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0474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1
- 貢獻
- 268
- 活力
- 889
- 金幣
- 4899
- 日誌
- 44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6-12-1
 
- 文章
- 717
- 在線時間
- 130 小時
|
龍袍是指皇帝的朝服,上面繡著龍形圖案。繡有龍形圖紋的袍服,是帝王專用的禮服。皇帝專用的袍,又稱龍袞。因袍上繡龍形圖案,故名。其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
& E1 h+ q" y- E: l% A/ {8 z) |8 L+ V# ?* M+ s( l# ~
根據頭條網報導,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 。龍數一般為9條 :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繡『水腳』( 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據《蘇州府志》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曆29年(西元1601年)宦官孫隆到蘇州充當稅監,督造龍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緙絲製成的龍袍。因龍袍上繡紋以龍為主,故此得名。
`# P* n9 u: n9 \2 H6 k
: v c" j5 m( F8 c5 Q' ^活躍在電視劇上的各種皇帝形象穿得基本都是黃色的龍袍,其實一開始中國古代帝王龍袍並不是黃色的,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誌。據《禮記》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袍服更是五花八門。6 |. v4 H& Q3 d& O% M
% I( a( t3 b# O7 D進入封建社會後,皇帝所穿的『龍袍』也並非都是黃色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因為秦始皇對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深信不疑,認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當然是水克火了。
# ~+ T( n; T0 S
. z* H1 t* p1 w! \$ N- u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為木,色青;南方為火,色赤;西方為金,色白;北方為水,色黑;中央為土,色黃。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
, m4 V2 s$ j0 q* |" o/ q; r* U3 R2 I3 o
到了西漢龍袍主要還是沿襲秦朝龍袍的特點:『以水德居,服黑色。』到漢文帝劉恆時,開始棄用黑色,『漢文帝十五年,服黃色;十六年,服紅色。』據《史記•孝文帝本紀》記載,這是緣於劉恆認為大漢王朝應『協於火德』。晉代時,轉而崇尚金德,以赤色為貴,所以晉代的皇袍採用的都是大紅色。
& P3 W& L0 r2 q9 `* v' S+ T) ]* K f" B6 b2 V( W" x3 d) b6 P
) |8 u- \" e" x) J2 B
# V# ] }' b% U5 m3 U9 e" O到了隋唐時期,開始真正流行黃色的『龍袍』,由於當時崇尚『以黃為貴』,『黃袍』成為帝王的專用衣著。據《唐六典》記載:『隋文帝著柘黃袍,巾帶聽朝。』柘黃,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黃色,也就是杏黃色,但在當時還未禁民間穿著黃色服飾。
- B* K4 W* H) p7 A+ t) Z' c1 K
5 D2 \4 D/ G- \6 h5 _唐承隋制,《舊唐書•輿服志》記載,此後的天子穿赤黃色的袍衫,而臣民『仍許通著黃』。真正在民間禁用黃色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間,皇帝不願意和一般人同著黃袍,於是下詔『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據宋代王楙所撰的《野客叢書•禁用黃》記載:『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止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
& g1 O& c( P; Q
, l; S1 m$ r( v5 @/ y" l9 _5 n; \. z據《新唐書》卷二十四《車服志》記載:『至唐高祖,以赭黃袍、中帶為常服……禁臣民服。』並規定了其他官員袍子的顏色:三品以上為紫,四品五品為朱,六品七品為綠,八品九品為青。唐高宗李治更於總章年間頒詔強調『一切不許著黃』。同時在隋唐時期,因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體現出唐朝政權的鞏固與強大。在服裝服飾上也達到空前繁盛時期。隋唐時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圓領袍、衫,上自皇帝下至雜役都可穿著,為當時的常服。此圖為穿對襟、闊袖便服衫的帝王。
' O. @/ r+ g6 C8 ?
) x# E' N' d2 W) }, ^" S- } q: F3 t2 G5 T7 h; w; s
! b) l9 _2 t8 R% Z4 X
黃色的『龍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開始於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西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8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節度使趙匡胤等掌握了軍權。西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行至陳橋驛,趙匡胤手下眾將便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跪拜在地山呼萬歲,擁立他為皇帝。 W* b# M. I7 {- l* _) C. V/ Y8 ?3 b
% q' m ]0 ^* z2 p
到宋仁宗趙禎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配製花樣。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黃色亦為皇帝專用。宋代皇帝朝服——本圖為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黑舄圖。這種服裝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皇太子在大典禮時也穿這種服裝,冠用十八梁(名『遠遊冠』),與此稍有區別。
: r1 n( e! L* [ o! j
) u: I/ P% z1 U: Y# _9 u* o; m% |2 \2 R8 c& ]; a9 L. u
, N; U, O* r. J7 K
到了元朝,按《圓史輿服志》記載有:『服白粉皮則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此像為白金答子暖帽穿錦袍的皇帝。( C \5 u) ]+ \$ n1 [
6 L0 L; r2 M/ h2 a, E6 J/ X4 j6 t: i( D$ \& D
W) Q+ Q$ v) K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為主,上繡龍、翟紋及十二章紋。明代的龍,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種動物的局部特徵,頭如牛頭、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蝦眼、鼻如獅鼻、嘴如驢嘴、耳如貓耳、爪如鷹爪、尾如魚尾等等。在圖案的構造和組織上也很有特色,除傳統的行龍、雲龍之外,還有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名目。
& P- C e; G8 Q+ @6 U1 }3 a7 n5 U) O, F0 v1 c; [
! i, j6 O+ D8 W5 C% z) E1 }. Y( \0 ]0 u/ s' I" ?! P+ c" b
清代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繡有九條龍。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清代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
8 F) x# c( H+ n2 ]! y- ?# n B" W3 d
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龍袍,是上下連屬的通身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用的常見禮服,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帝王服飾。帝王們穿著的龍袍,在現代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敬畏與神秘的感覺。% Y) o+ E, @+ t2 c3 P
e: f* |3 ?1 _2 l- x
7 m, d) ?2 c+ M4 A轉貼網路文章# I' r$ j" F7 g8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