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639
- 閱讀權限
- 15
- 精華
- 0
- 威望
- 0
- 貢獻
- 95
- 活力
- 76
- 金幣
- 362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15-2-26

- 文章
- 37
- 在線時間
- 18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go100 於 2014-9-4 16:18 編輯 1 S, Z' e2 b* v- I
4 l4 K2 `6 G9 b& H# C
O3 _* v# f2 `, w$ }( H& _
1 M9 S" I) A- a" X' X- c父性本能全面啟動!
' I$ i; d. q: g3 O8 s9 Z) w2 B3 Q“我已經不太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愛上自己的孩子,但我知道至少不是馬上。從第一天起,我就很想保護他、覺得他很好玩、也常對他的行為感到驚喜。但他剛加入我們的生活時,簡直是個災難,因為他很難入睡。% J2 R3 t; O1 H9 q% q, N* h
6 p# c) D6 k8 j( l8 X; R8 P# ~我記得,是有一天,我看到他坐著在玩玩具,一副開朗活潑又很專注的樣子;我記得那天看著他玩時,我的心中充滿喜悅,因為我知道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可以陪著他――在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愛上他了。”
' x4 E \1 o. D( h
' {2 ^1 M1 K! J% T1 ~$ U9 Z父性,需要培養嗎?1 H) u a; k* ^: O
常聽人說,母性是天生的,父性則需要後天培養?果真如此嗎?是什麼原因造成其中的差異?如何開啟男人們的「父性本能」呢?
* ?* W/ U3 |. V" I7 C2 V
P2 d Z7 [( @% M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認為,母親從懷孕起,就比父親提前上了10個月的「親子關係先修班」,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媽媽和寶寶的呼吸、心跳彼此相連,共同承擔懷孕的風險,可說是名符其實的「生命共同體」,因此,對於寶寶的存在,媽咪可說是做足了心理準備。' V; E& v0 w7 P
( I z7 V2 S4 L
男人的「坐月子」儀式& n( L5 u1 |2 r. E3 p' A, |
然而,對許多爸爸來說,卻是直到孩子出生了,才真正面對這一個嶄新的角色,也才開始認真思考這個角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爸爸陪你長大》一書中,一位爸爸受訪時就曾表示,「男士們在孩子出生前,大家都在開玩笑地說著臭尿布、失眠之類的笑話,當時根本沒有人提到『愛上自己的孩子』這件事。」, M9 ]- X8 S) z: z% @& |) |
U0 `0 n, Q7 z7 {' ]) I
親職教養作家李偉文老師,也與我們分享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南美洲叢林裡有一個部落,當太太懷孕生產時,躺在床上坐月子的不是產後虛弱的太太,而是那位甫為人父的先生,目的是為了讓男人透過「坐月子」這個儀式,更真切地體認到從今往後需要負起的新責任!
" i7 S3 ]0 ^* C! G1 X8 T+ o( { Q8 m' g! {
藉由度過這躺在床上哪兒都不能去的一個月的時間,這個儀式要告訴男人的是:「從現在開始,你做父親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知道,父性的確是需要靠後天培養的。
& i$ O5 ]) D9 f3 W: c' }$ g" W) F
啟動爸比的父性本能!
7 |4 o. S& C4 ?0 a常在許多親子出沒的場合發現,專注於寶寶的一舉一動似乎是媽咪的天性,但是爸比們的表現,卻有很大的差異。一些爸比會和寶寶們玩在一起,表現得甚至比媽咪更加興奮、愉快;但也有些爸比們的目光始終放在自己的手機或3C產品上,不管到哪出遊,都停留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寶寶們不禁要問,爸爸究竟上哪兒了?
" O. `: |1 r- ~4 d8 r! r- {0 f0 _' y1 u9 d" [
如何能夠開啟爸比的父性本能,讓他們多關心寶寶的一切?李偉文老師認為,就像《小王子》一書中,狐狸對小王子說的一段話:「因為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付出了很多時間,所以她對你來說才會變得那麼重要。」
1 d A* F: A4 b1 o4 ^: {6 L% W& Y2 Y8 K3 j M2 A2 b- Z
的確,讓爸比一同參與寶寶的養育過程,是使他們愛上寶寶最簡單的方式,一般而言,從孩子一出生起,就參與餵奶、換尿片、幫孩子洗澡、玩遊戲…等日常照顧工作的父親,通常也會與孩子建立起較深厚的感情。2 R4 m, d C8 A+ p, s z
! J# }3 P/ M w8 q( n/ ^8 [! l; V
育兒之路,爸比不得其門而入
4 C# B) P) F3 r9 |# k很多媽咪都會抱怨先生不幫忙照顧孩子,對此,王意中心理師表示,現代的爸爸往往不是不想幫忙,而是不知道怎麼幫忙,因為爸爸們不像媽媽們在懷孕、坐月子期間能得到很多長輩們的指點,且寶寶的天性又比較喜歡接近媽媽。但是,也不要在這種重要關頭氣餒、放棄,爸爸如果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多和他互動,孩子也會慢慢地往爸爸那裡靠攏喔!
