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081|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探索,怎麼開始?

[複製鏈接]

235

主題

178

好友

506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005
在線時間
1285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7-26 08:53:40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作者:賓靜蓀、李宜蓁  出處:親子天下25期
6 s1 K, ?, w4 {$ r& M6 g# ~) T
1 g( T* i! \: p, f6 P5 K4 e9 T+ s
) S% J5 G" H" R! q- t
免試時代,國中教育要教什麼?國內外研究顯示,自我探索才是青春期最重要的「關鍵課程」,自我探索成功與否,2 b- v3 P) B/ ~  J+ D
攸關未來人生的滿意度。家庭、學校應該做好哪六件事,才能建構一個建設性探索的環境?
/ a3 Z4 v( ^4 |- a) Z0 I( \5 ]) C2 E, g$ s
這可能是最好的時代。0 d& L/ a; ~3 ]/ Z1 P& R

: }4 u' @3 n/ U2 e  p0 n% E三年後,確定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宣示了國中教育將要擺脫近四十年的「升學考試」緊箍咒,逐步邁向全面免試。
8 n% k" a, H* h8 Y; R! [& \) J# c6 [0 V) S
「總算有機會,老師可以好好當個老師;孩子可以好好像個孩子,」道禾實驗學校創辦人曾國俊說。- m' e, k/ i5 m  t  I! a
+ I8 E, P; b5 i/ g6 @. K6 v4 I
愈來愈多國中生,勇於挑戰傳統「分數定義生涯」的價值觀,選擇走自己的路。
0 {; ^  p; `& q; H9 W! G/ ]
. K1 e) K' {. g) @5 `7 U9 k( v% b3 }六月中基測放榜期間,高分群學生放棄就讀明星高中選高職的新聞,愈來愈普遍。今年基測放榜還發現,在台中、宜蘭等地區的熱門高工高職的熱門科系,錄取分數高於傳統前三志願公立高中。台北市的大安高工資訊科,也是近年最火紅的高職。
2 |9 v; s) R/ K+ B8 i$ J! B. \; u4 s( r4 I/ ?
這將也是最焦慮的時代。
. q# L' E9 Z' M# x( e- D( A- @0 {
5 t- s$ \8 p! q4 w2 S* Y0 g0 a7 ]過往被「考試分數」決定與制約的國中教育,突然拿掉了最重要的「存在目標」,不論是學校、教師、家長或學生,實際的不知所措大於興奮。8 N0 I5 p2 u( q( L" @1 m& b- n
2 u9 l% _8 j+ S* H( [* u) Y* X0 N
「新聞說,三年後就沒有考試了。以前第八節都拿來加強國英數,現在呢?忽然主科老師失去了搶課的動機,」苗栗縣致民國中老師梁語喬說得坦白。* e. y% I+ d  M' I) r# o, S
9 s- K7 x5 T$ t. ?5 W  \% ~  ]) t
「如果連考試都沒有,那想念書的那群,他們要幹嘛呢?國中這幾年,總要有個目的在嘛!……我很難想像沒有基測的日子!學生能力會下降,他沒有學習的動力嘛!」明湖國中老師施教麟激動的認為,失去了「考試」的國中教育,就是讓學生「嘻嘻哈哈過三年」。
* u8 F" b% k2 x8 m  C4 @, v5 e) G
5 b0 J$ V7 M" D" ~0 v0 e$ c
自我探索決定人生的滿意度; a. l" t. h  r5 p% O3 `: q' V
其實,正值青春期的國中階段,面臨比考試更重要的目標:自我探索。全世界的研究都支持:青春期的自我探索成功與否,是人生滿意的關鍵。
' ~% h& z8 r. A0 |) a9 t9 p2 [0 t/ d& T# N6 U% Z; M
高中和高職的分流,使得國中階段必須面對第一次重要的生涯抉擇。過往,對多數孩子而言,分數就決定了一切。當免試時代來臨,學生過往面臨的「是非題」(分數高念高中,分數低念高職),突然有機會變成多元選項的「選擇題」、甚或是開放的「申論題」(至少有四分之三免試入學的學生,開始面對有限的選項);而長期被考試制約,凡是等著「考完試再說」,沒有機會練習「選擇與探索」的少年們,恐怕也只能「交白卷」。
  U  B8 h% e0 B3 @; T$ N. f' j
1 w/ A, H, ]# J7 u; [「你問國中生喜歡什麼?未來要做什麼?實在太難,他們只知道我很會讀書,或很不會讀書;會讀書就繼續讀,不會讀的呢?經常就不知道要做什麼?」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說。其實選高中職的關鍵,應該是看孩子操作能力好,還是思考能力強;操作能力佔優勢的才去選高職,而不是不會讀書去選高職。
7 c5 T  k: s. P
' Y* Q* D4 Q2 {! K5 j也因此,要實踐十二年國教「成就每個孩子」、「適性發展」的美好願景,光把考試挪除、改變升學制度,不足以成其事。全教會理事長劉旭欽強烈呼籲:「適性輔導」才是十二年國教順利運行的必要條件之一。
0 l; e2 d4 [) |1 o
5 ]2 o1 y. [1 c( W; u* B" D% h' i# Z3 n: z

