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212
- 閱讀權限
- 50
- 精華
- 0
- 威望
- 33
- 貢獻
- 9783
- 活力
- 9154
- 金幣
- 41903
- 日誌
- 1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5-9-13
  
- 文章
- 8354
- 在線時間
- 4416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dingding 於 2013-9-1 13:32 編輯
( D0 p; x- U d洪阿民 發表於 2013-9-1 12:32 
0 u8 r& t, e6 W4 d' ]( d- S國外的溫度、濕度,以及集合式大樓蓋的密度和棟距都和台灣不同+ ]" }% A9 j$ e; U7 {! Y
實不宜相提並論 ... ; C2 d: q1 \9 K: a+ e. X+ R
+ D, z2 I' u$ D$ U% T
這讓我想起新加坡及香港地狹人稠的居住環境
$ N% P! \9 |/ n0 ~: D, G: Y
' N5 @9 \7 i' e. o& s+ i7 z* q2 E1 G) R
〈旅遊的滋味〉新加坡式曬衣法
1 F4 o' B L E" s3 d$ _/ }0 S2 p
3 p- C$ t! T1 m' L, B7 l新加坡獨樹一格的曬衣方式,成為遊人眼中的另類風景。
* d9 f ^1 [5 R. B. A" n9 N造訪新加坡的遊客,必對市中心一棟棟摩天大樓印象深刻。萊佛士金融區的大廈群、濱海灣區現代造型建築,一片壯觀的天際線形成遊人心中的新加坡印象。這些畢竟是商業及觀光區的建築,至於新加坡人下了班回到家,是生活在怎樣的房子裡呢?
4 e* b! ~7 H0 r" P1 b
0 m. D, g9 Z0 |4 e" Y \這天行程來到巴耶利峇站附近,因迷路不小心闖進遊客鮮少走訪的住宅區。此區房子多為1~20層大樓,周邊有規劃完善的停車場、運動場、公園綠地,環境清幽。這就是所謂的「組屋」,之前台灣住宅議題正夯時,曾有媒體報導過。新加坡為了解決住宅問題,自1960年代起由政府出資興建組屋,有計畫地以合理價格賣給資格符合的國民。目前全國有逾8成的人住在這樣的組屋裡,且自有率高,落實「住者有其屋」理想。% b/ F m# u; O @
! x9 l7 _1 n' @$ c s: v( Z
抬頭望向眼前的住宅大樓,很難不被一個有趣的畫面吸引。這裡的房子沒有後陽台,住戶要曬衣服,用的是窗戶旁外插的幾根鐵桿,將衣物穿過再夾起,就懸空晾起來。起風時,一片五顏六色「衣海」飄揚,甚是壯觀。這種方式不只在一棟大樓,似乎整個新加坡都是這樣曬衣服。為何會有這樣的設計暫不可考,但推想與其寸土寸金、空間不足,加上四季如夏、陽光充足的原因有關。稍晚回到投宿的旅店,心想,若旅館可提供幾根鐵桿,讓遊人體驗這新加坡式曬衣法,說不定也是個有趣的賣點哩。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