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409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1562
- 活力
- 7524
- 金幣
- 32085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0-7-9
 
- 文章
- 197
- 在線時間
- 297 小時
|
聽阿銘哥(AMG)講教育~第三講2 H# ~2 v' t0 d8 \) H
3-3 「核心素養」的教育如何在中小學落實呢?, v3 k: E5 `$ K% a/ g$ _
8 t* v$ t, Y6 b, W ' v/ {. @# F+ N" R7 J9 Z- K0 Y# [
) y: x( ^$ ?3 T( m( k
有句話說:「系統不能拯救自己」,所以我不僅常常「系統思考」,還常常往外看,希望不會被關在系統裡面。
* Z: m; W8 x, T: w5 W7 R6 {
( I$ {9 I: \' C9 N% ]$ x! C/ b我記得大學上邏輯課時,第一節課就講「真理」,老師問:「太陽從東邊出來是不是真理?」全班都說是,只有我說不是,大家都很訝異,問我為什麼?我說:「這是地球人的觀點,如果從別的星球看,就不一定是!」" e0 Z8 d b }1 F& q
! w& |7 J- e4 k- o, P) W- ~* u( o
我覺得,教育翻轉,不是只有把課桌椅翻來轉去,或者老師學生,在臺上台下之間換來換去。談翻轉,不只要有系統思考,還要有外部思考,不然會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4 d' J: O% I. c+ y$ }+ i6 S
9 L, g; x- x' w: s/ ~3 \! }& p: L5 C對於核心素養如何落實,我覺得我會有幾個機會:第一個是校訂課程,第二個是教學評量,第三個是班級經營。我覺得,對老師來說,你不要把它弄得那麼複雜,就是一樣、每天日常的三件事,課程、教學和班級經營,不要翻天覆地、上山下海,老師會覺得「又來了」,看你能撐多久!
- U1 M+ e6 [' T% r: \2 d0 k% E, L
C( T" v$ v" U6 b2 u9 g# w第一個校訂課程,就是彈性學習課程,其實這個在九年一貫時期就有,只是大部分都變成主科的延伸,就是數學加一節、英文加一節、國文加一節等等,然上的還是這些升學考試的課本。
6 p; \7 {3 t: y) l8 o$ ? F
$ I& a: n) p$ h& S6 n2 E9 y要扭轉這個當然不容易,不過包括升學制度已經不採計在校成績、會考考綱不考本等這些配套都有了,我們現在是比以前有機會。
% y ]% B# _6 M
o. u2 z! @. Y- a2 x- k目前,我們是國英自數社等所謂的「主科」都加了一節課,但不是課本的延伸,而是創造一個新舞台,讓學生有機會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透過實踐轉化成真實的能力,繼而變成一種素養。2 a! P2 F) N5 v
h- e' {2 b' g) N7 ?9 X# [# m. Y
例如,國文科多了一節「專題研究」,學生必須運用國文課所學的聽說讀寫和邏輯思考去研究他生活中的日常事務或者國際大事等。做了幾年之後,我覺得學生蒐集資料、解讀資料的能力有提升,而且分析、推論能力也有成長,最重要的是,對班級、對學校、對自己所住的社區更有感,碰到問題,就自然會想透過研究來分析原因、擬訂對策,我發現,這就是一個從知識變成能力,在內化成素養的歷程。
+ m: p/ B+ h: w& ~8 P
/ x' R. W b# j8 h" j學生沒辦法直接把課本變素養,「校訂課程」就是一個媒介和機會。
4 d$ V e6 D' c" c$ ]3 z3 j: N7 Z$ N, D- H8 v7 J4 K
第二個,教學評量,我都一直覺得讓老師從教學去翻轉教學,是很困難的事,因為親師生關注的不是教學,而是考試,我們通常關注的不是這個老師會不會教,而是學生考得好不好,甚至以學生考得好不好來斷定老師會不會教。9 e- r; e; ]5 i* y
% @2 C( Q2 X, K) O$ u所以我的翻轉起點,反而不是教學,既然大家都重考試,那就從考試來。我一直在帶著老師衝撞段考,包括次數可以改、形式可以改,甚至也可以各班自辦,因為升學已不採計在校成績,所以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全校統一的段考,而且這種統一的考試為了求公平,就只能考紙筆測驗,怎麼考得出所有學生的所有能力?
" x& m. R7 E4 m2 j, A" X
7 q3 N2 }, p5 z+ E* p& B$ v4 `我們學校現在已經有老師雖然有參加學校的段考,但是只採計一半,另外一半她自己做動態評量。我的觀念是,反正三年後要到高雄,你要坐高鐵、搭飛機、或者騎腳踏車一日雙城,可以自己決定。. i3 u1 l2 m# h( [- w n
8 _* X' R/ l$ m+ L( e所以,解構段考也是個機會,它會讓老師和學生瞬間「原力覺醒」,有更多機會和可能去轉化、內化,談素養會比較有可能。" v2 i& S+ X5 O: [2 K
% V1 ` W; |" f) @- {第三,就是我們每天都在、但一直被忽視的「班級經營」。其實,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因此我們是把班級經營當作「社區總體營造」,我們叫做「校園夢想家」,鼓勵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目標和夢想,然後每天的生活,就是結合親師生的資源和努力實現夢想的過程。我們有班級種小麥田、認養生態池、或者為小學部學生說故事等。為了達成夢想,他們需要不斷求知、創新和展現能力,而這個過程,他們不只服務了學校,也發展了自己。所以自主行動在裡面、溝通互動在裡面、社會參與也在裡面。做公服,不必遠求,而且它是每天的、日常的,所以它有機會變成一種習慣,甚至一種素養。 所以,雖然我們是所謂的「前導學校」,但是在桃子腳你看不出有什麼風起雲湧,老師就是日常的三件事:課程、教學、班級經營,以前就這樣,以後也還是這樣。素養,就是素素地養,因為大魚大肉吃不了多久,幾餐就膩了!所以桃子腳比較是「不改而改,不行而行」。 |
-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