; ?3 S* i4 r- k7 H1 k如何在國中全面落實生涯探索教育、提供學生認識自我、了解性向、協助學生適性選擇,是當務之急。
( m  P" S( t4 p3 L4 j0 B2 u& N  |: Y. b7 y2 i3 V5 I
國中三年是建立人生態度、價值、形塑人格的啟蒙期。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自問「我是誰?我有什麼特別?我的專長和興趣?別人是怎麼看我的?我想要怎樣的人生?」
* H- ?, g: ~6 T5 p+ v! `" V* O% G0 v$ Z5 L! s1 {
在青少年階段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就是解決個人的「統合危機」,以便承擔青年期的責任。根據心理學大師艾瑞克森的理論,所謂的「統合」,意思是一種「知道自己是誰、正前往何處、以及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之堅定、連貫的感覺」。要有好的「統合」包含著許多重要的選擇:我想要從事什麼樣的生涯、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價值?信仰?我是怎麼樣的男人或女人?等重要的探索。青少年的「統合危機」,就是他們思索「自己今日的模樣」與「未來想要(應該)成為的模樣」,在尋求過程中必然有的混亂、焦慮。
5 V3 T: g1 Y, l4 {9 x+ p$ i: X  f5 E" b- m2 r. _0 w( W4 j, q- }' s
一再延後探索的結果,會使得少年的「統合危機」與迷失感,延長到成人時期。大學生沒有學習動機但一直在考研究所、不斷「延畢」的社會現象,就是缺少探索的青春期後遺症。
9 K1 A6 ^3 ]* l. v: Q# a
8 \  C8 l( ~4 p- k& }/ F懷仁全人發展中心青少年戲劇治療工作者張志豪就接觸到很多沒有目標方向的「小遊民」。他看到一路優異的明星高中學生,一向只和課本互動,一個小挫折,突然就對生命失去意義,變得沒有目標,很疏離,成績一落千丈。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郭乃文,則把大學生比喻為一棵樹,她總覺得有些樹不夠漂亮,也看不出是椰子樹或榕樹。「因為他們沒有去找出自己的意義,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哪種樹,」她婉惜的說。
2 U/ m8 Y. V& z, g& ~- t1 y  s7 U
7 V3 x3 ]$ c5 r* |0 _" L) J0 _: K( y1 @- C$ x( C. n7 Y6 |  E

. y" g7 r" G* N* y畫出自我肖像, P% g8 a4 P! k
自我或生涯探索,不只是狹隘的「職業探索」,也不是表象的參加技藝訓練課程,而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哲學問題。青少年階段必須透過各種機會與嘗試,從不同面向:價值、人際關係、個性、興趣、外表、性別、成就等畫出自己的肖像。青少年時期的認同不見得會保持一生,但發展出健康的認同對未來的改變,就有彈性與適應力。2 S0 _) M& r4 Z  c( ?
. V8 ?( a7 Q4 L5 v+ H  W/ G  Z
自我探索不是一個現在就要決定的標準答案,而是一輩子都要面對的思考。但青少年必須跨出第一步。「我愈清楚自己,就愈能做選擇,培養自己能發揮的地方,和環境相合的機率也比較高。即使選錯也沒關係,我知道如何調整。如果只能被環境選擇、不適合就被淘汰,我會很容易覺得自己很差,那樣的被拒絕經驗,不會帶來成長的契機。」長期研究國中生人際關係的師大心理輔導系副教授程景琳分析,在選擇愈來愈多元的時代,「認識自我」的能力,比以往更為重要。
4 H& ?1 s8 K' f0 I1 {3 N
2 S  B  @$ ?2 f% L, x4 a. [面對如此重要的「關鍵成長期」,父母和師長,應該怎麼開始?學校和家庭,應該做什麼準備?7 I& v0 C5 a; a0 z1 J
5 p8 U; A$ T4 ?. n
成人該做的六件事+ K, f$ `. }3 z' [! e, o
建構一個充滿「建設性探索」的環境,成人可以開始試著做六件事:
. l7 j9 z# W4 `0 ?" s1 t/ b) a
( I! D" p- }2 _0 P5 b1 V( ]* S& I
. z; \! s) @* x; Z2 m& b/ f$ P" y7 ~* B
一、給少年「選擇」的機會,也經常問他「選擇」的理由+ u8 R1 S: U. S; y

