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68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1085
- 活力
- 960
- 金幣
- 2544
- 日誌
- 12
- 記錄
- 140
- 最後登入
- 2011-12-11
 
- 文章
- 623
- 在線時間
- 151 小時
|
, v* O; s4 _! X" R: F) l
當早熟的孩子開始常和異性講電話、相約出遊時,爸媽不難發現小孩已踏入人生另一個轉變階段——開始談戀愛。父母到底要怎麼在不傷害親子關係的狀況下,教育孩子正確的戀愛觀,以及親密的底線?
) `4 Q w( Z3 b1 F( I/ m
5 m! m. Y' i3 H$ N4 L. f9 K戀愛是必經的成長歷程
) K( I0 E4 R H4 Z& A% i
$ M0 S9 h8 c' t0 x/ Z* @必須與孩子站在同一國
9 d4 i( _% |* G' _/ I; d+ u8 p
5 u. e& ]4 e l9 \* J0 r% O8 \ W1 l# x面對自己孩子談戀愛,親子、兩性專欄作家汪詠黛笑笑地說,她家老大在國中畢業的時候,就宣告自己已經長大,可以交女朋友。當時汪詠黛沒有反對,因為她知道反對只會造成親子間的衝突,想要瞭解小孩,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小孩知道「父母跟他們站在同一國」,盡量聆聽孩子的想法,多丟一些問題給小孩思考,增強親子間的互動;如果父母一味反對,只會更激起小孩的叛逆性,跟別的孩子越走越遠。# b8 {& K' r& n
- `' n: V) [" n. w6 i
台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高松景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是跟自己談戀愛,他們所暗戀(好感)的人是自己的投射,而且這是孩子的成長經歷,作為父母,只可引導孩子,不能取代孩子,幫孩子過他的人生。/ ?9 i$ q, w8 a- s
1 \% x. P5 _& x( h# R$ \8 {; m- s
父母最笨做法──說教
7 ]5 @9 p4 N* {1 [
& ] @) W# o, v9 _面對孩子談戀愛,開明的父母倒還可以接受;有些思想比較保守的父母,會義正詞嚴的反對,有些甚至在行為上,出現監視孩子的傾向。汪詠黛勸父母們要接受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好奇,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跟身體反應,只要抱持這種心態,就已經跟孩子站在同一國了。到時候,再跟孩子談他適合、不適合做什麼,孩子會比較容易聽進去。6 L0 {) W5 i: {! b0 F- y
% \5 o N& r; D6 Y' K' F父母不要因為擔心還是國高中學生的孩子,會為了愛情把學業、生活搞得一團亂,而一發現孩子的愛苗,就馬上say no,也不要說教,因為這都是小孩最討厭的,也是父母最笨的做法。高松景提醒家長,有些父母沒辦法做到同理心的一環,只看到孩子的行為表現,便引發負面情緒、開始「說教」,這只會讓孩子關上溝通的門。
9 L1 {8 E, {+ h, K/ ]6 N6 b
4 B, n6 Y! e9 c9 X0 R以「我」的關心語句
# q1 t& z2 i s/ R6 c; A( v2 c, |- @2 j9 S
搭起溝通橋樑 2 i! ]% E: N7 q* q! M7 f8 c3 G
與孩子溝通時,第一句不要說「你」,應該是說「我」。例如:「你怎麼那麼晚回來……」,這是父母一般的反應;而正面的溝通技巧,應該是說:「我一直很擔心,不知道你發生什麼事……」。
) G" m2 D: f' s$ h6 a! X1 m Q0 v; N% S1 c! t4 l# V e$ p
