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839|回覆: 3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不要捉弄孩子--尹建莉

  [複製鏈接]

18

主題

7

好友

216

積分

國小生

Rank: 3Rank: 3

文章
76
在線時間
50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7-26 13:32:56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本帖最後由 BonnieYu 於 2012-7-26 13:39 編輯
% I9 E; x' c4 `" Q- p6 u' y$ A7 u# l3 F- _% c  J  a
今天看到的一篇,很有感觸~
- K" }* {9 ]9 C1 `& S9 ^4 l% o% q
9 U4 ?; f% R8 n0 [不要捉弄孩子—作者:尹建莉 (節選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l& L/ }* \+ p+ _% V
4 f  y5 s  d. H' \  B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卻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 o; k9 A7 a# s7 K
( ]/ b% o8 o5 e* u& r6 n  e成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 m8 }, ^! L/ c6 K1 u, h! f
7 y% ?3 k+ a+ r7 x, U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 F4 Z, x7 p* L% A) J) Q
: e, L1 V% h; x8 K4 n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經常是成長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9 D5 E0 O% e; q/ O, m6 g
- N* ]+ C, g) {: K% b8 G
***& Y0 `! b+ @: T/ w. Q1 C
圓圓上幼兒園時,有一階段我工作特別忙,就由她爸爸接送。她爸爸單位離幼兒園很近,幼兒園放學早,爸爸接上她還不到下班時間,就把她帶回單位再待一個小時才回家。
5 \# c6 |1 T* A4 P/ G) k" e* P: w9 D  I
他辦公室幾個人當時都三十歲左右,大家處得很好,也很隨意,經常互相開玩笑。有兩個同事很喜歡和圓圓說話,但他們不是正常地和孩子說話,總是把她當個小動物一樣捉弄。比如裝出很兇惡的樣子,強行要來抱孩子,孩子嚇得直躲,他們則樂得哈哈笑起來;或者煞有介事地要圓圓喊他們“爺爺”,孩子不懂事,就叫了爺爺,逗得辦公室的人都笑起來。我可以想像是,當時圓圓一定從大家的表情中感覺到了什麼地方錯了,但又不知哪裡錯了,她一定很惶惑,很不安。再後來他們又讓圓圓叫爺爺,圓圓不叫,他們就假裝生氣,說你這個孩子不懂禮貌,弄得圓圓不知所措。
( @3 I5 m% v7 P+ B) Y
5 \6 M* n: j8 i她爸爸也不喜歡別人那樣逗圓圓玩,但也許是覺得這只是開玩笑,也許是因為對同事不好意思,就沒去強行製止他們。 ( \- {! ?: c  W  R/ H6 t
' D, t/ f% P; T7 s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孩子那麼小也沒有能力把她的不快告訴我。結果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圓圓和外人打交道時流露出不自信,說話時不像以前那麼大方了,經常是想說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猶疑躲閃,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時。這讓我有點著急,但一下子也找不到癥結,就反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在生活中更留心讓她多和別人打交道,培養她的自信。 " Q: x/ p0 X* S5 {( T& m2 e6 Q
' o" W5 _# ]' m* Q, ?+ s3 }
有一天,圓圓和她爸爸從單位回來,我看出圓圓有哭過的痕跡,問怎麼了,圓圓說:張叔叔說爸爸不要我了。說著又想哭。她爸爸解釋說,他下班前到院長那裡開個會,會議比原來時間稍長些,到下班了還沒結束。那個張姓同事就對圓圓說:“你爸爸和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吧。”說著就做出要拉圓圓走的樣子。圓圓被嚇壞了,大哭起來。這時,我才知道他們經常捉弄孩子。
' D$ O' Z6 P2 s! W7 X% p" l* P: O7 ^3 v' M+ H0 B! L& Y9 V
我當時很生氣,責怪先生不懂得保護孩子,氣頭上說要剝奪他接送孩子的權利。先生雖然對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滿,但他不認為會給圓圓帶來什麼影響,覺得我把這件事看得太重了。我後來多次和他談到這事,和他分析孩子的心理。他從事實中也看到了影響,圓圓有兩次從睡夢中哭醒來,問她做了什麼夢,都是說夢到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給孩子帶來多麼深刻的恐懼啊。 3 M0 I7 w+ B  U
; k# Q6 q; D, U6 Y
她爸爸終於意識到這事對圓圓的影響,也非常懊悔。後來我盡量去接孩子,真的“剝奪”了先生接孩子的權利,主要是我不想讓圓圓再見到她爸爸單位那兩個人,不想喚起她的不快。她爸爸也真正注意這個問題了,偶爾因為我實在忙顧不上接孩子,他把孩子接回單位,也絕不允許同事再捉弄孩子。我和先生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寧得罪同事,絕不“得罪”孩子。當然,單位同事捉弄孩子並沒有惡意,看家長不願意,以後就不那樣做了,所以也不存在“得罪”的問題。
% w" H( Q- d8 X- o" W, _
: g5 W; }) k/ G4 r0 B“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經常是成長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 o9 R/ U4 \8 p; }' ^- {. P5 k7 o/ X* u; E6 W2 h
我看到一位媽媽洗完一塊床單晾起後,順便和她兩歲的小兒子玩一種叫“眊兒”的遊戲。她和孩子分別站在床單兩邊,互相看不見,然後喊一聲“眊兒”,兩人就同時從床單左邊或右邊探頭去看對方。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頭能和媽媽碰面,而媽媽的目的是每次探頭都不讓孩子看到。這樣,媽媽有可能這一次剛剛從左邊探了一次頭,接下來的“眊兒”還是從左邊探頭;以孩子的判斷,媽媽剛從左邊出來,這下該到右邊了,就跑到右邊,結果撲個空。這樣可能來回撲幾次空,到終於和媽媽碰上面了,孩子就會樂得大笑起來。尤其是媽媽使了小計策,剛從左邊出來,又從左邊出來,而孩子已學會判斷,通過猜測,兩次從同一邊出來,連著臉對臉地和媽媽“眊兒”上了,孩子為自己的成就感興奮不已。
/ M& `# [# W6 |
% \' e. F7 O7 g1 I& D2 y8 Y% Z4 |捉弄孩子,則是成長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 H  {4 j1 o8 }5 Z+ v. M; [; r- `9 W