. S; v+ F/ F! Z+ ~2 t8 t: }$ y2 w% _
李偉文老師也指出,很常見的情況是因為媽媽不放心將寶寶交給爸爸來照顧,不給爸爸機會,擔心會傷到孩子,或是爸爸協助之後,誇獎沒有,只換來很多批評,甚至媽媽乾脆自己重做一次,這樣一來,爸爸當然會覺得很挫折、也不想再幫忙了。1 {% y6 X8 e+ j9 L$ J3 S
@! _+ _& s; @% W3 N. s
其實,所有事情一開始都需要學習,媽咪應該試著鬆手讓爸比分擔照顧的工作,使他們在失敗中逐漸累積經驗,同時也別忘了男性也有自己的尊嚴,過程中耐心地給予指導,但要避免急躁的態度與斥責的語氣,如此一來,爸比越做越熟練,成為一個育兒的好夥伴,媽咪也就能有更多自己的喘息時間,豈不是一個雙贏的好辦法!2 m! |6 B; J; h, f
' }7 E1 Y5 S6 T: Y只有慈愛不夠,更要敏銳地觀察孩子! @2 t p: s, O0 p2 q
很多時候,爸比接近孩子的方法常常是錯誤的,在《爸爸陪你長大》一書中,作者理查.佛萊契就曾表示,想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只有滿滿的愛心是不夠的,還有另一個面向也很重要,那就是必須敏銳地察覺孩子的各種狀況。因為,寶寶無法以文字或清楚的手勢說明他們需要什麼,得靠照顧者自己去發現,但老實說,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6 K" q- _7 C7 P W
; n) I4 l3 q- O% k; [5 ?2 R7 t
例如,在玩躲貓貓的遊戲過程裡,對爸比而言,這是一種相當靜態的活動,只要以毛巾遮住臉、過一下子再打開即可。
4 m* @- s6 f9 G& ?: p" W% Y8 v; Y% [- ^
但對寶寶來說,可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們必須保持身體的平衡,並且專注地跟著你前後搖晃的動作做出反應,是好玩、刺激卻也很費力的遊戲,因此,寶寶可能這一秒還很開心地跟爸比玩遊戲,下一秒卻覺得累了,表現出不安或將眼神望向旁邊…等不專注的模樣,這其實代表著寶寶需要少許時間稍作休息。0 X6 N2 A4 z2 Q4 y* V+ W$ N
4 r# G8 r6 l0 w. J) J
爸比若是能夠理解寶寶的想法,就會耐心地稍微等待個幾分鐘,等寶寶重新主動對爸比發出想遊戲的訊號,而不會勉強寶寶繼續,或是以為寶寶已經沒興趣了而放棄遊戲,這也是需要爸比們多多與寶寶接觸,才能建立起的「父子同調」默契。
: b) |6 u: p) D- j v# ]8 C+ ~' s6 Y# E
協助爸比接近寶寶
8 u1 f" R! ?, C K: q, \/ T由於寶寶一開始較喜歡黏著媽咪,所以媽咪如果能在寶寶開心時,多抱著他跟爸比一起玩,幫寶寶對爸比建立多一點好感,如此一來,寶寶從小和爸爸有親密的關係基礎,長大一點之後,爸比自然而然就能發揮男性帶領孩子遊戲的能力,陪孩子玩一些比較刺激性的體能遊戲;如果從小孩子沒辦法和爸爸接近,之後爸爸也很難跟孩子玩得起來。4 r3 |+ S& J$ c* K3 H4 l6 N! m
8 E7 c: O* n$ V: F
外地工作爸比的求救' L6 {" l- w& K+ @% O! y4 S
一位剛從外地回家的新手爸爸,在網站上發表了這樣的文章:「我的女兒只有8個月大,每次我抱她,她就哭個不停。只要老婆離開女兒的視線,她就開始哭;而且我越抱她,她就哭得越慘,哭聲聽起來就像我是個壞蛋要綁架她一樣!我試著抱她抱到不哭為止,但她只會越哭越大聲,最後連我也跟著哭,我真的很想跟她重新建立感情,可是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r/ k( [7 B! \
; r" F$ F+ s! F/ I專家解答:, B) }4 G" ~) N( g! O- C6 b
●寶寶約6個月大時,就能區別照顧者和陌生人的臉,這時如果被「陌生人」抱著,寶寶會哭是正常的,爸爸首先必需讓自己釋懷,才能以健康的心態好好與女兒培養感情。- b( O3 T! I9 k- K
