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14|回覆: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医学] 痔瘡的中醫內治療法

[複製鏈接]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0 20:32:35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17 04:26 編輯 ' b3 b& g/ X/ s7 s3 {; \6 y& N, C

" D+ Q" K- J5 a# U4 H  b痔瘡的中醫內治療法3 f5 Z" z( j8 W) n( G
痔是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直腸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或肛緣皮膚結締組織增生或肛管皮下靜脈曲張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為患,故有“十人九痔”之說,其中以青壯年占大多數。根據發病部位不同,痔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 b5 K$ A3 _  _& J) n$ c" ]

0 z# ]! D* J( u  n1 d8 G, D5 a內痔' v6 J& G; ~7 V! S) D9 ]  K" }5 M
痔生於肛門齒線以上,直腸末端粘膜下的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內痔。內痔是肛門直腸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種,其主要臨床表現有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感。
2 K$ k/ q2 {% W: ][病因病機]
- E+ e7 {4 B/ ^5 V8 Y/ p  D0 V7 t多因臟腑本虛,靜脈壁薄弱,兼因久坐,負重遠行,或長期便秘,或瀉痢日久,或臨廁久蹲努責,或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之品,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風燥濕熱下迫,氣血瘀滯不行,阻於魄門,結而不散,筋脈橫解面生痔。或因氣血虧虛,攝納無力,氣虛下陷,則痔核脫出。# }* A1 v( p6 N1 [0 z# G! {2 d9 t
[診斷]# y. f* q" L# G% _+ b" @1 N( ?
內痔多發于成年人.初發常以無痛性便血為主要症狀,血液與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時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間歇性,每因飲酒、過勞、便秘或腹瀉時使便血復發和加重。出血嚴重時可引起貧血。
, W4 b$ f* G. H. s9 ?+ R, j0 \. I肛查時見齒線上粘膜呈半球狀隆起,色鮮紅、暗紅或灰白。0 L' d  H/ s7 P1 z
隨著痔核增大,在排便時或咳嗽時可脫出肛外,若不及時回納,可形成內痔嵌頓,並有分泌物溢出,肛門墜脹;根據病情輕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三期:
" P2 V7 H& w! R3 I8 M6 L& m1期:痔核較小,如黃豆或蠶豆大,色鮮紅,質柔軟,不脫出肛外,大便帶血或滴血。
( D0 U: _7 m3 |4 cⅡ期:痔核較大.形似紅棗,色暗紅,大便時脫出肛外,便後能自行還納,大便滴血較多或射血一線如箭。
3 F7 }6 T  B1 p: ^. VⅢ期:痔核更大,如雞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時或行走時脫出肛外,不能自行還納,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則呈噴射狀,痔核脫出後如不儘快還納,則易嵌頓而絞窄腫脹、糜爛壞死。
, |$ C6 U. V0 J [辨證論治]& |1 [& i' M6 T% K) c
(一)風傷腸絡: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而出,血色鮮紅;或伴口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  x- j- C& b1 B3 J  y4 Q+ J
辨證分析:風熱下迫,灼傷腸絡,或熱積腸道,耗傷津液,以致便結,擦傷痔核血絡,熱迫血妄行,則見便血,血色鮮紅;風性善行,則下血或呈噴射狀;口渴、便結、舌紅苔黃、脈數皆為熱邪內盛之象。3 u$ i4 W" F& g% }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8 g5 W, J6 k& _8 A' {3 D* V/ ?