1 T' S% z8 ]+ I; X% T選擇,使人成為自己的樣子。程景琳強調,成人需要經常和少年們討論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瑣事:為什麼吃這個不吃那個?為什麼喜歡這個朋友?為什麼愛這個偶像?「選擇」背後原因為何,從中幫助孩子們澄清:你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覺得什麼最重要?在不同的事件中學會自我定位。太抽象的題目,也許讓少年一時不知所措,但談論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決定」,更容易讓孩子解釋自己的想法。* v; X" y1 W0 A2 [7 U

( |5 u$ r  ]% [# d4 ]7 \  b親職專家楊俐容也建議,常常和孩子聊「你學什麼東西比較快?」「你覺得自己哪個學科表現比較好?」「你覺得自己很不錯的能力是什麼?」是能刺激少年了解自己、觀察性向的好方法。
6 ^' S. g$ y7 B+ K9 j- T" U+ E
9 k# K- z+ d2 k. J; T: N! H「『我』的概念,是累積出來的,」程景琳解釋,國中生認知能力比國小強,但又還沒有高中生成熟,經常無法清楚完整表達比較抽象的想法。因為說不清楚,於是化約為「不知道」、「沒有」、「還好」三個常見回應。這時候大人應該放下「管束」的欲望,回到「關心」的立場。5 o6 A- k. J+ e( [0 ?' [" N1 h
: P6 z$ k# _+ [" {9 ]

( d5 O( `7 V4 H0 A0 I
$ G2 t# o; l$ O/ K! r# L9 {台北市信義國中輔導室資料組組長許維峰強調,大人在過程中一定要忍住「只想講不想聽」的習慣,放下「談話一定要有教育意義」、「一定要解決問題」的執著。孩子就是希望跟大人像朋友一樣「沒有營養」的聊天,當信任與認同關係建立,孩子遇到問題,才會主動趨近,請求幫助。( K' S! ~7 w. A2 r6 i) G7 L' B

& w- A- q0 r/ [, P二、給少年更多「團體經驗」:
0 `8 |: @* D' c! ^; W7 A- P
1 G+ {7 {! b* c! J4 t' F" x! a發展心理學強調,青少年的「自我認識」,是從社會互動中產生的:別人怎麼看我?怎麼評價我的能力、興趣、外表?我怎麼與別人相處?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一個人的「友誼品質」,是形成「自尊(self-esteem)與自我評價最強的決定因素之一。
# l1 H! s- A  J8 j5 X8 \, S0 M# K# w0 h: A$ f& H$ [* ]
團體生活也是培養人際相處、情緒發展很重要的練習機會。也因此,讓少年有更多團體的活動和經驗,不該成為「次要」的課程點綴,而是幫助他們成長的關鍵作為。
* T8 y" F  Q) F2 L( D7 M+ x+ R9 K4 {: x" k, `" J  J3 \
新竹光武國中規劃了極具特色的「自然探索課程」:上山、溯溪、下海,帶學生從團體活動裡建構能力和自信。課程結合冒險和服務,孩子騎自己組裝的自行車環島,沿途不但自己修車,還帶著科學教具去借宿的小學示範教學、免費修車、舉辦音樂會。" m9 p5 |5 e' b) f; j# u- a

