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蘋果回美製造 台廠挫
) c; n2 u7 }2 d; y4 E8 B- M, C2 M* m4 L
; K, h+ ]& N( y" P7 H& f& Q# _ C9 F+ d) M0 Z3 u, V% V
, d2 F0 ~1 V5 D m: R# E: p" n2 @; V. A6 \* U
【文/今周刊】. i. g. i" O$ x+ `. a* X
8 M* ~3 x4 [* X6 C
前言
' T6 m; D( o0 ~; n
+ K1 A0 r! _4 t響應美國總統歐巴馬製造業回流政策,蘋果執行長庫克表明將從中國拉出一條桌上型電腦(iMac)生產線回美國生產,震撼台灣代工供應鏈。這股刻正向高科技產業延燒的製造業回流聲浪,台灣供應鏈應嚴陣以待。& I3 c* Y' R$ y# @1 M# N
" _3 ~) S9 a8 a7 [* `( e# w: d- t1 x: R- R& w" Z+ q! e3 H {
蘋果明年打算投資一億美元,將一條桌上型電腦iMac生產線移回美國,在美國就業低迷之際,贏得不少掌聲,卻讓台灣供應鏈繃緊神經。
7 Z; j7 K$ ?$ _2 {% R0 c+ C
d- T% Z- j3 O, ]6 y) Y9 Q! D# X7 K0 X
iMac今年預估出貨量約三八○萬台,占蘋果營收不到四%,何況返回美國生產的只是目前三大iMac生產線(二十一吋、二十七吋與Mac mini)的其中一條,故能為美國創造的就業機會極為有限。然而,台灣供應鏈廠商擔心的是,蘋果返回美國生產的舉動,是否會引發漣漪效應,擴散到其他蘋果熱門產品生產線,甚至讓其他美國高科技公司起而仿效。
$ t8 k' s& i& s& p$ U# @1 }1 i! J7 }- b0 v7 M4 j; j$ U l
7 f* {+ r, v. ?$ d蘋果、谷歌皆企圖「made in USA」
9 V0 y3 @! E& Y$ R% I5 c" m/ _9 \' O9 i2 U
) H4 @$ Y7 }) z蘋果與谷歌(Google)一向被視為走在趨勢之前的指標性企業。一九九○年代,蘋果是最早深諳委外代工、降低成本之道的美國高科技企業之一,造就蘋果如今科技霸主地位功不可沒。但此舉也引發美國國內不諒解,指責股票市值第一大的企業,未善盡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的責任。面對壓力,庫克相較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有了更積極的回應。, D) d8 {! \& j$ ]
/ g6 d" F% }# }8 L/ R$ U H& g0 P' k- o
庫克表示,已經為此(指一小部分生產線移回美國)努力了很久。恰巧的是,知名維修網站iFixit日前拆解蘋果產品發現,部分二十一吋Mac PC已經印著「Assembled in USA」字樣販售,顯示蘋果可能已經在美國本土進行少量的組裝。; f4 ]- D7 z# k4 `7 K) d- f7 E( Y
: d# _- ]' r+ w1 t# U; u- S% @
# {4 M5 i% b' ] u1 {& w& R如果只是單純組裝業務的遷移,業界認為對台灣iMac供應鏈衝擊會很輕微。不過,假使蘋果企圖把iMac從「Assembled in USA(美國組裝)」變成「Made in USA(美國製造)」,根據美國貿易委員會(FTC)的法規,必須有相當程度零組件從美國國內供應才能使用原產地標示,這意味著除非台灣零組件在美國設廠,否則面臨美國零組件廠的競爭將益為沉重。
( | B) j+ K0 J$ v( n/ t( J; k0 G( [- \
4 t# H" {# q, N8 h4 B事實上,在庫克宣布iMac回美製造之前的半年前,網路與行動通訊的巨人谷歌,已經搶先蘋果一步,宣布在美國生產新型家庭娛樂玩意兒-Nexus Q。
: |' b+ G2 f$ u/ u+ r! \6 n5 u
: u5 `) M: f# G! s) o4 q4 Q( T$ `4 _ ~
高峰可能落在往後的二年8 p$ \/ j' P0 T8 d% }
2 ]7 N, i$ D/ T/ U2 F