方藥:涼血地黃湯加減。
% ~7 U5 m  U1 a  l4 D' P(二)濕熱下注:便血色鮮,量較多,痔核脫出嵌頓,腫脹疼痛,或糜爛壞死;口干不欲飲,口苦,小便黃;苔黃膩,脈濡數。
& f) Y) v2 T3 {! |+ h/ P4 `辨證分析:濕熱下迫大腸,迫血妄行,則大便下血;濕熱蘊結,經絡阻塞,氣血瘀滯,則痔核腫物脫出;濕性重濁,則腫脹疼痛;熱勝肉腐,則糜爛壞死;口干欲飲、口苦、小便黃、苔黃膩、脈濡數為濕熱之象。) E& i6 p/ f5 L) a4 I
治法:清熱、利濕、止血。7 j0 h& K+ z* c6 z. {, \
方藥:止痛如神湯加減。8 ], ?) Q+ t3 ^  f6 l1 ^) \
(三)脾虛氣陷:肛門墜脹,痔核脫出,需用手托還,大便帶血,色鮮紅或淡紅,病程日久;面色少華,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弱。  i& j: v4 t  @  p8 r! S8 q
辨證分析:身體素弱,脾虛氣虧,不能統血,血不循經而溢於脈外,則大便帶血;脾虛下陷,則肛門墜脹,痔核脫出肛外;脾虛運化失常,則納少便溏;脾虛則氣血無以榮養肌膚,故見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弱為脾氣虧虛之象。/ \3 {3 F" l7 [* R
治法:健脾益氣。
( p- q  R/ d& R: d  M4 j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I( a9 f+ F$ h2 \! q. p! c8 y
[預防與調攝]
7 Z) T; I+ ?" }一、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臨廁不宜久蹲努責。
  \$ _& J2 r4 u  c' B二、注意飲食調理,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醇酒、炙烧之品。
7 h" E* c0 O5 L0 w, A; q# G三、避免久坐久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6 u! J* h* v& {* R

0 y- A6 j/ k9 B1 t外痔8 Q' c2 J4 w3 f) u0 F: w
外痔是指發生於齒線以下的肛管痔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破裂,或肛門皮膚因反復炎症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肛門墜脹、疼痛、異物感。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不同可分為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
9 j9 W0 a5 {& ?# z; r1 ~% H; g結締組織外痔
) J9 Q( {& ]9 B3 _+ u1 K- c結締組織外痔是指肛門緣皮膚(皺襞)發生結締組織增生、肥大。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肛門異物感。
3 e! [# Y. ?! P" n& N[病因病機]/ `& A0 H3 R/ Z# ^
肛門裂傷,邪毒外侵,或大便努責、產育努力,以致氣血瘀滯,加之外邪入侵,日久不散,則肌膚增生形成贅皮。* P( _0 a5 Z0 ]* o7 A+ e$ N% ~% m
[診斷]& ^, j! x# B5 o" l" u
肛門邊緣生皮贅,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不痛,無出血,僅覺肛門異物感,當染毒腫脹時才覺疼痛。發生于截石位6、12點處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發生於3、7、11點處的外痔,多伴內痔。. a" S# a$ _8 b2 {
[辨證論治]7 o6 }- L/ O6 _9 B& U' k
一般不需內治,當外痔染毒腫痛時,可用清熱利濕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湯或五神湯加減。
6 e4 Z6 U+ n% N- K  e- B# a二、外治法
+ o- R* {: A, p7 _; C: g. T(一)可用苦參湯煎水清洗以防感染。
) t" G9 d+ a/ r# x( d(二)外痔腫痛時用痔瘡膏或黃連膏外塗。
/ y. @" D2 y$ t4 u* K0 s7 n( ^. O8 J) r/ ?6 b
靜脈曲張性外痔- h# Z) E, s& q5 l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指痔外靜脈叢發生瘀血擴大曲張、成團狀而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腫物。
) A9 j6 [+ ?$ F3 c+ t' j0 [" }[病因病機]9 {$ D) N2 q9 [! x7 E4 Z' V6 o
多因Ⅱ、Ⅲ期內痔反復脫出,或經產、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而成。) j2 @) M6 ?3 v; ]
[診斷]
; s1 f, G+ W1 Z- i6 z; N; z發生於齒線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在排便或負重遠行時腫物增大,並呈紫暗色,按之較硬,平時有異物感,染毒時可腫大疼痛。# v) Y1 u& Z7 O3 G: G+ [