$ O2 k  e5 M# c. Y十年來,負責規劃課程的林茂成老師看到探索課程的正面效應。參與探索課,要花很多課餘時間,但是「孩子沒變笨,反而學會時間管理,學習觸角更廣。」林茂成賦予他們責任,讓孩子長出自主能力。到三年級規劃讀書,上課專心程度、受干擾程度降低很多,有助學科學習。更讓林茂成驕傲的是,這群少年進了高中都一定參加國際志工服務。「這樣的孩子進大學不會玩四年,對未來很有規劃,有很強的企圖心,」他非常有信心。
; O- {; o8 A; S, M
8 c3 w" k) k% G$ W( o, |! B' D+ E7 A# j' S2 b: }; l) D0 l
' u9 P. o( g  [
三、累積少年「為一件事」、「為另一個人」去努力的經驗/ M# s& b+ T5 T, H  h. x1 H, V& }# D

$ c- a( d( ?/ G5 Y0 b這一代的少年在充滿聲光刺激的優渥環境中成長,卻比過往更容易覺得虛無。青少年戲劇治療工作者張志豪觀察,社經地位、弱勢邊緣的孩子容易走向幫派與吸毒;社經地位好的中產小孩容易網路成癮,變成小王子、小公主。有些成績好到一個極致的中學生,也很容易陷入虛無感,因為他們的「自我建立在薄弱的數字上面」,差一分就挫折。他輔導過一些要割手臂自殘、流點血、有些痛感,來證明自己真實存在的「乖小孩」。
# R/ o7 u$ x$ g2 ]
7 s- b* p( d/ _& D/ X/ {張志豪強調,在少年需要「統合」的過程中,如果只認識狹隘的自己,看不到別人的需求,就不容易有反思的經驗。在教育體系裡缺乏「為一件事」或「為別人努力」的意義感,青少年無法體會服務別人之後的快樂,大於網路闖關或考試得高分的刺激,就很容易感到「沒意義」。8 G: h+ C8 C+ F8 W

& E" O  D0 h% g6 a4 P$ _' I透過「為別人服務」的經驗創造意義感,是少年自我探索最美好的機會。
4 M0 Q  v  F/ U+ T9 z; B) q; `2 V/ s& \& B
在豐原開鐵工廠的張筠睦送給兒子的小學畢業禮物,就是帶著他去尼泊爾做志工。二十幾天,全隊最老及最小的父子兩人,在泥濘中替尼泊爾村民開出一條森林防火線、忍受水蛭上身、到小學帶動遊戲、宣導婦幼衛生。生活一向優渥的兒子跟著打掃、做飯、睡在只容一個睡袋長的地板上,看到尼泊爾孩子在小小五燭光的燈光下寫功課。「孩子沒有親身體會過那種貧困和匱乏,珍惜、節儉的教導,完全聽不進去,」決定留給兒子磨練和服務能力的張筠睦說。他也在那樣匱乏的情境中,看到好像不懂事的孩子體貼、細心的優點。( ]! [. E& F/ f6 I7 ~" |& Q

( Y3 n& I7 y$ N4 F: W& ?# R$ h  g/ z1 m

/ K8 S. D; {$ y6 D/ z四、提供少年足夠的留白
' M, ~/ L# G- Y2 E: w% Y
  w% w$ F) Z) h! J華人的文化裡,父母看到孩子閒著就感到不安,希望替孩子養成繁忙的習慣,把時程排得滿滿的。塞滿「外部期待」,使得孩子跟自己對話時間、體會自己的時間變少了;於是對自我的記憶就變成大部分來自別人的期待,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q+ R6 |% P) i4 A* D1 N: R
+ r% a, |% @8 [% ?* B
如何讓孩子依照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一件事?如何讓他安頓自己、找到自己?成大副教授郭乃文提醒,要給少年留白的機會。留白不是表面時間的空白,而是一種不被外在要求、訊息佔據的狀態。8 G' h' t* }: N' v) c% b# L
; U  [  v9 z% J
「留白就是給自我感留一個機會:我感覺到我,我想些什麼,追尋自己有哪些改變?」她形容。自我感也和同理心有關,如果你能感受自己,就能感受別人。: S1 J" x, Z9 A2 E. \, v

