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76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3
- 威望
- 5
- 貢獻
- 2829
- 活力
- 43
- 金幣
- 7366
- 日誌
- 15
- 記錄
- 69
- 最後登入
- 2017-4-14
  
- 文章
- 3477
- 在線時間
- 839 小時
|
想做的事就去做 + b0 P C' K. h6 M, J2 x& E. M/ U
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要及時行樂喔!共勉之!
( L* c# q7 s+ R: \0 C+ @
& X' F) m7 ^9 Q
' t/ P7 O( z$ h6 t. Z
9 {! n- r- N, U& x$ i% Y' ~6 x: E, \文╱大前研一" ~% K) ?# ]$ {. U0 Q2 e( H6 b
9 n t- C. Z+ S0 Y! I6 Y
3 W, T" K) w' H* p「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如果每天都做這些事,其實是很痛苦的。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大前研一2 Y0 w" o2 T \3 c
8 K- G2 k( k3 D: n
. f/ m9 K* A- l很多人都有一大堆計劃留到退休後去做,但到了那時候,現在想來快樂的事,屆時已不快樂了。想做就馬上去做,儘管不景氣,這仍是大前研一的諍言。
) {3 B* W1 T0 D0 Z/ M/ S2 n1 Y3 T9 t, u* G; x+ c, d
. s' O% F- |3 N( A1 C8 U( \ _我說「人生不妨繞路走」,讀者或許不知道什麼是繞路。我就試著從我接觸過的多位經營者的(痛苦)小巧引出我的看法吧!( ?+ Z$ `, L; j! Z
* w. `1 a) f) g) O: Y. D" y
2 o( J: t; Y6 B! m2 P過去30年間,我至少和一千位經營者共事過。正確的數字我沒算過,但是一年30個人,30年下來應該有這個數目吧。我所謂的經營者,都是社長(總經理)、會長(董事長)等事業成功的企業人士,也都是孜孜矻矻忙著賺錢的人。 8 M* J7 W" G* z4 A* u3 K; I2 Q/ t
/ M. X$ j% @4 K# ~2 a, F3 L
" C# M% v3 Y# Z9 X0 P5 L7 ]這些日本企業領袖多半愛談退休後的生活。有人說想每天打高爾夫球悠悠哉哉的日子,有人想回到面臨瀨戶內海的美麗故鄉天天釣魚,有人想和老妻帶著珍愛的相機環遊世界。有人只希望含飴弄孫、忘掉工作,還有人夢想參加非營利組織(NPO)到東南亞當技術指導,有人甚至想在郊外蓋間房子晴耕雨讀,或是長住澳洲。
/ y; S2 J$ s3 h
( k! C+ H# D& N7 W i6 T: e# h
7 Y% A, K1 F; @) s" \他們年老後的夢想五花八門,可謂百人百樣,但只有一點我非常確定: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完成夢想。為什麼呢?) X9 I0 g T* j3 n. `* M
; @* J' U0 i, ]" h. V8 ^1 o8 q' {) @6 g1 N" P5 f# R
首先,他們熬不到圓滿退休,最近半途失意退職、悄悄過日子的案例尤其多。其中多半是公司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狀況,恰巧位在高層的他們,只好引咎辭職。另一個原因是位居高層的時間太久、積勞過度而猝逝。
) j2 `- l7 i/ z0 @( I8 p; d! ^+ S2 a# e! E; N& I( P0 C3 T1 h# i% z/ d
. N" n( R* p( R' l6 E
同樣地,歷任會長、董事會顧問、顧問、最高顧問、監察人等職位,一過了80歲,便被送進老人院的情形也很多。他們在60歲上下時侃侃而談退休後的希望和夢想,但是一過了70歲,卻突然開始想做「終身經營者」,怎麼也不肯退休。
, C/ h$ N0 v; S
; [6 O. n* e( N那些能幸運退休的情況又如何呢?好像也有問題。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
" w, R- z' ^ x- L; b3 @- [5 {* x, X/ _$ H: T$ P3 P
# Z6 @. `& ~% h4 L- k. X每天打高爾夫球得找到球伴,每天和同一個對手打也無趣,況且往往很快就累了。人上了年紀,打球的分數增減也很有限。只有當場地和對手都不同時,才會覺得有趣。每天要做到這樣,似乎很難。
4 F$ I. @) N1 G# [. M
; o- r( C, k' i( E9 Q- s1 T, ^我在美國佛羅里達常看到退休老人打高爾夫球,他們幾乎是為了健康而打、為了防止老人痴呆而打,讓人感覺不到退休前所期待的「樂趣」。! w6 [ _9 [* y: |
* H) |/ P- }1 ]
2 C7 W0 Q" M) V, b% O% b* C. Z釣魚則更慘。釣到的魚得有人高興吃掉。老夫妻沒那份食慾;老伴每天表現出最大限度的歡喜,其實都是裝出來的。釣魚必須有人樂享成果。如果還是社長任內,因為是偶一為之,擅長逢迎的職員會起鬨作樂,爭相討魚。孫子也會討好說:「爺爺好厲害哦!」& V2 e& u5 O* N
5 W4 U) {) [& Z* s" q2 ]: x9 O
如果住在市區,分送鄰居也皆大歡喜。但是在瀨戶內海的窮村釣魚,和漁夫沒有什麼不同。在只有老人的村子裡每天釣魚,一點也不快樂。本來還有這種夢想的經營者,現在都已打消念頭。童年時釣魚是很快樂,當社長時偶爾去釣魚也很快樂。可是真正退休後天天釣魚,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g8 q) P+ a# U& n* G U# D
2 | B# ]. I2 L( Y2 s0 y9 L0 I3 R/ b
# R% {( ~! ]; e# a$ V ?那位想環遊世界拍攝照片的人還是繼續旅行,只是不再拍照了。他當副社長時去過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拍了一些幻燈片回來,當時是很稀奇。他以「副社長的南美報告」為題,宴請屬下,同時展示攝影成果。
6 T: Q- t) a D5 _
1 X5 o( x# g: z( p* ~$ w) E席間讚語不絕:「照相技術真是一流啊!」「哇!我也想去一次看看。」真個是賓主盡歡。他退休後又去尼羅河上游,拍回一些珍貴的照片,但是這回屬下就不捧場了。不是推說有事在忙,就是告罪下週有預算會議或要出差,理由儘管不一樣,總之就是沒人來看。就連孫子若不利誘也不肯來。' `/ ^) u7 x. B. B( C m5 L: ^
1 n$ P+ p3 v" z! h5 e結果落得只有和看過實景的老妻一起整理相簿的下場。從此他出門時不再帶沉重的手動照相機,換成用過即丟的即可拍相機了。看來,即使完全實現年老後的夢想,也沒有當初所想的那般快樂。
9 b/ v8 }' l6 s" f3 D l我的結論只有一句,這輩子都不要說:「我以後要怎樣怎樣……」。我的建議是,如果有「以後」想做的事,現在,沒錯,就請現在去做!- w7 }6 S" z3 x/ l0 {* t- W
3 r0 D; }" [6 Y想做的時候正當其時,沒有延後的理由。現在覺得快樂的事,上了年紀以後,不一定覺得快樂。更積極地說,現在就做覺得快樂的事,才能學會年老也覺得快樂的方法,退休後就能成為真正的玩家,快樂地生活。2 B- R& s; j. \4 f
" n. ~1 S9 S0 z+ J# i& c" k摘自:想做的事就去做(大前研一5 H- E7 i5 [0 Y0 {& s
/ U5 d5 c7 C0 N* Q8 `6 k6 H8 Y/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