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212
- 閱讀權限
- 50
- 精華
- 0
- 威望
- 33
- 貢獻
- 9779
- 活力
- 9154
- 金幣
- 41844
- 日誌
- 1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1-9-27
  
- 文章
- 8353
- 在線時間
- 4416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dingding 於 2011-4-3 16:14 編輯
1 |( n6 o: W! D
7 z( o- l% r7 C6 \' T4 r$ A2 \回覆 jennysue 的文章# L$ X, b3 a- @2 |: I( Y' I3 }
' t( E4 M7 e& N* M5 i
人畜共同傳染病“貓抓熱”
# X* D) u: p- v2 A6 G' G6 b4 i1 } z4 v1 Q; R4 b9 E$ e+ X8 f2 l$ c
提供者:內科‧感染科 樓震平醫師提供1 m- d5 q3 ]/ h4 U7 Z
/ r. u, I ?/ A( e. O/ l# [
時下年輕人愛飼養貓咪當寵物,尤其是年輕小女孩及女性喜歡與貓咪摟摟抱抱,玩得開心甚至過火。
4 }) Z! W1 J8 G7 l, {/ m) H3 ]2 D2 a; A5 G3 C9 S( ^
但在報章電視媒體上常可看到因被貓咪抓傷、咬傷而感染貓抓熱的報導,例如標題:「獸醫被貓抓傷,感染貓抓熱」。/ V. z$ b, G4 F* h- U: G; ^
a8 J8 E0 G9 G( U4 Y& Y U
某日門診病患中,有一位30多歲獸醫自述日前被診所送醫治療的貓咪咬傷,起初不以為意,但約兩星期後出現頭痛、發燒、頸部淋巴結腫大疼痛及全身不舒服,自行服用抗生素沒效,後經感染科醫師詳細訊問病史及身體檢查,發現抓痕而查出貓抓熱,再又對症下藥才康復。! g9 c! Z* x! w3 W! A
* X; R% ]& t& |, z- M6 D' r1 I
致病因:
+ f9 U$ }+ T0 Q" L% Q
2 p4 F, e4 d$ k5 f9 P) p貓抓熱是由一種革蘭氏陰性菌(Bartonella henselae)所引起,一般相信人類大都因與貓咪玩的時候,被舔到、抓到或咬到染菌而致病。
' H; O& h. |7 Z j- F' g. o! f' d6 |
貓抓熱較常引起的症狀包括:頭痛、疲倦、持續高燒3-5天、併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 A+ }" O: X+ C6 B- B. Z
. F G$ b( m2 a3 |1 U5 z+ x r診斷: |$ S( N: I* R
' y/ C6 V6 @" j8 w: K' b5 d9 m
貓抓熱為美國最常見造成幼兒及青少年局部淋巴腺病變的原因,但在台灣地區很少有報告。診斷貓抓熱以往都僅以接觸史及臨床症狀為依據,目前需加上經由 Indirect immunofloresceneAutibodytestIFA間接免疫螢光抗體法驗出Bartonella henselae抗體。另外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及病理科於民國92年曾報告一例抗體陰性而藉由連鎖聚合 反應PCR確定診斷的病例。
; H) C! @0 T, \ p# E: b% k }. A$ k" W2 y- V2 X
貓抓熱好發的季節為夏末秋初,但因近幾年天氣變化多端,有時因暖冬而延後流行的季節,就醫時,有飼養貓咪且經常與貓咪玩得親密也需告訴醫師以列入鑑別診斷。
/ l5 L! ~0 ]" m5 @$ K6 @: e4 i% \+ `: S, J* [
貓抓熱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醫師診療後需在時效內通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 [" L/ z2 h4 G, F3 E
3 d) Q6 |& B# n治療:貓抓熱為一良性,自限性的疾病。大多數的病患感染後沒有症狀,且不自覺不適,亦不需抗生素治療,但少數人會引起全身性反應,典型症狀包括:持續性發燒、頭痛、局部淋巴腫痛、倦怠等,即需抗生素治療。教科書上建議嚴重病患可使entamycin注射治療,亦有報告建議 Doxycycline 或 Erythyomycin,加或不加rifampin來治療。
. p2 \8 F2 |$ }2 c# Q4 N* {" x& W1 c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與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於民國94年曾報告一篇“台灣中部地區貓抓熱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貓血清抗體陽性率為60%,菌血症盛行率為22%,感染之重要危險因子初步顯示為包括小於一歲幼貓、跳蚤寄生與流浪貓。2 K& c/ h* H7 x$ ~# s+ \0 g7 P
/ N& F! d/ `% I4 _. b8 N總之;建議家長最好不要讓小孩靠近流浪貓,飼養寵物貓咪也要每週洗澡除蚤,另外被貓咪舔到、抓到、咬到的地方,最好立刻用肥皂或手部清潔劑洗乾淨。另外,抱完寵物或接觸過小動物後,無論是否有人飼養,都應該清潔雙手。# E8 K. H% P; u x. F6 Y
* m% ]0 M' Z7 m% z0 E物舔臉 恐染貓抓熱# G9 m: P! M5 @" H! C* \
台灣流浪貓8成帶菌 孩童少接觸
3 E+ I$ h3 {1 J, H5 O2009年 11月20日 可能會引起敗血症的貓抓熱,其實不一定要被貓咪「抓傷」才會得,若是被帶菌的貓舔到,自己身上剛好又有肉眼難見的傷口,病菌仍可能進入體內而發病。抵抗力太差且是5歲以下的小朋友,是感染貓抓熱的高危險群,除了每周要幫貓咪除蚤之外,也不要讓孩子靠近野貓,因台灣的流浪貓帶菌率高達8成,應特別小心。 報導╱楊琇雯、賴深水 攝影╱楊明龍、施偉平# E4 }0 R6 g& T: e Q
; `6 E/ S; |9 ]8 x$ O( E! l; c貓抓熱是法定第四類傳染病,需要通報疾病管制局,但因多數人染菌後不會有症狀或是症狀在2、3個月內慢慢好轉,不治療也不會怎麼樣,所以很少人會做菌血培養、被通報。但如果是抵抗力很差的小朋友,跟貓玩在一起、睡在一起的機會很多,不小心被抓到、舔到也沒有說的話,家長就要注意連續3到5天的高燒症狀了。若持續發燒又頭痛、淋巴結腫,都應趕快帶孩子就醫檢查。 : t9 |5 W# f( G0 [) L3 p
) {' B& t% K2 h& V/ X9 r9 o要了解
8 N6 \# V9 _3 G/ i7 D4 d' k+ l# u3 o+ t
9 e0 j5 I. u# r- U0 a$ _( o2 i8 ^* E3 d$ z/ N1 n5 y2 P9 ? ~
0 a- K5 @" m: o) B5 n*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