( Y/ c) L' z( `  s有標準答案是一個很大的壓力。留白就是無所為而為,沒有目的性,就不會太在意自己的表現、別人的看法。無所為而為做出來的事就是自己最滿意的。郭乃文建議,每天至少留二十分鐘陪小孩,不做任何安排,不要企圖改變他,無聊也沒關係,看孩子會怎樣安排。「孩子一定會離開你的掌控,愈掌控,他就離你愈遠。放手,他的能力才能出來,但不能突然放手,」她說。
, ^# {; @$ ]4 Y. v1 i! T& w6 ]6 l
5 @% e- ]# x3 I" q; f. w% ~
' Y, f% A) F; W0 y* p8 Y) R, N: f6 Q5 l+ W1 \
五、陪伴、傾聽、等待,給他尊重與支持
$ y( I5 o5 I5 G* R5 I5 q! B/ E8 x' X! f6 n+ @  K
青少年很容易給人叛逆、耍酷的印象。但是,叛逆不等於變壞、耍酷不等於不在乎。大人要能深入體會少年「不是不想,只是做不到」的心情。6 p8 S; r* |5 U+ V. a4 P8 i8 J  h

; o7 C4 P  k6 o) o. ^台北市信義國中輔導室資料組組長許維峰九年來「用心去和孩子相遇、陪伴」。他看到青少年耍酷的幾個理由:注重外表、更注重別人對他們的感覺和看法。他們因為不知道要怎麼做,或正在恐懼,所以裝酷。有時是很在乎、卻故意裝得不在乎。5 c5 `$ ?9 Q3 t& @. P

; }( O7 r  v. ^0 }: j5 R: \6 n許維峰舉例,有些學生七、八年級沒好好念書,基礎不好,到九年級才來拚基測,但自己知道已無能為力。他曾經在九年級的班上問,要念公立學校的舉手,有八成的孩子舉手;但當他問:覺得自己做不到的請放下,竟然有七、八成都放下了。許維峰知道他們想拚,也在乎,痛苦的是「在乎卻做不到」。
+ P2 @7 S  b% a2 X& e% Y' P' |4 D1 a" {- K( z$ O
於是許維峰宣告只要學生有需要,他願意像健身房教練一樣,為學生量身訂做讀書計畫。結果四個月下來的午休、放學討論時間,有四百個同學來「求助」。
4 D5 V* {& Z: N1 P8 o" o1 q0 ^; S: @& F- A
陪伴,說來簡單,但是大人常著急的想替青少年解決問題,而忽略過程中的情感支持。
  x  u1 z) u5 F! ^: ~
, @* _6 y+ m: ~- y8 C1 N許維峰曾經陪伴過國中生度過很多個假期。「我一開始以為,要成為一個好的輔導老師,一定要提出解決辦法,」他說。但他曾經遇過孩子坦白:「跟你說了也沒用」,但還是每次都來找他。他體悟到,孩子感動的,是大人願意陪著他們走過這一段。2 Y: s4 `/ [  e4 |2 u+ r9 f