●親子間的關係可以透過每天跟寶寶互動逐漸建立起來,最好盡可能花時間親近、照顧女兒,以及陪她玩耍。
% f L; j2 r' l- J* z, t' @●多一點的陪伴時間不僅能減少女兒大哭的次數,也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以及日後處理壓力的能力。 y! ?, J% D( D* e# S7 G7 W, i0 g: _- p
" j) L6 o0 @7 _4 j
爸比獨特的育兒影響力6 Z2 Q3 d3 @, d& m
李偉文老師表示,雖然時代不斷改變,但是在養兒育女上,很多父親的角色還是像古代一樣以「背影」出現在孩子的視線邊緣,雖然在實際生活裡,許多媽媽也要上班,但是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責任卻仍然主要由媽媽來承擔。
; X0 [4 K1 X; n' E) Q" z) p7 P* F& u/ q1 l) a2 l; ~
當然,爸爸們有許多的理由,例如:要加班、要出差、要應酬…,往往真心感受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時,都已經是孩子進入叛逆青春期、有了狀況必須處理時,因此,忙碌的爸爸請試著了解,無論我們是否希望,我們對孩子都會有深遠的影響,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因為孩子需要媽媽,也同樣需要爸爸的陪伴!
' H8 \/ l" H2 u( z- P$ k! z
& s! K% _0 @; n8 T親子間的每一次擁抱、撫摸、對話、遊戲、互動,都在開發孩子的腦力、發展肢體、豐富情感、建立緊密關係,這正是為人父母的樂趣與幸福所在。孩子的成長需要許多陪伴,即便媽咪是專職家庭主婦,可以全心全意照顧孩子,但父母親間仍存在著兩性的差異,所提供的養分也不同。究竟,爸比對寶寶有哪些獨特的影響力呢?
/ I) U$ m4 B1 d1 I6 r, j6 b" L# y3 @9 P
1.以遊戲帶動大肢體動作發展
( l. Z, X9 W! g; W' p& n" V( ~* |對0〜5歲的幼兒而言,大肢體動作的發展對他們來說相當重要,研究發現,有爸比陪伴遊戲的孩子,在體能運動的學習發展上,普遍都有較好的表現。8 i- v' t) @/ w- f
% X; s* l3 A: q2 r$ j9 D
研究也指出,爸比參與育兒工作對孩子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他可能不一定需要每天打理、照顧寶寶的生活起居,但是必須和孩子互動、陪孩子遊戲,因為遊戲這件事情是男性比較擅長的,是爸比很重要的工作,那些橫衝直撞、跑跑跳跳、玩得亂七八糟、笑得稀哩嘩啦的「爸爸式的野蠻玩法」,過程裡其實包含了很多正向情緒與親子感情在其間流動。: N" n9 Y7 ~) x8 y5 C
( E. r$ o0 n6 M0 ^ a9 T: _2 |3 [/ W在《爸爸陪你長大》一書中曾指出,爸比跟孩子玩遊戲,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教養,是父親和孩子建立緊密連結很重要的一環,對孩子的發展也極為重要,因為對孩子而言,學習和遊戲無法完全區分開來,遊戲是他們熟悉人生許多重要課題的關鍵方式,例如:理解別人的想法、和別人好好相處。父子間的遊戲不僅能夠鞏固彼此的關係,也能增強孩子思考、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A& V5 ~. E! x* ~2 p a+ v" Y# k2 m- i7 ?- m
媽咪心有餘而力不足“幫幫忙!我只是個試著把兒子拉拔長大的弱女子,完全無法跟我4歲大的兒子玩遊戲!在超級英雄或海盜的角色扮演中,參雜著許多爭執、衝突,我兒子常說:「妳應該要說…」、「不對,妳應該要…」,我喜歡他的想像力,但就是無法融入其中!
