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298
- 閱讀權限
- 25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307
- 活力
- 492
- 金幣
- 1884
- 日誌
- 50
- 記錄
- 7
- 最後登入
- 2017-5-15
- 文章
- 65
- 在線時間
- 61 小時
|
聰明爸爸育兒術' k$ ` x- O1 ^ k, G8 V8 r
" k, y& i+ _4 d7 P$ h) C
媽咪寶貝 8月號 NO.1468 a, q! v) \7 M. Z- p
採訪撰文/陳安琪' g8 _/ j& j8 c L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吳孟璋& u1 f! g+ `4 S/ B7 l
模特兒/俏皮弟弟育晨&溫柔媽咪靜雯&貼心爸比家才
1 f6 G* t k7 f7 D$ a- x4 {1 D攝影/Max fine art( 0927-607-915)4 U) ^# d$ ]% g: w1 c
7 g7 B7 S) `; b% f
! u4 a! Z. D g6 ]! O8 L" w. ?2 Q5 L或許是因為東方人的傳統觀念再加上刻板印象的緣故,在我們的記憶中,爸爸永遠是不輕言說愛的那一方。回頭看看我們的上一輩(約50~60歲),多數父親在孩子眼中都具有嚴肅、不苟言笑的形象,當孩子犯了錯總是投以打罵教育,將自己的關愛武裝起來……但是,當我們這一輩也晉身成為爸媽之後,這條不輕言說愛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在現代人的想法中,好爸爸必須具備部份類似於女性的特質──溫柔體貼、善於傾聽、有同理心等,有時候卻也忽略掉男性本身的個性特質,讓新時代的爸爸不禁大嘆「好爸爸難為」!" [" j7 Z8 ?4 T' X+ I
) {4 d s3 d4 L& ^+ U( }$ M
M- }: z4 v m9 l! i試著回想您的父親和家人的相處過程,是否也鮮少對家人表達愛意呢?仔細回想,小時候爸爸是否也曾幫你修好書桌的檯燈,或者在回家的路上順道幫你帶碗最愛的豆花?或許不好意思說出口,但爸爸總是默默用行動,傳達對家人最深切的關愛。
5 v% b! i6 M6 D
' n6 f7 C# a2 x6 ~+ u& a6 }了解爸爸的想法……( }( ~. ^* @8 H: O; w; w% W+ e
1 ] f' Y% t/ o9 j& @
一般人對於好爸爸的印象不外乎:「多花時間陪小孩,同時肩負起家中經濟重擔。」可是如果不能做到上述兩項,難道就是不及格的爸爸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吳孟璋解釋,或許出發點是為了維繫家庭(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但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常缺席重要時刻,被另一半或孩子埋怨也難以避免,甚至自己也會為參與不足深感缺憾。這兩項雖然看似平凡,卻也道出現代許多小家庭最為難的一面。1 |9 z4 S- F. b8 p1 z8 L* U: q
6 {; T* t" h7 L; N( [
家庭&工作,男性兩大壓力來源
) i0 _9 O0 |5 `0 O7 v2 x6 N' i男女常見的壓力來源各有不同,男性較容易因為工作、經濟狀況、家庭關係感到困擾,女性則較常尋求情感與情緒上的抒發。# ?' I* E$ h1 h8 f
家庭成為男性壓力來源的原因常見如:家庭與親密關係疏遠、找不到自己在家中的定位、夫妻因為經濟狀況不時起爭執等等;工作帶來的壓力往往是:與同事或主管間的磨擦、工作遭逢挫折、找工作不順遂等,都是很常見的困擾。
& X5 k3 x, D. d$ X! c6 D9 X
6 u3 Q7 N& _! t4 u3 a1 S' J夫妻家庭生活篇$ k0 d: @- T {/ E6 v
8 Z! q4 v6 b3 I4 S K1 k上一輩對於婚姻都抱持著慎重或較為保守的態度,但現代人對於婚姻的觀念比較開放,首先我們來看看,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在「愛情三元素」的理論中,第一個元素是「熱情」,尤其在一段關係剛開始的時候比例最高;第二個元素是「親密感」,除了熱情以外,兩個人可以談論很多心裡話、分享彼此的想法行為;第三個則是「承諾」,也代表責任感,是兩個人會攜手步入婚姻最重要的關鍵,少了承諾,婚姻也很難走得長久。' L0 U! a: R$ R/ X2 M! M8 a
' i h7 k( ~ S* q/ g5 s
結婚=熱情退卻?
