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83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494
- 活力
- 3782
- 金幣
- 17588
- 日誌
- 262
- 記錄
- 6
- 最後登入
- 2015-4-9
  
- 文章
- 2716
- 在線時間
- 596 小時
|
【體內濕氣重怎樣祛除】
, x/ w* [# q. r. K: \. G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 {: w' k9 Q3 }6 Y5 D X3 d( w1. 頭發愛出油
) M5 M C' ?% T$ [: u. G2. 面部油亮
. ~& X6 j9 c4 X. ]/ E: T$ R' D, g3. 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 R7 p. i) W2 ~4. 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 i r8 ^* W! F% G2 u0 Z* d5. 小肚子大
) c: {* I u3 S$ ?6. 耳內濕(耳禪濕)
5 N- F2 I7 u$ U& s7. 陰部潮濕
$ J; D6 D3 i) k* w8. 皮膚上長扁平疣8 J) `$ w' L' N* f; L( u1 q8 p
9. 經常乏力2 z! Z" c2 R6 l" G+ b% u
! F+ u5 {7 q# P% g- c$ G5 `( z( B+ l濕是如何形成的?% @( V5 F7 M* F2 j
例如:體內陽氣太弱!晨洗頭未幹出行,晚上洗頭未幹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7 b! K0 \: U" u* `8 R( T
濕: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 }1 R1 p1 o4 u* j& n: n
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 C, Z/ |- r! y$ r7 _ G1 Z8 b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
3 V7 W6 `8 {4 v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 `9 N1 w3 D5 ~+ ?6 b u1 o+ L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癥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 G+ Q. w/ L6 |. I6 i- z# j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e9 ~) i) ]; m# c+ L T+ Z
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6 {, S X/ h1 J2 f) N' Q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裏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c) C( i" n( ^9 O' {* t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裏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1 W1 S9 @4 z+ a0 ? G! L* y$ L: L/ P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
( a6 v V/ K9 a& Z5 [0 i7 T, V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7 h6 T1 r' J" T! }9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起床時——看感覺 0 e( h+ e- L; D- o; C# t7 _% {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 r, G" H) W1 c: o) ], f( `( u如廁時——看大便
3 m8 M# \7 s5 y$ V" \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 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1 R& y y! I S2 [: B6 L洗漱時——看舌苔
, b" |4 a. E- N d/ Q i! p3 X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3 s, j0 K- o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適中,不滑不燥。
- d) c) l. Q1 G/ ~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7 d5 M8 f, |" E0 Y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4 W6 j, g2 C8 c) P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噁不噁心
. e7 U# T7 P5 n0 } [: b$ o 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裏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M C# R: s7 @* ]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沈。 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征,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還有三陰交, 陰淩泉 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 )
% ~: w$ Y# \. j; y; W
4 K8 z1 K7 S3 Y L; E★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 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 V1 K4 `3 G% n( p+ X
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幹凈後放在鍋裏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湯了。 薏米紅豆湯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裏。熬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 r3 E. x3 |+ v1 h) f
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在中藥裏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X) d1 _, E% c! p9 L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湯,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5 d. [/ P1 i' f0 q2 S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裏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6 ~) y: K8 g& a2 T0 e
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 [1 R8 |" x1 _( X( I$ ^+ C D
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湯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8 K$ r% T5 S: m, ]$ c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
4 @5 X1 f i r我平時給病人開完方子後,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作為晚餐的主食。
4 N. ^7 W7 }% k. z9 q有人對我說“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 m, }$ W( t" x: D$ g0 s. d# Q9 r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裏,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 u/ ^* Z, B7 J4 Y2 s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
& h r; `: r( j1 g3 e5 \0 f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 Q$ c8 f0 U6 U' X& p7 l# x1 F除了紅豆薏米湯,大家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 c J2 f4 i J! h1 p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 w4 S6 y& [7 X* e7 I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6 u9 }4 g9 E# W6 c) m' Q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姜。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H0 m7 a" f* t' H) v9 d$ j" {4 g
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9 D9 }" E' B1 b: g0 \% v1 r G咳嗽:意米紅豆加梨。0 U% R9 X3 T2 X0 N" P1 w+ F, I" S
食欲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藥。
/ t/ L7 w+ g8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