4 D* O2 T& u7 @/ U2 ?$ S) C# f! v' y
我很喜歡看我老公和孩子玩遊戲,孩子有時會把爸爸當成攀爬的支架,在他身上爬上爬下,或從他的背上滑下來,好像那是個溜滑梯,只要一個孩子開始玩,另一個馬上就會把手邊的東西丟下,衝過去加入混戰,遊戲中充滿了歡笑,以及孩子摔到老公身上或地上所發出的乒乓聲。”. }9 L+ I. A+ L' g/ k+ z8 D" d V' P
0 {+ w" R4 x& c6 }由這位媽咪的心聲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不是媽咪沒有心陪孩子遊戲,而是有些比較需要體力的遊戲是她們做不來的。如果爸爸一直沒有參與育兒過程,久而久之,孩子也知道媽媽並不擅長玩這些體能性遊戲,或有家務要忙沒有餘力陪自己玩耍;再加上周遭的遊戲玩伴很少、又缺乏跑跳的空間場地,孩子很容易就會身陷大肢體發展遲緩的危機當中。
" M* b5 A- _3 n) K4 [9 K0 h# N# w2 K+ p9 T! g$ g$ D; j8 F
無論年紀多小,都想和爸比一起玩+ Y0 y, q; u% f( ?0 r( }$ U; E9 N8 G1 Z
許多新手爸比常有的迷思是,和新生兒有互動的必要嗎?也不知道如何跟一個不會跑、不會踢球或接球的孩子相處。然而,事實上,一位在寶寶新生兒時期醒著時,不會和孩子互動的爸爸,日後能夠成為孩子好玩伴的機會也不高。
+ P p$ d P% l% o( o# ^% }9 m9 ^0 t2 i' }+ C# {" b9 C
請記得,無論孩子年紀多小,都喜歡和爸比一起玩,不必等到一定年紀才開始跟他們遊戲。一開始只要多製造跟孩子互動的機會,如:幫他把掉在地上的杯子撿起來、從他黏糊糊的手中接過安撫玩具;唯有透過多次練習,爸比才能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與寶寶互動,當寶寶長大以後,爸比也才有足夠的默契與寶寶一同玩耍。
6 _& l0 U- ]3 s! g9 D1 ^8 p% R/ u! T7 A! R/ }
女孩也需要「爸爸式的野蠻遊戲」嗎?
7 J" a; X! T" C; a4 L; P7 S/ Z3 M打鬧遊戲對女孩最明顯的好處,是讓她們未來在體能活動上表現得比較活躍,且這類需要用到氣力的遊戲,會使她們的身體更健康,也更容易將體能活動當成一種放鬆、享受的習慣。
! t: q2 J& `4 E' u# H$ ]" G& W! m8 |8 K1 p( ~+ a; X
肢體遊戲中的尖叫、奔跑,嘻笑、追捕和放聲大笑,都能讓女孩更喜歡肢體活動,肌肉會因運動而變得結實,但比較少人知道的是,骨骼也會因運動而變得強健,特別是需要支撐體重的活動,如:跳躍,這類遊戲能幫助女孩在童年時期較不容易發生骨折,長大後,也比較不會有年長女性易發的骨質疏鬆症。
+ v5 \' u1 }5 r9 Z6 I4 b$ _' x; L- Q g1 c8 N: ~
2.挑戰孩子的能力,且更鼓勵孩子冒險
" B0 A3 G8 I- P# k3 ]+ J打從新生兒時期起,母親就傾向輕聲細語地鼓勵或安撫寶寶,而父親和孩子相處時的情緒則較為高漲,這使得父子間的互動有彈性、充滿活力又有趣。
4 Y5 S: G/ w7 n t# Q% P3 C
8 }0 ?3 D9 b' |+ @$ [- e王意中心理師認為,媽媽習慣用叮嚀、嘮叨等方式來管教孩子,而爸爸則較多是用身教的方式;且由於媽媽費盡千辛萬苦地生下孩子,其教養的主要中心原則,就是確保孩子平安地長大,很多時候都是扮演「收」的角色。7 C/ e% h8 D& {* V! f9 B
, ~* [% `* ?7 R, {4 \
而爸爸則相對較鼓勵孩子探索與冒險,「你想爬上去我就抱你爬上去,你想進去看裡面有什麼,我就帶著你進去看」,在教養上扮演著「放」的角色,並且給孩子失敗的機會,一方面也是因為爸爸有力的臂膀可提供安全的保護,能讓孩子安心地發洩精力、盡情探索,這對未來孩子好奇心、求知慾及冒險精神的培養,都起著莫大的作用。
. o' ~3 ]; w* p4 z
8 }. y% M/ U# _, D) f% ?2 W重視孩子的獨立性
/ P: m. B/ y& e+ w! g此外,王意中心理師談到,爸比身為男性所具備的獨立、負責特質,也讓他們比較著重於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他們願意陪著孩子去做,也願意放手讓孩子嘗試,「對我來說,我覺得讓孩子練習去做他們能力所及、該做的事情非常重要,把份內的事情做好,除了提升孩子的能力之外,也會建立他們對自己負責的心態,未來他們會比較容易順利地融入這個社會。
