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2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常閒聊] 社論-正視世代所得、財富分配差距擴大的隱憂

[複製鏈接]

26

主題

30

好友

4081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812
在線時間
543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9-25 15:22:41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今年1至7月的「實質」平均薪資4萬6786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1%,不僅是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薪資也倒回16年前水準。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就有三分之一要繳交房貸,如果在台北市則更得節衣縮食,房貸就占了每月家庭收入的四成五。( |1 _* n8 x/ n' j
( u/ M& }; s' H: t  m1 S, ]" C
以今年1至7月的「實質」平均薪資4萬6786元論計, 雙薪家庭年收入為 NTD1,122,864, 以30坪的房子, 每坪50萬(台北市), 房貸利率3%, 房貸負擔率才是45.6%. 若以今日(20130925)台銀的基本放款利率5.036%(2.896%+2.14%)計, 則負擔率將提升為55.4%, 更遑論若基本放款利率調為1997年(19970925)的7.15%,  則負擔率更將提升為65.6%. 這是世代劫富社會型態.
  U, P) S  j6 u! U$ R1 J ( w7 I+ k( S$ y. P  B* X: U
1至7月實質薪資 倒退16年 | 財經焦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80788.shtml#ixzz2fsZX1FTB
& x' C% q4 v* {- ^: w
* p, W$ b+ a1 l0 c1 ~; D  J3 B0 j: D
社論-正視世代所得、財富分配差距擴大的隱憂! _+ m1 d* G) W1 Q* k# b; y# ?5 E5 a

5 F( d6 \5 L0 f& B. k
, ~0 O2 V! c6 b% |: p% ^' P, f7 \工商時報 本報訊 2013年09月24日 04:10
$ e1 S% `8 V# I% J  X' r
# f6 b- _% r! N- f0 y內政部日前發布今年第2季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國內房價仍居高不下,一個家庭一旦買了一棟房子,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就有三分之一要繳交房貸,如果在台北市則更得節衣縮食,房貸就占了每月家庭收入的四成五。& w9 s) v! x2 w! A7 ?- P
這份調查說明如今台灣購屋者的壓力逐年升高,如果購屋者是年輕人,其壓力更在上述數字之上,因為今天台灣年輕人的所得還比不上十年前。依據近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未滿30歲的青年人,其一年的可支配所得平均只有36.6萬元,低於民國88年的38.0萬元,而這筆逐年下滑的收入在連年高漲的房價、物價下,更顯得微薄寒酸。
6 ~0 V1 J1 j( t. }7 ~9 f
- |) B  g9 Y2 k( c* w9 Y. o我們過去常認為今天的年輕人是戰後最幸福的一代,他們出生在繁榮的民國70年代,他們的童年伴隨著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冷氣、冰箱、麥當勞、百貨公司、兒童樂園到處有歡樂的笑聲;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台灣外貿、所得經常呈兩位數成長。但誰也沒想到,當他們在民國90年代長大成人,揮別校園走入社會之後,台灣外貿減速、所得停滯,經濟每況愈下,所得退回14年前,但房價卻連年狂漲至歷史新高。
* M- ~5 `1 Z% H6 z1 e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大家經常聽聞國人平均薪資退至民國86年的水準,這是指經物價指數平減後的「實質薪資」,而非貨幣所得的「名目薪資」。事實上,以名目薪資而言,近年國人仍是略有成長。但年輕人的處境則是連「名目薪資」都在倒退,如我們前面引述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統計,他們的可支配所得(名目)竟然還低於民國88年。須知,名目薪資倒退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世界上鮮有一個國家的名目薪資是長期下滑的,但這卻發生在台灣的青年人身上。3 H% \8 k# z5 q7 C$ s
  z4 s% n0 L# H6 G
另一份勞委會的調查也顯示年輕世代的困境。101年甫踏入職場的年輕人起薪,其中具大學學歷者為2.6萬元,低於88年的2.8萬元,而具碩士學歷者3.1萬元,與88年3.0萬相去不遠。台灣過去五十年,從沒有一個時期像現在這樣疲困。民國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年輕人薪資是逐年提升的,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舉例來說,民國76~81年這一期間國人薪資平均年增率高達12%,即使扣除物價漲幅的實質薪資平均,每年也以8.5%的速度成長,對照近10年年輕人的處境,實有天壤之別。
% F/ U9 n5 A1 H% v# b
$ w0 l( K$ T9 L0 g% p9 ~從88年到101年其他年齡層的所得也是下滑的嗎?根據家庭收支調查,45~54歲這一年齡層的平均可支配所得,由60.1萬元微升至60.6萬元,而55~64歲則由51.9萬元升至58.2萬元。相較於一、二十年前,中壯年者的處境不算好,但仍明顯優於年輕人,從所得的觀點來看,兩世代的差距逐年擴大。, ]- N0 V7 u. c* e
年輕人除了薪資所得與中壯年世代相差日遠,其所擁有的資產也與中壯年者差距愈拉愈大。試想今日房價如此之高,年輕人薪水如此之少,欲求一安身立命的房子簡直已成遙不可及的夢想,經濟稍好者也許買得起,但每月薪水入帳後得拿出四成去繳房貸。在沉重的房貸壓力下,還有何能力去消費,他們不去消費,台灣經濟何來成長動能,這些年台灣已然落入這個景氣的反向循環。7 G: K! Q% c( A

1 Y" }6 Z4 N3 N7 Q5 G) x% d  p7 S  q年輕人果然買不起房子?我國目前雖有家庭收支調查、住宅人口普查,但相關世代間的統計仍相當不足,惟我們仍可由人口及住宅普查裡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依此一普查,99年台灣總計807萬間住宅裡,34歲以下年輕人所擁有的住宅數量僅占8%,四分之三為45歲以上的中壯年所擁有,而擁有兩棟以上的富有族群裡,同樣四分之三的屋主皆屬中壯年。財富集中在中壯年人口的情況,極為明顯。
5 ^8 P; A  z" E. a: |, k1 `
2 p) ?! u8 V' g: u事實上,年輕世代還能擁有8%的住宅,這其中固然有靠自己胼手胝足購買的,但也有一定比例是靠父母資助的。換言之,年輕世代的貧困,遠較我們所看到的數據更嚴重。但遺憾的是,台灣兩世代間的所得、財富分配擴大的情況,並沒有引起決策當局的重視。也許代際的所得、財富差距可以藉由父母對子女的資助而自然產生重分配的作用,但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這種代際間的重分配效果還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不無疑問。而當代際分配擴大、高齡化社會到來,加上國內經濟停滯不前這些因素糾纏在一起,其所可能產生的衝擊,非僅是經濟面,還有社會面。如今台灣社會衝突不斷,政府聲望急速滑落,青年對政府的不信任,明顯皆與世代間的資源分配擴大息息相關。5 O$ Y$ D, S  J* K
; @' X9 B: R8 m! p  C+ ^! \
過去政府談到所得分配、貧富差距,總是把重點放在貧、富的族群,從未正視世代間的差距正在擴大。世代差距的擴大所引來的不滿悲觀情緒正在感染這個社會,我們籲請馬政府在因應當前政治紛爭之餘,也要思索代際之間的分配問題,建立代際間的基本國勢統計。我們也期盼國會正視代際財富差距擴大可能的衝擊,以代際分配的正義來檢視「年金改革方案」。今日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待世代差距日大、摩擦日深,屆時再行補救,恐已時不我予。
% u9 Y  c) s; N: a) ~' P. `: S! _; u+ c! s9 b  U* A& h

6 e7 }4 n. v8 D6 x2 r  B: V
寬容與厚道是台灣人文化重要的基石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