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556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1031
- 活力
- 4639
- 金幣
- 15124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0-11-18
 
- 文章
- 142
- 在線時間
- 275 小時
|
什麼基礎實力?
" G; B5 E" U) W& o& C+ r9 i w都是抽象的能力:觀察力、創造力、想像力、理解力、感受力、表達力、統整力、美感。另外一部份是態度:專注、熱情、耐心。
2 E% }; s: ^- h. q
! h, f: B- N8 q! \% e基礎實力怎麼來?從生活來。從這裡大概可以看得出來,父母的社經地位對孩子終身成就的影響力。
/ E# m( s1 ~) o: i- F9 `' i, }/ \1 f
當你帶孩子出去玩,晚上在旅館附近看到滿天星星,你會怎麼說?2 V. \. E0 n2 X8 ?6 h) Q3 p& T
媽媽說:「好冷喔,趕快回去睡覺!」爸爸說:「快一點,林書豪快要開打了,趕快回旅社。」還是說,全家在那邊看天上的星星,談談自己有什麼感受、感動?這樣的描述就會轉化為感受的能力。
! {# ]: Z3 d* p2 n8 e' _ a0 m( x6 f" w) v7 l
你每天跟孩子聊今天學校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他就要整理今天學校的事;他講的過程可能不是很完整,父母還會提問,他還要再澄清、描述。這是一種話語品質。另外一種話語品質是:「今天在學校好不好?」、「還好。」、「功課多不多?」、「很多。」、「那你還不趕快去寫!」" x: \3 H L2 M8 X5 h
9 L8 p! ]! r0 s7 U/ l2 f與父母的相處、對話,日積月累會成為孩子的生活。孩子每天跟家長接觸,他對各種事情的感受、他的思考言談的品質,一點一滴的形成;十幾年與父母朝夕相處,成為他內在的基礎能力。所以他能否有真實的想法、真實的感受,能否把腦袋裡的思想做整理,透過話語做完整的呈現,都和父母有關;他怎麼跟人溝通,對很多事情是不是有豐富的感受力,也和父母有關。' x! \3 k+ j& j& r, y# R
l! D: n% U3 {/ q2 f+ o5 _和孩子聊: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9 U7 U3 J- ?; p( e- w" i
鼓勵孩子自我探索吧女以後升學的路實在太寛廣了,縱使你現在在升學的路上跌一跤,還有機會站起來。比如說在強迫分流的清況下,也許一開始我沒有去到我想要的地方,但我有機會再回來,因為現在全民念大學,滿街都是博碩士。你是不是需要把人生都花在學校以取得學位來證明什麼?還是你繼續念的理由其實是要慢慢找到你想要的東西?這兩個意義是不一樣的。8 L# U" Q5 o- R
父母可以跟孩子聊,他期待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孩子小時侯就可以常思考,在他做很多決定時,他都可以去想,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如果一開始就有自我探索的歷程,他大概知道要往那個方向走,在有限的範圍裡嘗試,會比他亂嘗試好得多。/ S' l r- n* A
現在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我覺得這很可怕。為什麼他不知道?因為我們的教育沒有提供足夠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的機會。孩子因為在學科學習上有些挫折,比如說數學考不好,就以為自己數學沒有天分,但那是真的嗎?也許他根本就很有數學天分,只是那老師不對勁。怎樣透過基礎實力的培養,讓他在探索中比較了解自己的能力,我覺得這是爸媽可以再跟孩子有多一點討論的地方。
6 D. t( G% z( j# `再來就是察覺自己的學習,也就是「後設認知」---我的學習狀況目前怎麼樣?哪些學得好?哪些學不好?為什麼?如果孩子從小在每次的學習中,父母都有帶著他察覺自己,做這樣的檢視,他的能力可能很早就培養起來。1 J# c! \: j% V0 S+ {
但如果你不帶著孩子做這樣的事情,他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這種能力。% u+ d D+ d1 X9 S
|
-
總評分: 金幣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