, h# }6 F$ O. N q婚後夫妻間常見如價值觀的差異、金錢的使用、生活習慣的不同等等,從小事到大事,衝突都可能不斷上演,當生活中的磨擦變多,卻又因為忙碌而缺乏談心的時間,就容易感覺婚後另一半的熱情不再、婚姻或許只剩下責任,感情難以繼續維持下去。) I9 y% ~* X8 d& t9 q1 E
9 X; k) m+ w2 X9 ]
對另一半的社交生活不放心
4 V0 r( j# i* q0 M如果對另一半的社交生活感到不放心,「溝通」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法,不要因為不放心而任意查看簡訊、信件、日記,這些反而會破壞信任,畢竟隱私是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尊重,倘若因此鬧得不愉快,之後也要花更多時間修補關係。7 f( \' O0 ?4 Y# ]6 d
9 g4 O7 V H! D I. O舉例來說,假設你的工作常需要應酬、和許多異性相處,就可以和另一半討論是否需要定時撥個電話讓他安心、或者幾點前會回家等等,讓另一半清楚了解你在意的重點,設法消除對方心中的不安與猜忌、傾聽並尊重對方的想法,進一步協調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作法。
) k+ @2 Q! O" n' @( F9 b9 g
v- Z1 o3 U3 E3 Z傾聽並尊重對方的想法
# x1 p1 L" c8 n0 B2 G- \- i
: H0 {. `: z+ M" J/ X: F5 t成為另一半與父母間的橋梁
' d: K" t9 J6 x4 v6 |) J畢竟成長背景、生活習慣截然不同,婆媳問題也常被大家討論。在婆媳問題中,男性同時身兼孩子的爸、妻子的丈夫、爸媽的兒子,夾在中間需要許多智慧化解問題,吳孟璋心理師說,他看過最不好的示範,就是夾在中間當媽媽和太太的傳聲筒,將雙方的抱怨一五一十轉達,不斷增加彼此的導火線,問題非但沒解決反而還越幫越忙!
/ G6 @; I4 T) z9 A) p & ]" H$ ~( k6 X) y/ [5 L5 e
從婆婆的角度來看,家庭新加入的成員不但把兒子奪走了,還處處和我意見相左,但對太太而言,到了一個新環境新階段有許多事需要適應,所以這時丈夫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先扮演好傾聽的角色,讓雙方的情緒適度的發洩,阻止婆媳關係繼續惡化下去。婆媳關係如果未處理好很容易演變成衝突,其中,夫妻間的溝通尤為重要,畢竟改變媽媽既有的想法並不容易,但夫妻間若能有良好的溝通,就能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I+ g/ }( U0 M0 i: w1 \3 M' v0 m) K ) n5 W' _& k+ w: v1 l8 [& h1 j, A
身份不同,心態也要轉變
5 l! p0 X! {' _6 ~/ ]. H「唯有成為父母以後,才能真正體會父母的難為。」經歷懷孕初期的孕吐噁心,在9個多月的孕期看著自己的腹部一天天隆起,媽媽通常能清楚意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但反觀爸爸,如果對媽媽懷孕的過程沒有多參與,恐怕必須等到真正將小娃兒抱在懷中,才能真實感受自己身份上的不同。不管後續生活可能會為經濟支出擔憂、為教養問題煩心,但若是在得知新生命即將誕生的第一時間,每位準爸媽都可以以喜悅的心情不斷告訴自己,寶寶的到來是一件很棒的事,作好心理準備替自己儲備更多動力面對挑戰。& @! ~- [' ~# u
. T1 C' w3 P( m! K+ l- Q吳孟璋心理師表示,在孕育寶寶的過程中,媽媽不時必須承受身體的不適、一面擔心寶寶的健康狀況、另一面又有工作或家事需要處理……,無論在身體或心理上,都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準爸爸除了照顧好自己、減輕媽媽的負荷外,更應該要能理解孕媽咪的情緒起伏一定比以往大,更要多付出一些包容與關懷,如果可以,應該盡量想辦法陪伴媽媽進行產檢,多參與懷孕過程的點滴,讓孕媽媽感受陪伴與支持,也能幫助自己提早意識身份的轉變。
$ W5 _! r# Y2 m. [* b & m4 ]; f; A/ N! b3 v
給孩子穩固的成長環境
- i! X3 x/ U; @# F+ H3 l" s; Z小朋友對於情緒的渲染十分敏感,如果父母常吵架,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但如果父母間的關係穩定,連帶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穩定。希望孩子在穩固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和諧的夫妻關係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f2 t* B2 z0 I1 j$ f
) x5 [* Z0 Y$ k' S& e) Y* Q育兒訣竅教養篇/ R7 m/ Y( ^7 A0 D
' a- x7 I: N, Y+ T當身份從先生小姐變成丈夫妻子,再晉級成為爸爸媽媽,生活不再是浪漫的童話故事,取而代之鎮日被柴米油鹽醬醋茶圍繞,在孩子出生以後,又被奶瓶尿布填滿了空檔,你是否覺得這一切開始變了調,和原先美好的想像完全脫鉤?