" C7 A: H% A. F; T: `7 `- W例如大人手裡拿著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提條件,讓孩子說一句甜言蜜語,如果孩子不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樣子,直到孩子說了,這才滿意地把東西遞給孩子。還有的大人以嚇唬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雞雞之類的動作。或者看到一個小女孩極喜歡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來,說丟了或者被別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來。 * v; Q: {- n1 X" j" z5 T  K

% ^6 M# }% z6 F! d8 @成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 k# F% t6 _9 @- @: _0 C4 b- @$ Q

, ^' Y9 H$ [  }0 D- v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5 E; M2 b% A# u2 Q
8 \( I5 _3 U& }% ?2 U+ h( U3 g
現在的都市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體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們捉弄孩子的思維方式還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場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對象。這些捉弄行為表面上看已不那麼粗俗,但它們與上面那些捉弄行為的野蠻性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對孩子的不尊重,和對兒童心理的不體諒。
; M! _% q! |6 H' v
3 m& S* w. z: D8 j( R4 f2008年1月2日晚上我看到北京電視台有一個節目,邀請了來自河北的五胞胎,四女一男。這五名年齡只有四歲多的小傢伙健康可愛,齊齊站在演播室中間,一點也不怯場,都是滿臉興奮的樣子,他們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饒有興味地坐下看節目。 0 d# N- j% l3 z6 T, y9 `
' _6 a; T2 D0 m' G
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中誰最愛告狀”。五個小孩子聽了這個問題一臉迷惑,開始都不確定地亂指,後來有的人看別人指誰他也指誰,最後就統一到一個孩子身上,那個被確定為最愛告狀的孩子一下顯得無所適從,她肯定感覺到了自己不是個好角色,樣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 O0 n. M  o& O# q
/ E, _% d/ Y, O: {, }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是“誰最愛打別人”。孩子們開始又是亂指,中間還有互相揭發,最後又統一到一個人身上,那個“最愛打人”的孩子一下子顯得很難為情。 / M6 e5 Q! g* d# b" a2 ^+ A

" O! Q& n& f, o,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是“誰挨爸爸打最多”。孩子們仍是猶猶豫豫的亂指,到最後統一在一個孩子身上,被指到的孩子立即變得不知如何是好,臉上是說不出的尷尬。 / P1 ?5 _7 d! ]
& m. h, f( ^0 I1 g7 O. w
主持人和觀眾都被孩子們的樣子逗樂了,沒笑的只有這幾個孩子。他們的關係已被挑撥,大庭廣眾下被貼上某個標籤,他們都不像剛上場那樣輕鬆,變得緊張起來,有些不知所措了。 3 }& u  h7 b+ I! c

! V3 S* H  ~$ p1 J接下來,主持人拿上來一個非常漂亮的書包,說只有這一個書包,問孩子們給誰。孩子們明明都被這個書包吸引,他們看這書包的眼神充滿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得到這個書包。但是,他們剛才已有被貼上壞標籤的經歷,他們都想表現得好,就開始互相推讓,都說給別人,沒有一個人敢說給自己。指來指去,最後決定給老大,老大拿到書包很高興,其他幾個孩子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老大也許在一瞬間感到不妥,咬咬牙讓給了老五,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當主持人誇獎她時,小姑娘一下哭了,萬分失落和委屈。主持人故作驚訝地問她為什麼要哭,孩子哭得說不出話來。
. Z. P8 P/ O9 ]0 F6 j' q4 s7 F% e" d+ A) S9 A( u" `; n, V( u
這時,那個愛說話的伶俐的老三打圓場說“她是覺得老五好,才哭了”。觀眾又一次被老三的“解釋”逗笑了。 2 M& F$ H' u, x