4 i- D. b3 `7 q4 H# }7 U2 ?Nexus Q是外形酷炫的黑色球體,號稱可以串流影片及音樂,成為未來家庭影音娛樂的新中心。雖然,Nexus Q最後以無限期延期出貨胎死腹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Nexus Q原本楬櫫的「Made in USA」計畫卻很驚人。不但整機在美國組裝生產,而且大部分的零件,包括其中所有的印刷電路板、外殼以及機體內的塑膠機構件,皆將採用美國當地企業所供應的零件。' F: l4 s" r2 N" y7 ~ O9 Q; z
4 x% `: g! {: A Z& S* A3 I$ u# m! F
庫克接受《彭博商周》專訪時拋出iMac返回美國製造消息的第一時間,iMac主要組裝廠廣達及鴻海,隨即表示將擴大美國既有生產線全力配合。而iMac幾家零組件供應商則表示:未來將配合組裝廠,把零組件運送至美國,增加的運輸與倉儲成本應在可控制範圍內,不致造成營運成本大幅激增。7 T; T2 l8 ?0 h
' M1 N* `) Q2 y7 u! `% z: Y. ^) P
9 |8 I8 ? B7 u# Q! x外資券商科技硬體分析師也大多認為,一條iMac生產線返回美國製造,只是庫克做做公關,改善蘋果的社會形象,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以目前美國製造條件來看,三年至五年內,蘋果不可能大舉將主力產品生產線移回美國。
( Z' R2 h4 a2 ]! P3 S' F, g& y1 t- j+ }% D1 g0 E9 Y W
3 x$ O5 y, r$ Z7 } L
儘管包括業者及分析師在內,大多認為蘋果iMac回美製造之舉不值得太過大驚小怪;然而,蘋果這個舉動看在部分台灣科技大老闆眼中卻如芒刺在背。) [% r9 V) Z, w- @. e" ^. S
0 f. f" L8 l6 C
: o& a3 _* f# u+ {一位不願具名的蘋果iMac供應鏈廠商董事長指出,中國勞動及土地租金成本近幾年直線上升,使美國製造業生產條件與中國差距正在拉近,「一些毛利較高、而且主要市場在美國的高科技產品,返回美國生產的機會愈來愈高!」
# p' S* }' V M; f
% Y& T( ~9 N, R1 w ]- [- g! G2 ]. F8 c% Y
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今年就曾對年營收在十億美元以上的美國企業執行長進行調查指出,高達三分之一企業正計畫或考慮將生產線從海外移回美國。預估在二○一五年前為美國額外創造出二百萬至三百萬個工作機會,並為美國增加約一千億美元的經濟產出。BCG指出,目前製造業回流美國只是初期階段,高峰可能落在往後的二年。
6 ?, M4 e7 P4 K4 X3 m8 a) \* ]' z, {8 v9 Z7 N5 {& V. b* s
- \5 P, q2 w$ ~+ v2 K事實上,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也出現觸底回升跡象。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的數據顯示,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間,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在製造外包風潮下減少了六百萬人,但一○年開始,製造業人口出現自一九九七年來首次回升,過去兩年總計增加四十八萬人(目前總計為一二○○萬人)。! F: | z/ H6 f( ^
a. \! S1 a* {3 j( @2 W6 T( n" d7 v5 b5 O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趨勢已從如奇異電器、開拓重工、惠而浦、通用電氣、福特汽車等傳統工業部門,蔓延至與台灣供應鏈緊密關係的高科技產業。老牌自動提款機製造商安迅(NCR)於二○一○年表示,為就近服務客戶及兼顧品質,抽回原本給中國及印度外包廠的訂單,自行在美國工廠生產。血糖測試機廠Diagnostics Devices在更早則決定,結束與中國外包廠的生產合約,搬回美國自家工廠生產。% ?1 [9 v7 H" B8 r" K; {7 q d4 g
9 G0 n: J& s) h3 R
. j6 Q, y4 m4 ~(今周刊)
3 W0 C5 a: D% \( l; X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