, G( d/ ]1 `! a# { * }3 C* x8 Z. X
如何分擔另一半的辛勞2 s! {4 Y3 U1 H& g1 R
+ ~7 `( _1 \7 b, M6 s一同照顧孩子
0 M* h! c6 O% e' i7 i照顧小孩的疲累有時不單是身體上、更存在於心理,這時,如果另一半返家後可以分擔照顧的工作,哪怕只是花個15分鐘幫孩子洗澡、講20分鐘的故事、玩半個小時的遊戲,都可以讓另一半暫時離開休息一下,即便時間不長,也能感受到真心的支持,自己不是一個人為孩子孤軍奮戰。
; q- x% N! J7 y5 @, Q
% t( Q' c) y2 U5 b3 i5 _; l+ U以感謝的話語取代指責
6 u. g9 s4 t& d' f新生命是夫妻兩人共同創造的,所以照顧與教養孩子絕對不是單方的責任,有了這樣的共識,指責的話語比較不會出現。要維持一個家,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必須共同分擔,但如果需要另一半協助也不要吝於開口,讓對方了解你的難處,再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大部分的家庭中,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多半是以媽媽為主,但是當爸爸願意動手分擔工作,即便第一次可能做的不好,但媽媽還是可以多給一些鼓勵,比方說:「爸爸謝謝你,你把奶瓶洗得很乾淨!」,之後再提醒:「瓶口這邊比較容易髒,下次再多加強一下就更棒了!」以感謝的話語取代指責,爸爸聽了開心,也會更甘之如飴的付出。
9 A- j8 G# F' m9 O" U* v1 s 1 X% f+ \" ]' [: I: J# i- M
重質不重量的陪伴6 Y9 y) ^* [ P% i2 p9 }
不少家長因為工作的緣故無法時常陪伴孩子,有研究指出,如果能有高品質的相處,親子間的依附關係不會太差,孩子雖然年紀還小,仍然可以明瞭誰是和他關係最親密的人。
% I4 |- g) z. C* P8 U
$ k& B7 y% z# ~5 x( Y說到了爸媽對孩子的陪伴,媽媽比較偏向回應孩子的情緒,爸爸則是實際陪孩子付諸動作,舉例來說,當小朋友被蚊子叮咬,媽媽會說:「你一定癢癢又痛痛對不對?我們來擦藥!」,而爸爸會帶著孩子揮舞電蚊拍打蚊子,由此可看出爸媽會以不同的方式回應孩子的需求、給予支持。吳孟璋心理師也發現,有時孩子不見得會開口要求爸媽陪他玩耍,卻會不斷以動作吸引注意,如果這時爸媽可以暫時放下手邊的事物,即便是短暫花個幾分鐘陪孩子玩遊戲、或是一起坐下來吃點心,孩子都會覺得有得到父母正面的回應。
: b5 y3 {- c" f
( H; V0 Z2 r5 S" f黑臉不代表親子關係疏遠7 Z" d; v0 e+ }( K D
在親子關係中常扮演黑臉不見得不好,重點在於以什麼樣的態度扮演黑臉。舉例來說,你是總是用打罵的方式制止孩子,還是清楚的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爸媽都希望能和顏悅色的和孩子溝通,但孩子的反應卻不見得如預期,有時爸媽會因此而動怒,但回過頭來想想,這時的情緒是因孩子的錯誤行為而起,還是對他的不聽話惱羞成怒?+ ?! L) R1 `9 b3 M. W2 G
5 I4 I5 O4 k8 Z+ X* z8 O: a黑臉,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具有權威執行的效果(權威與專制的差別,在於有沒有執行過當),如果孩子當下的行為具有危險性,畢竟我們都無法承受萬一的發生,所以絕對有扮演黑臉的必要,才能保護孩子免於受傷。另外,你是否曾對孩子說過:「你再不……,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對孩子而言,這些話帶有威脅性,比較像在發洩情緒而不是扮演黑臉的角色。
