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10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116
- 活力
- 4476
- 金幣
- 9849
- 日誌
- 29
- 記錄
- 188
- 最後登入
- 2020-5-11
  
- 文章
- 1308
- 在線時間
- 526 小時
|
3 \: j% R1 s; \【聯合報╱馬國鳳/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暨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 2011.03.12 02:20 am 5 Z# _; A7 g7 ~6 }9 |( t K1 M
7 Q3 z) C/ G& k4 p! c7 l& ^7 r
9 q0 D0 C- I! v6 o/ v日本仙台外海於周五當地下午約兩點四十六分,發生震源深度十公里的淺層逆衝隱沒帶規模8.8的地震。由於震源淺且在外海,因此除了強烈的地振動外亦引發海嘯。造成仙台市受十公尺高海嘯的侵襲,日本沿海及亞洲其他環太平洋地區沿岸,皆受海嘯的侵襲。
3 w3 p# O7 G1 g4 ^; \' o
/ t6 ?9 u- F) ~% E a: J+ Q6 M日本位於三個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歐亞板塊)的交界帶。此次地震為太平洋板塊隱沒到北美板塊的地震,而在此8.8地震之前兩天,已陸續發生許多大規模地震,其中三月九日發生規模7.2地震,並在同一天發生許多規模六以上的地震。以一般經驗說來,大多判斷此規模7.2地震為一主震,沒想到在隨後二日發生更大的8.8地震。
/ |; W- i" T0 q$ i B6 G& J1 a
Q) w7 J' e/ t: f. \地震目前並沒辦法預測,而日本深知其國家處於重要板塊邊界地震頻繁,且歷史上已發生過許多巨大型外海地震。所以在防震減災及海嘯預警皆投入許多研究,並將防震及海嘯知識,深入民間的生活中,各級學校定期做地震及海嘯演習等。此次規模8.8的地震一發生,其氣象廳即發布海嘯警告,並通知沿海所在區域,海嘯將到達的時間及其可能的海嘯高度,使其他區域儘早做預防,降低海嘯的災害。
# ^$ J8 X5 \7 N" }
( v8 c4 g6 a) }+ R- A* p. \+ Y雖仙台市沿岸因靠近震源,海嘯預警時間有限,所以十公尺高的海嘯,造成仙台市重大災害。但與2004年蘇門答臘地震相比,雖然此次地震規模小於規模9.5的蘇門答臘地震,此海嘯預警的發布,降低許多其他區域的可能海嘯災害。
4 Z5 `# k8 O' A' q, Y3 y- N5 }& g% z* e4 p6 i
除海嘯災害外,在離震央約350公里的東京,亦感受強烈地振動,且為較長週期的振動。此長週期的振動對於較高樓層的建築有較明顯的影響。日本由於知道其地震侵襲的機會相當高,所以在過去幾年,陸續在政府補助下,進行房屋建築抗震補強的工作。雖然目前還不知此地震的傷亡情形,但本人相信,若此地震發生在其他國家,災害將一定比日本嚴重許多。
( m1 u; Z( e# x: w
4 s4 c& X A* B" l2 F' }: M地震發生時,太平洋地震海嘯預警系統,亦發布太平洋沿岸的亞洲國家海嘯預警。海嘯預計在地震發生後約三小時抵達台灣東部,所以花蓮及台東皆為警戒區。海嘯的傳遞,主要為依海底地形傳遞。其傳遞時間及振幅可在海嘯抵達前,依其海底深度作計算。在評估台灣地區的海嘯危險度時發現,台東的成功鎮,因其附近外海的海底地形的影響,因此東部外海的海嘯,易於成功鎮集中。台灣相關單位皆已獲得預警的警報,希望民眾皆能配合,以減少可能的災害。5 K. G% Z2 J/ c( l$ ~$ c/ @ |
5 [# b" x. t0 V- }- R
台灣與日本相同,位與劇烈的板塊碰撞帶。但台灣地區與日本相比,許多較老舊的建築,並未有防震補強法規及計畫,委實令人擔憂。0 a/ [1 d- V( {- p
3 v4 U% D2 [8 m7 z
台灣東部外海的琉球海溝,在1920年曾經發生規模八的大地震,此大地震亦可能引發海嘯。此種近海地震的海嘯,太平洋地震海嘯預警系統將無法即時給予海嘯預警。因此,台灣必須發展自己的海嘯預警系統。對於沿岸的海底地形,做精確的測量,以助於海嘯預警計算的精確度。現今氣象局在宜蘭外海即將設有海底電纜,此設置將可幫助我們獲得相對較早的海嘯或地震訊息,提早發布預警,但若此電纜有更長的延伸,將可爭取更長的預警時間,降低地震及海嘯可能帶來的災害。
9 C+ s, E+ a: i- j
; |- V- f: {( J7 M" ~ g* j& Y9 \【2011/03/12 聯合報】@ http://udn.com/+ y+ C, k& _6 h, |& P/ I
" s( E, X0 o' j* B1 O( G.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