[鑒別診斷]
# R  _1 Z3 {5 s' w& q; V8 @一、血栓外痔大多生於肛門的左右兩側,突然腫起,疼痛劇烈,形如葡萄,顏色青紫,按之較硬(2—3天后)。/ |9 k! g+ G. k8 [2 A6 @& y4 E
二、結締組織外痔皮贅逐漸增大,按之柔軟,排便或負重遠行時皮辦無明顯變化。0 R; {& ?4 Q2 ]! e* r
[辨證論治]
" c, j7 p( l2 N6 S: H" n一、一般不需內治,若染毒時可按下述證型治療。' s! U* c8 Y- j! J
濕熱下注:肛緣腫物隆起,腫脹疼痛,甚則滲流滋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 X) X# J& q' A# R0 y《辨證分析》:負重遠行,大便努掙,經脈橫解,氣血瘀滯,則腫物隆起;感染濕熱毒邪,氣血瘀滯加重,則腫脹疼痛;濕熱為患則滲流滋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顯熱內侵之象。
2 n  v6 G4 @  Z4 R, G# @治法:清熱利濕,理氣活血。
% N9 i$ @2 F6 E方藥:五神湯合活血散瘀湯加減。5 M" m2 h' u; `' h; S# R
二、外治腫脹明顯時,先用苦參湯熏洗,再外敷消痔膏或黃連膏。
, {/ J& p/ S- N/ K; I' x. P
/ C8 t; |" m4 a. r0 M& K) g血栓性外痔% Y* M+ Z# [  D) B0 q. l$ }4 i
血栓性外痔是由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凝結成塊所致。其特點是肛門邊緣突然劇烈疼痛,並有暗紫色腫塊。: ^- ^7 r1 q0 y' u
[病因病機]
+ ]% H3 h& c2 Q2 X8 @3 K9 V內有血熱,或本有靜脈外痔,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以致肛門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凝結成塊。
+ ^" t6 r  r% ]. b[診斷]
% X, N9 ?  r9 [好發於夏季,多發生在肛緣截石位3、9點處,起病時肛門部突然劇烈疼痛,肛緣皮下可見紫暗圓形腫塊,觸痛明顯,分界清楚,待3—5天后疼痛緩解,有時小血塊可自行吸收。* u9 o# I4 t  l5 j
[鑒別診斷]
; H+ ~! s( Y1 E( l內痔嵌頓,齒線上內痔脫出嵌頓,腫塊較大,甚至繞肛周3—5顆,疼痛逐漸加重,久則糜爛壞死,滲流滋水,坐臥不寧。
+ b& ]5 X3 Q8 R8 N% F3 B7 z- \[辨證論治]9 n) ?, a4 t  {% D6 _- [7 @
血熱瘀阻:肛緣腫物突起,疼痛劇烈,肛緣圓形紫暗腫塊,質地較硬,觸痛明顯;口干欲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 h) ?5 P% y+ K
辨證分析:血分有熱,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氣血瘀滯,血熱妄行,脈絡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則見肛緣腫物,顏色紫暗;血分有熱,則口干欲飲;血熱內燥,則大便秘結;舌紅、苔黃(主熱),脈弦(主痛)。
7 @5 R$ X' ?! _- S治法:清熱涼血,消腫止痛。9 z8 Y. m5 A+ D. m
方藥:涼血地黃湯加減。
6 L. h6 |4 h# N5 n/ }5 Z/ J
' \" M7 Y+ z# V3 r# J1 N8 h! r+ O混合痔
0 Y' @; M% G9 X( w; V2 r! T% ^0 d; x混合痔是指內、外痔靜脈叢曲張,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個整體。混合痔兼有中外痔的雙重表現。
. d' ?9 s! M' C* f' ~- I: X[病因病機]# H* B4 d6 a5 X+ I
多因Ⅱ、Ⅲ期內痔未及時治療,反復脫出,複因妊娠分娩,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不散,導致本病發生。" N% x  A3 L+ d/ t" @3 }
[診斷]! p  A- K, o5 B7 n
大便時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較多,便時肛門有腫物脫出,如果合併染毒則嵌頓腫痛,不能還納,肛門有異物感,肛查可見混合痔多生於肛門截石位3、7、11點處。內、外痔在同一時位跨越齒線連成一個整體,內痔部分如成人拇指頭或更大,色紫暗或灰白。
$ ?0 R- q9 L* G4 g* Q[辨證論治], y. x+ Y% _6 f1 b7 K: ^
參照內痔和外痔。( d: p; I; d, X, p' Q: K% }2 ~
[預防與調攝]7 E2 [7 l& b/ P* M
一、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大便時不要久蹲努責。
) u9 p0 g& [% x- s9 T) A二、及時治療腸道急、慢性炎症。
# i( J5 O6 i6 {& G- H, e' q0 i三、保持肛門部清潔,堅持便後用冷開水坐浴。. [0 Q# r" s2 M* M( U0 M+ G- {
四、少食辛辣刺激之晶,多吃蔬菜水果。
9 |% K* ?* {. U. Q$ e# A' p8 v8 Q- p$ n2 E7 |0 F. m2 ~1 }) }. R
痔瘡的推拿療法, h" ~% ^* v+ W