: z& Y( @3 W' S$ I. V9 s
6 N% R6 B, s, L) g9 @, j. k我常讓孩子負責去買車票、結帳、或詢問店員,一般媽媽可能會擔心孩子的安全,或覺得自己來做比較快,但是,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很重要的,也希望他們在嘗試的過程中學到更多問題解決能力、挫折忍受力,以及抗壓性。」
4 B/ n$ b* U: ~
7 e* \: m5 ?3 V; O7 I1 b+ i3.學會控制衝動,管理情緒
, J( N6 o1 h" z我們常喜歡把孩子看成合群、可愛、善良的個體,並且認為他們是因為看到身邊好鬥的人、或看太多電視才會變得逞兇鬥狠。然而,《爸爸陪你長大》作者理查.佛萊契指出,孩子不是學會逞兇鬥狠,而是學著「不要」這麼做。
W h P+ }# n: P$ {# ?( e4 J. c$ l
約從2歲開始,幼兒可以站立,不需幫忙就能到處走動,手腳也較為協調,可以踢、打或推,能夠運用力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此時他們必須學習的是如何克制自己,不要推打另一個抱著玩具不放的孩子。" P! F/ p8 S% K3 J! i# j
|& e" ]' C, }& T' g( J而爸比和孩子一起玩的打鬧遊戲,可以提供孩子學習控制自己興奮的情緒以及攻擊衝動的機會,也能在爸爸的引導下理解其他人的感受、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面對生氣或沮喪的心情。
& F1 I& i' I: x% r7 N5 ? p
/ f! T0 d; S3 g" i6 H6 {& c打鬧遊戲製造經歷情緒的機會
0 v- ~+ W! f$ h6 S8 s這是由於打鬧遊戲會創造許多經歷負面情緒的機會:沮喪、生氣、羞辱、盛怒…等,對一個2歲孩子而言,學會如何面對這些情緒就和學會如何單腳站立一樣重要,身為爸比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在孩子挫折、沮喪時,依然以理智維持正面的態度,在孩子生氣時保持冷靜;如果在他鬧脾氣時也跟著生氣回應,就像孩子學走時,一個踉蹌就把你也跟著拉倒一樣,你的情緒平靜,才會讓孩子感覺有個安全的依靠。% L; g0 w1 ]: [3 N9 Y5 @) b1 b$ T: }
! O7 a+ c+ x1 ]
孩子是最好的遊戲老師
; t& x% i+ Y, _: i7 t如何學會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的方法?令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的爸比都表示,在孩子出生前,根本不曾和任何人玩過這種充滿慈愛的野蠻遊戲,甚至也沒有接觸過孩子的經驗,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遊戲老師,只要回應孩子的呼喚,沒受過任何訓練也能加入摔角遊戲當中,身為爸比,本能會驅使他們足以應付這一切挑戰。
( N2 c' N3 Q) ^8 t2 O( y i) _; j
8 e5 e, s8 [0 u6 p2 K4.帶領孩子親近大自然
5 \) P0 q/ E! l* {1 G+ e+ O5 S& f一般來說,有爸爸參與育兒的家庭,進行戶外活動的機會通常較多,因為男性相對來說是比較樂於探索環境、追逐陽光、上山下海的。常見一家人到達海邊,媽咪到了定點就會找個陰涼的地方撐起陽傘;而帶著小孩下水去玩,或在大太陽底下抓螃蟹、撈小魚、在礁石上蹦來蹦去的都是爸比,孩子從小有了這些成長體驗,將來長大後會比較勇敢、也會對大自然充滿興趣。
/ G5 m; i) j! U) _0 B& ?.# c! W% `0 W& A: z
.
; ~: |/ X4 L7 f# R.
. l+ i/ N O3 _.! Z2 Q% x( p& n% ]8 h
"全文超過三萬字, 無法全部貼上"
1 R# z& ~! g' b9 b/ i! M完整文章轉載自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q, X" y9 Y) M- Q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505 Q& g8 |7 c( \* }6 M
7 S! H+ f' H' L; C1 G" z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