融為一體的社群,才有能力面對災難的挑戰。 |
-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