1 e) t7 z: a$ }, y, Q" U4 W# `- V5 G+ `7 t$ _# D
- o3 d4 T( o. Y$ C0 X2 x
青少年難免會犯錯,他們要透過衝撞、偏離常軌的行為去探索、試探自己。專門研究青少年的輔大臨床心理系助理教授陳坤虎則分析,有穩固的依附關係,孩子的青春風暴就度得過去。「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九○%的青少年會回來,」他肯定的說。
9 P# l. |  L. G  k$ k2 R# k. f
* P! K/ N5 L3 A' x  A0 l《當孩子的生涯顧問》一書強調,青春期階段的家長最需要耐心和同理心,記住孩子正經歷心理、情緒和社會的巨大轉折。支持他們的需求、幫他們建立責任感,如果他們表現的很可靠,要適時讚美並賦予更有挑戰性的任務。8 s5 s. {( o$ s4 N5 K: t3 `
+ D( C4 o% _% j# G
六、提供典範
7 A( q$ v: k/ }0 m# K* X5 q4 _3 u7 V, {- `# ~% F# D% Q6 w
成人是青少年模仿認同的對象,父母、老師建立的典範效應影響很大。《當孩子的生涯顧問》作者建議,父母或成人可以經常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涯探索歷程與故事。工作中哪些時候令你覺得滿足?你對人生的價值觀是什麼?你經歷過哪些失敗或成功的生涯轉折?
5 v3 m, k  W' }& r+ k' q
) k3 D, z! [$ F5 R楊俐容也提醒,父母可以邀請不同工作類別、專長的長輩和青少年聊聊,他們在各自的工作上有哪些甘苦,重視哪些職業價值,試著讓孩子思考,「未來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追求什麼樣的夢想?」( W, ]; @7 c) Z" s7 T
: S% F; Y4 [0 U9 Y7 p  ~0 A
青春期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最後也最重要的一段旅程。提供身教和人生典範,然後把主控權轉移給孩子。
! s; @" J- o& |! F( x. d3 w
+ Q+ p4 Q) i8 W8 J; {" C1 l1 z& p
7 `1 X2 K( g% H! X. G& Y3 q) ~3 F1 Q
2 d3 ]  o; n# f5 y「生涯探索不會是一門『做結論』的課程,反而應該說是一門『發現問題』的課程。它的作用是觸發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重新思索,而不是換一種方式去規定我們的人生。它的功能是讓我們發現打開心靈之窗的工具與方法,而不是直接給予一條人生的便利通道。 ) U) n' d, `( K, P5 Z
$ Q* R4 M/ ?! M9 i6 Q2 \
所以,請勿期待在這邊要找到什麼傳統式的答案。如果我們找不到好問題,就別想找到好答案;但如果我們找到了好問題,也就不必再去找答案了。因為,『答案就在問題當中』。」
* ]& J( r- I% o8 `1 V  U8 d  d  c0 C: x+ H1 k6 W
清華大學通識課的生涯探索學程目標,清楚的為探索的無限可能,做了最美麗的詮釋。
3 `8 v2 o8 H* Z
6 Z* j- ?3 ?. Y5 m) N; G7 t自我探索不會隨著青春期結束而停止,但是愈早開始,路徑就會愈清晰。這一代父母普遍「晚熟」,更體會到提早「裝備」孩子的必要。人生不知道會在何時遭遇到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關卡,陪伴孩子深耕自己生命的根,他在飛翔路上就沒有恐懼。當他起飛時,大人要做的,就是耐心守候和衷心祝福。* l: T5 Z$ C1 \9 {
雲林製造台灣毛巾值得您的信賴
營業時間:AM09:00~19:30
每週六日:在三峽區民權街21號

23

主題

38

好友

1540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672
在線時間
314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1-7-26 13:54:50 |只看該作者
這些學者的來自歐美社會的教育理論,是否能原版復刻在華人世界,是有相當多的疑問的,先撇開這些華麗的教育夢想,現實的問題是,在現在國中還有升學壓力的情況下,看看現在的大學生程度有多優秀,有沒有看過,唸到了大學,理工科都快畢業了,問他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是啥,他可能只聽過牛頓是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而頓悟出有地心引力這種光怪陸離的傳說。
$ y: Z9 _- w  l0 x* K/ m4 s當然也不否認真的有優秀的學生,但是問問第一線的大學教授,現在學生的程度和以往相比,是好還是不好,我想答案很清楚的是 : 不好!
8 }  q& i* s& n6 Q  E/ T! u" ]% \第一,現在的國中和高中課程過於簡化,導致本來應該要再高中或國中學會的內容,都向後遞移。 第二,現在學生外在誘惑變大,例如線上遊戲就是很好的例子,相當容易讓學生沉迷下去,這是在還有升學壓力下情況就如此了,若沒有升學壓力下,你想,情況會減少嗎?  還是說,各各都是可以練成出國比賽的電玩高手?  第三,家長若在小孩大學教育之前的課業方面,都推給學校、老師,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別人,而只需要付學費,這種結果往往在上了大學之後,想拉都拉不會來了,但是也別擔心,現在大學如其多,只要有錢有閒,一定可以拿到文憑的。0 h3 U( D* y( u# H) n4 m
有些事情是可以用很美麗的話語包裝個很美的夢想,但是記住,不食人間煙火的"專家"所編織出的遠景,永遠是不切實際的。

305

主題

42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4313
在線時間
3291 小時
3
發表於 2011-7-26 22:04:03 |只看該作者
這是很好的議題,卻是很難的問題
樂在生活,活在當下

33

主題

23

好友

180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023
在線時間
259 小時
4
發表於 2011-7-26 22:40:46 |只看該作者
這真的是很重要, 也很艱辛的工程.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