    (1)取仰臥位,用禪推法推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大橫穴各2分鐘。
- p+ d# J3 C' s" Z" u1 s8 N    (2)取仰臥位,用拇指、)指拿兩下肢支溝、照海穴各1分鐘;然後患者兩膝屈曲,使腹壁放鬆,用掌摩法順時針摩臍周及下腹部2分鐘。
! ]; F$ J2 j3 }    (3)取俯臥位,用中指指端點按長強穴2分鐘,患者輔以提肛收縮30次。: v: p. r; u' I+ a
    (4)取俯臥位,用中指指腹端重力按揉秩邊、白環俞各2分鐘;然後用拇指指端點壓百會、承扶、足三里、承山穴各半分鐘。
: Z, |/ e9 E4 k4 V* n4 A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11-10 21:17: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11 03:50 編輯 ( [, J0 V7 n2 p* o4 d4 `

' d& d9 q7 M9 h$ R3 R8 k+ B; x痔瘡的推拿療法
! O' E4 I; I) J# Y) U    (1)取仰臥位,用禪推法(?)推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大橫穴各2分鐘。
3 _, A, Q+ |- `: R# n% w    (2)取仰臥位,用拇指、食指拿兩下肢(应该是上肢才对?)支溝、照海穴各1分鐘;然後患者兩膝屈曲,使腹壁放鬆,用掌摩法順時針摩臍周及下腹部2分鐘。
: b* P: S1 S9 K# f* f    (3)取俯臥位,用中指指端點按長強穴2分鐘,患者輔以提肛收縮30次。* S3 Z- p) e, V. ~+ |
    (4)取俯臥位,用中指指腹端重力按揉秩邊、白環俞各2分鐘;然後用拇指指端點壓百會、承扶、足三里、承山穴各半分鐘。5 w& C6 S2 j2 e* O4 O
以上的穴位位置说明:6 [; L6 k% q% y% B) D" V% c7 B$ f
1、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 `; [9 C: c+ W% e3 m2、天樞:位于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3 l- H+ S5 ]. U
3、氣海: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 ]  v7 N( K7 Z& {5 c- Q; [4、關元:肚臍下三寸: C( m6 Q0 i* `3 R8 i- u
5、大橫:在腹中部,臍孔兩側旁開4吋
8 q0 B  X; x: z4 J  f7 S. h8 h2 H. {) t6、支溝:位于人體的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 F" ~4 c# O7 K2 h9 P7、照海:在足內踝下一寸。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
2 x3 S/ {9 V% D7 H8、長強:尾骨尖端下,肛門後方凹陷中,伏臥,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0 U. C! L# W1 v4 |& S% Z) L9、秩邊:位於人體的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在梨狀肌下緣)% c/ K; {( O' t
10、白環俞:第四柢腰椎棘突下,骶部骶正中嵴旁開1.5寸,與第四骶後孔相平處$ z7 _6 j) q5 Z2 @; H3 f& e* o- ~
11、百會:頭頂正中央。左右兩耳至頭頂正中的線,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 ]7 y( J+ L. n
12、承扶:大腿后面,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
2 h! }6 r% R1 C0 H3 N13、足三里:外膝眼(犢鼻穴)下3寸處,距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7 q3 J- ~/ M% g
14、承山: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2 j/ |4 {/ k( T* o; o

1 A& ^* V; ~/ ?( s: e& d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3
發表於 2012-11-11 03:19:0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11 03:49 編輯 / p4 S/ ?5 v+ @, v1 A
& M4 G6 B- J/ }# U; w* V
黄连膏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制方,
8 I) g" ?) y7 i+ g; x4 `* ?治疗痔疮的话,我觉得应该指第三种制方,不过因为主要功用在清火解毒,所以再加上第一方的黄芩、大黄应该更可以加强它的功用才是。$ K7 {" S. b  Y' n8 p
黃連膏(1)" r- }7 y! Y9 x
【藥物組成】黃連1兩,黃芩1兩,大黃2兩,黃蠟6兩,麻油2斤。
; \8 B! r! y8 k1 Y0 {: R6 t6 {! V【處方來源】《瘍科捷徑》卷上。: p& w  b) Y3 E9 T9 Q, n
【方劑主治】諸風癢瘡。% f9 k1 Y- a9 D- I; v' ]6 Y+ y3 g. f! a