9 `/ ^& p- }! Y  f8 {9 B節目就這樣一直弄到孩子們哭也哭了,虛假的話也說了,個個心裡七上八下,主持人才拿上另外四個書包,孩子也終於破涕為笑。 ! [0 `1 f" l  Z5 p! e
2 `* ?6 J7 |2 m2 F8 w/ @: y! p9 S
這個節目的目的是什麼,他們設計這些問題和環節的用意何在?實在搞不明白。我沒再往下看,離開電視幹別的去了。否則我鬱悶得也想哭了。 * `0 |9 m" X$ i' D0 {
  `  c' l- B0 i" ~0 t
寫到這裡,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這首詩寫得太好了,所有的成人在面對孩子時都應該牢記: 0 J" ~+ \! `! w' s2 ^7 t

9 r- F& }9 u7 y0 D* _人人都說小孩小,
' V2 n: q( I# i1 ~小孩人小心不小,) R- ?$ E) V4 r
你若以為小孩小,
/ V8 H: S( g1 s9 {: u! W你比小孩還要小。! D/ e% o6 d# b. m
/ p6 v4 J: Z/ v+ @8 g9 q/ K
已有 12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paula825 + 1 讚!
艾薇妲 + 1 感謝有你~
志翔 + 2 讚!
小小 + 2 我也不喜歡別人捉弄我孩子吔!.
阿蒟 + 1
大頭妹 + 1
freeboy + 1 很好~我喜歡!
yachung + 1
芊芊 + 1 很好~我喜歡!
lyc337 + 1 我牢記了,不可犯同樣的錯!

總評分: 金幣 + 16   查看全部評分

245

主題

28

好友

3800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903
在線時間
1499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7-26 13:44:32 |只看該作者
很棒的分享!!!

0

主題

13

好友

4776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115
在線時間
954 小時
3
發表於 2012-7-26 13:57:55 |只看該作者
孩子的事我都會認真看待~

605

主題

52

好友

5216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673
在線時間
1993 小時
4
發表於 2012-7-26 14:09:23 |只看該作者
感謝版主分享這麼棒的文章!
  Z6 b5 r8 i$ M) C& _* u考慮要去買這本書來看囉!

2

主題

5

好友

5168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5
在線時間
387 小時
5
發表於 2012-7-26 14:12:51 |只看該作者
看完這篇文章,就想到我的老母就是這樣損小孩的,我現在長大了,知道以前不敢站在眾人面前的原因就是會一再被糗。很多大人是需要被再教育,但我們無法改變任何成年人的想法,只好『見不賢而內自省』,自己千萬別耍小孩,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講重一點的話,那樣耍小孩,很缺德!!!

111

主題

3

好友

2773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514
在線時間
929 小時
6
發表於 2012-7-26 14:17:36 |只看該作者
推推
/ E4 v+ I+ i' @8 e& j" [
) b/ q, `( u% X0 `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1.2
3 i8 G# p. i0 V( A( q這兩本書都寫的超棒的!!

5

主題

89

好友

4647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社區
琉璃仙境
文章
1415
在線時間
303 小時
7
發表於 2012-7-26 14:22:19 |只看該作者
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我的露天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09033138439

18

主題

7

好友

216

積分

國小生

Rank: 3Rank: 3

文章
76
在線時間
50 小時
8
發表於 2012-7-26 14:32:53 |只看該作者
lyc337 發表於 2012-7-26 14:12 / e8 M' u1 M" k4 y5 A# T% X3 p$ ]
看完這篇文章,就想到我的老母就是這樣損小孩的,我現在長大了,知道以前不敢站在眾人面前的原因就是會一再 ...
1 E0 B9 u7 N7 s; E" e

# Q9 E' K! k# ?是啊,看到這篇文章我也是當頭棒喝
$ U  Q( q" z, B+ B1 n+ _* ~. {7 C3 r" r" u3 |5 b+ P& ^
但很幸福的是我們活在資訊非常豐富又快速的時代! @8 T. s8 o! m/ a
( O8 }" L$ U& ?2 o+ k; E3 R- h% k7 l
不像老一輩的都用傳統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或是以自以為對的方式來對待
3 J( ?4 M/ {# l# O2 S
5 y9 d1 A$ ^3 [從很多的資訊我們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和警惕自己( M8 q& G& b+ h  g$ \" j. @$ C. W

& U( `* R( X5 t  r9 G現在的我們和孩子是很幸福的

1

主題

1

好友

123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22
在線時間
24 小時
9
發表於 2012-7-26 15:12:03 |只看該作者
多謝熱心分享. 一定花了許多時間來打這篇文章!!!6 i4 o% c9 ]& M/ W/ y! K
希望我們這些"成人"都有學習的心, 從有問題的小孩, 年輊人, 身上看到我們的缺失而勇於改進...  `% a! G& X4 [/ E7 e( G

50

主題

75

好友

393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938
在線時間
1397 小時
10
發表於 2012-7-26 15:38:57 |只看該作者
以前小時候常常被小舅捉弄,我直到現在還對他狂笑的樣子很生氣,真是變態。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