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492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2
- 威望
- 5
- 貢獻
- 3212
- 活力
- 5312
- 金幣
- 14171
- 日誌
- 13
- 記錄
- 11
- 最後登入
- 2019-10-22
  
- 文章
- 1229
- 在線時間
- 1783 小時
|
接著,部落裡初生的男嬰要由其母親帶到會所,並由其舅舅持一小杯米酒,將其抱上會所祝神。經過這個儀式(初登會所祭)之後,男孩子就可以開始登上會所,從小接受會所的訓練。然後,主祭將帶領所有成年男子高聲歡唱,舉行送神儀式,恭送戰神回天上,並往村外移動,沿路展開路祭,一邊用刀砍下路邊象徵生命的茅草,一邊捆草代表族人生命的團結。路祭回程必須到各大家族祝神,象徵戰神所賜力量延伸至各氏族,鄒族人會祭拜土地神與粟神,各家族也會準備好小米酒請眾人暢飲,這就是家祭。' B# l2 G& p# E! n4 ]
接下來,鄒族人會為即將成年的男子舉行成年禮。接受成年禮的青年,要在會所內,蹲坐在長老面前,聆聽長老的訓勉,並由長老用藤條鞭打他們,然後為他們戴上皮帽,再帶他們到頭目家,給他們喝少量的酒,表示已經成年,可以允許他們喝酒了,在部落中也要負起更多的責任。行過成年禮之後,他們就從少年期過渡到青年的階段。
# y" b' Z% a1 G( E Z1 f0 P* F 整個正典活動至此告一段落,接著會有兩天或三天的歌舞祭活動,歌頌偉大的戰神及英勇的祖先。在第二或第三天午夜前,由頭目帶領成年男子再唱迎神曲和送神曲,然後將廣場上的火堆熄滅,戰祭才算正式結束。
- X3 _$ [' S8 q& ^* E; B4 N! _ 鄒族傳統部落生活中,男子的主要職責為征戰及狩獵,這兩個工作直接關係到族人部落的存亡,狩獵除了獲取民生用品,它還被賦予巡守領域的任務,一旦發現異族入侵獵區,征戰就發生,所以族人視征戰與狩獵為神聖任務。戰祭便是向戰神祈求戰力的具體儀式,如迎神祭、男子初登會所禮、成年禮、團結祭、路祭、歌舞祭等,無非是藉此儀節讓戰神佑助族人,並砥礪族人之志氣。
2 n+ F- L* [+ H8 `; j+ R8 X! K 鄒族男子自初生登上集會所,關係他一生要實踐的保護部落天職,初長之後學習各項技能,成年禮正式成為部落公民,擁有社會權力與義務,年長之後還得扮演傳承經驗與智慧的長者,這幾段生命成長過程,都和戰祭有密切相關。換言之,戰祭是傳統鄒族男子終身必行的生命禮俗,不參加戰祭的鄒族男子是不可能擁有社會地位的。8 p, b4 t# a$ p) H: `, h+ _" n }
另外,從戰祭的儀式流程、歌舞去觀察,可以發現它已經將人與神、人與人之間的倫常秩序安排得非常清楚,例如從舞隊、穿著、歌唱中就會分別其中代表的社會地位或歷史功勳,所以戰祭是維繫鄒族部落倫理、規範、精神戰力的一大支柱,如果一個鄒族部落無法維持戰祭,這個部落就表示已廢社,它已經失去與異族間競爭的能力。( C$ @: z2 h. b* |
中文關鍵字:
7 P) k% F0 |! n/ s! ], o0 H) T英文關鍵字:+ K1 T# q) k# _8 z/ V& b" Z
參考資料
5 B! R; y3 H5 k- G) Q! t依憂樹‧博伊哲努(浦忠勇),《台灣鄒族生活智慧》,台北:常民文化,1997。
5 O& R3 R0 ~0 b
4 \+ x& A6 R: N) Z13.8 F/ f& I/ K) _# w
: z0 ^) P8 {' ]# ]
* H* V, f, D# K6 @1 f14.7 p. u) e. r8 }$ m4 c7 l0 h6 W
. I) g1 @. }& I3 t6 t
, b" ~- j, W% _& {
15.# W" E$ N% t C8 N

. @+ N1 Q5 k9 h* `+ c5 L+ N
: c3 {7 P1 H$ ~. q16.
# |- W1 Z" [2 p6 X7 u! p9 B 0 Z( r2 I) P- E7 f; p A9 C
3 B7 N6 }- w. T) j. z2 K
17.# W) A' h% ?3 L) K" [; F j

% {/ e9 O/ _- S- x1 ^' J8 N6 |" \6 h* y3 @0 N$ `; z
18.( L+ ]! v( z" V1 Q$ Q5 w* Z

1 Q6 A; z2 q+ w
) p2 o1 x8 j( t1 `4 O19.# F; u, W3 L9 h% z; T) A/ M) w
& J& ]( v; N- \
' D4 u' t( Z) c. v
20.
- G0 `' n+ k7 i
9 @$ z( t3 u7 ~- u* r; h
( c, Y; C, ~7 x5 x" @+ v. q, j21.
3 K) O3 X8 G r" S( l/ e! R 4 w' k7 d* ?1 N( t4 q5 e, v
. G4 F# z, p+ A8 T# m
22.0 H/ O9 z1 w; P$ w4 O' |0 U
 |
|