如果還沒想清楚要怎麼跟小孩開口,可以透過新聞事件的分析,瞭解孩子對愛情、性的看法,讓親子之間對這些事有所交流。就算孩子出現某些行為,讓父母瀕臨發怒的邊緣,例如:父母外出,提早回來,發現自己的孩子帶另一半回家睡覺;別人家長,要父母管好自己的小孩,因為已經影響對方子女的課業……。汪詠黛跟高松景都表示,父母不要當下破口大罵,等對方回去,再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情況。父母利用同理心、信任這兩點,提醒孩子錯在哪和告知正確的做法,點到即止,孩子表示明白了,父母就要表現信任,不要一再強調孩子的錯誤跟自己的見解。 0 J, F# B+ O0 u V4 @) D b- N u
' Z, j {3 p* V3 u( C
/ X8 j( X" n4 p# `. u
汪詠黛鼓勵父母「孩子在長大,自己也要學習成長,用智慧跟孩子溝通是最好的辦法。」
6 i6 r9 P/ X5 ~ o+ E
M! d# A# x' M1 u# Y3 E爸媽要學著和家人
8 c7 u% e9 \7 O7 J+ S0 @7 J0 W
/ M* V9 Q6 K5 U0 V( A談情說愛 4 x9 u. P; S6 z( l1 E( [
對於愛、性這類話題,父母的態度通常顯得尷尬又難以啟齒。曾經看到一個爸爸在部落格寫道:「雖然自己在國外留學回來,思想也比較開放,但是面對小孩的性教育,還是沒辦法開口……」 - e4 Q8 |2 _' l3 y
+ _; `. c$ H; o, W6 |/ x
現代社會很開放,大部分的青少年也都明白「性」是什麼,父母絕對不可以只倚賴學校的健康教育,汪詠黛表示,只要父母態度自然,用健康的態度去面對這件事,孩子勢必會受到父母影響。
# Q/ l+ J6 C6 D2 @: H/ E) }; y; M0 b3 ~3 Q
如果孩子表現出有興趣,證明他是願意跟你討論這個話題的,那父母為什麼不順著孩子的話來談情說愛、談性說愛呢?9 U2 S2 I4 v& q5 v, _. a
) b% u& Y4 p( d/ S, l N" j+ p( N8 u2 P
家長不妨以過來人身分 ; O \/ B# ?' b1 N) J2 H
& w0 O) _; Y/ x1 @分享戀愛經驗 # u, z4 i3 c2 s3 S. M
: S2 [9 M; x6 f! F! Y8 f9 N6 e
$ N6 l) j4 V1 O4 K現在孩子所經歷的,相信每位爸媽年輕時也有同樣的經驗,只不過時代不同,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來得開放,對愛情、性仍然一知半解。父母在跟孩子開啟話題時,把自己的戀愛經驗作為教材,這種生活化題材有助於父母站在同理心的一環。 ' E! W9 \7 a6 \) z# Y+ A: H& R/ r
f( q. C' W$ K% P4 \, L G$ Z: q5 T7 h, W
平常父母可利用一些情境做間接的溝通,高松景舉例,像一家人看電視、新聞的時候即可做機會教育;又或者一起到外面吃飯、旅行時,也可利用輕鬆的話題帶入,例如:怎麼觀察對方的人品、怎樣保護自己跟對方、在他們的年紀,親密的底線在哪,最重要的是提示:感情也會有失去的時候……。
+ l. U+ Q# g8 `$ q: I I( F; a3 F5 t8 D$ }! A$ P* }8 j
r7 c, L' D& m' l* u慢慢給孩子一種感情可以好聚好散的觀念。這時候,父母的身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自身婚姻很美滿,當然是最好的教材;但如果自身是負面的教材(不論是被背叛,或者是外遇的那一方),汪詠黛說,父母可以用自己失敗的案例,跟孩子坦白講,若能再次選擇,父母會做不一樣的決定,但事實已發生,沒辦法回頭,希望孩子可吸取爸媽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6 n, ?( B3 j- ]3 n u! M
* Y# K0 U; v. U U0 b7 |
7 M! Y: J# }) A- @' K' n$ x, @如果孩子遇到感情問題,總認為是自身不夠好,才導致感情破裂。高松景建議父母在溝通的時候,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最好讓孩子可以轉換正面、創造性的想法,例如:正因兩人不適合,才會分開;給對方自由,就是給自己自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