【製備方法】先用三黃入麻油煎枯,去滓再熬,臨好收入方上黃蠟,瓷杯收貯。用時先以手擦患處發熱,以膏搽之。
7 D! P6 Q- [8 l, Q- l) \黃連膏(2)  ; m4 U" z- P, F, O7 T
【藥物組成】白礬1兩(燒灰),硫黃1兩(細研),黃連1兩半(去須),雌黃1兩(細研),蛇床子3分(末)。: B4 m# m$ A5 Y3 W! c! u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八○。
6 g: P# [: k$ i# `* `' @" i: }* @7 \【方劑主治】諸疥幹癢。; ?* s- t: H; j9 }6 \+ M% N
【製備方法】上研令勻,以煉豬脂和如餳。每用先以鹽漿洗令淨,拭幹塗之。& m& o2 Y$ Z3 p/ j
黃連膏(3). G! _( e) _& O* E8 |9 q# U- w
【藥物組成】黃連9克 當歸尾15克 生地30克 黃柏9克 薑黃9克
7 m& T3 u6 G( g% [# }3 N0 X4 o!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五# R5 U) h1 q# |8 @- N; Q5 }7 \
【方劑主治】清火解毒。治肺經壅熱,上攻鼻竅,聚而不散,致生鼻瘡,乾燥腫疼,皮膚濕疹,紅腫熱瘡,水火燙傷,乳頭碎痛。/ t2 m1 _" ~; E: i. J  @8 i
【製備方法】用香油360克,將藥煠枯,撈去滓;下黃蠟120克溶化盡,用夏布將油濾淨,傾入瓷碗內,以柳枝不時攪之,候凝為度。
- [# X2 O/ `' X. s% d4 M* u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4
發表於 2012-11-11 03:31:17 |只看該作者
我个人觉得这里的苦参汤指得是单用苦参一味即可。1 S( ~( H" r/ q  H
常见用来做外用熏洗,治疗一些因湿热造成的瘡痒疥癬,而痔疮属之。6 u- s  z. }! ?2 @' D
《苦參》
0 f. Q( V) E. m5 ]性味归经: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 p8 f( X; o6 O7 _功能: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8 o4 D% k" G/ g. b主治:用於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 _) }8 ~7 b% [% a2 G) h: @0 E用法與用量:4.5~9g;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5 U# C% O# |8 {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5
發表於 2012-11-11 03:41: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11 04:58 編輯 ; q, d1 g* `5 r! j: T. K$ K

8 a' U- [2 p, p0 M轻安:
& g4 U* {5 [' {" m; l* |8 d' `) H* g我建议你可以去中药行买苦参来每天烧煮,洗完澡后用刚烧好热的苦参汤来泡盆(亦即人坐在盆里)" k5 J# a% X1 v* v- Y) t) t
盆子大小约脸盆大,只要人可以坐进去即可。我相信这对你的痔疮是有帮助的。, `2 G( D8 `6 g( L0 l
另外,去中药行买黄连膏的制作药材,自己调制黄连膏,每天泡盆后擦在患处。(我可以帮你一起来调制)+ O# D; h0 K6 a! w  n$ y
这是外治最简单的做法。至于内治,暂时先不要管它,等观察前面讲的方法的效果后,我们再来讨论好啰!  a5 S2 h& l5 `; W0 c5 V2 @
(因为我觉得你的体质可能不适合下太过苦寒的清热解毒的药方,所以先用外治、按摩、气疗、及饮食来调理看看先), R# N/ P* b. k* ^/ U8 {: t

/ T$ e. j; E$ `% Z附带提醒:
7 N3 R% P( Q3 H/ C. b2 h1 {1、记得每天要打个综合蔬果汁来喝5 N+ S: W" @- }9 E% n
2、记得每天睡觉前做有关穴位的按摩推拿" X" v; p. M. |( N- Y
(我有把穴位注记出来在另一个回复里,因为你是用手指做推拿,所以穴位找法即便不太精准,也可以八九不离十了!)
) U1 R- g, h" t3、你可否试着用你自己所养的气来做观照及自疗?9 E; o" H$ d: e
作法很简单:- n9 X) S$ e1 v% o
你每天早晚躺着时,闭起眼,开始观想你的气从肚脐内部(体内的正中线,亦即属于下腹部的肠道部位)开始往下走到肛门口、并走到你的痔疮所在的部位。
4 `* O7 C9 O6 k8 U- K6 [而你在观想气往下走下去的同时,你要观想这一股气是温热的、是明亮的,如一股白光般。
/ r6 _2 m. v, t$ B# n当气感走到肛门口的痔疮所在的部位时,就把你的气感停在这里先不动了;让痔疮所在的部位开始感觉有热、甚或感觉有气动就更好了。这样的观想每天早晚重复做个3-6次,我相信对你的痔疮的症状会有一定的减轻效果的。5 t7 d/ e, C3 J8 V
另外,如果你可以用气感来观想第二项提醒中提到的穴位的话,那就更好了!观想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把你的气感放在那个穴位上,感觉它会有温热的效果即可。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