, Q6 v5 y* C/ e B
7 _' E. t& j6 s* e適時稱讚孩子的優點7 `+ {4 z* h0 s: |$ X. d6 m+ Z Y" m: F
吳孟璋心理師分享,最近他和女兒正在進行一個「好貼貼」遊戲──可愛的貼紙對小朋友來說很有吸引力,所以當孩子乖乖完成一件事情就可以獲得一張「好貼貼」(也可以用口頭稱讚、擁抱替代,並非集滿幾張可以換取其他禮物),從「有趣」為出發點,孩子也會很開心的完成每一次任務、認同自己的行為、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要注意的是,不應過於誇張放大孩子的優點,也不以高價值的物質為誘因,否則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在意的是物質本身,而非重視行為的好壞對錯。6 V1 `8 g) Z4 j2 |% l, \: z
4 s+ Q( v% ]* j% ^+ p不應過於誇張放大孩子的優點
6 z8 _; q8 F5 o, l$ }
; L- u( N! E% k$ w: u先冷靜,後溝通!
7 b! f" c# a( m相信每位爸媽都遇過這樣的狀況:外出購物時,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直嚷著要買,最後在店家上演了又哭又鬧的戲碼。其實,如果爸媽不預期要把東西買回家,這時應該直接把孩子抱離現場,因為孩子正在情緒上,任憑爸媽說破了嘴也不會理會,等孩子情緒緩和冷靜下來,再進一步溝通也不遲。) u4 L0 N1 g* p7 ~) u
& B" f, Y3 ^" F
我還能為另一半做些什麼- a/ i8 c6 h: L3 r
& b+ h: R& {. }7 |7 n2 }
孩子誕生後,夫妻關係更要好好的經營,在生活裡是否可以替另一半做些什麼讓他開心呢?或許你會覺得自己不擅言詞表達,其實我們只是沒有表達的習慣,第一步可以試著重新燃起親密感,趁著吃飯時間或孩子入睡後挪出一小段時間分享工作的點滴、談談最近的煩惱,越了解彼此也會越放心,先做到無壓力的傾訴拉進距離,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其次,夫妻雙方要相互理解,明白對方一直很努力想做好父親或母親的角色,就比較能有多一些的包容和體諒,如果偶有溝通不良的時候,或許在氣頭上言辭比較鋒利,但要了解彼此最終目的都希望問題可以被解決,就能真心包容和對方一起努力!, X- a9 P2 }" N1 y( ]. F# g
9 C* R3 w: J: P: }
, Y* k& B* \/ V- C8 O3 c, B吳孟璋! v* e* `& A$ h7 A$ E* P+ o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b' S2 y+ ~( C6 A# x* u2 @3 w
* p3 z2 K) C) Y9 J9 I經歷:苗栗大千醫院失眠身心科心理師/署立花蓮玉里醫院臨床心理師
: X. m5 r% R, r {; `9 H- s; K7 C% j, f0 P m8 R( G W# ~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
4 b. ?) k$ C6 Q4 X/ b- y& i
* }4 O2 j8 L5 H% R專長:親職教養、兩性婚姻、親密關係與性別議題、性教育、性諮商、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青少年議題、網路成癮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