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53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507
- 活力
- 980
- 金幣
- 4622
- 日誌
- 0
- 記錄
- 10
- 最後登入
- 2025-3-7
 
- 文章
- 281
- 在線時間
- 172 小時
|
. O7 s' O2 R& U% s- i文章來源: 觀察網
+ ]& |& U b! Y B$ C* ^8 E
" A3 d7 G, U6 A% F. m/ t& r- O5 R6 u/ M5 L, _, H8 Q
從美國夢到美國噩夢,哈佛教授羅伯特•帕特南兩年前就有這種感悟。如今,他仍然繼續研究著“美國夢的危機”這個話題。2015年3月,這位教授發行的新書《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引起關註。
3 W2 R* ]8 ?0 x6 R9 q' \8 |+ u2 ] R3 d% M
帕特南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學教授,曾在代表作《獨自打保齡:美國社會資本的衰落》中,指出美國公民社團參與度急劇下滑,進而引申得出美國公共參與衰退的觀點。( p- E7 ?, B% E/ O9 j
5 g. O/ F% {' O' S) y& S/ p- x& r3月發行的新書中,帕特南對美國社會日益擴大的不平等鴻溝有了突破性的解釋:為什麽越來越少的美國人能獲得向上發展的機會。因為美國夢——受良好的教育、努力工作、買房子、取得成功。人們相信美國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國家,靠能力和努力說話。但在過去25年里,他發現出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機會鴻溝”。美國人一直相信機會均等,認為所有的孩子,無論家庭背景,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改善自己的生活。現在,這個“美國夢”似乎不再真實,或者說至少沒以前那麽真實。
; P; a3 J9 X. J: i' h; l$ W6 C& W% |: `
《Our kids》結合了具體的案例和嚴謹的證據來討論這一點。“美國夢的危機”不是一個社科術語,而是一群年輕美國人在貧窮與暴力中的親身經歷。帕特南認為,他們這一代大多數比父母的生活的更好,但他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卻面臨著更艱難的生活和更渺茫的前途。他們的後代生活在一個兩極的社會和經濟的世界,富人成功獲得教育和經濟機會,窮人無濟於事地奮鬥加劇了他們的貧困。( _% i2 D/ t. ?0 }; F
6 y6 W! J& S0 f) |% z/ i: G% W
底層家庭越來越少的機會,上層階級不斷擴大的資源占有,帕特南抓住了美國社會年輕人的動態變化。哈佛大學的另一位教授評價道:“對所有關心下一代未來的美國人來說,帕特南的新書不能錯過。”
- V4 ?* u1 r/ Z( B" [/ [( [; A% D* }- p3 N- \
紐約“哈林區兒童樂園”慈善組織主席說,《Our kids》很清楚的表明,“我們需要拋開政治博弈,先解決這個國家應該如何為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兒童提供機會的問題。”
- K6 j+ ^& j w1 G7 V/ c" |! v0 Q% | N5 Q, K! ?* U
美國年輕人面臨的教育、機會難題,已在近些年的新聞報道中露出冰山一角。美國教育部數據顯示,聯邦政府貸款幫助美國大學生人數增長了3倍,從1965年的590萬人增長到2010年的2160萬人。而根據位於加州的大學優勝研究所的統計,2010年平均每個大學生的負債是25000美元。
0 }+ i, x! I0 \' ~. ]+ _
( ^+ r& S2 p, }2 V# e! B2 T5 P- X, s9 D壓力山大的美國大學生各自尋覓著不同的出路。2014年3月,美國名校杜克大學的一名18歲的大一女生坦承,自己拍色情片掙學費。她覺得“沒什麽羞恥的,像我一樣的學生們只能選擇背負龐大的學生貸款或放棄高等教育,或者參與色情行業。人們應該知道普通中產階級的支付能力離優秀大學的學費還有很遠的距離。”
" b+ P1 @! U' d9 l {" o: j8 v# j" U- Y6 R# U
2013年,美國著名“求包養”網站SeekingArrangement曾發布新聞,越來越多來自紐約大學(NYU)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年輕女生成為網站的註冊用戶,希望能傍到大款給她們付學費。3 J- K/ e; ?3 j# F% D
- C: E! R! x6 \! D6 i
該網站公布的2012年數據表明,紐約大學的女大學生在該網站新用戶里所占比例最高,共有285名;而哥倫比亞女大學生則是註冊用戶排行前20的大學里唯一的一所常青藤盟校,去年有100名女生註冊。) z/ j" J" a# {- C) B$ u5 \
/ { Z" w# w; y* w% H* ?4 v
拍色情片、求包養、賣淫等等,美國大學生為了“通過良好的教育獲得成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這些美好的“美國夢”最後將歸於何處?“渾渾噩噩上了大學,以為多少年學來的知識都值得背債——這種想法讓無數年輕人陷入麻煩。”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舒爾茨(Robert Schwartz)曾經這樣說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